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测量及风险对策

2022-09-11

1 引言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情况来看, 其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大大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步伐。因此, 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率风险测量与风险管理系统, 显得更加紧迫。基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内涵以及表现, 结合科学的测量手段, 对现阶段存在的利率风险进行评估, 并以此为依据, 开展风险管理, 这是提高商业银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关键。

2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概论

2.1 利率风险概述

商业银行的资本损失往往是因为市场利率波动引起的, 同时商业银行收支净差额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具体影响表现为:一方面, 利率上升或者利率下降, 商业银行出售或者购入资产时, 往往会产生资本损失;另一方面, 在商业银行所持有的浮动利率负债, 高于浮动利率资产的情况下, 如果利率上升或者利率下降, 都会是商业银行的净盈利下降。那么, 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 就是市场利率出现意外波动, 而导致的银行盈利或者市场价值偏离预期值。

研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必然要涉及利率相关的风险函数问题。利率风险形成的因素, 可以总结为:商业银行贷款负债结构不匹配, 导致利率风险缺口;市场利率意外变动也会影响商业银行市场价值的盈亏。

2.2 利率风险表现

通过总结分析, 利率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 资产负债差额风险。其包括资产负债期限差额风险与资产负债数量负债数量差额风险。而差额风险包括敏感性和资产敏感型差额风险两种。如果处于利率上升期, 负债敏感型净利息收入就会下降, 反之, 净利息收入则上升。在利率上升时, 资产敏感型净利息收入上升, 反之, 利率下降, 其净利息收入也下降。只有在存在数量或者限差额的时候, 金融机构此时所面临的利率风险是差额越大, 其风险率就越大。

(2) 基差风险。收息资产利率与付息负债利率变动幅度之间存在的差异, 会导致净利息收入变动, 从而引发风险。每一个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都具有基差风险, 而在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趋势下, 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此时利率波动也会因此加剧, 进而导致利率风险增加。

(3) 选择权风险。客户如果进行贷款提前偿还或者存款提取行为, 那么就会导致净利息收入出现变化。在利率上升或者利率下降的时候, 每个金融机构必然都会遭遇选择权风险, 并且这个风险程度不同, 如果利率变动频率速度增加, 那么其波动幅度也就会增大, 相对应的金融结构承受的潜在选择权风险也就增加。如果下调利率, 客户则能够获得较高的存款利息;如果利率上升, 可以进行提前支取和再存, 以获得高利率。

3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测量

基于以上对利率风险的相关分析, 下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进行测量。

3.1 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利息支出占营业支出比率分析

可以很清楚地从表中看到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利息收入, 这样的形式必将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风险。表中浦东发展银行的缕析收入与营业收入的比例几乎最高, 相较于其他银行来说, 民生银行的水平则较低, 但也能看出仍具有上升趋势。根据利息支出与营业支出的比例, 能够发现深圳发展银行与浦东发展银行几遍呈现逐年递减的现象, 但水平依然较高, 这些现象会导致其将承受非常高的风险。

根据现有的国际经验, 同等规模的美国银行利息收入占30%至40%, 同时国外银行具有60种以上的中间业务经营品种, 有的甚至达到了上百种, 其领域范围包括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管理、融资及担保等。相比之下, 我过商业银行具有的中间业务经营品种达不到10%, 大部分的中间业务仅仅是一般性代理业务或是利润较低的结算, 资产负债业务也是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市场陆续引入了外资银行, 而外资银行最为强力的竞争领域将是中间业务。因此, 在我国商业银行今后的发展中, 必须提高金融创新意识, 大力发展我过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提高利润, 逐步降低对传统业务的依赖程度, 以降低利率风险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困扰。

3.2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利率敏感性缺口能够测量银行净利息收入能够影响到市场利率的敏感程度, 其得出的值可以为正、负或零。如果利率发生变动, 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将会受到利率敏感性缺口值的影响。若该值为正, 其利率敏感资产大于负债。如果市场利率呈上升状态, 且假设银行的所有利率随之等幅上升, 该银行利率收入的增长比支出增长更快, 则会提高该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同理可得, 利率下降会导致银行的净利息收入的降低。若银行的利率敏感资产比负债小, 则银行资金缺口是负值。如果利率呈上升趋势, 利率收入的增长比利息支出慢, 则会降低银行的净利息收入。相反, 如果利率降低就会提高银行的净利息收入。通常情况下, 如果其绝对值较大, 则银行承担的风险也会提高。因此, 可以通过利率敏感系数确定其风险系数。所谓的利率敏感系数, 就是利率敏感资产比负债的值。如果利率敏感资产大于其负债, 则该系数的值小于1, 若相反, 则大于1。

1996年以来我国存贷款利率一直呈下降趋势, 并已降至历史低位, 而且2004年我国已步入升息周期。因此, 过去几年里为适应利率下降而保持较大敏感性负缺口的银行, 应加强对利率走势的预判, 及时调节缺口状态和规模, 否则可能会因利率走势的反转而遭受损失。

4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形势十分严峻, 强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但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尚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 具体分析如下。

4.1 滞后的利率风险管理的观念

我国一直采取的制度是利率管制, 同时, 我国应用的是渐进模式的利率市场性改革。所以, 利率变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没有那么敏感。对于我国的管理理念来说, 在我国山歌银行中, 各级管理人员缺乏对利率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 也不能充足的认识与了解利率风险管理的方法及理论, 风险意识淡薄, 应该加强对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视。除此之外, 开展与利率风险管理有关的工作的效率较低, 难以提高利率市场化程度及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4.2 较低的资本充足率

现代商业银行的根本就是资本充足率, 加强对资本约束的经营理念, 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也是建设风险管理机制的重中之重。尽管如此,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单一且不合理, 仍然存在较低的资本充足率, 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水平也较低, 没有能够提高资本充足率及补充资本金的来源, 所以, 其抗风险能力不强。

4.3 资产负债管理的不平衡

就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而言, 已然形成了资产负债管理模式, 但是资产负债结构存在较大的失衡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总量结构中的问题, 资产和负债之间缺乏合理的总量比例结构, 存在过大的借差或存差问题。从1996年起, 我国经历了八次降息, 然而居民储蓄存款不仅没有减少, 反而有所提高。根据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第四季度相关报告能够看出, 年底时我国本外币全部存款余额约为30万亿元, 较上年提高18.2%, 贷款余额约为20万亿元, 较上年提高12.8%。除此之外, 金融机构存在较为严重的惜贷现象, 长此以往会出现大量误差。

(2) 期限结构中的问题, 资产和负债之间缺乏合理的期限结构配比, 比如负债敏感型, 也就是说长期贷款业务依赖短期存款。若能够保持利率的上升趋势, 将会加速提高负债的成本。

(3) 利率结构中的问题, 相同期限的存、贷款间缺乏合理差值。若是为了提高存款率, 就需要额外支付利息。若是为了留住客户, 一味调低贷款利率, 将会降低存贷利差或亏损。这些情况体现出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非常大的利率风险。

4.4 利率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1) 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职能不明确。从1994年起, 我国商业银行均借鉴并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经验, 成立了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并推行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使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理念、现代化及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如此, 我国商业银行所设立的委员会的具体职能还缺乏明确性, 仅能作为议事机构。同时, 也缺乏专门责任的人员进行管理, 以此很难及时调整利率风险及资产负债战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委员会更多的限定于限额与比率的工作上, 因此委员会不像是决策者, 而是监管者。

(2) 尚未建立利率风险识别、测量机制。 (1) 还未建立全面、可靠的系统。我国商业银行在分析利率敏感性等方面缺乏基本的数据支持。 (2) 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 不能正确分析、衡量利率风险的测度及识别。 (3) 没有建立相关报告及反馈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的发生仅能做出被动反应。

(3) 利率风险的管理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缺乏挽回利率风险损失的操作工具, 尚未真正落实我国商业银行的保护性条款。而不发达的金融衍生市场在客观上抑制了我国商业银行创新资产业务的能力, 比如使用利率期权、期货、互换及协议等工具。

(4) 不健全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内控机制。目前, 我国利率市场化正在快速地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借鉴并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根据经营利率风险管理的核心原则完善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观念, 制定科学、合理的利率风险控制机制。但是, 依据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不难得出, 市场仍缺乏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 主要表现在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控系统及严格的监控利率风险制度。

5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

5.1 强化内控机制建设, 控制内部潜在的风险

在现今社会中,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 几乎还是以粗放型为主, 这种粗放型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业务发展之间依然存在很深的矛盾, 并且针对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潜在风险都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 银行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分工不清晰, 使得整个银行系统内部的权利没有有效制约, 监管部门没有发挥其职能作用, 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高。银行内部建立的一些风险识别和评估体系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对于信贷风险也没有具有的风险评估和监控手段, 使得一些业务在开展的时候存在一些隐性风险。以上这些都会影响银行的形象, 进而影响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占有的份额, 所以对商业银行加强内控体系的建设是当前急需做的一项工作。

(1) 应该根据商业银行内部的工作职责将一些分支机构进行重组, 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 实现商业银行内部协调共同发展。按照公司设置的要求, 将“三会分设、三权分开、有效制约、协调发展”原则在银行中进行有效落实, 银行内部也要建立全系统组织架构, 如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等, 要做到各层级之间职责清晰, 人员分工明确, 建立全面的决策制度, 实现各机构系统协调、独立运作、相互制衡。

(2) 需要在银行系统中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设立内部控制的评价机制和违章处罚机制, 使得利率浮动权利在下放的时候, 各级管理人员不会给客户一些不正常的利益, 将对商业银行不利的事情扼杀在摇篮中。商业银行中应该针对资金建立价格公示制度, 让进入到银行中的客户都能够清晰地看到利率优惠的相关对象和范围, 为监督部门监督工作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将人情利率风险的产生降到最低。一旦银行中出现因为个人行为而为银行带来利率风险, 那么一定要对这个人进行严格追责, 并且对相关人员也要进行责任的严肃追究。银行还应该将内部监管范围进行扩大, 针对一些外币业务、境外机构合作业务等也要进行监管, 确保监管控制工作存在各个业务领域中, 实现银行内部监管无漏洞。

5.2 科学准确地预测利率

银行应该对国内外的利率动态进行密切关注, 可以使用一些现代科技手段来对利率进行预测, 准确地预测利率对利率风险的控制至关重要。商业银行想要保证利率预测能够取得一个科学的结果, 那么商业银行首先需要做的是, 能够掌握一个进行利率预测的方法及理论, 这样才能够通过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利率的预测, 最终得到科学的利率。在世界银行业主要使用的利率预测法有:货币供给分析法、费雪效应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对利率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在这个全球化的经济形势下, 能够对本外币利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的因素有:一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情况;二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中资金中资金的供需变化;三是本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等, 所以想要利率预测的结果能够科学准确, 一定要对上面的几个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利率进行预测的时候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利率的变动方向、水平、周期转折点等, 在这里周期转折点的预测是最复杂的一步。虽然这一项内容预测起来比较困难, 但是也可以根据经济所展示出来的规律进行分析, 将经济周期和利率周期的一些历史规律进行总结, 进而分析其在未来经济中所展示出来的周期形式。利率预测的时候可以利用动态计量经济学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准确的预测, 这个准确的结果能够为银行的经济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

5.3 提高资本充足率, 增强抵抗利率风险的能力

早在2004年3月1日之前, 我国的银监会就已经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这一办法的出台一方面能够为我国银行业发展指清方向, 另一方面也能够逐渐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监督管理能力, 实现我国银行业的监管制度与国际接轨。这个办法在我国为银行业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因为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支柱, 其经营成果会对整个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 所以为了社会经济的稳定, 银行业应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态势进行发展。在利率市场化的基础下, 因为利率的走向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测, 所以商业银行应该保持着较高的资本充足率, 这样才能够使得商业银行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商业银行如何让来提高资本充足率, 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银行应准备充足的贷款损失准备金, 这样银行所具有的风险抵御能力才能够有所提高。贷款损失准备金是提高银行面对风险的能力, 所以在银行业中, 多数都会将不良贷款比例作为衡量银行业风险状况的指标。然而, 在这几年中, 很多的国内银行都在扩大贷款量, 进而将不良贷款的比例进行调节, 然而不良贷款虽然降低, 但是这不代表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加强, 所以想要准确反映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应该确定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比例。

(2) 银行应根据发展情况适当地发行可转债和长期次级债券。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将一些合规的可转债计入附属资本, 另一方面长期次级债也可以计入附属资本, 使得银行的附属资本得到全面的补充, 银行的资本金也就具备承受一定的风险能力。比如, 民生银行发行可转债, 这样在发生转股时, 转股的部分就会补充资本, 提高资本量。对于长期次级债, 不论银行的规模大小都是可以发行的, 能够提高资本流动性, 次级债务作为银行附属资本, 能够对市场产生较强的约束力。

(3) 商业银行应该结合经营情况, 将其资产结构进行调整, 实现银行中风险性资产的比例大大降低。在最新的《巴塞尔协议》中, 关于资产的风险定义内容为:“资产所具有的流动性越强, 其所具有的风险系数就越低, 资产就会越稳定。”所以, 商业银行应该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开拓更多的金融业务, 使得流动资产的比例提高, 最终实现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足够高的目的, 商业银行能够抵御任何风险。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地增股, 向社会和投资机构募集一些资本金, 丰富银行的储备金, 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5.4 加强以利率风险管理为中心的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风险管理, 是可控制利率风险的有效手段。但是现阶段, 从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缺口管理情况来看, 受到外部环境, 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影响, 其在风险管理控制的过程中, 必须要借助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的方式实现利率风险的降低。从中这个角度来看, 资产负债缺口管理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从西方国家的成果经验来看, 在利率市场化初期, 资产负债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商业利率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要实现自身资金统筹的创新与发展, 尤其是在资产负债管理的过程中, 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以及渠道,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利率风险控制提供支持, 同时不断提升自身资产负债管理结构调节能力, 也是必需的。商业银行要确立主动型负债结构调整体系, 实现对资金来源的科学管控。比如行同业拆借、转贴现票据、向人民银行申请再提现、借入长期资金等。同时, 合理提高自由资金比例, 为银行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本储备, 以此提高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防范能力。

5.5 建立科学、高效的金融产品定价机制

商业银行自主定价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 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基本已经在负债、中间业务以及资产等很多领域覆盖。此时, 商业银行不断完善产品定价体系, 是一个必然趋势, 唯有如此, 才能够提升商业银行地域利率风险的能力。另外, 还需要认识到, 在制定金融产品定价机制的过程中, 必须要结合客户的信用等级、信贷风险程度、期限长短等要素进行定价。

(1) 建立科学的存贷款定价的决策机制。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的同时, 应该合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通过成立利率定价委员会, 实现对日常利率、利率定价问题的研究与管理。总之, 西方国家银行贷款定价决策基本是将中央银行利率、同业拆借利率或国库券利率作为基准, 对在全行中适用的基准利率进行确定, 总行会将权利分派给不同的分行, 各支行在总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 具有一定的浮动权限, 弹性化的管理, 更加有利于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在确定分行利率浮动时, 必须要从其所在地区实际情况出发, 包括经济情况、同行竞争情况等。分行去顶本行客户存款贷款利率要以总行规定基准利率为范围, 将本行成本、不同客户资信差别等因素纳入综合分析之中。

(2) 以安全为前提、效益为导向, 建立合理的内部转移资金价格。市场利率波动随着利率市场化加剧而变得更加频繁, 市场资金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依托, 为了避免利率风险增加, 商业银行内内部资金转移利率制定方式也需要进行变革和创新。这就要求各部门的资金成本核算准确性要高, 这样就能够为银行资金来源价格分析提供有力支持, 从而合理确定存贷款价格, 引导商业银行贷款的资金流量与流动方向。商业银行内部资金合理转移, 能提高其利率确定的灵活性, 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根据市场反应, 快速调整资金分配管理方式, 实现对分行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平衡, 提高总行利率风险管理集权, 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本文首先对商业银行利率概念与表现进行了分析, 结合此内容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情况进行了测量, 明确了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程度, 进而表明了强化利率管理必要性。而强化利率风险管理, 要先解决当前利率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本文的第三部分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和解决问题的对策。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发现,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 并且需要一定的周期和实践。在利率市场改革逐渐深入的前提下,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会不断提升。如果想要有效开展利率管理, 规避利率风险, 避免商业银行遭受损失, 那么必然要进一步研究利率风险管理规定, 制定更为科学、更加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 提高利率管理有效性。

摘要:在我国金融体制不断改革与完善的过程中, 以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合理竞争以及共同展业的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商业银行成了独立的经营体, 实现自主核算的同时, 也独自承担风险。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特殊发展时期, 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增加。因此, 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符合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测量体系以及完善的风险管理对策,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意义重大。本文就以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为内容, 首先对其相关概念与表现进行剖析, 然后明确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风险控制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测量,风险控制,对策

参考文献

[1] 祁瑞.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 2013 (11) .

[2] 王深.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宁夏大学, 2014.

[3] 刘瑜.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中小银行的利率风险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 2014.

[4] 冯尔娅.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3.

上一篇: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下一篇:谈吉祥物福娃的英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