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

2022-08-02

第一篇: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

艾滋病相关知识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什么时间发现艾滋病的?

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人类早在1931年就染上了艾滋病,比人们一般认为的早得多。

这一结论是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用电脑模拟艾滋病病毒的演化过程得出的。

·我国的艾滋病感染及发病情况

我国的艾滋病流行近几年来呈加速上升趋势。到1999年9月底,我国已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HIV感染者15088例,其中病人477例,死亡240例。据专家估计,目前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实际人数已超过40万。从病例反映的情况来看,青壮年是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和乳汁中,偶尔也可在其它的体液中发现,像唾液、眼泪、尿和汗液。现已证实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传播

75%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通过无保护的两性性行为(占70%)和同性性行为(占5%)而感染的。

2、血液传播

5%的成人感染者是通过静脉吸毒、3%的是通过输血或使用血制品而获得的。其它的像注射器、针头、手术器械、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可造成医源性传播,日常的理发、美容用具、浴室的修脚刀不消毒或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也能引起感染。

3、母婴传播

受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将病毒传给婴儿。

·艾滋病如何才能传染?

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艾滋病毒方可由受感染者传染给别人:

1. 皮肤或粘膜上的缺口。

2. 带有病毒的体液交换。

3. 病毒的数量,溶度(体液中以血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的艾滋病毒溶度最高)。

其实爱滋病毒非常脆弱,一旦离开人体就会死亡,一般的社交活动不会感染艾滋病。

·什么情况不会感染上艾滋病?

目前认为下列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咳嗽、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池、共用电话、蚊子叮咬等。

·感染者与患者的区别:

感染者系指受到HIV的感染但没有发病;"病者"则指已有症状出现的艾滋病人。前者在外表或体内情况均与常人无异,但约有一半的感染者可在10年后发展成艾滋病者。如果受感染者是儿童,则其潜伏期会更短,约40%在3年内便可转变为艾滋病者。对于成年人,在被感染后也会有50%不发展成病者。发病时的临床特征是长期的淋巴结肿胀、发热、体重骤减、极度疲倦、夜间出汗、腹泻、鹅口疮(一种口腔溃疡性疾患)等。这些症状被称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当免疫系统变得很衰弱时,便可认为患上艾滋病了,这时的主要特征是"伺机性感染"的出现,如合并肺囊虫性肺炎或卡波济肿瘤等等。

但要记住,在出现"相关综合征"时,要注意鉴别诊断,因为一些症状并非艾滋病独有。

·避孕套能有效地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避孕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并不是100%,但远比不使用避孕套安全。除了正确使用避孕套,其它避孕措施都不能预防艾滋病、性病。男性感染者将艾滋病传给女性的危险明显高于女性传给男性的危险。妇女有权主动要求对方在性交时使用避孕套。 ·献血能感染艾滋病吗

献血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

·什么是窗口期,为什么它可怕?

近年来发现,当人体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必须经过一些日子才能测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抗体。身体内已有艾滋病病毒,而且具有传染性,但又毫无症状,血中又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期被称为"窗口"期,"窗口"期大约为2周至3个月。

如果输入(接受)"窗口"期感染者的血液或是和他人共用一具注射器,则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危险;与"窗口"期感染者发生性接触,同样也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因此?quot;窗口"期是隐匿而且最危险的艾滋病危险人群。

·输血的作用及伴随的风险

艾滋病病毒通过输血传播是非常有效的,输入了带病毒的血液感染的可能性估计超过90%(相反,一次性交的风险为百分之几到小于1%),一次输血带入爱滋病病毒量是非常大的,通过这种方式感染后,很快就会发病,平均时间是3-5年(儿童约为2年)。

每年输血挽救了数百万生命,但一些地方输血安全得不到保证,受血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正在上升。

·艾滋病并不遥远

艾滋病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会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每个人都有权且必须懂得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告诉其他人。向青少年宣传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开展学校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医务人员避免HIV感染的措施

1. 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

(1)医务人员接触艾滋病人时,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2)当暴露的皮肤或衣服可能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穿白大衣、

戴手套。

(3)当血液或其他体液可能溅起时,应戴保护眼镜和口罩。

(4)医务人员特别要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或刺伤。污染的一次性尖锐物体用后应立即收集在特定的容器内处理到不能再使用

的程度。

(5)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彻底洗手,特别是手被血液或其体液污染时,必须立即洗手,脱去手套后还要洗手。

(6)医务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不应参加艾滋病的直接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污染的仪器、设备。

(7)口腔科、外科及行尸体解剖的医务人员即使对一般病人操作时敢要注意避免被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污染。

(8)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慎被HIV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刺伤时,应立即用肥皂水冲洗,再用碘酒、酒精消毒。如血液溅入口

内,要立即吐出,用水嗽口。

2. 医务人员与HIV感染

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医务人员被爱HIV污染的针刺伤而感染的危险大约是千分之四,至于粘膜或完整皮肤传染的机会则微乎其微。传染的机会受以下一些因素影响,如病毒的数量,刺伤的深度,针咀的大小,接触时间的长短和病人的感染和状况等。

3. 感染HIV与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性的比较

HIV和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相同。HIV感染对医务人员的威胁主要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血液或体液。HIV的传染性较HBV为低,因为前者在血液中的浓度较低。医务人员如被针刺伤,染上肝炎嶙罡呖纱?0%,但受HIV感染的则约为0.4%,因此预防HBV感染的

措施已足以防止HIV感染。

4. 在工作中对有可能感染HIV的意外处理

在有可能HIV的工作中,被针刺伤或遇上其他意外,应小心挤出伤口血液,然后用肥皂和清水洗净。受伤人员应前往急诊室,接受适当的伤口处理和其他治疗。主诊医生应参照预防乙型肝炎的需要作出处理和建议。在等待HIV抗体检测报告的期间,应采取安全性行

为。应避免献血或其他器官。

5. HIV的抵抗能力和消毒方法

(1)HIV对外界的抵抗力:

HIV对环境中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对热、干燥敏感。例如,56度30分钟即不能检出感染性病毒。一般消毒剂如50-70%酒精,5%石炭酸、0.1%家用漂白粉,2%福尔马林、0.25%丙内酯,2%次氯酸钠等皆可灭活病毒。标本中HIV经冷丙酮或甲醛及丙酮固定亦

可被灭活。

本病毒不耐酸但耐碱,PH降至6时病毒滴度大幅度下降;PH高至9时,病毒滴度下降甚微。HIV在室温液体环境中可存活15天以上,在20%胎牛血清中置-70度冰箱可保存感染力至少达3个月以上。在-20度冰箱保存,HIV逆转录酶活性至少可维持2个月以上。冻融1次,酶活性丧失20%,反复冻融,酶活性可进下丧失。用TritknX-100及乙醚处理后,病毒虽被灭活,但仍保留原抗原性,可

用ELISA检测。

(2)HIV消毒方法

艾滋病消毒工作主要是针对HIV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用品、诊疗患者的外环境以及一些物品,如所用过的敷料、

纱布等。

艾滋病消毒可根据消毒物品选择适宜的物理方法或化学消毒剂。对污染的废弃物可采用焚烧的方法,某些物品特别是需要重复使用的,可用煮沸,及高压蒸气消毒,不宜煮沸的物品,可用2%戊二醛,70%酒精等浸泡10分钟后再洗净。家用漂白粉、次氯酸钠、以及酒精等常用于污染的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一般用于乙型肝炎的消毒药物,完全可以用于HIV的消毒。

(3)尸体处理:艾滋病患者死亡后,参照病毒性肝炎的处理方法处理病人尸体,口腔、鼻孔、耳、肛门以及女性阴道用棉球填塞防止体液流出。如有皮肤创面和渗出性炎症者,用碘酒、酒精或其他消毒剂,擦拭消毒,尸体应就地火化。 ·卫生部下发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

根据国务院批准、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见》和中宣部、卫生部等九部委共同下发的《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原则》的精神和要求,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是目前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主要措施,也是大众媒介、宣传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向大众媒介和宣教工作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基本的知识内容,特邀国内专家反复研讨,制订了向全民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的要点,包括十条基本知识和与这十条知识相关的重要信息。要使十条基本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十条基本知识也将作为考核宣教措施落实情况和评价宣传教育效果的依据。重要信息是为编写制作有关宣传教育资料和节目提供的相关信息,可根据不同

的传播对象参考使用。

一、基本知识:

1、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二、重要信息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有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积极接受医学指导和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病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2、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会感染艾滋病。

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它侵入人体的器械会传播艾滋病。

1/3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

大部分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会在3岁以前死亡。

因艾滋病而失去父母的孤儿身心发育会受到影响,还将增加社会的负担。

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在孕前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

怀疑或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应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治疗。

3、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4、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建设精神文明、提倡遵纪守法,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路。

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

卖淫、嫖娼等活动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

有多个性接触者的人应停止高危行为,以免感染艾滋病或性病而葬送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青年人要学会克制性冲动,过早的性关系不仅会损害友情,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夫妻之间彼此忠诚可以保护双方免于感染艾滋病和性病。

5、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避孕套不仅可以避孕,还可以有效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每次性交都应该使用避孕套。

避孕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并不是100%,但远比不使用避孕套安全。

除了正确使用避孕套,其它避孕措施都不能预防艾滋病、性病。

男性感染者将艾滋病传给女性的危险明显高于女性传给男性的危险。妇女有权主动要求对方在性交时使用避孕套。

6、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性病患者比没有性病的人容易感染艾滋病。患有生殖器脓疮、溃疡、炎症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并且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别人。因此,迅速治愈各种生殖器感染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如怀疑自己患有性病或生殖器感染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或性病防治所检查、咨询和治疗,还要动员与自己有性接触的人也去接受检查。

部分女性感染性病后无明显症状,不易察觉,如有高危行为,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切不可找游医药贩求治,也不要购药自治,以免误诊误治,延长病程,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时,应尽早到有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去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

7、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吸毒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危害家庭和社会。

远离毒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吸毒感染艾滋病。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特别大。

不共用注射器、使用清洁注射器或消毒过的注射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害。

与注射毒品的人性交容易感染艾滋病。

8、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依法无偿献血,杜绝贩血卖血,加强血液检测是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经采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血浆代用品和自身血液是安全用血的措施之一。

必须输血时要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输液器。

严格执行各项有关消毒的规章制度是防止艾滋病经血液传播的重要环节。儿童预防注射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如没有条件,则必须作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医务人员和特种行业(酒店、旅馆、澡堂、理发店、美容院、洗脚房等)服务人员所用的刀、针和其它易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9、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参与和合作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

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艾滋病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会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形成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成功经验。

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是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实行综合治理。

宣传教育和改变危险行为的艾滋病预防措施已被证明是有效的。

每个人都有权且必须懂得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

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告诉其他人。

向青少年宣传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开展学校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村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第二篇:艾滋病防治知识

何谓艾滋病窗口期

窗口期是指从发生有可能被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开始算起到身体产生足够抗体的这段时间(“足够多”是指能被我们当前的测试手段检测出来),一般为3个月。人被感染后身体会制造抗体来对抗病毒,当身体产生足够多的抗体后,抗体测试将呈阳性。不同的人对病毒感染的反应有一点差别,以至于不同的人“窗口期”的长度也有微小变化。3个月测试为阴性就不需要在进一步测试了,除非在这三个月期间他(她)又有了再次感染的机会。。例如:你是1月1号发生高危行为或者是接受输血,那么,你接受抗体检测的时间应该是从1月1号算起12周后,也就是4月1日。

如果你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都应该去做检测

■曾经在不清楚性伴HIV感染状况的情况下,与其有过无安全套保护的性行为,■如阴道交、肛交或口交。

■曾经共用针头或注射器,如注射毒品、类固醇或激素等。 ■不清楚性伴的健康状况或性伴是HIV感染者。 ■已怀孕或者计划怀孕 ■曾被诊断出患有性病

■现在或曾经患有结核、疱疹和丙肝。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

一、艾滋病、梅毒、乙肝等传染疾病可通过母亲传染给婴儿,是对妇女儿童危害极大的三种母婴传播性疾病,卫生部门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和药物母婴阻断服务,进一步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

孕期进行爱滋病、梅毒、乙肝的检测并进行干预,是阻止性传播疾病扩大传播,危害下一代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检测发现后,采取药物阻断措施,是可以避免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婴儿的。对此,卫生部做出了全面整合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开展母婴传播性疾病综合防治的重大部署,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妇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

二、我区将对所有孕妇孕早期给予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相关检测;对检测出的艾滋病感染产妇及所产婴儿,给予全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对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提供预防性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给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提高母婴阻断率。感染的孕产妇还将得到免费药物治疗和住院分娩经费补助等关怀和支持。

艾滋病母婴阻断措施

孕产妇在妊娠28周前和分娩期间以及婴儿在产后24小时内使用抗逆转病毒(ARV)药物进行预防;产时进行干预包括:根据产妇的病毒载量和抵抗力细胞(CD4)的检测结果,选择自然分娩或择期刨工产,以及婴儿的纯人工喂养。

与产妇可以通过HIV自愿咨询检测,及早了解自己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自愿咨询的好处是:

(一)传递预防孕妇感染HIV的信息

(二)及早发现感染HIV的孕妇

(三)帮助已怀孕的HIV感染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做出有关危险降低和母婴传播阻断的知情决定

(四)提供干预性治疗(药物阻断)的信息

(五)提供行为干预(减少性伴、使用安全套、戒毒等)指导

(六)提供产科干预信息及改变喂养方式。

1129字

第三篇:艾滋病防治宣传知识

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如何预防艾滋病?

1、血液传播的预防:拒绝毒品、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经过检测合格的血液或制品,并使用一次性注射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具;不到不正规的地方拔牙、美容、穿耳、纹身、修脚等;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2、性传播的预防: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艾滋病和经性传播的根本措施,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3、母婴传播的预防: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妇要在医生指导下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生产时避免损伤性操作、产后后实施母乳喂养等综合干预措施。

性病与艾滋病

性病与艾滋病宛如一对孪生兄弟,性病患者对艾滋病病毒的易感染是正常人的5倍,这是因为一方面患者生殖器上的溃疡或炎症损伤,容易作为病互进入体内的突破口,另一方面性病患者染上性病这一事,本身已显于了本人或者性伴有不安全性行为,增加了被病毒感染的机会。

毒品与艾滋病

共同注射器静脉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如果其中一个人是感染者,不需要很长时间,在一起共用注射器的吸毒者全部都会染上艾滋病。再加之多数吸毒者尤其是女性“以淫养吸”,通过不安全性行为有更多的机会把病毒在吸毒人群和卖淫嫖娼人群中传播开来。

艾滋病的治疗

目前还没有可治愈的药物,也没有可供预防的有效疫苗。但已有较好的治疗方法,1996年美籍华人何大一教授提出的“鸡尾酒疗法”,就是三种以上高效抗病毒药物联合运用,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延缓发病,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降低传播危险。

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该怎么办?

如果怀疑自己某些行为有可能感染了艾滋病,可以到各级病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咨询检测,咨询检测是免费和保密的。

第四篇:艾滋病防治宣传知识

2012年12月

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病毒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了抵抗力,从而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我县已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多例。

艾滋病有三大传播途径

性传播: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即不戴安全套)的性行为(包括阴道性交、肛交和口交)。

血液传播:接受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如:通过共用针具吸毒、非法采供血、输入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共用针具穿耳孔、共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拔牙)。

母婴传播:被感染的母亲传染给胎儿或婴儿(通过胎盘、产道、哺乳)

预防措施

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反对性乱,不要有婚前和婚外性行为;遵守婚前健康检查的规定;婚前一定要知道对象是否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遵守政府法令,不搞卖淫嫖娼。

2、不到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和美容院去理发或美容;浴室的修脚刀一定要消毒,刮脸刀、电动剃须刀必须每个人自备专用,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必须每个人一把。

3、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眼、纹眉、纹身。

4、怀疑自己或对方受艾滋病病毒感染时坚持使用避孕套。

艾滋病是由于艾滋病病毒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了抵抗力,从而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我县已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多例。

艾滋病有三大传播途径

性传播: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无保护(即不戴安全套)的性行为。

血液传播:接受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如:通过共用针具吸毒、非法采供血、输入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共用针具穿耳孔、共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拔牙)。

母婴传播:被感染的母亲传染给胎儿或婴儿(通过胎盘、产道、哺乳)

预防措施

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反对性乱,不要有婚前和婚外性行为;遵守婚前健康检查的规定;婚前一定要知道对象是否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遵守政府法令,不搞卖淫嫖娼。

2、不到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的理发店和美容院去理发或美容;浴室的修脚刀一定要消毒,刮脸刀、电动剃须刀必须每个人自备专用,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必须每个人一把。

3、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穿耳眼、纹眉、纹身。

4、怀疑自己或对方受艾滋病病毒感染时坚持使用避孕套。

5、不以任何方式吸毒;有毒瘾者暂未戒除前切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6、医疗时使用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及检查、治疗器械;不到消毒得不到保证的诊所、医院去打针、拔牙、针灸或手术;儿童打预防针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在救护流血伤员时,要设法血液直接沾到自己的皮肤或粘膜上。

7、不要从国外擅自带人血液制品,不要使用未经检验的进口血液制品;有必要输血时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验合格的血。

8、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不要怀孕。

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国家制定新政策(“四免一关怀”)

1、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可得到免费抗病毒药治疗;

2、所有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可得到免费咨询和初筛检测;

3、对艾滋病患者的孤儿实行免费上学;

4、对感染艾滋病的妇女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

5、对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患者参加生产活动。

疾控中心免费政策:

1、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可到市疾控中心接受免费HIV筛查和梅毒筛查。

2、可免费领取安全套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手册。

第五篇:教案4-艾滋病相关知识

人口学校第四季度教案

艾滋病相关知识

1.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这个命名表达了三个定义:第一,获得性:表示在病因方面是后天获得而不是先天具有的,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第二,免疫缺陷:主要是病毒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损伤而导致免疫系统的防护功能减低、丧失;第三,综合症:表示在临床症状方面,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多种系统的机会性感染、肿瘤而出现的复杂症候群。 2. 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有什么不同?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始阶段,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因而没有明显的症状,我们把这样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感染者的免疫功能被破坏到一定程度后,其他病菌就会乘虚而入,这时,感染者就成为艾滋病患者了。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患者可由数月至数年,一般为8-10年,最长可达19年。

3. 健康人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4. 艾滋病可以治疗吗? 尽管目前艾滋病还不能治愈,但还是可以治疗的。得了艾滋病应该针对症状,及时地、积极地进行治疗,如得了肺炎,就要及时把肺炎治好;得了感冒,要抓紧把感冒治好。而且,目前已经有了抗病毒治疗方法,尽管不能完全消灭体内的艾滋病病毒,但可以有效抑制它的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延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寿命。 5. 艾滋病有哪些症状?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患者,可分为三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一般在感染艾滋病病毒后2-6周出现。表现为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等,一般持续约两周自行消退。但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有明显的急性感染期,出现率约为50%-75%。此期感染者具有传染性。

(2)无症状感染期。其特点是没有明显的症状,是艾滋病的潜伏期。潜伏期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又称作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这时的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几乎达100%。

(3)艾滋病期。表现为全身症状,如持续不规则低热;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特别是除腹股沟以外,全身有两处以上部位淋巴结肿大,一般1厘米大小,不疼痛;持续慢性腹泻;三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盗汗,初为夜间出现,继而发展到白天也存在;极度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复头痛、反应迟钝乃至痴呆;出现肺炎、结核、肠炎等,甚至肿瘤。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 6.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会立即死亡吗?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不会立即死亡。潜伏期越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命也越长。所以,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想方设法延缓发病。只要没有进入发病期,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

7.怎样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 预防艾滋病病毒通过性行为传播,要采取安全的性行为。一是只有一个相互忠诚、没有感染艾滋病的性伴侣;二是每次性生活都正确使用安全套。

8.性病可以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可能性吗? 是的。因为许多种性病会造成生殖部位炎症或溃疡,使皮肤或黏膜破损。如果这时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生性行为,对方精液中或阴道分泌液中的艾滋病病毒就会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体内。所以,性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如果担心自己感染性病,去医院进行检查是最可靠的办法。得了性病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千万不可自己乱用药,或者到街头游医那里治疗,这都可能延误病情,后患无穷。还有些人不按照医生的要求彻底治疗,而是在症状一消失就自行停止治疗,这样往往不会彻底治愈,还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9.吸毒者是怎样感染艾滋病病毒的? 吸毒者常常共用针管、针头。如果其中有一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注射器就会被污染,那么艾滋病病毒就会通过针具传染给其他吸毒者。此外,毒品使吸毒者的体质下降,增加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发病的可能性。

10.输血时怎样预防艾滋病? 输血创造了很多起死回生的奇迹。但是,如果输入了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接受血液的人几乎无一幸免,都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所以,保证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是预防艾滋病病毒经过血液传播的重要屏障。我国现在已经有法律规定,所有医疗用血液都必须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保证安全用血是医疗卫生部门的责任。我们每个人对安全用血也要起监督作用:

(1)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2)如果必须输血,有权利了解血液是否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3)不要为了所谓的“增加抵抗力”而盲目使用血液制品。 11.艾滋病病毒会通过母亲传染给婴儿吗?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能会在怀孕的后期、分娩过程中和母乳喂养时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传播的可能性为25-40%,一般为30%左右。

12.怎样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 首先是要保护妇女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这样就不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仍想要生育孩子,那么应该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的产前指导,服用阻断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生孩子时,可采用剖腹产。孩子出生后,要人工喂养。 13.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会感染艾滋病病毒吗? 日常生活接触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下面这些行为,都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1)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接吻; (2)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

(4)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 (5)购物、使用钞票;

(6)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 (7)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 14.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到哪里去检测? 一般来说,可到具有初筛资格的县以上医院和卫生防疫站做HIV抗体检测,确诊须到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检测。 15.什么时间去做检测? 应在高危行为后的0、

6、12周、半年时检测HIV抗体,半年以后仍未检测到HIV抗体,则认为未感染艾滋病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头三个月叫"窗口期",虽然HIV抗体在感染2周后就可以出现,但这时身体里还没有产生足够量的抗体,可能无法检测出是否已经受感染。有了高危行为就去检测可判断是否有既往感染。"窗口期"尽管可能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同样具有传染性,因此,这段时间过性生活,要使用安全套。 16.如果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怎么办? 如果不幸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生活和情绪可能会受到很大干扰。但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不等于是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毒在体内有很长的潜伏期,感染者潜伏期内跟健康人没有什么两样,关键是要延缓发病时间。只要你做到以下几点,就可以保持免疫力不下降太快,艾滋病病毒数量不增加太快:

(1) 接受事实,不自暴自弃,保持心理的平衡和乐观的情绪; (2)定期到医院检查,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 (3)避免感染和皮肤破损,积极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4)如果你的身体状况良好,完全可以继续工作。有工作、能劳动,既有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也可保持经济的来源;

(5)坚决改变高危行为;

(6)保证充分的营养和充足的休息;

(7)戒烟戒酒,适当锻炼身体,过有规律的生活。这样将会大大延缓艾滋病的发作,延长寿命。要相信,人类总有一天会战胜艾滋病病毒的。

17.目前政府对艾滋病患者有什么优惠政策,治疗应注意些什么?

根据四免关怀政策,政府对确诊的艾滋病人中生活贫困、无固定职业、无生活保障、低收入者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患者抗病毒治疗须有严格的适应症,并到指定医院接受检测,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则可实施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毒副反应重,漏服易形成耐药,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一旦服用需终身服用。

上一篇: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全下一篇:艾之爱第三期提炼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