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差异性教学探讨

2022-09-11

一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教育关键, 甚至是整个数学教育的起步, 几乎影响孩子的一生, 应该说至关重要。“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要让他们产生畏惧感是我们一年级数学老师的重要任务。把他们引进数学的大门, 让他们伸出小巧的鼻子, 去闻嗅数学园内花朵的芬芳。在一次次的教学过程中, 深深感受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只有因材、因人施教, 实行差异性教学, 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为此, 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 作了一些粗浅探索。

1 一年级小学数学实行差异性教学的必要性

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由于幼教的起始教育不同, 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留守儿童较多等, 产生了有别于城市一年级小学生更多的差异性;教学中, 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和来源差异,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尽力挖掘学生逻辑思维潜能。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 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 从而激发出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针对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钟表知识”, 可以让学生进行实体识别, 学校、自己、家里的钟表都可以识别, 并让他们主动介绍, 产生成就感, 从而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2 农村小学一年级学生差异存在的因素

农村小学的学生差异大致如下。

2.1 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差异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非智力因素, 但由于遗传等因素导致智力间存在差异是客观的。从先天禀赋和环境的影响来看, 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差异重要方面。因此, 教学时对孩子学习的关注, 更多的应在他自身的发展上, 纵向对比对孩子有更实际的意义。

2.2 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家庭环境、动机、兴趣、情感、方法、意志、性格、习惯等。对于学生来说, 主要体现在学习行为差异和学前知识基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初始来源不同。我们农村小学的生源比较复杂, 有的是镇区的, 有的是农村的, 有的学生上过学前班, 有的没有上过学前班。有的对一年级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接触, 有的一点也没有学过。所以在课堂教学也总会很明显的发现学生起始水平的差异。

(2) 习惯养成不同。在一年级, 由于刚进入正规的学习阶段, 表现会有所不同:有些学生能稳定地坐在座位上, 认真听讲, 既积极思考, 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有的学生还不适应, 一刻也闲不下来, 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等;还有的介于两者之间, 时而认真, 时而调皮, 这些行为差异, 要求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 家庭环境不同。这是农村小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比较多, 家里父母在家的, 小孩管的可能比较严一点, 小孩的举止、言行比由爷爷奶奶的带的要稍好一点, 前者随意性小, 后者自由度大。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也有所不同, 前者的完成率、字迹、书面及正确率都比后者要好。

3 实施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差异教学的主要做法

针对学生来源差异的客观存在, 我主要结合自身的知识教学研究, 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性尝试。

3.1 通过课前和课堂调查, 掌握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中, 在调查学生总体情况的基础上, 通过课堂抽查, 了解学生学前情况以及对钟表知识的掌握程度。共调查20人, 第一次让他们回答钟表的整点时间, 第二次回答整点和半点的时间。综合调查, 得到如下信息:有6人分不清时、分、秒针;另外14人中, 有7人能说出整点时间和半点时间。而这7人都上过幼儿园, 且父母在家。在访谈中发现, 影响学生认识钟表的因素主要是:一是学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中没有过接触, 另外是钟面上表针较多, 难以区分;有些同学习惯认识数学时钟等。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近三分之一人根本不认识钟表, 这样我教学中就必须要让学生从最简单开始, 明确时间的认识方法, 体验时间的变化。

3.2 针对学生的差异性, 分层次优化教学目标

优化课堂教学, 让不同层次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这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关键。根据调查,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差异, 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已认识钟表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知识查漏补缺, 展示自己的课外学习成果, 在小组活动中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新知识;部分认识钟表的学生完善自己的知识, 进行系统梳理;不认识钟表的同学充分进行体验与操作, 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学习新知。及时鼓励与表扬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 随时提醒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

3.3 区别不同层次的学生, 选择不同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 还要关注不同学生的情况, 把握课堂教学细节, 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例如在《认识钟表》教学中, 发现部分同学有了学前基础, 觉得自己都学会了, 于是在拨出半时教学中, 我故意将时针分针不合拍, 出现错误时间, 由于他没掌握时、分针应对应的原则, 所以犯了错误, 这样在启发学生的思考之后, 对他们进行纠正。对于这样的学生, 用举反例的方式更能引发他的认知冲突, 促进他们思考。

3.4 作业弹性化, 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差异, 能够实施好教学计划, 达到总体教学目标, 而在课后, 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依旧存在, 我们便可依据这些差异布置一些弹性作业, 使不同学生能够有不同程度的发挥。

例如在《认识钟表》教学之后, 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后作业:除在家里看钟表外, 到户外广场或其他公共场所识别钟表时间。有能力的同学记录自己一天大约什么时刻做了什么, 全班交流。学生们对这些作业很感兴趣, 交流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边说边拨出相应的时间, 有的同学记录的非常细致, 有的学生甚至自学了准确认读几时几分。

3.5 实施科学评价,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 评价学生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方面的发展。评价学生时, 我淡化了考试的分数和功能, 采用多种评价尺度和标准, 运用同学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办法, 在横向比的同时, 更注重学生的纵向比较, 看其自己的进步, 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 让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和收获成功的喜悦。

摘要:农村小学一年级新生由于幼教的起始教育不同, 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留守儿童较多等, 产生了有别于城市一年级小学生更多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小学生差异产生的原因,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一年级,数学,差异

参考文献

[1] 吴惟粤, 黄志红.中小学教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学教法, 2004 (2) .

[2] 徐玉珍.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出发重新思考教师的教学基本功[J].课程教学教法, 2004 (2) .

[3] 张敏强, 刘晓渝.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评价体系的完善[J].教育研究, 2003 (12) .

上一篇:刍议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应用的临床意义下一篇:浅析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