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说明

2024-05-05

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说明(通用12篇)

篇1: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说明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机械制图、数学等机械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为后续学习专业课程奠定专业知识基础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工程常用材料的性能、用途,冷热加工和热处理基本知识;具有机械零件几何精度和相互配合的知识;掌握金属切削原理和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加工的方法和常用机床的基本知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其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以实践教学为主,在学生进行独立操作的同时讲授相关的机械制造实践基础;二是在实践基础上辅以专题讲授的机械制造理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建立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概念,使之对机械制造系统有一个初步而又是完整的,比较清晰、系统的认识。

2.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机械加工过程中机械零件的切削过程、机械加工的工艺装备、工艺方法、零件几何精度的公差标准以及先进制造方法等方面问题。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机器零件切削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加工精度、加工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养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并为学习其它有关课程及以后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获得机械制造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机械加工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掌握零件几何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国家标准及选用,具备制订机械加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了解特种加工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概况。

本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高,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除了重视其中的必要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外,还应特别注意实践环节,

篇2: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说明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P.2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力学性能)是指在外载荷作用下其抵抗变形或破坏的能力。材料在不同的载荷状态下会呈现不同的特性,常用的机械性能有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等。

2.强度

P.2金属材料在外载荷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强度可分为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等。

屈服强度

P.3常用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材料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称为屈服强度,用符号σs(MPa)表示:

抗拉强度

P.3材料被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时的应力值称为抗拉强度,用符号σb(MPa)表示:

3.硬度

P.4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比它更硬的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即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P.5布氏硬度:用符号HBS(用淬火钢球作压头)或HBW(用硬质合金球作压头)表示。

P.6洛氏硬度:洛氏硬度表示的方法为在符号前写出硬度值。每一种标度用一个字母在HR后加以注明.其中最常用的是HRA、HRB、HRC三种。

4.疲劳强度

P.8金属材料经受无数次交变载荷作用而不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值称为材料的疲劳强度。

5.蠕变强度

P.8在长期高温载荷的作用下,材料没有达到屈服极限时产生的塑性变形称为蠕变强度。

6.铁碳合金相图及应用

P.9简化的铁碳合金相图如图l-7所示。图中横坐标表示含碳量(小于6.69%的部分),因为含碳量大于6.69%的铁碳合金在工业上没有实用意义。当含碳量为6.69%时.铁和碳形成较稳定的渗碳体,可作为合金的一个组元。铁合金相图就以纯铁Fe为一组元,Fe3C为另一组元组成,故又称Fe-Fe3C相图。

P.10铁碳合金相图可在选择材料方面、铸造方面、锻造方面和热处理方面应用。

7.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改善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一种工艺。

普通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四个基本环节。其中,退火和正火大多属于预先热处理工艺,淬火、回火属于最终热处理。

8.退火

P.12是指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工艺可以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9.正火

P.13正火是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Ac3(或Accm)以上30~50ºC或更高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达到完全奥氏体化和奥氏体均匀化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10.淬火

P.14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30~50℃,保温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11.回火

是将淬火后的零件,加热到Ac1点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油中、水中或空气中冷却。

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及高温回火三种。调质是钢淬火后再高温回火的操作称为调质处理。

12.表面淬火

P.18是把钢的表面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而心部温度仍保持在临界温度以下,然后快速冷却,使钢的表面至一定深度的组织转变为马氏体,而心部组织不变(即为原来的韧性、塑性较好的退、正火或调质状态的组织)。

本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2)

1.碳钢及分类

P.25含碳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碳素钢,简称碳钢。

P.25-26常用分类方法如下。

1)按含碳量分

根据钢中含碳量的多少,分为低碳钢(wc<0.25%)、中碳钢(0.25%≤wc≤0.60%)和高碳钢(wc>0.60%)。

2)按质量分

根据钢中有害杂质硫、磷含量的多少,分为普通碳素钢(ws≤0.050%,wp≤0.045%)、优质碳素钢(ws≤0.035%,wp≤0.035%)和高级优质碳素钢(ws≤0.020%,wp≤0.030%)。

3)按用途分

P.26根据钢的用途不同,分为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和铸钢。

按冶炼方法不同,可分为平炉钢、转炉钢和电炉钢。按冶炼时脱氧程度不同,又可分为沸腾钢(脱氧不完全)、镇静钢(脱氧较完全)和半镇静钢(脱氧程度介于沸腾钢和镇静钢之间)。

2.钢的牌号、性能和用途

普通碳素结构钢:牌号是由代表钢材屈服强度的汉语拼音首位字母、屈服强度值、质量等级符号、脱氧方法符号四个部分按顺序组成。

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用两位数字表示,这两位数字具体表示钢中含碳量的万分之几。

碳素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刀具、模具和量具。这类钢要求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因此其含碳量在0.65%~1.35%之间,全都属于优质或高级优质的高碳钢。

P.27铸造碳钢:牌号用“ZG+两组数字”来表示。其中,“ZG”是“铸钢”两字汉语拼音字首,后面两组数字中,第一组表示其屈服强度值,第二组表示其抗拉强度值(该数值适用于厚度为100mm以下的铸钢件)。

3.合金钢

就是在碳钢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加入一定量合金元素的钢。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锰(>0.8%)、硅(>0.4%)、铬、钨、镍、钼、钒、铝、铜、钛、硼、铌等。

P.2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是在普通碳素钢的基础上加入少量合金元素(≤3%)制成的。

合金结构钢:按处理工艺特征不同,合金结构钢又分为合金渗碳钢和合金调质钢等。

P.29合金弹簧钢:用于制造各种弹簧或弹性元件的合金钢称为合金弹簧钢。合金弹簧钢碳的质量在0.45%~0.7%之间,加入的主要元素有Mn、Si、Cr等。

P.29滚动轴承钢:用于制造滚动轴承中的滚动体(滚珠、滚柱、滚针)和套圈的合金钢称为滚动轴承钢。

P.29合金工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工模具的合金钢称为合金工具钢。

P.30合金工具钢按用途一般分为合金刃具钢、合金模具钢和合金量具钢。

P.31特殊性能钢:特殊性能钢是指具有特殊的物理或化学性能,并兼有一定力学性能的合金钢。它包括不锈钢、耐热钢和耐磨钢等。

不锈钢按其组织状态分为马氏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等几大类。其牌号表示法与低合金工具钢相同。

4.铸铁

P.32铸铁是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它是以铁、碳、硅为主,并含有较多的锰、硫、磷等杂质的多元合金。

5.铸造

P.45铸造是指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的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铸件的成形方法。

铸造生产的特点:

①铸造能生产形状复杂,特别是内腔复杂的毛坯。

②铸造的适应性广。

③铸造的成本低。

④铸造可以节约金属材料,减少切削加工工作量。

6.锻压

P.52锻压属于金属塑性加工的范畴.金属塑性加工是指固态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材料、毛坯或零件的成形加工方法。

锻压主要包括锻造、冲压、轧制、挤压和拉拨等。

7.焊接

P.59是指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使连接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它属于永久性连接金属的工艺方法.其实质是借助金属原子的间扩散结合,使分离的金属材料牢固地连接起来。

篇3: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说明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电大成人教育,教学改革

一.前言

成人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计算机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普及, 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应用技能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电大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由于成人学生在年龄、生活阅历、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很大, 入学前的计算机水平也参差不齐。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 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 设计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和教学方法, 是成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电大成人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电大成人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并针对学生已有的计算机水平和专业特点来确定, 不能一概而论, 要分层级、分级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计算机技术基础教育

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本结构等内容, 针对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和对技术发展不了解的学生, 让他们了解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和概念、计算机的功能特点和工作方式、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和发展状况等。

2.计算机基础应用软件教育

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知识和应用, 办公自动化软件知识和应用, 网络浏览、电子邮件收发, 病毒防范和计算机安全基本知识等内容。让学生能熟练掌握上述应用软件的使用, 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和维护。

3.计算机专业应用软件教育

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 分门别类地开展财会电算化、图形图像处理、CAD/CAM设计、数据库设计和应用系统开发等教学。

三.电大成人学生特点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

3.1 电大成人学生的特点

电大作为成人教育的载体, 其招收的学生具有典型的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 我们对其总结如下:

1.个体差异大, 整体水平不高

个体差异大, 整体水平偏低低, 年龄结构复杂、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工作和家庭负担重等。

2.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成人高校学生大部分是参加工作多年, 工作忙碌, 学习时间不足, 但其知识层次已不能适应目前所从事的工作, 感到竞争压力大, 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胜者。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要学到真本事, 以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成人学生几乎都属于要求通过学习, 使自身专业技术水平, 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

3.理解力高于记忆力

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记忆力也随之减退, 也成为他们学习的一个障碍, 但是成人学员大多为一线工作人员, 实践经验丰富, 理解能力强, 尽管记忆较差, 但对与现场联系较密切的教学内容及实践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2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

电大成人高校的专业基本上是应用型专业, 因此对于成人高校的学生来说, 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多高深的计算机理论知识, 而是为把计算机作为其专业的辅助工具来使用。电大的成人学生既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同时要能熟练应用专业所需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还要考虑到学生在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需要。电大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如下:

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基础, 掌握计算机发展的动态, 建立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信心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掌握日常计算机应用软件, 熟练应用文字编辑、表格处理、网络浏览、邮件收发等。

3.让学生掌握自己的专业所需的应用软件, 如财会专业的电算化软件、机械和工程专业的CAD软件、艺术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等等。

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电大成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电大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手段单一, 没有创设交互式学习环境

目前大部分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展示, 具有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优点。但在授课过程中, 由于采用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 信息量大、速度快, 学生无法边听课边做笔记, 课程内容容易遗忘;另一方面, 学生的学习过程仍然以听为主, 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受到制约, 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实验课时少, 学生上机实践能力低, 难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由于课时的限制和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不足, 学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只好让学生自己课后去摸索, 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差。

3.忽视成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成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选择性较强, 他们在参加工作后, 普遍感到实用知识太少, 期望通过学习, 掌握获得更多知识的手段, 所以应该重视培养成人学生的信息素养, 使成人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查询、获取、整合信息的技能, 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4.没有发挥成人学生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优点

成人学生的职业性和社会性, 使成人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成人学生大多数有工作经历, 社会经验比较丰富, 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比全日制学生更加成熟, 对事物有较强的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 这个特点在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时尤为究的问题。比如在高三年级《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的教学中, 根据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 去解决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 并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

中学的网络主题探究教学主要有Web Quest模式, MiniQuest模式和拾荒者搜索模式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 Web Quest模式是最易用、最有效的模式。Web Quests强调学生通过使用教师在Web Quests中已经搭建好的"脚手架"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Web Quest的资源是一个由教师选定的有助于学习者完成任务的网页清单, 其中除教师预先制作的部分网页之外, 大部分资源是包括在文件中作为超链接指向万维网上的信息。We-b Quest的适应范围指向那些没有既定答案, 或有多种解决途径、能够引起学生强烈探究兴趣的问题。比如"乡镇企业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随着建立在网络平台上的研究性学习、E-learning和WT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无形中拉近了教材与生活的距离, 学生学习兴趣浓, 探究欲望强, 思维活跃, 积极表现自我, 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荫.浅谈成人教育与计算机教学[J].科学教育论坛, 2005 (15) .

[2].王润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 2003 (2) .

[3].段银田.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几个问题[J].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1 (22) .

[4].何克抗, 郑水柏, 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山版社, 2002.

篇4: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说明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电大本科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13-02

当今社会计算机科技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生活和工作的便利,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因此,在电大的开放教育中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必修课程,让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满足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的电大开放教育怎么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电大计算机教育者应该考虑解决的问题,下面提出一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动手实践能力极强的学科。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应用,光靠老师上课图文并茂的讲解,即时老师讲解的再详细也不可能培养出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学生。所以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知识并加强记忆,提高应用能力。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已经发现了要通过实践的方法来教授知识,但是以往的教学实践内容还是存在不足。以前老师只是先把理论知识都讲完,之后把具体操作的实践步骤都详细的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做一遍老师告诉好的步骤。这样的实践方式导致教学内容的实践课时比较少,对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应用和融会贯通的使用所有知识帮助不大。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在很少的实践课上操作一次就忘记了。为此,电大老师要探索创新改革计算机实践课程。

首先,要增加计算机的实践课时,把计算机应用的讲解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中转移到实践课的课堂。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让同学们在课下预习好,有不懂的问题在实践课上提出来,老师用实际操作的方式帮助同学讲解问题。其次,计算机的实践课程也不能只是让同学按部就班的做老师告诉的实验步骤,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老师在实践课的实验设计上注意要有针对性,设计出符合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型实验。让学生先根据理论知识点自己动手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实验,课程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能力为主。老师要合理的分配实验类型,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综合应用型实验的比例,锻炼他们把所以的知识点关联起来掌握。而对于接受能力差,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增加验证型实验的比例,让他们以掌握知识点为主。这样分层的教学方法可以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防止有同学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伐。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直到现在为止,计算机应用基础授课多是采用理论课堂讲解的方式,老师讲解的理论知识也是按照课程教材进行讲解,没有吸引力让很多同学听的枯燥乏味。为此,电大计算机老师应该改革授课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案例+任务实践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教学,激发同学的好奇心,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讲练更加完美的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方式是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用这些案例向同学详细讲解知识点。任务实践的教学方式是说老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同学们布置好要完成的实验任务,让同学带着要完成的任务听讲。之后独立做实验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同学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老师还可以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网站,把上课用到的课件、视频、操作软件、实验案例等等学习资料上传到网站上方便学生学习。而且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老师可以建立学习群,让同学在群里提出问题,老师及时进行综合整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找时间视频在线解答。这样的互动方式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三、改革考核方式

以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考核方式基本都是采用与其他学习相同的笔试方式。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师生更加注意理论知识的备考,忽略了对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同学对计算机应用操作完全不熟练,但是在考试前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最后也通过了考试。因此,计算机应用的考核方式应该进行改革创新,重点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实践的操作能力,应用网上考试系统进行随机抽题的考核方式方式。还可以组织同学参加考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职业资格考试,以此来提高师生对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的重视。

四、总结

总之,计算机的应用对学生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为了加强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质量,老师一定要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措施帮助同学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铭.加强实践教学、强化应用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23) .

[2]许泽明,张耀文,任馨,王杨.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8(02).

篇5:电大专科计算机网络课程说明

一、考核说明

(一)考核对象:本课程考核对象为:工学科电子与信息类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核依据:本考核说明的制定以电大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网络》(大专)课程,1999年10月审定通过并下发执行的教学大纲,以及中央电大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郑纪蛟主编《计算机网络》教材为依据,再以本考核说明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四)课程总成绩的记分方法:

由于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所以形成性考核应视平时作业和实验的完成情况给分,计占课程总成绩的20%。

终结性考试为对学生所学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进行的考核,它占总成绩的80%。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即以上两个成绩累计60分以上(包括60分)算考核通过。

(五)形成性考核的要求及形式:

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和实验,考核方式由地方电大自行掌握,平时作业和实验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期末考核。

(六)终结性考试的要求及形式:

1.考试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以掌握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为最终目的,因此,考核的重点是考察学员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程度和对计算机网络实际的应用能力。

本考核说明将使用下列术语分别表明几种要求层次。

(1)熟练掌握:指重点要求的内容。

对于理论概念性的内容,应能做到正确阐述,作出正误判断并更正有关的错误,对相关概念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正确解答有关网络应用的问题。

(2)掌握:对于这一要求层次的内容应能:简单分析有关概念,作正误判断并更正有关的错误。

(3)了解:对于这一要求层次的内容,将不作为考核重点,所占考核的分数很少;或者只是某道考核题中涉及到一点。

(4)应用:指对要求必须掌握的实际操作过程。

2.命题原则

(1)在教学大纲和考核说明所规定的目的、要求和内容范围之内命题。在教学内容范围之内,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考察学员对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掌握与了解。

(2)试题的题目小而多,覆盖面比较广,并突出要点。

(3)试题以概念、名词术语和应用等特点为主。

3.试题类型

(1)单选题或多选题

(2)分析题

(3)填空题

(4)名词翻译

(5)简答题

4.考核形式及答题时限:终结性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考试时间限制为120分钟。

二、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导论

1.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构成。

2.掌握:计算机网络所提供共享的硬件、软件、信息三类资源。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3.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以及计算机网络和互连的技术新进展。

第2章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结构

1.熟练掌握:开放式系统和TCP/IP模型的概念,对等层协议信息流和纵向数据流的概念,每一层的基本功能分工,服务和接口的概念。

2.掌握:相关技术术语包括,连接、成帧、报文分组、分段与重装、纠错、地址、路由选择和滑动窗口流控的概念及工作机理。

3.了解:OSI七层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第3章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子网

1.熟练掌握:通信子网的组成,信道与信道带宽,调制/解调制、编/解码的概念,TCP/IP协议的主要内容,IEEE802.3协议,组网连接的主要几种方式,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的概念,IP地址的编址方式。

2.掌握:通信子网和高层应用分离的原则,几种重要的信道复用技术、计算机网络中的虚连接、交换、波特和比特率、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的概念。

3.了解:虚拟网络、快速以太网及Ipv6。

第4章 计算机网络中的高层应用

1.熟练掌握:域名的基本概念,域名解析的过程,网络应用服务平台的构成,主要网络高层应用服务电子邮政、WWW、Telnet、ftp等的概念。

2.掌握:客户/服务器模式和浏览器模式的概念。

3.了解:其他互联网络应用如BBS、网上聊天、网络电话、视频点播、虚拟现实等。

4.应用:即使用电子邮政、WWW、Telnet、ftp的操作过程。

第5章 计算机网络中应用开发与相关技术

1.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2.掌握:网络数据库接口、防火墙及代理技术的概念。有关计算机网络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上网的有关知识。

篇6: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说明

(2011年秋季)

本课程为100%形成性考核,无终结性考试。

形成性考核由中央电大考核与玉环电大考核两部分组成。学生的考核成绩中央电大与玉环电大考核各占50%。综合成绩60分为合格。请各位学员按时完成。考核具体安排如下:

考核1测验(通过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50%):

中央电大考核在网上进行,打开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xk.openedu.com.cn或xk.open.edu.cn),点击“开放教育学习指南形考入口”,用已有学号及密码(8位出生年月日)登录。先选课(特别注意:课程名称后有本、专科之分),选完课程以后等待分班,管理员分完班级(一般两个工作日)后可以进行作业。本学期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的启用和截止时间以平台公布的时间为准。

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运用“形成性考核测评系统”,全部为客观题,题量40道。考试方式:系统自动组卷。考试时限:60分钟。测验成绩必须在60分以上。

考核2网上讨论(通过玉环电大在线平台,20%):

网上讨论在玉环电大在线http://open.yhtvu.com/,用已有学号及密码(初始密码:1234)登录。先选课,选完课后在《开放教育学习指南》的课程论坛发帖即可。

网上讨论主题:1.如何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并谈谈你对学校教学安排的要求。2.请各位学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谈如何运用开放教育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习能力,提高知识水平。

以上两个主题任选一个,要求在12月15日前参加讨论。满分为20分,网上讨论的评分标准比较灵活,希望同学们独立思考并积极参与。

考核3网络学习技能考核:(要求在12月15日将你的作业作为E-MAIL的附件直接发往yuhuan@edufe.com.cn,收到老师的回复后说明你的作业已完成,30%)

网上搜索并学习顾明远教授的论文《全球化视野中的远程教育》。顾明远教授在文中阐述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论述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引起了教育的一场革命,使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请回答以下问题:

(1)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什么?

(2)现代远程教育中师生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3)如何理解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篇7: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任务说明

题目:XXX 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XXX夹具设计

说明:

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制订出工艺规程;对其某一道工序设计出专用夹具一套。

要求:

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不少于30页:制定工艺卡片,画出被加工零件的工作图,画出专用夹具的装配图和其中的两个主要零件图。设计说明书格式:

1、内容摘要

2、目录

3、前言

4、XXX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1)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2)工艺路线拟订及论证

(3)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5、XXX(专用)夹具设计

(1)针对某道工序进行加工质量分析,拟订并论证定位方案;

(2)专用夹具总体方案设计与论证;

(3)定位误差分析;

6、结束语

7、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资料:

1、《金属切削机床夹具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2、《机床夹具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

3、《工艺员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

4、《机床夹具设计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

5、《机床夹具图册》机械工业出版社、贵州科技出版社

6、《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指导》张进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7、《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8、《机械制造工艺学》

篇8: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改革

概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新专业自成立以来, 按照新专业基本要求开设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 该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新课程包含了过去机械制造专业多门课程的内容, 使该课程的教学遇到了很多新问题,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解决。本次教学计划改革的主要原因:

1.为了适应拓宽专业培养通才的需要。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拓宽专业培养通才, 将过去多门课程的内容合并到一门课程中来, 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来。以改变我国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专业过细过窄过专的现状。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由于过去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过细过窄过专, 设置的课程非常多, 就机械制造方面的课程就包含了金属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概论、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和金属切削机床夹具设计等课程, 总学时最少在300学时以上。学生课业负担很重, 也限制了学生学习其它课业内容。现在将这些课程合并为一门课程使学时大大压缩, 减轻了学生负担。

3.扩大学生知识面, 增加就业机会。老的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知识面较窄, 主要适应机械制造方面的专才需要, 限制了学生的就业途径, 新的教学体系, 虽然压缩了学时, 但是并未降低基本要求, 而是对要求过高的内容进行删减, 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其它新知识新内容, 从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增加了就业机会。

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 充分利用有限的学时资源, 整合和协调机械制造方面的知识,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新技术优势, 探索新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 形成各种教学方法相互协调的教学方法体系;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 使学生在各环节中获得不同的知识和能力, 形成不断线的机械制造教学体系。

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首先, 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根据过去教学经验和新的教学体系要求, 本着重基础、宽知识和强能力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第一部分主要包括:金属加工过程中的本质、过程和各种现象。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知识, 即完成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基础内容的教学。第二部分主要包括:车削、钻削、镗削、铣削和磨削等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特点和应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加工方法的基础知识, 学习相关机床和刀具的基本知识。第三部分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制定的教学, 该部分结合现代制造技术新趋势, 让学生掌握一般传统工艺规程和现代加工工艺规程制定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第四部分主要包括: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教学。通过教学, 让学生掌握机械加工过程中加工误差和加工精度的概念, 掌握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方法, 掌握表面质量的相关内容, 掌握加工质量在零件工作中的作用, 掌握提高零件表面质量的工艺方法。第五部分包括:机器产品的装配方法及其特点与应用,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装配方法的原理, 使用条件和实施过程要点。第六部分主要包括:金属切削机床夹具设计基础内容。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金属切削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方法, 重点要解决工件的定位和夹紧的问题, 使学生初步具有进行机床夹具设计的能力。其次, 充分发挥新技术优势, 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为了适应本课程新的教学体系, 尤其是多门课程内容叠加在一起, 课程内容多, 学时少的现实, 对教学方法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 首先对传统的授课过程进行改革, 过去由于学时多, 绝大部分课程都采用粉笔—黑板的模式, 其最大好处是能非常仔细的完成教学过程, 也便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但对学时少内容多的新教学体系已经不完全适应, 为了增加信息量, 大量采用多媒体CAI组织教学, 为此该课程所有内容均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课件采用幻灯、动画、影音等多种形式, 提高了教学效果。其次, 利用网络资源以利于学生自学和辅导答疑,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渠道。最后,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 以最亲近的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第三, 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教学体系要求。我们根据现实条件设立了以下教学环节:工程实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理论教学、实验、作业、考试、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由于受学时数限制, 本课程总学时只有56学时, 其中实验4学时, 不能完成教学要求的内容。为此, 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我们在工程实训期间, 增加了现代加工方法的实习内容, 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先有了基本概念, 并且在实习中又有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其次, 增设了一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 以解决现代加工内容偏少的问题, 为本课程节约了相关课时。第三, 设置了本课程的课程设计环节。这一环节安排了2周时间, 主要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通过设计使学生掌握工艺规程制定的方法, 明确工艺规程文件的相关内容, 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 熟练使用相关手册。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整个课程的内容和体系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们认为这是今后应该坚持的。第四, 在生产实习中设置工艺实习的环节。这一环节一般最少安排1周时间, 主要解决将工艺知识和实际设备相结合的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 要让学生掌握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 针对基准选择、工艺规程、重点工序的典型夹具、工艺装备的选择、热处理和检验等工序的安排等。指导教师要在实习前提出针对性问题, 使学生带着问题学, 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使工艺知识的学习不再难懂。通过上述环节的设置使教学过程更加完善, 教学也更有针对性。

改革效果及今后的设想

通过, 近几年的探索和改革, 我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已经适应了目前要求, 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 都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机械制造系列课程建设教研项目通过了学校的验收, CAI课件、相关课程网站也基本建成。今后改革主要从优化教学内容着手, 尤其是要协调好各部分知识间的关系, 使之形成前后协调、内容递进、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篇9: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说明

关键词:微课 开放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TP3-4

一、什么是微课

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1]。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员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员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的[2]。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 :罗列教学核心概念 ;写 15-30 秒的介绍和总结, 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 录制长为 1-3 分钟的视频; 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 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微课不是微型课程的简称,而是微型视音频课程的简称,因此,它是以教学视音频为主要载体的简短的完整的课程教学。微课是围绕某个学科知识点、教学主题或者专题、例题习题、疑难问题、考点归纳、实验操作、教学经验等进行的简短的(中小学10分钟以内,高校10-20分钟以内) 完整的教学活动及相关辅助性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教学反思等) 的有机结合体。

二、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及要求

(1)很强的操作性和理论性特点

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所有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基础课(即必修课)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4门公共基础课之一。该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理论性特点(因为最终考核是无纸化考试,由40%的单选理论测试部分和60%实际操作测试部分组成)。

计算机应用基础涵盖了计算机基本应用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7 操作系统及其应用、Word2010 文字编辑、Excel2010电子表格、PowerPoint2010电子演示文稿、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的应用、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九部分内容,其中Win7 操作系统及其应用、Word 文字编辑、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Internet的应用,不仅涵盖大量的知识型内容,更重要的是操作型内容也集中在这部分,因此这部分的学习将是教师讲解的重中之重,剩余的三部分大多只是知识型内容为主。

(2)教学对象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

近年来.由于各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不平衡,新人学的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少数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他们对这门课的学习没有压力;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仅限于文档的简单编辑,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计算机教学的目标:还有少数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计算机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就呈现了很大的差异,他们想获取知识的要求、程度自然也不同。

三、微课在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1)微课较短的教学时长能够充分抓住开放教育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教学中,由于其教学时长较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精彩地呈现教学重难点,所以能够在成人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地时间段内充分地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微课教学就避免了长时间枯燥的讲说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从而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得到充分地提高。

(2)微课的视频呈现形式能够方便成人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而且系统性较差,开放教育成人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难免会出现有部分问题听不懂的状况。在这种状况下,电大开放教育成人学生在课下就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来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再学习,在对重难点内容理解之后就可以带动对其它相关问题的理解,进而完成对课堂学习的补充。而在成人学生因事耽误课堂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来进行补课,这样就弥补了成人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无人指导的缺陷,实现了成人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

四、微课在电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的制作。由于电大开放教育成人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讲,知识基础较差,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应该首先考虑到要使微课的内容浅显易懂。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形象而贴近生活的事例来阐释知识内容,方便学生的理解。同时,可以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的应用等来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通过设置有一定难度而又不超过学生能力范围的讨论题目或者问题等来激发学生的挑战心理,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2) 教師在课后将微课内容上传至学习平台或者直接下发给学生,以供学生课下学习。微课提供的自主学习机会是其主要特点之一,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使用微课,而不将微课内容与学生进行共享,就会造成微课资源的浪费。[3]

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后通过将微课内容上传至学习平台或者将微课内容直接下发给学生来供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既能够弥补学生在课堂上对重难点问题认知不足的缺陷,又能够使学生对刚学习到的新鲜知识进行巩固,形成知识系统,一举多得。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微课自身的特点能够充分地弥补在电大开放教育推行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不足,既能够充分地提高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吸引成人学生的注意力,最终达到提升成人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应用微课开展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应该从微课制作、以微课为中心进行系统教学以及微课共享等三个方面来入手开展,充分发挥微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2]Shieh D. 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J]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9 ,55(26) : A1 A13

[3]胡依然.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微课教学方法探索[J].广西教育.2011(37).

篇10:基础会计课程企业调研补充说明

一是电子稿与打印稿都需要,开学上交电子稿与打印稿都要求上交,打印稿统一要求A4纸,标题用四号宋体,写明班级学号姓名(五号字),放在标题下方,正文用五号宋体;

二是字数上没要求,但至少要根据调研企业的大小及具体情况将我要求的问题阐述清楚,能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搜索进一步扩展相关理论知识,然后将理论与实际进行对比,那样更好。比如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财会岗位的设置,通过调研你获得了你所调研企业的实际资料,再通过一些财会网站查询你可以了解到从规范上或是理论上企业的财会岗位的设置应该是怎样的标准,然后将实际与之对比,你可以对这个企业的岗位设置做出评价;

三是再增加大家一个任务,每位同学上网下载一家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报表(只要求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并打印出来备下学期上课用;

四是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认真地做这份调研报告,这是大家专业学习的起点,也是大家能力的锻炼与展示,没有范本,没有太多的局限,只要能够围绕主题,尽可以发挥各位的创新能力,如果大家在做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或困难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或是QQ留言,我看到后会尽快给你回复与指导的;

篇11:电大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说明

业: 08机制 级: 二班 号: 姓 名:

2012年3月1 1 / 9 目录

序言 ……………………………………………………………………………… 3零件工艺分析 ……………………………………………………………… 4工艺规程分析 ………………………………………………………………… 4 夹具设计 ………………………………………………………………………… 设计小结…………………………………………………………………………… 参考文献…………………………………………………………………………… / 9 688 序言

该课程设计能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

知识,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 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 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进 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和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 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 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要求我们CAD制图,锻炼了我们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 我们更好的融入到信息时代。

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机构进行 分析,确定各零部件设计方案、设计出其中的重要工序的专用夹具或模具,并绘

制相应机械设计图。具体内容如下:

1)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确定由哪些零件组成,并对各零件进行测绘; 2)明确零件在整个机构上的作用、零件的材质、要求,分析零件结构的工 艺性,完成总装配图及各零件的设计图。

3)拟定工艺方案,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

4)拟定零件的模具加工或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 夹具或模具,绘制装配图或大件零件图。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一份完整的说明书一般包括以下一些项目:(1)目录。

(2)绪论或前言。/ 9(3)对机构的整体分析,各零部件分析说明

(4)对零件的工艺分析,如关键表面的技术要求分析等。

(5)工艺设计,如毛坯选择与说明,工艺路线的确定,工序顺序的安排,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等;

(6)模具或夹具设计,如设计思想,夹具操作动作说明等。(7)设计总结或心得体会。(8)参考文献书目。

一、零件工艺分析

该零件有俩组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分析如下:

1、选择顶部为粗基准加工底面,后以加工后底面为精基准铣四个孔上方的端面,后钻四个孔。

2、以底面为基准加工四个直径为11mm的孔。

该零件材料为HT200,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要求耐磨的零件,毛坯由铸造而成,精度等级比较低。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这俩组加工表面而言,可先加工底面,然后借助专用夹具加工另一组表面,并保证它们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

二、工艺规程设计

需用到X6132型万能卧式升降铣床和数控立式铣床对该零件进行加工。灰铸铁毛坯预留表面层厚度为1~4mm。

铣刀选用硬质合金圆柱铣刀加工,该铣刀材料为YG8.钻头为锥柄麻花钻 材料为硬质合金YG8.工艺路线:

工序一 粗铣底面 工序二 精铣底面

工序三 铣四个底孔上端面

工序四 钻四个直径为11mm的底孔 工序五 扩四个直径为11mm的底孔

底面毛坯余量为4mm,气体加工表面留3mm加工余量。/ 9 工序一 粗铣底面

机床为X6132型万能卧式升降铣床,铣刀为硬质合金圆柱铣刀 YG8 铣刀直径80mm

1、切削深度 3mm

2、每齿进给量 0.25mm/r

3、查相关手册得切削速度 v=1.0~2.0m/s 取1.5m/s 工序二 精铣底面

1、切削深度 1mm

2、每齿进给量 0.25mm/r

3、查相关手册得切削速度 v=1.0~2.0m/s 取1.5m/s 工序三 铣四个底孔上端面

机床为数控立式铣床,铣刀为立铣刀 铣刀直径20mm

1、切削深度 3mm

2、每齿进给量0.25mm/r

3、查相关手册得切削速度 v=1.0~2.0m/s 取1.5m/s 工序四 钻四个直径为11mm的底孔

机床为数控立式铣床,钻头为锥柄麻花钻 材料为硬质合金YG8 为10mm 标准为GB1428-85

1、进给量 查相关手册得f=0.30~0.36mm/r 取f为0.34mm/r

2、切削速度 v=0.45m/s

3、主轴转速 n=1000v/3.14d=14.3r/s 工序五 扩四个直径为11mm的底孔

机床为数控立式铣床,钻头为锥柄麻花钻 材料为硬质合金YG8 为11mm 标准为GB1428-85

1、进给量 查相关手册得f=(1.2~1.8)f=0.36~0.65mm/r 取f为0.5mm/r

2、切削速度 v=(0.25~0.33)v=0.15~0.225m/s 取v=0.2m/s 5 / 9

钻头直径钻头直径

3、主轴转速 n=1000v/3.14d=5.79r/s

三、夹具设计

1、专用工装夹具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专用夹具是为零件的某一道工序加工而设计制造的,在产品相对稳定、批量较大的生产中使用;在生产过程中它能有效地降低工作时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

专用夹具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可靠的定位和夹紧,可以减轻甚至取消下料和划线工作。减小 制品的尺寸偏差,提高了零件的精度和可换性

(2)减少了加工时繁琐的操作,获得较高的生产率和加工精度

2、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

(1)、工装夹具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夹具在生产中投入使用时要承受多种力度的作用,所以工装夹具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夹紧的可靠性。夹紧时不能破坏工件的定位位置和保证产品形状、尺寸符合图样要求。既不能允许工件松动滑移,又不使工件的拘束度过大而产生较大的拘束应力。

(3)、夹具体应具有良好的加工精度和尺寸稳定性。对于夹具体上用来安装定位元件、对刀(或导向元件)的工作表面,应提出相应的尺寸、几何公差以及粗糙度的具体要求,并作相应的热处理或时效处理。

(4)、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和使用性。家具体上部加工的毛面与工件表面之间应保证有一定的空隙,以免安装时产生干涉,空隙大小可按以下经验数据选取:夹具体是毛面,弓箭也是毛面,去8~15mm;夹具体是毛面,而工件是光面时,取4~10mm。

(5)、力求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极可能体积小、重量轻、以便于操作。(6)、排屑方便。

(7)、夹具在机床上安装要稳定、可靠。

3、基准面的选择(夹具体方式的确定)/ 9 夹具体是夹具的基本件,它既要把夹具的各种元件、机构、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而且还要考虑工件装卸的方便。因此,夹具体的形状和尺寸主要取决于夹具各组成件的分布位置、工件的外形轮廓尺寸以及加工的条件等。夹具体毛坯制造方法的选择 综合考虑结构合理性、工艺性、经济型、标准化以及各种夹具体的优缺点等,选择夹具体毛坯制造方法为铸造夹具体;夹具体的外形尺寸 在绘制夹具

总图时,根据工件、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及其辅助机构在总体上的配置,夹具体的外形尺寸便已大体确定。然后进行造型设计,再根据强度和刚度要求选择断面的结构形状和壁厚尺寸。

4、定位方式及元器件选择

1)、定位器的作用是要使工件在夹具中具有准确和确定不便的位置,在保证加工要求的情况下,限制足够的自由度。

2)、工件的定位原理:自由物体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六个自由度,即沿OX,OY,OZ三个轴向的平动自由度和三个绕轴的转动自由度。要使工件在夹具体中具有准确和确定不变的位置,则必须限制六个自由度。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均被限制的定位叫做完全定位;工件被限制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仍然能保证加工要求的定位叫不完全定位。而选用两个或更多的支撑点限制一个自由度的方法称为过定位,过定位容易位置变动,夹紧时造成工件或定位元件的变形,影响工件的定位精度,过定位也属于不合理设计。①、以工件的圆柱外表面为基准进行定位,采用俩个V形块定位器,采用支撑钉定位圆柱端面,限定X轴移动。以定位销定位零件的绕X轴旋转,以此限定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以达到工件的完全定位。再用固定手柄压紧螺钉进行夹紧。则专用夹具设计完成,可以放到机床上进行加工。

5、夹紧方式及元器件选择

夹紧机构的三要素是夹紧力方向的确定、夹紧力作用点的确定、夹紧力大小的确定。对夹紧机构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夹紧作用准确,处于夹紧状态时应能保持自锁,保证夹紧定位的安全②、夹紧动作迅速,操作方便省力,夹紧时不应损害零件表面质量 ③、夹紧件应具备一定的刚性和强度,夹紧作用力应是可调节的。④、结构力求简单,便于制造和维修。7 / 9 所以选用固定手柄压紧螺钉进行夹紧!

6、注意事项:

⑴、在工件夹紧时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损坏螺杆

⑵、及时清理钻屑,保证安装平面的清洁 ⑶、加工完成后清去滑块导槽里的钻屑

⑷、安放工件时要注意不要砸到基准平面,而影响加工精度

⑸、每隔一段时间在使用时都要检查一下对刀块是否达到精度要求

四、本次课程设计小结、体会及建议

专用夹具是为零件的某一道工序加工而设计制造的,它广泛用于大量生产中;它不但提高了生产率而且也提高加工精度,改善劳动条件。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个人对夹具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夹具要保加工出的产品有较高的精度,就必须要求其自身有较高的精度,定位元件拥有高精度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以保证在加工过程中自身不会变形和有一定的寿命。夹紧机构要求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以确保在一定的力的作用下夹紧元件不会先于工件发生变形、损坏。夹具体是夹具的主体部分,是与机床相接的部位、也是支撑夹紧元件、工件的主要部分;要求其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稳定性,又考虑到经济性,一般都采用HT200作为夹具体。

而且我对夹具的维护保养,及夹具在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自己的能力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得到了提升。在设计的过程中又一次把所学的知识做了一次综合式的复习,为接下来要做的毕业设计做了很好的准备工作;同时在设计中也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缺乏实际的经验,有些实物没有见过很难想象,只能通过找相应的参考资料,然后再通过想象把他们综合到一起,再通过实例对比,进行设计。因此在夹具设计中存在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还恳请老师您予以指导和指正。

五、参考文献

1、《简明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8 / 9

2、《夹具设计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

3、《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4、《机械制造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12:机械类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冲压工艺的介绍 ………………………………………

二、冲裁模介绍……………………………………………… 3

三、模具简介………………………………………………… 4

四、使用电脑软件绘图……………………………………… 4

五、凸模零件及其加工工艺………………………………… 5

六、模具装配图……………………………………………… 8

七、实验心得…………………………………………………9

一.冲压工艺的介绍

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板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板料,模具和设备是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冲压加工是一种金属冷变形加工方法。所以,被称之为冷冲压或板料冲压,简称冲压。它是金属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也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技术。冲压工艺冲压工艺的种类

冲压主要是按工艺分类,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分离工序也称冲裁,其目的是使冲压件沿一定轮廓线从板料上分离,同时保证分离断面的质量要求。成形工序的目的是使板料在不破坯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在实际生产中,常常是多种工序综合应用于一个工件。冲裁、弯曲、剪切、拉深、胀形、旋压、矫正是几种主要的冲压工艺。

冲压用板料的表面和内在性能对冲压成品的质量影响很大,要求冲压材料厚度精确、均匀;表面光洁,无斑、无疤、无擦伤、无表面裂纹等;屈服强度均匀,无明显方向性;均匀延伸率高;屈强比低;加工硬化性低。

在实际生产中,常用与冲压过程近似的工艺性试验,如拉深性能试验、胀形性能试验等检验材料的冲压性能,以保证成品质量和高的合格率

模具的精度和结构直接影响冲压件的成形和精度。模具制造成本和寿命则是影响冲压件成本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模具设计和制造需要较多的时间,这就延长了新冲压件的生产准备时间。

模座、模架、导向件的标准化和发展简易模具(供小批量生产)、复合模、多工位级进模(供大量生产),以及研制快速换模装置,可减少冲压生产准备工作量和缩短准备时间,能使适用于减少冲压生产准备工作量和缩短准备时间,能使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先进冲压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冲压设备除了厚板用水压机成形外,一般都采用机械压力机。以现代高速多工位机械压力机为中心,配置开卷、矫平、成品收集、输送等机械以及模具库和快速换模装置,并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可组成高生产率的自动冲压生产线。

在每分钟生产数

十、数百件冲压件的情况下,在短暂时间内完成送料、冲压、出件、排废料等工序,常常发生人身、设备和质量事故。因此,冲压中的安全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冲压工艺总结

冲压加工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点。主要表现在冲压加工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两种公害,而且操作者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过,这些问题并不完全是由于冲压加工工艺及模具本身带来的,而主要是由于传统的冲压设备及落后的手工操作造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一定会尽快二完善的得到解决。冲压成形用户市场的迅猛发展为冲压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虽然在冲压业发展的道路上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阻力与障碍,但我们始终相信,这些都阻挡不了冲压行业前进的步伐。

二.冲裁模介绍

冲裁模是冲压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良好的模具结构是实现工艺方案的可靠保证。冲压零件的质量好坏和精度高低,主要取决于冲裁模的质量和精度。冲裁模结构是否合理、先进,有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及冲裁模本身的使用寿命和操作的安全、方便性等。由于冲裁件形状、尺寸、精度和生产批量及生产条件不同,冲裁模的结构类型也不同。

冲裁模是从条料、带料或半成品上规定轮廓分离板料所使用的模具,通常指落料模和冲孔模。根据冲制零件尺寸、精度要求不同,冲裁模分为普通冲裁模和精密冲裁模。普通冲裁是以凸、凹模之间产生剪切裂纹的形式实现板料的分离。精密冲裁是以塑性变形的形式实现板料的分离。精密冲裁冲出的零件断面垂直、光洁、精度高。

冲裁模结构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对冲裁件的质量和精度,冲裁加工的生产率与经济效益、模具的使用寿命与操作安全等全都有密切的关系。

任何一副冲裁模都是由上模和下模两部分组成的。上模通过模柄或上模固定在压力机的滑块上,可随滑块做上、下往复运动,是冲模的运动部分;下模通过下模座固定在压力机工作台或垫板上,是冲模的固定部分。

三.模具简介

本周课程设计我们这组分到的是导柱式固定卸料落料模,如图所

示。导柱式卸料落料模凹模凸模是工作零用进保

件,这种冲模的上、下模正确位置是利导柱和导套的导向来保证的,且凸模在行冲裁之前,导柱已经进入导套,从而证了在冲裁过程中凸、凹模之间间隙的均匀性。该模具冲件由凸模逐次从凹模孔中推下并经压力机工作台孔漏入料箱。

四.使用电脑软件绘图

1、Pro/E系统软件介绍

Pro/Engineer 是美国PTC公司的产品,于1988年问世。10多年来,经历20余次的改版,已成为全世界及中国地区最普及的3D CAD/CAM系统的标准软件,广泛应用于电子、机械、模具、工业设计、汽车、航天、家电、玩具等行业。Pro/E是全方位的3D产品开发软件包,和相关软件Pro/DESINGER(造型设计)、Pro/MECHANICA(功能仿真),集合了零件设计、产品装配、模具开发、加工制造、钣金件设计、铸造件设计、工业设计、逆向工程、自动测量、机构分析、有限元分析、产品数据库管理等功能,从而使用户缩短了产品开发的时间并简化了开发的流程;国际上有27000多企业采用了PRO/ENGINEER软件系统,作为企业的标准软件进行产品设计。

Pro/E独树一帜的软件功能直接影响了我们工作中的设计、制造方法。与其他同类三维软件(MDT、UG、CATIA等)相比,Proe/ENGINEER的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点:(1)基于特征的(Feature-Based)

Pro/ENGINEER是一个基于特征的(Feature-Based)实体模型建模工具,利用每次个别建构区块的方式构建模型。设计者根据每个加工过程,在模型上构建一个单独特征。特征是最小的建构区块,若以简单的特征建构模型,在修改模型时,更有弹性。

(2)关联的(Associative)

通过创建零件、装配、绘图等方式,可利用Proe/ENGINEER验证模型。由于各功能模块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改变装配中的某一零件,系统将会自动地在该装配中的其他零件与绘图上反映该变化。(3)参数化(Parametric)

Pro/ENGINEER为一参数化系统,即特征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使得某一特征的修改会同时牵动其他特征的变更,以满足设计者的要求。如果 某一特征参考到其他特征时,特征之间即产生父/子(parent/child)关系。(4)构造曲面(surface)

复杂曲面的生成主要有三种方法:1)由外部的点集,生成三维曲线,再利用Pro/E下surface的功能生成曲面。2)直接输入由Pro/desinger(造型设计)产生的曲面。3)利用import(输入)功能,以IGES、SET、VDA、Neutral等格式,输入由其他软件或三维测量仪产生的曲面。

(5)在装配图中构建实体

根据已建好的实体模型,在装配中,利用其特征(平面,曲面或轴线)为基准,直接构建新的实体模型。这样建立的模型便于装配,在系统默认状态下,完成装配.首先要生成壁厚,在外观设计的基础上,有两种产生壁厚的方法:1)如果外观设计产生的是实心体,使用(抽壳)功能,产生等或不等的壁厚。2)如果外观设计产生的是曲面,使用偏移曲面片的方法,产生均匀壁厚。然后根据产品的内部结构、添加特征,如填料、切除、加强筋、孔等,逐步完成模型的设计。(6).动态仿真

该功能是由软件自带的机构模块实现的。机构模块(Mechanisms)主要有两大功能:定义机构和机构仿真运动。由此可见,该模块主要应用于产品结构检测及仿真设计。

产品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可使用仿真模块模拟实际操作。它可快速、准确地检测零部件的干涉、物理特征,模拟使用产品的操作过程,直观显示存在问题的区域及相关的零部件,指导设计者直接、快速地修改模型,从而缩短修改时间,提高设计效率。

2、软件在产品开发后期的应用(1).生成工程图

Pro/E可以用来实现基于实体建模的工作流程而生成工程图纸,用户可以轻松地生成和保存2D工程图纸,由于工程图纸和3D零件动态连接,因此当用户修改生成视图的3D模型时,零件视图、尺寸和注释等都自动更新,节约了图纸管理和维护的时间。(2). 演示市场销售

Pro/E的渲染工具可帮助用户以真实的照片有效地交流其设计。用户完成的高质量的零件、装配图、装配爆炸效果图,可用于演示、设计检查、市场销售、制作说明书等用途.最直观的 Pro/E 抛弃传统 CAD/CAM 软件中的线框和表面模型,而直接签于 3D 实体。这使我们的设计环境完全从 2D 或 2D 与 3D 混合状态上升为纯 3D 模式。产品或模具的描述信息变得更加完整,概念更加清晰,更易于抓住设计意图。设计质量和速度也大大提高,尤其是结合快速原型技术,可以大大缩短产品设计生产上市周期。总之,随着 Pro/E 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将被解决,越来越多的理想将变为现实。Pro/E 的魅力将更多地体现为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

五.模具零件及其加工工艺

1,落料凸模的作用

在冷冲压模具中的凸模是最重要的部分。它的作用是在板料上冲出所需形状的工件。2,落料凸模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1)通过对落料凸模的测量,确定落料凸模的基本尺寸。如零件图(2)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的确定 圆形凸模的三种形式

a)用于较大直径的凸模

b)用于较小直径的凸模

c)快速式的小凸模 所以落料凸模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如零件图所示 3,材料的选用

一般说来,对于形状简单。冲压件尺寸不大的模具工作零件,常选用碳素工具钢。所以该凸模材料选用T10A碳素工具钢。

4,加工过程

工序1;下料。棒料为锻造后的T10A碳素工具钢。工序2,;车端面。工序3;车外面。工序4;精车端面。

工序5;精车外面。

工序6;对工件进行淬火热处理。工序7;研磨。5,凸模零件三维图

六.模具装配图

七.实验心得

一周的课程设计使我们认识到了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需具备的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我们设计者之间团队的重要性,一周的时间里的能够让我们学到很多很多的实际性的知识,怎样才能在这一周里更好的运用学的知识来完成设计任务呢?这无疑让我们有时间做一个理性的思考。把所学的知识在这次设计中和自己的想法结合起来并在自己的设计中形象而生动的表现出来,我认为此次课程设计是我们走向工作的前奏也算是对个人的一个实践性的训练。

美丽而多彩的大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了知识的殿堂,为了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为了把我们已基本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程更好的融会、贯通,而课程设计就是这道桥梁。

随着高新技术时代的发展,机械设计越来越表现出其特有的结构化新颖的作用,通过此次机械设计,使我对机械零件设计步骤和设计思想,得到了充分掌握,真正地能把所学到的知识初步地运用到了实践之中,收益很大,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多方面的不足之处。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学习,了解了许多新知识,尤其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有了系统的掌握。但由于时间有限,学习心得不够深刻,还不能对所学的知识达到熟练的运用,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待学习和提高。

这次接触课程设计,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和以前接触的是完全不同的境界。一切都从零开始许多所学知识都已经淡忘了,翻阅资料,到图书馆借书,试着照书上的例题设计。校核、绘图,并且不断的修改,反复修改再验证。每一部分、每一个步骤都让我们感到了许多事情都是显得有些无奈必须都按技术要求来设计。虽然,我们为能如期完成了课程设计,应当承认,我们设计的全面性还还不够,考虑问题的周密性也不强,所设计的最后结果还没有达到最优效果。这其中有多方面原因,这包括对所学的知识不够熟练,在绘图中重新学了一下AutoCAD真的感觉到了它的方便和实用性。这也包括我们对实践中的机械零件的接触的太少了,在绘出标准的图形和用视图表达零件的方法上走了不少的弯路。

参考文献

上一篇:财务报告财务会计下一篇:初中作文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