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探索

2022-09-10

1 当前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物流专业教学的目的应该有两个:一是让学生能获得最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二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理论知识如何指导现实的物流实践生活。归根结底就是培养社会需要的物流专业人才。为达此目的, 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当前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目前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实践型、专业性及多层次的物流人才。

1.1 综合性

社会对物流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方面的需求是综合性的, 不仅需要具有物流方面的知识, 还需具有市场营销及公共关系、信息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1.2 实践性

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的实践型物流人才。需要能对物流流程有很好地把握、能解决具体物流问题的人才。

1.3 专业性

很多行业需要专业性比较强的物流人才。如外贸企业需要具有国际物流知识的报关、货代、进出口检验等专业人才。而国内运输行业需要具有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知识的专业人才。一些制造企业还需要熟悉本行业产品运输、储存等知识的专业人才等。

1.4 层次性

社会需要不同层次的物流人才, 具体来说, 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表1) 。

2 当前物流实践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而我们的物流专业教学往往落后于社会的发展, 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2.1 物流专业教育“重理论, 轻实践”

物流专业的特点是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 而目前学校的物流教育多数片面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 缺乏对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物流教师大多是从机械工程学、管理科学、交通运输学、营销学、宏观经济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 多数缺乏物流业从业经验, 总体水平有限。另一方面, 目前只有部分高校建立了从订货开始, 通过生产、存储、配送、发货直至到货过程的物流网络模拟教学实训室, 大多数开设物流专业的学校尚未建立面向市场的、可操作性强的物流实训室, 而且学校与企业尚未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部分物流理论, 缺乏实际动手能力, 令物流企业头疼不已。

2.2 课程设置不科学

目前大多数学校物流专业强调通才教育, 培养目标比较不明确, 缺乏专业定向和深度, 课程的设置重点不突出, 很难满足物流专业多层面多类别的人才需求。而且很多物流课程设置老化, 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课程偏重于理解和分析, 缺乏对企业物流管理案例的分析, 部分课程实用性较差, 导致物流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

2.3 培养模式不实用

我国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滞后,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办学体制上, 只看到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而忽略了对物流人才质量的要求, 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掌握书本知识, 而在实践过程中缺少创新。二是在教育模式上在实行关门办学, 闭门教书。具体到教学中, 往往理论讲述多, 实习实践少。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是导致物流人才进入企业不知何处下手的主要原因。

2.4 教学手段落后

目前大多数学校课堂教学, 仍然采用一人讲, 众人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而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可视教学、现场教学等采用很少, 降低了物流专业教学的生动活泼性, 教学效果很差。

2.5 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

目前, 一些院校只注重物流管理概念和理论的探讨, 忽视企业的实践运作。此外, 由于教育经费不足, 致使缺乏必要的物流实验室和现场实习条件, 从而使实践性教学环节缺失, 结果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懂得了很多物流理论知识, 但缺乏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企业实践的实际应用能力。

面对这些问题, 高校应积极着手构建多层次、全方面的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和社会需求相一致。

3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

如何解决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应从六个环节上下功夫。这六个环节是: (1) 物流实验室建设环节; (2) 物流师资建设环节; (3) 教学模式设计环节; (4) 案例教学设计环节; (5) 物流方案训练环节; (6) 物流企业实践环节。

3.1 物流实验室建设方案

物流实验室建设要把握四个方面:实验室建设方向的确定、物流实训层次的设计、设计实训课程、实验室物流设备和技术的选择、物流软件的选择。

3.1.1 物流实验室建设的方向

在进行校内实验基地建设时, 应根据物流专业的教学情况, 建设一个具有多功能和灵活性的物流综合实验基地。该基地可以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术交流与合作, 开展物流管理理论与模拟实训教学、案例分析、实证研究及应用研究的平台。

综合实验基地要配备功能强大的物流管理模拟系统软件:以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物流配送、商业物流管理为主。通过仿真企业实务环境, 将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成一个系统。学生在物流综合实验基地既可以对物流业务操作中的订单处理、货物接运和发运、货物入库验收、自动化仓储管理、电子标签系统的正确使用、货物的合理存放、堆码、货物包装与拼箱、分拣与货物配送、货物运输组织、物流费用的结算等进行演练;也可以进行生产企业和商场之间通过订单进行交易, 生产企业委托物流中心 (或第三方物流公司) 进行货物的配送, 物流调度中心对相应的车队和发货仓库、收货仓库进行调度等一系列物流配送的具体业务操作练习;另外物流管理软件还可以作为学生对具体的物流方案进行讨论、设计、模拟的操作平台。

3.1.2 物流实训层次的设计

物流实训层次的设计应和物流基本理论学习的进度结合起来, 应包括以下几个梯度性的层次:

第一层次理解概念:该阶段通过软件观摩及模拟, 通过看录象资料或开讲座的形式, 配合物流基本理论, 让学生深入了解物流是什么?明确物流学科学习的内容、方向、未来的就业状况等。

第二阶段流程操作:该阶段通过大型标准化物流软件的学习和模拟, 让学生学习掌握物流过程中具有流程性质的核心活动:仓储、运输、配送, 同时配合物流管理理论, 学习物流作业原则、管理方法等。

第三阶段仿真建模:在学生学习掌握物流流程及操作之后, 应该让学生根据管理学、运筹学、系统论等理论, 对物流网络布局、运输优化、库存控制等进行规划, 对物流系统进行全面分析。

第四阶段供应链协同与优化:在仿真建模的基础上, 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己建立数学模型, 实现供应链协同及优化。该阶段, 学生要尝试对物流进行战略分析、模拟设计切实可行的物流管理方案, 从而提高解决物流问题的综合素质。

3.1.3 物流实训课程的设计

物流实训课程应包括物流软件的练习和物流设备的操作。具体设计内容如表2。

3.1.4 物流实验室物流设备和技术选择

(表3)

3.1.5 物流实验室软件选择

(表4)

3.2 师资队伍建设环节

师资队伍是高校办学水平高低, 教学质量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也是影响专业建设的最直接因素。提高物流师资水平, 可以采取多种办法, 以下是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1) 引进人才充实专职教师队伍, 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专业要注重引进既有实践经验, 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2)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取得“双师”资格, 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专业到实践中锻炼, 每年安排1~2名教师到现场挂职锻炼, 教师定期下企业实习。通过学习培训、挂职锻炼, 专业教师可以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技能, 学习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 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教学与实际脱节的局面。

(3) 选送物流教师出国培训。每年要有计划选派中青年教师在国内或国外进行技术与教学水平的培训。

(4) 鼓励老师参与全国性和地区性物流教学研究活动, 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及时将先进地区兄弟院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案例、教学经验引入到安徽们的课程教学实践中, 提升课程教学水平。

(5) 重点奖励从企业里接受合作项目的老师。

总之, 要千方百计培养既懂理论, 又有实践能力的物流教师, 改变目前物流教师队伍的现状。

3.3 教学模式设计环节

我们应改革传统的物流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物流教学中, 把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教学中, 把教学课堂搬到物流工作环境中, 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 使物流教育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动手能力, 满足社会和企业对物流人才“实用”、“顶用”和“好用”的需要。

3.4 案例教学设计环节

对物流专业的各门主要课程的教学, 要注重案例的教学, 每门专业课的每个重要章节尽量设计2~3个实践案例。案例尽量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同时对案例要有合理的分析。案例教学中注意要能引导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讨论, 同时要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物流方案设计训练环节

在通过案例分析的基础上, 要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那就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物流方案。物流方案的设计需要运用综合物流知识, 物流方案设计的好坏很能体现学生物流综合理论学习的程度。这一环节里关键要素是老师要制定好物流方案的设计内容、物流方案的设计方法和步骤。物流方案设计也不能急于求成, 要循序渐进, 刚开始, 引导学生设计物流局部的、某一环节的方案, 慢慢的再设计综合性的方案。

3.6 物流企业实践环节

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 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 提高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要解决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 物流教育必须增加实践课, 在实际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际技能。也就是说, 高校必须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里去实习。并由老师对实习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指导, 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写出一份有一定水平的实习报告。

要做好这项工作, 如何选择好校外实习基地是关键问题, 要与一些信誉高、管理好的企业、组织建立紧密、稳定的合作关系, 以促进产学研结合, 提高教学水平。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时, 应积极探索以下三种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

(1) 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的联系, 建立“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

(2) 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 构建“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

(3) 通过创办经济实体, 建立“自主管理型”校外实训基地。

4 结语

目前物流教育存在学校教育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的状况, 如何克服这一现象, 应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去缩短人才供需信息传递时间和途径, 学校应面向企业多做调查, 培养企业急需人才, 而企业应主动向物流高等教育机构表达自己的人才需求信息, 双方采取合适的校企联合形式, 从供应链管理角度整合物流人才培养的优势资源, 发挥各自核心竞争力, 使人才供需双方——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之前提前约定, 学校“按需培养”, 企业“按需接纳”, 供与求相符, 学校的教学内容反映企业的诉求, 学生就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 从而减少了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的盲目性。通过这种“定制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但能减少企业在人才市场搜寻的成本, 也能缩短员工的大量培训工作和时间, 避免物流市场人才荒造成的被动。

总之, 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这要求我们要以系统的思考方式去思考和完成这一工作, 更需要我们物流老师不断地去探索、去总结、去完善。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 我们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物流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这不仅体现在物流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 更体现在, 物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无时无刻不在发展变化着。因此, 要掌握物流的真谛, 必须把物流理论知识和物流实践技能紧密结合起来学习。而且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注重实践能力的。因此作为高校物流专业的教学, 更应该突出实践特色, 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 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物流人才, 是我们物流教师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

关键词:物流,实践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乔毅.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探析[J].商业时代, 2008 (10) .

[2] 王海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 2007, 10.

[3] 宋文官.物流综合实训[J].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7.

[4] 赵志群.课程开发的规范化与技术标准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2) .

上一篇:基于开放式机房管理模式的探讨下一篇:文化内涵与人性微光——《1984》的原型批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