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金融统计

2022-07-31

第一篇:10货币与金融统计

2011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金融统计数据

1 2011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字号 大 中 小文章来源:沟通交流 2011-11-11 15:05:06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广义货币增长12.9%,狭义货币增长8.4%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8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狭义货币(M1)余额27.66万亿元,同比增长8.4%;流通中货币(M0)余额4.66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当月净回笼现金566亿元,同比多回笼359亿元。

二、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868亿元,外币贷款增加65亿美元

10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56.85万亿元,同比增长15.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53.50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和3.5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868亿元,同比多增17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130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3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7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454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78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370亿元,票据融资减少701亿元。月末外币贷款余额5304亿美元,同比增长24.4%,当月外币贷款增加65亿美元。

三、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2010亿元,外币存款增加70亿美元

10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80.87万亿元,同比增长13.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79.21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和6.2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净下降2010亿元,同比少增361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下降727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860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190亿元。月末外币存款余额2626亿美元,同比增长9.4%,当月外币存款增加70亿美元。

四、银行间市场利率平稳

10月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14.17万亿元,日均成交7875亿元,日均成交同比下降8.8%。

10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均为3.75%,与上月基本持平。(完)

注1:当月数据为初步数。

注2:贷款余额已扣除2011年3月份核销历史政策性财务挂账924亿元。 注3:货币供应量已包括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第二篇: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

2016年历史高考备考热点之市场与金融

货币金融与市场经济发展

【热点追踪】

以“全球金融危机与市场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研究层出不穷,希望通过研究,进而找到一种缓解经济金融危机、进一步促进市场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得力措施,这是近年高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整合】

一、中国历史上的货币金融及市场经济问题。

1、秦皇统一货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多种货币并存乱象。

2、宋代纸币出现:北宋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方便了大宗贸易,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重要财源。

3、元朝纸币膨胀:元朝时期,统治者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纸币。

4、明清白银流入:随着新航路开辟在官方贸易上,中国出超。西欧的统治者以白银在中国购买奢侈品,进而形成了白银流入中国的局面。白银在明清时期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中国重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5、明清票号:随着长途贸易的发展以及商帮的形成,以兑换货币和提供贸易支持为主要功能的票号出现,相当于现在的银行。

6、中国白银流出:鸦片战争前夕,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加之鸦片贸易合法化,致使中国从出超逐渐变为入超,中国白银进一步外流。同时战争赔款也是白银外流的重要因素。中国社会出现了银贵钱贱的局面,导致了大量的小农和手工业者破产。

7、近代法币改革: 1935年,国民政府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法币改革。为了能够掠夺足够的黄金和白银,国民政府规定限期用黄金白银兑换由政府发行的法币。因长期战争环境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并不稳定,法币并没有足够的黄金白银作为支撑,到了国民政府统治的后期,法币贬值严重,政府不断超发法币,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加之通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9、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10、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强调了计划和市场只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同样可行。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以及内陆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在21世纪对外开放进入新时期。

二、世界史上有关货币金融及市场经济。

1、开辟新航路及价格革命: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葡萄牙和西班牙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这被称为“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世界从此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西、葡两国直接从殖民地掠夺大量的金银,用以奢侈品的消费,使得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等亚洲国家,并没有用于扩大再生产,没有用于发展本国经济。

荷兰海上贸易发达,很快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也成为了当时的金融中心。 英国通过三角贸易,在美洲掠夺了大量金银,主要用在殖民扩张和扩大生产上,促使其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推动了英国最早的进行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英国确立其海上霸主地位。英国的伦敦成为新的世界金融中心,并且英镑成为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

殖民扩张使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3、两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期,英国等国家开始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对外侵略以武力为后盾,以商品输出为主;通过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为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虚假繁荣,股票投机严重。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即“黑色星期四”。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政。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5、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这个体系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197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采用了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的办法,同时决定放弃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6、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967年,西欧6国建立了欧共体,并通过共同的农业政策、共同的关税同盟等进一步强化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正式启用。与欧共体同年建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也在积极的朝着经济一体化方向发展。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中国与欧盟,与东盟之间通过协议也形成新的合作模式。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极大的推动了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7、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跨国企业的发展,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在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8、欧美福利国家制度的利弊:二战后,在罗斯福新政的引导以及凯恩斯主义的指导下,欧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极大提高的基础上,纷纷实行了福利国家制度。通过国家、企业和个人出资,旨在帮助低收入者。该制度覆盖面广,在短期内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稳定社会秩序。该制度助长了懒惰情绪,造成大规模财政赤字,因此到1973年以后发达国家逐步削减了福利支出。

9、古今中外改革相关金融货币政策

(1)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目的是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是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

(2)俄国农奴制改革: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3)明治维新: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 (4)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5)戊戌变法: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热点训练】

一.选择题:

1.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是

A.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夜市 D.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2. 1955年11月国家正式印制使用的粮票,具有“第二货币”的美称。改革开放后,粮票被国家陆续收回销毁。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粮票的废除说明

A.粮食产量已自食有余 B.经济管理体制的巨大转变 C.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 D.放松了对粮食生产的管制

3.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这主要表明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

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后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4.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5.《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

A.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 C.缓和了美苏争霸下的紧张局势 D.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6.每年春夏之交,位于德国边陲的亚琛举世瞩目。因为此时,这座古老的帝王之都要向那些为欧洲作出特殊贡献的人颁发“卡尔奖”。2002年“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了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欧元。这主要是因为 A.欧元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有力地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B.欧元已完全成为广泛流通的世界货币

C.欧元的使用说明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D.欧元的使用使德国的地位得到加强 二.综合题:

7.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 “难以启动”的原因和结果(6分)

材料二: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出现了“斯密派”和“马克思派”。“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影响。“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 ——[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

(2)依据材料

一、二,对于英国在工业化上“高歌猛进”的缘由,你赞成哪一派别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9分)

材料三:中国现代化应采什么方式呢?„„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亚当·斯密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

——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张素民的主张。(7分)

材料四: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史实分析1978年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利形势?(8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的认识。(2分)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解析】答案选B。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A、D两项最早出现在明朝;C项最早出现在唐朝;北宋中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故正确选项是B。 2.【解析】答案选B。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粮票的使用反映的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粮票的废除说明我国改变了经济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3.【解析】答案选D。 解题的关键,一是注意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发展水准,二是应围绕材料的主旨:工业生产与消费能力间的关系。19世纪中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随之国民收入有所提高,进而极大拉动了人们消费能力的提升,故D项符合题意;A项所述符合工业革命前;B、C两项与材料体现的生产与消费能力的主旨均不相符。

4.【解析】答案选C。图中数据的年代是从1941至1947年,从1943年后法币发行量较大引起通货膨胀,给民族工业带来巨大压力。A项说法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1927年,D项开始于1944年。

5.【解析】答案选B。“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可知是指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20世纪79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排除A;美苏争霸局面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排除B;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二十多年的时间给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构架,西方各国在这个体系下都完成了战后经济的复苏并走向繁荣,因此排除D,选B。

6.【解析】答案选A。欧元的发行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加强了民众的认同感,有力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故选A。 二.综合题

7.参考答案:(1)原因:政治上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日趋腐朽与衰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思想上中国厉行文化专制,压制人们思想。(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

结果:导致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挨打;中国被迫开启近代化的进程。(2分,1点1分)

(2)观点:同意“斯密派”。市场机制在英国的工业化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史实:圈地运动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市场等;奴隶贸易和殖民扩张积累了原始资本,扩大了海外市场;手工工场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商业经营模式的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等。

观点:同意“马克思派”。英国工业化的推动政府的领导、保护和支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史实:政府颁布圈地法令,扩大国内市场;鼓励海外贸易,颁布《航海条例》;发动殖民战争,拓展海外市场;进行议会改革,加强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等。 (答出一种观点即可) 另:将两种观点综合评述也可,史实可参考前两种观点的答案。

(观点1分,理由8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阐释不给分,有观点有理由阐释但是没有结合史实的最多不能超过5分)

(3)主张:实行统治经济的发展模式。(1分)

时代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遭遇重挫;美国罗斯福新政,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或德、日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件。(6分) (4)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的深入,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由点到线到面的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等(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5)现代化建设要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历史机遇;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要善于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推进现代化建设。(任答1点给2分)

第三篇:银行货币信贷与统计股青年文明号

创建事迹

银行货币信贷与统计股青年文明号创建事迹2007-02-02 21:55:20

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货币信贷与统计股是地区中心支行“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我支行货币信贷与统计股现有职工两名,中共党员一名,平均年龄周岁。一年来,人行××县支行货币信贷与统计股紧紧围绕上级行金融工作重点,认真贯彻国家金融方针政策,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状况,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他们以创建一流的工作业绩、创建一流的队伍、创建一流的工作风貌作为工作标尺,针对县级人民银行工作的特点,以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为主线,以调查研究、

金融统计工作为基点,不断提高基层中央银行贯彻国家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货币信贷工作取得实效的同时,人行××支行货币信贷与统计股其他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调查研究工作在⒈××年全区人行系统评比中获得第一名,金融统计工作在××年全区人行系统评比中获得第一名。货币信贷与统计股的同志也多次受到支行与上级行的表彰。他们的主要事迹:

一、加强学习、内强素质。

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全国经济金融的调控中心。县级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的最基层组织。提高人民银行职工的综合素质是切实履行好中央银行职责的必要条件。近些年来,人行××支行货币信贷与统计股的同志不断加强对经济金融知识的学习与领悟。他们也深知“打铁先要自身硬”的道理。几年来,他们一方面坚持参加支行组织的各类金融知识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他们长

期坚持对经济金融知识的自学,他们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股内同志互相讨论的办法,不仅对经济金融知识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也提高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提出了在人行系统创建一支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务实型、开拓型的“五型”人才队伍。为响应人总行的号召,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货币信贷与统计股的同志以人总行人事司出版的电子版的经济金融培训教材为基础,又进一步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学习了相关的业务知识,所有同志对本岗位的金融知识做到了应知应会,为做好基层人行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知识保障。

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县级人民银行的货币信贷与统计股的主要工作有货币信贷、调查研究和金融统计工作。所有的工作都一些非常实际,来不得办点马虎。多年来,××支行货币信贷与统计股的同志在履行县级人民银行职责,贯彻国家积极稳健的货

币政策,支持地方经济从来都是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对上级行和本行交办的各项工作从不推托,总是按时完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环境的改变,我国中央银行不断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逐步实施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作为人民银行的最基层组织,在落实上级行货币政策方面就要积极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这方面,××支行货币信贷股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工作思路:年初制定下发全县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定期召开金融系统金融联席会议,定期分析经济金融运行形势,传达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较好地发挥了货币信贷政策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作用。

三、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爱岗敬业是基层央行每一名职工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必备的素质。县级人民银行的货币信贷与调查统计工作工作种类较多,灵活性较大,除去一些基础性工作,还有一些临时性的调查、报表等,工作比较繁忙,琐碎。没有一个爱

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工作精神是难以胜任县级人行货币信贷与统计股的工作的。货币信贷与统计股的统计员李××同志在金融统计工作岗位上工作多年,在金融统计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奉献着。她刚接触统计工作时,面对复杂的计算机软件和操作程序,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她就是凭着对统计工作的执着、对事业的热爱,从点滴做起,潜心研究计算机相关知识,逐步掌握了统计工作的要领。记得刚做统计工作那年,她的女儿还小,爱人在县财政局预算股工作,平时工作也比较繁忙,到学校接送孩子就成了大问题。为做好金融统计工作,她时刻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加班加点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每天到学校接孩子几乎都是最后一个。特别是报送××年年终结转数据的时候,自己的女儿又不慎得上了流行性感冒。这个时候她也想在家休息照顾女儿,但由于统计报表时间紧迫,她来不及照顾孩子,给爱人打了一个电话就匆

匆忙忙感到单位及时上报了统计报表。正是有了这种勇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县支行的金融统计工作在××年度全区人行系统评比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四、团结协作,拼搏进取。

团结是前进的基础。一个团结的集体,才是有战斗力的集体。基层人行货币信贷与统计股的各项工作都是相互联系的,这就要就股内同志必须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在工作中,股内同志之间讲大度,相互理解、信任,在股室中树立好的典型,弘扬正气,及时化解不和谐因素。每个人都以自己的付出去帮助别人,感动别人,使全股室的同志紧密团结一起,一人有难大家帮,形成了团结和谐,拼搏进取的集体,一个充满温馨的集体。

以上申报材料本着事实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望地区中心支行创建“青年文明号”工作领导小组查证、批准。

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

第四篇:银行招聘考试:国际货币与金融知识

一、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在金本位制下,两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决定的。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两国货币间的比价,是由两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

二、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影响各国汇率变动的深层因素有哪些?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外汇供求状况对汇率变动的影响只是表面的,汇率变动还有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

1.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逆差,对外债务增加,对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国际收支顺差,对外债权增加,对本币需求增加,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引起国际收支亏损,贬值货币也会在市场上遭到抛售,造成本币汇率下降。

3.利率。利率的高低调整会使外资的流入或流出增加,改变外汇的供求状况,引起汇率的变动。

4.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增长在短期内会带来更多的进口,造成经常项目逆差,本币汇率下降。长期看,一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会增强对其货币的信心,使其币值稳定坚挺。

5.中央银行的干预。中央银行出于某种经济政策的考虑,可能会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在短期内会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和汇率的变动。

6.市场预期。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庞大的游资流动迅速,受预期因素的影响很大,预期因素成为短期内影响汇率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三、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

1.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各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原因会印发周期性经济波动,导致国际收支恶化。这属于周期性失衡。

2.经济结构性原因。一国的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结构失调,无法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会引起该国的国际收支的失衡。这属于结构性失衡。

3.货币价值的变动。当一国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短期内出口商品的价格没有竞争力,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当一国出现通货紧缩,物价下降,短期内出口商品具有价格优势,国际收支顺差。这属于货币性失衡。

4国民收入的变动。当一国的国内和国外的政治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也成为影响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如何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调节?

当国际收支失衡时,可以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进行调节:

1.商品调节。采取对出口商品给予补贴用优惠利率刺激出口等奖出限入的措施来改善国际收支逆差。

2实施金融政策。以调节利率或汇率的办法来平衡国际收支。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就利用提高再贴现率或使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降低再贴现率或使货币升值以增加进口。

3.实施财政政策。即以扩大和缩小财政开支或调节税率的办法来进行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一般是采取增税减支来扭转国际收支逆差,采取减税增支来调节国际收支顺差。

4.利用国际贷款。利用国际贷款来及时灵活地融通资金是最普遍使用的措施。

5.直接管制。国家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干预国际收支,包括外汇管制和外贸管制。

第五篇:货币金融学 学习心得金钱与信心

金钱与信心

统计0901 0909020155 赵预立

《金钱的故事》是根据弗格森的《货币崛起》改编的一部六集的纪录片,告诉人们货币究竟怎样影响到今天的社会,六集分别是贪婪的美梦,债券,泡沫经济,风险对抗,房产安全以及中美经济共生体。

在我看来,货币如今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与人对其的信心有着密切联系。

们对它的信心,只要人人都相信手中的货币可以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货币变成了一般等价物,货币应当反映人们愿意支付的价值。四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就用土块充当过货币的职能。随着货币形式的发展,金银成了货币的代名词,正对应了那句真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正是由于人们对于金银货币的信心,借贷者出现了,又经过一系列改革变化,银行的出现使借贷合法化了,世界上第一家银行便是在意大利诞生的。这一集还提到正是货币流通如此繁荣才会有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且不说这观点是否完全正确,但是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所有的文化现象都是离不开经济基础的。 其次是债券和股市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使得货币承载着价值,在这样的基础上债券业和股市蓬勃发展了。当然,其中还有政治因素,但是不可否认,当人们对货币越有信心时,债券和股票就越值钱。

除了对货币抱以信心,人们还有着忧患意识:攒钱以备不时只需,这是最基本的金融动力。由于未来的不可知性,人们渴望在未来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所保障,尤其是欧洲金融史的跌宕起伏以及债券和股市在面对天灾人祸时的不堪一击让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保险这一领域。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由于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同,许多衍生品出现了,期权,期货等。衍生品的出现使得金融市场更加丰富诱人。 英语国家的人对房产的痴迷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保险的原理。“大富翁”这一游戏告诉人们拥有房产是明智之举,那么把钱借给拥有房产的人

就更是明智之举。因为人跑了还可以把房子收回来,房子是最稳定的最保险的。房产所有权的发展开启了金融史的新时代。以房产进行抵押贷款成了一种新的风尚,土地价格不断上涨,吸引了众多开发商用人民币与它交换,这样货币流向政府,土地流向社会。开发建设阶段土地及逐步完工的房产被反复评估增值,每增值一次,就会增加其作为抵押品的价值,这样房地产流向银行,货币流向社会,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银行将越来越多的储蓄存款变成了“以房地产为储备的货币”,或者说是“房产券”,这是房地产的货币化。当房价下跌时,人们会发现自己的资产会变成负值,这就是房地产货币化的“海市蜃楼”。

正如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做出的“非理性繁荣”的警告,股市证券市场所带来的经济繁荣是一种非理性的繁荣,因为这是基于一种从众心理,毕竟,树不会长到天上去。信心是经济繁荣的保障,资金充裕才会有泡沫。

最后,我想引用《监守自盗》里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为什么一个金融工程师的收入是一个真正工程师的4倍甚至于100倍?真正的工程师建造桥梁,金融工程师构筑梦想,然而当这些梦想变成噩梦时,却要由其他人来买单了。美国金融系统一直稳定而安全,但忽然一切都变了,金融业背叛了社会,腐蚀了我们的政治系统,使全世界经济陷入危机。历尽艰辛 我们度过了灾难,从头再来,但导致灾难的人和机构仍在掌权,这种状况亟待改变,他们会声称是我们需要他们,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复杂而难以理解,他们会承诺这一切不会重演,他们却还是会投入数十亿去抵抗重组······这一切都不容易,但至少还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奋斗!

参考资料:《货币崛起》

《监守自盗》

上一篇:生活因爱更美丽下一篇:10丁丁冬冬学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