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就业途径选择

2022-08-24

第一篇:师范生就业途径选择

中文师范生师范技能提升的有效途径

摘 要:师范生师范技能实训环节欠缺,是高校师范生培养普遍存在的难题。而新课改的推进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师院校必须在本科阶段重视提升师范生的师范技能。片段教学,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截取课文中一个相对完整的片段进行教学,能够全面地展示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研读教材、目标设置、教学基本功等能力和水平,因此,可以以片段教学作为训练师范生师范技能的途径,解决师范技能实训环节欠缺这一难题,以此提升中文师范生的师范技能。

关键词:片段教学;中文师范生;师范技能;提升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6-002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09

师范技能是师范生日后能够胜任教师教育教学所需的技能,主要包括教材研读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文字与书写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育技术技能。在师范院校纷纷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背景下,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逐步指向“研究性”,而“师范性”逐渐缺失,师范生的师范技能训练得不到重视,师范技能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导致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惶惶不可终日。片段教学过去主要用于教学交流与教学评价,一般是无生的模拟课堂,教师通过自定或者他定的教学片段,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理念、研读教材的能力以及教学基本功。正是因为片段教学能够比较全面地展示教师的师范技能,因此,笔者认为,片段教学能够作为提升中文师范生师范技能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一、片段教学的含义与特点

片段教学作为师范生师范技能提高的一个有效途径,它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特点。片段教学以小组为单位,由师范生自行组织,自主选择某篇课文中的某个相对完整的教学片段,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先进行五分钟的说课环节,主要讲述片段教学设计以及设计意图,接着用10到15分钟的时间实施片段教学。

片段教学的特点是全面性、多预设、重虚拟。片段教学虽然是选取某个部分作为教学内容,但是有教学设计,也有具体的教学实施,在这两个过程中,能够对师范生的各项师范技能进行比较全面的提升。此外,为了便于组织,片段教学多为无生模拟课堂的形式,因此,要实现片段教学应有的训练效果,要求师范生必须虚拟出学生的存在以及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通过预设学生的回答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在虚拟的情境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课后进行反思完善。

从片段教学训练的效果中可以得知,片段教学对师范技能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的呈现、教材研读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板书技能、教学反思技能五个方面。

二、片段教学的教学设计对师范技能的提升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以及怎么教进行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实践展开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的展开就会因为没有宏观的指导而杂乱无序,因此,在教学实施之前,必须先做好教学设计。

(一)在教学设计中呈现教学理念

语文片段教学的教学设计,要体现语文教师的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以及对语文学科的本质认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学语文,重点还是在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化。语文教师教语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学生如何运用语言,同时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学科本质的后,语文教师也要有正确的语文教材观。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开展语文教学的载体,语文课本中文质兼美、富有时代特点与现代意识的选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范本。此外,语文教材只是开展语文教学的范本和案例,语文教师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教材,而是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教学上的处理。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界逐渐形成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观和教师观。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而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指导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最终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所以,在进行具体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多的要想到学生在这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提升了哪些能力,体会到了何种情感。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善于利用自身声情并茂的语言营造教学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感受不一样的表达所产生的语言魅力。

(二)在教学设计中提升教材研读技能

在实施片段教学之前,要有进行5分钟的说课环节,说课环节就是向听众阐述片段教学的教学设计以及设计依据,其中包括对整篇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片段教学内容的选择、片段教学目标的设置、片段教学重难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片段教学流程的设计等。在此环节,师范生必须对教材、对课文有较为全面的教学性文本解读,需要详细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文体特征,认真研读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表现手法,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等,把握教学重难点,在此基础上,选取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片段,再设计片段教学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的教材研读技能、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技能都能得到很好地提升。

只有对教材有了比较全面的研读后,才能选取一个能在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完成的相对完整的片段教学内容。而片段教学内容的选择,反过来也是对教材研读成效有检测的作用。片段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片段教学内容可以选择课文的开头部分、过渡部分、结尾部分,也可以选择课文的线索、某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分析等等,这些都可视为课文的触发点,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片段,又为下一部分埋下伏笔。片段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基于师范生自身对教材的熟悉,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做出的选择,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无疑提升了师范生研读教材的本领。

三、片段教学的教学实施对师范技能的提升

(一)在教学实施中提升语言表达技能

片段教学称之为“教学”,就必须包含教学的三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材。但是这里的片段教学作为一种无生的模拟课堂教学,需要通过教师虚拟出学生的存在和教学情境。要虚拟出学生的存在以及教学情境,主要依托教师有效、合理的课堂语言才能实现。在片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通过重复学生的回答以及通过体态语示意学生和评价学生来虚拟出较为真实的教学情境。在虚拟学生的存在和创设教学情境这一环节,无疑提升了师范生的语言表达技能。虽然师范生可以提前预设好问题以及学生回答,但能够清晰流畅、声情并茂讲出来,确实要在语言表达这一块下点狠功夫。在片段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了在研读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做好预设,也需要有生成,在模拟师范互动的过程中,师范生要及时在黑板上记录,利用板书推进教学进程,做到整洁、简练,突出重点。

(二)在教学实施中提升板书技能

片段教学作为一种“紧凑型”的教学方式,旨在精炼地对师范技能进行较为全面的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板书也要求做到精要简练。一方面,语文教师使用板书可以有效推动教学进程,可以及时生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信息,充分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板书的作用也体现在给学生提供清晰的逻辑结构和直观思维,尤其对于一些结构循环往复的课文,更需要清晰的板书作为思维导图进行引导。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学生写字“不正确”“不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一手美观、整洁的板书确实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正确地书写,让其感受到汉字的美。

(三)在教学实施中提升教学反思技能

片段教学也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要达到片段教学提升师范生师范技能这一目标,教学反思这一环节必不可少。师范生可以利用摄像机或者手机把片段教学的全程录下来,在片段教学结束后,结合听众的反馈以及评价,观看片段教学实录,逐一证实自己存在的不足,撰写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再请教一线的优秀教师和研究教育教学领域的?<摇⒔淌冢?争取得到他们的建议。师范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其教学反思技能。反思过后,再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组织第二次试讲,这个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

参考文献:

[1] 周小蓬.语文课堂教学技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 陈焰香,林珩.虚境型片段教学中教学技能的应用探究[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28(2):119-123.

第二篇:知识共享途径选择研究论文

企业员工将知识共享给同事的途径有两种:

编码化(codification)和人际化(personalization )。现有文献假设知识的价值在共享过程中不随时间变化,员工权衡报酬模式和知识失真程度,在两种途径间进行选择。但是,现有文献忽略了知识的“时效性”,即知识的价值随时间推移而降低(知识会“过时”)。这种时效性使得知识的价值在共享过程中动态变化,由此,员工对知识共享途径的选择将受时间因素影响。论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知识时效性对员工知识共享途径选择的影响。该模型与现有文献的区别:(1)引入时间维度;(2)加入知识时效性;(3)考虑员工异质性。

论文将知识分为两种类型:

(1)强时效性知识,其价值随时间推移快速降低,在较短时期后,将完全失去价值(如关于市场环境近况的知识);(2)弱时效性知识,其价值随时间推移缓慢降低,在较长时期内,可保持部分价值(如关于技术基本原理的知识)。

每位员工拥有不同的初始知识量(专家>普通员工>新手)和知识类型(强/弱时效性),即员工可分为六类。员工成为知识需求者的概率不变。员工成为知识供给者的初始概率由其初始知识量决定,该概率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由于不同知识的价值变化速度不同,拥有强(弱)时效性知识的员工,成为知识供给者的概率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增加)。员工可通过两种途径共享知识:(1)编码化。员工将知识录入数据库,当知识被同事下载时,得到一次性、确定的奖励。该途径传递知识的速度快,员工获得的报酬确定,但知识失真程度不确定。(2)人际化。员工个人之间私下交流,并期待未来某期来自知识接受者的知识回报(互惠)。该途径传递知识的速度慢,员工获得的报酬不确定,但知识失真程度很小。员工基于经济人假设,对两种途径的收益和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决定自己的选择。由于知识的时效性,员工的选择受时间因素影响。模型中,时间因素是员工间知识共享的平均周期,简称“共享周期”。

研究结果如下:

(1)知识时效性的影响。员工对知识共享途径的选择,随共享周期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共享周期的取值变化,可划分出三个区间。在不同区间中,员工的选择不同,其选择是以下三种情况之一:编码化、人际化、两种途径的混合模式。三个区间的分界点由员工“利润最大化”原则决定,员工的初始选择由其初始知识量决定。

(2)员工异质性的影响。拥有不同类型知识的员工:在同一共享周期下,对知识共享途径的选择不同;当共享周期变化时,其选择的变化趋势也不同。当共享周期逐渐增大时,①拥有弱时效性知识的员工:新手的选择依次为“编码化—混合模式—人际化”,专家的选择为“人际化”,普通员工的选择依次为“混合模式—人际化”;②拥有强时效性知识的员工:新手的选择为“编码化”,专家的选择依次为“人际化—混合模式—编码化”,普通员工的选择依次为“混合模式—编码化”。

(3)参数分析。知识共享潜力、编码报酬和知识时效性将影响上述三个区间的宽度。一般而言(个别特殊情况例外):当编码报酬增加时,员工选择人际化(编码化)途径的区间变窄(变宽)、选择混合模式的区间变宽;当知识共享潜力增加时,员工选择人际化(编码化)途径的区间变宽(变窄)、选择混合模式的区间变窄;当拥有知识的时效性越强时,员工选择人际化(编码化)途径的区间变窄(变宽)、选择混合模式的区间变窄。

理论贡献方面:

前人研究均忽略了知识的时效性,论文建立新的模型,引入时间维度、加入知识时效性并考虑员工异质性。该模型与前人研究相比:(1)完整地刻画了员工选择随共享周期变化的过程。前人研究结果可视为论文模型的特例(当知识共享潜力、编码报酬或知识时效性等取特定值时)。(2)揭示了知识时效性对员工选择的影响。该模型发现,由于知识时效性的影响,知识共享潜力对人际化途径的促进作用仅限于某些区间。(3)区分了异质性员工的行为。该模型显示,初始知识量和知识类型的差异将导致员工行为的差异。

实践意义方面:

论文表明,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应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以正确的途径,共享给正确的人(即应注意主体、客体、途径、时间这四个要素的匹配)。公司在管理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时,应重视员工的知识基础(知识量和知识类型)差异,根据员工的动态选择行为规律,灵活地调整知识共享策略,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

第三篇:英国留学就业途径介绍

在英国留学过程中,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空余时间积累工作经验对个人的成长也是很有利处的。很多留学生不了解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找到一份锻炼自己的工作,下面滴答网为大家介绍英国留学就业的几种途径。

英国留学就业途径一:学校的职业建议中心(Career Advise Centre)

在英国的大专院校里几乎都设有职业建议中心,有专人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那里还有丰富的雇主资料以及最新的就业信息可供学生查阅。

英国留学就业途径二:招聘会(Job Fair)

校方每年都会组织招聘会,让雇主与学生直接见面。参加这类活动可以使你面对面与雇主交流,了解情况或推销自己,好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合作伙伴。如果有些公司对你有好感,就会要走你的简历或记下你的联系方式,到时会主动与你联系的。

英国留学就业途径三:人际关系网络

在留学过程中,平时要结识各式各样的朋友,关系网撒得越开,得到的就业信息就越多,机会也就越多。中国人通过此途径而顺利就业的比例最高。不过这绝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名列世界10大商学院之一的伦敦商学院,总是定期举行校友联谊会,目的就是让在校生与那些已经有头有脸的校友建立关系,以便今后提拔。

英国留学就业途径四:职业介绍中心(Job Centre)

英国留学专家介绍说,英国每个区都有职业介绍中心,留学生注册很简单,填一张表格,写下住址、银行账号,留下联系电话号码就可以了。和职业介绍中心有协议的企业,会把近期所需要的人员情况告诉中心,中心再根据这个数据库与注册 登记的求职者取得联系。不过,职业介绍中心提供的工作绝大多数是工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所以不建议留学生去找类似这样的工作。

英国留学就业途径五:报纸

英国的报纸杂志每天都会刊登很多招聘启事,其中专业性媒体针对性很强,综合性媒体范围则较广。LOOTS报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是个不错的选择。此外,商业新闻中也常暗藏玄机。例如某公司拿到了新的工程、某公司正在扩展,甚至是一些公司内部的人事升迁与调动等,这些都透露出公司有可能雇用新人。

英国留学就业途径六:电脑信息网络

网络作为21世纪的求职新媒介,其作用日益突显。在国际互联网上输入关键词,如工作(Job)和职业(Career)等,都能搜索到大量相关网站。

最后,滴答网预祝各位在英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第四篇:基层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途径选择及思考

摘 要:党的十八大强调,社会保障这一基本制度的构建为人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证,与此同时实现社会资源平等分配的大目标。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建立推动了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进程,提高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完整度,例如医疗、养老等社保项目开始向农村地区延伸。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事业发展较为迟缓,加强基层社保经办机构能力的建设已经是经办机构工作者主要的工作项目之一[2]。

关键词:基层社保经办机构;思考;建设;途径

加强对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建设工作,使其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这样基层社保经办机构就可以有效的将自身的职能发挥出来,人民群众利益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维护我国社会的和谐安宁。本文作者积极对我国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现实情况进行思考,发现其能力上存在很大的欠缺,例如信息化构建的力度相对缺乏,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过大,以及运行的机制过于陈旧死板等。作者在本文中列举了目前基层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并积极思考,归纳出一些使基层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得以有效健全以及提升的途径。

一、解析当下基层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的“投保”意识日益强化,此时推动了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进程,社保事业逐渐向县级以及县级以下的镇街基层群体迈进,范围的扩大使基层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发明存在的问题浮出水面,此时基层社保经办机构运行的效率以及服务的质量处于低水平的状态中。

1.信息化能力建设的工作力度薄弱。如果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业务办理工作在信息管理的体系中运行,那么此时的业务就会实现规范化的发展目标,当然与此同时基层社保经办机构也在严格的监督管理中运行发展。但是我国的情境不容乐观,大部分经办机构并没有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换句话说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工作普遍落后。此时经办机构的信息资源得不到统一的整合以及管理,分散管理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办信息资源互相渗透的脚步,此时资源共享的目标很难落到实处。尽管有些基层社保经办机构已经加强了信息化系统能力的构建工作,但是信息化体系各个细节之间紧凑性不高,是对使用权限这一方面做了限制,在这种情形下,经办机构各个信息系统实现相互交融的目标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另外有些社保信息资源多次被建设,致使信息化资源的达不到有效利用以及合理分配的目的。

2.缺乏完善的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管理机制。目前群众对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认识度以及重视度缺乏,是因为经办机构名称不一致的缘故,例如重庆市北部新区社会保险局作为社会保险局的医保经办机构又名为萍乡市医疗保险管理;重庆市江津区的社保机构叫重庆市江津区社会保险局,医保经办机构叫重庆市江津区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最终会造成财政资金利用不科学,资源短缺以及经办工作效率低下的后果。

3.工作强度大,机构工作人员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中。目前我国人民“参保”意识不断提高,参保人数有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数量基本没有发生变动,此时经办人员的工作量加大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在我国大部分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处于超量符合的工作模式中。但是此时经办机构的经费投入却处于不变的水平中,在这种模式中经办机构的硬件建设相对匮乏。除此之外经办人员大多数为事业编制的,他们认为这一“铁饭碗”不会丢掉,此时工作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致使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业务办理以及财务资金管理的工作效率一直低迷。其实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牵连着我国社保事业发展的优劣程度。

二、通过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能力建设力度

社会保险机制是经国家批准后颁布实施的,它是对那些残疾、失业、工伤以及劳动力缺乏群体的经济补偿。因此基层社保经办机构在能力建设的工作中应该巩固以及落实我国党的执政基础,践行党的政策路线为我国基层群众的基本生活,例如饮食、衣着、居住环境以及交通运用等方方面面提供基本的保障。这就需要我国基层社保经办机构在能力建设的进程中处理好经济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生活模式做出科学有效的调整与组建,例如对失业以及下岗的群体,确定他们拥有一定劳动力的前提下,基层社保经办机构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就业职位。总之只有在学习以及巩固我国党的执政基础,明确我国当对社保工作提出的政策方针,那么此时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能力得到高效的构建以及大幅度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基层社保保险的覆盖率愈发蔓延,基层群众对经办机构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参保的金额增长带动了经办机构事业的发展。

三、优化基层社保保险管理的制度

完善基层社保保险管理制度,首先必须具备改革创新理念,继而改善保险管理机制的基础条件,即必须清楚的理解基层社保经办机构设置以及发展的性质。近些年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建,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性质发生了一定的扭转,从最初的社保公司转化为具有差额拨款特征的事业单位,最后演化为全额拨款属性的事业单位。当性质不断的优化,我们可以间接的得出结论:基层社保保险管理制度得到调整以及改善。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对社保资源进行整合管理的途径使基层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得到强化,这就需要在一定物质条件的保证下,对社会保险费用征收的机制进行改革,此时税务管理部门以及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共同参与进对社保资源整合的工作流程中。在这种模式下,社保经办机构能够精确的确立参保人数以及有关事业单位缴费系数,在税务机构的配合下实现有的个体缴费部分可以通过事业单位代缴的目标,当然参保个体也可以不采用上述的缴费途径,自己亲自到社保经办机构的财政部门自行完成参保的缴费工作项目。

四、提升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直接的影响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而他们工作能力的水平又与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状况产生牵连。社保业务办理以及窗口的服务单位就是社保经办机构了。因此在此工作的人员承担的工作压力以及职责是重大的。

为了有效的提高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使他们树立以及健全为参保居民全面服务的观念,在经办机构人员进行业务办理的工作中对其实施现场管理的机制。当然仅仅做到上述两点是很难提升全面提升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对其进行长期且定期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对近阶段经办机构事业发展的战略有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当然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也知道了长期发展规划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例如积极鼓励基层群体选择金额大的投保层次,大力宣扬“多投入,大回报”的参保理念。其次考核机制的确立使工作人员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准。最后对于那些工作量大,工作人员短缺的经办机构,可以通过招聘的形式保证经办机构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总之,通过提升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渠道,可以使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能力提高层面与档次,此时经办机构的资源得到优化以及运用,推动了经办机构事业发展的进程。

五、结束语

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确立使我国参保人员的基本利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它为我国和谐社会以及小康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因此全面提高我国基层社保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力度是义不容辞的,做好信息化体统的建设以及升级工作,在工作流程中落实管理机制,另外在素质高,技能强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我们相信我国基层社保经办机构能力提升是指日可待的[3]。

第五篇:质检:关于质检文化建设的效益与途径选择

质检机构是一种具体的现代组织,它作为政府实验室,以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为依托,具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由此可见,质检机构内部文化建设的成效直接影响到质检机构“三大服务”目标要求的实现和质检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质检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businesscivilization)

是指意识形态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反映企业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逐渐形成的工作态度。又称企业精神。那么,借鉴企业文化的定义,笔者认为,质检文化应该是指质检机构从业人员在完成各自职责任务的同时,运用多种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利用各种资源,在特定意识形态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与探索,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体现质检行业价值理念的各种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它所反映的是质检人的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是反映我们在质检工作中所持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推进质检文化建设究竟能给质检机构和质检人带来什么效益,通过质检文化建设让质检工作上水平、质检人员得实惠的途径选择应该是怎样的,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效益分析

1.环境效益。加强质检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营造一个被全体质检人认可的质检文化系统,其对质检工作的内环境和外环境都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内环境来看,首先能够感受到质检文化是质检人本身的,因为置身系统内部,其对系统所具有的功能有着异常敏感的触觉,和谐质检文化带来的和谐工作氛围首先为质检人带来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必然使质检人对质检工作同样产生高度认可,从而带来更大的工作效益。从外环境来看,我们说质检文化应该是指质检系统从业人员在完成各自职责任务的同时,运用多种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利用各种资源,在特定意识形态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与探索,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体现质检行业价值理念的各种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那么,质检工作和质检文化建设必然对质检机构外部的人和事产生影响,由此获取的外部认可理所当然地作用于质检人本身,同样有着提高人的境界、促进工作发展的重大作用。

2.组织效益。文化建设是组织精神层面的构想付诸实践所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光表现在开几次运动会、组织几次团体旅游或者搞几个兴趣小组,而是要表现在组织对文化的追求和其所要达到的目标上。从质检文化建设来看,我们在完成各自职责任务的同时,通过运用多种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利用各种资源,在特定意识形态指导下所进行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与探索,为质检事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增强向心力,提供精神动力,形成凝聚力,提供环境支撑,开发创造力。向心力最终会体现在系统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和对系统外部人员的吸引力上,从而为质检事业发展不断引进各类人才和资源,质检文化建设所产生的创造力最终是要体现在质检机构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服务能力和水平上。

3.人文效益。推进质检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并着力运用人的主体作用,才是推动质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因此,质检文化建设所带来的人文效益,会从根本上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说,质检人是质检事业的主体,根据有关管理理论,在组织内部的人会由各种喜好形成各种非正式组织,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出现可能会对组织发展产生正效益和负效益。正效益是对非正式组织成员的约束和促进,以达到更高的工作效率,负效益是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对抗和对组织章程的消极合作,从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那么通过质检文化建设,合理引导非正式组织成员、有效运用非正式组织的正效益,着力增加和谐因素、推动能力提升、营造和睦、合拍、包容、向上的质检文化影响力,推动形成以组织文化品牌力为核心的人文效益,自然会体现在质检系统所追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

三、途径选择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共建共享。质检文化建设是一个需要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它对机构本身各种资源的投入和职工的参与度有较大的信赖性,而这些资源的调动和配置,自然需要单位领导积极协调以及职工的积极参与,而且其根本目的在于共建共享。作为质检机构的领导,要从思想上打破旧观念的束缚,改变过去认为搞文化建设费时费力没成效,无推波助澜之功、有不务正业之嫌的思想,要把质检文化建设当成质检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来抓,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切实以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切实承担起质检文化建设的领导责任。全体干部职工要以质检人的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到质检文化的建设工程中,善于利用各种条件和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创造性地开展质检文化建设。质检文化建设成果要做到共建共享,要让全员共沐文化之风、共享文化之利,并将文化建设影响扩大到服务对象,以富有成效的文化建设推动科

学发展上水平、员工队伍和服务对象得实惠。

2.充分利用非正式组织,自下而上地推动质检文化建设。非正式组织指的是由于人们某种共同的需要而自发形成的群体,该种群体内成员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带有明显的心理倾向,即多以个人的喜爱、好感为基础建立起来。非正式组织成员心理上相容,相互了解,人际关系密切,感情交流频繁、认同感、归属

感和群体促进作用都比正式组织强烈得多。并且每个成员都自觉遵守群体的规则,没有强迫性,非正式组织对个人的作用比正式组织大得多。因此,质检系统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正视这个现象,对各类非正式组织合理引导,加以利用,通过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调动非正式组织成员的积极性,营造一种源于“民间”的、自下而上的、有着最广泛群众基础的质检文化。

3.建立健全各种文化建设制度,构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质检文化建设主动力。质检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要以有效的机制为依托,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把质检机构的文化建设铸就成一个不以领导人的变换而变换的铁打的文化营盘。质检文化制度的建设包括一系列文化体制机制和章程的拟定和实施,作为文化建设的枢纽性环节,要体现出质检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质检事业的本质要求,并能够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修改、充实和调整。因此,在质检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制度的作用,用制度把一切建设内容和目标量化,用制度把所有工作方式和形式常态化,以质检文化建设制度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形成长效的质检文化建设主动力,促进内部文化建设的需求有效转化为文化建设的实践。

4.注重细节,狠抓落实,使质检文化建设取得实效。说质检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就必须承认这个系统是由诸多环节构成的。因此,我们在推进这个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文化细节的把握和处理。质检文化建设是质检人着力提升内在素养进而提高服务能力而提出来的,我们会构建一系列具有质检特色的文化模块和建设规划,那么剩下的就是要狠抓落实了。不要在开会、造声势上大做文章,而应该在落实上下大力气、做足文章,要把质检文化应有的内在要求,体现在文化创建的各个环节中,推动实现质检文化建设真正取得实效,并能最终让全体质检人共享文化建设之成果、共沐和谐质检之春风。

上一篇:师德主题月活动总结下一篇:山东省土地整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