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气管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21例临床分析

2022-09-11

吸复合麻醉是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的麻醉方式, 需经口或鼻气管插管迅速建立人工气道, 有文献报道麻醉中困难气管插管的发生率为2%~3%[1]。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共在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进行了困难气管插管21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1例患者中男14例, 女7例;年龄33~78岁。困难气管原因:气道解剖异常, 如短颈、肥胖、口咽腔狭小、会厌过长胸椎严重畸形不能平卧5例, 面颈部大片疤痕粘连1例, 过度肥胖颈部粗短15例。气管插管前判断困难气道21例麻醉过程中插管失败1例。

2 操作方法

2.1 插管操作前准备

电子支气管镜及配套冷光源、合适的气管导管、吸引器、氧气、无菌石蜡油、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 (SO2) 监测、血压监测及常用药品。

麻醉方法:15例术前插管为静脉快速诱导麻醉 (芬太尼2ug/kg、维库溴铵0.07~0.15mg/kg、异丙酚2mg/kg) 。6例采用体积分数为2%的利多卡因压缩雾化吸入法行鼻、口咽、气管表面麻醉, 并加用小剂量咪唑安定 (1~3mg) 静脉注射以适度镇静。所有患者均经鼻腔滴入呋麻滴鼻液以收缩鼻黏膜血管防止出血。以上插管失败。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气道解剖异常, 如短颈、肥胖、口咽腔狭小、会厌过长等; (2) 严重创伤, 如颅及口腔颌面面部创伤、颈部创伤颈椎骨折等; (3) 颈椎强直、颞颌关节强直、颈部疤痕挛缩等。本组患者以创伤为主。以往用经口 (鼻) 盲插、经环甲膜逆行插管、经鼻吊插等方法都有一定损伤性、盲目性, 且插管时间长, 失败率高[2]。电子支气管镜引导插管具有操作简单、快速, 对患者损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既往报道置, 严密监测SO2、血压、心率、心电图。尤其SO2应以0.90为警戒线, 防止严重缺氧。

2.2 插管方法

所以患者均经鼻气管插管, 采取去枕平卧位, 特殊体位无法平卧者例外, 操作者位于患者头前。鼻导管给氧电子支气管镜杆及气管导管外均涂石蜡油以润滑, 将气管导管套于纤支镜镜杆上, 光导下将纤支镜经鼻腔进入咽喉部, 可见会厌及声门, 在声门开放时轻柔进入气管内隆突上约3~5cm, 再将气管导管送入气管内, 退出支气管镜。插管过程中严密监测SO2、血压、心率、心电图, 并记录插管时间。

3 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在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1例失败插管时间约12min;余2例静脉诱导麻醉患者进管时阻力较大、共费时约8min外, 其余患者均在1~5min内完成。插管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无明显变化, SO2维持在0.90以上, 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应先行面罩加压给氧, 是SO2上升至正常水平并维持数分钟。操作过程中由助手将双下颌托起以使后倒的舌根离开咽部, 以利纤支镜的顺利进入。

4 讨论

1993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将困难气道定义为经过正规训练的临床医师的管理下, 患者面罩通气和 (或) 气管插管发生困难;困难气管插管是指常规喉镜下插管时间>10min或3次以上插管失败。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气道解剖异常, 如短颈、肥胖、口咽腔狭小、会厌过长等; (2) 严重创伤, 如颅及口腔颌面面部创伤、颈部创伤颈椎骨折等; (3) 颈椎强直、颞颌关节强直、颈部疤痕挛缩等。本组患者以气道解剖异常为主。

以往用经口 (鼻) 盲插、经环甲膜逆行插管、经鼻吊插等方法都有一定损伤性、盲目性, 且插管时间长, 失败率高[1]。电子支气管镜引导插管具有操作简单、快速, 对患者损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既往报道的任何怀疑为直接喉镜插管困难的解剖问题都是电子支气管镜引导插管的指征[3]电子支气管镜引导插管适应于各种困难插管、特殊体位插管, 只需要操作者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无明确禁忌证。

5 体会

(1) 电子支气管镜宜在清醒状态下进行, 气道表面麻醉必须充分。本组均以2%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加小剂量咪唑安定 (1~3mg静脉注射以适度镇静为首选) , 如使用静脉诱导麻醉, 应注意麻醉深度, 同时宜在插管成功后使用肌松剂, 若先用肌松剂, 不仅有抑制自主呼吸的风险, 而且用后舌体及咽部肌肉松弛导致进镜和进管时阻力增大, 局部损伤可能加重, 也给操作带来一定困难。 (2) 静脉快速诱导麻醉插管失败改行电子支气管镜引导插管者, 应先行面罩加压给氧, 使SO2上升至正常水平并维持数分钟。 (3) 作者认为经鼻插管优于经口插管, 因为经鼻插管患者耐受性好, 电子支气管镜不易意外损伤。而且根据病情需要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可更患者耐受性好, 电子支气管镜不易意外损坏。 (4) 鉴于电子支气管镜引导的导气管插管过程中可能发生心血管反应和一过性低氧血症对有严重高血压病或SO2、血压、心率、心电图。尤其SO2应以0.90为警戒线, 防止严重缺氧。 (5) 急诊科医生均应掌握电子支气管镜操作技术, 熟悉鼻咽部及气管的解剖结构, 使之成为常规操作技能, 而非呼吸科医生的专利。

电子支气管镜引导插管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相对安全。综上所述, 作者认为电子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中应用效果显著, 切实可行,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分析电子支气管镜引导困难气管插管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1例电子支气管镜引导苦难气管插管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成功完成电子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困难

参考文献

[1] 潘云萍.纤维支气管镜在困难气道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7, 9 (19) :567~568.

[2] 薛富善.安刚.胥琨明, 等.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经验总结[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0, 22 (2) :170~173.

上一篇:浅淡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下一篇:外侧微创小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