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村落的景观更新设计研究

2022-09-10

近年来, 关于传统村落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积极开展, 首先是传统村落的调查与体系建立的工作全面开展, 目前已有四批传统村落名单公布;然后是W河南西河材, 浙江松阳县等地积极开展的村落保护与落地一系列试点工作。W及河南郝堂村成功的乡村建设经验等等。

1 村落景观的分类

村落景观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组成。因地理位置的差异乡村可以分为山地型、平原型、山麓河谷型, 因而产生不同类型的村落景观。依据此标准分类, 可以大致把握村落景观的整体景观, 与之相反第二种分类方法则从单个环境资源的角度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点状资源、线状资源、面状资源, 古树, 民宅、石敢当等等都可以是点状资源, 现状资源可以是水系、道路等等, 面状资源可以是庙埋、水井、码头等。这种分类方法对村落景观的特征把握更加明确, 更加具体, 有助于对村落景观的结构层次等方面的分析。此外, 还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例如依据空间组成, 村落景观可以划分为:农家、聚落;农地、道路、河川、树木以及其他 (个体景物) 。此外还有根据生产、生活相关景观以及自然景观这三类进行的乡村景观分类。

2 古村落更新设计原则

2.1 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要求我们尊重人的行为习惯, 突出对人性空间的重视。如建筑内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 公共空间要提供舒适的活动环境等。

2.2 生态性原则

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和谐发展是现代城市设计者所追求的目标。首先, 要确保改造后的生态环境能够支撑古村落的未来发展。其次, 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以达到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

2.3 协调性原则

对于建筑, 要有统一的风格, 如立面的一致性或韵律感的渐变、建筑层数的限定等, 周边环境以及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 如建筑色彩与环境色彩的搭配上或突出重点或浑然一体……总之, 它们之间是协调的, 而不会给人突兀的感觉。

3 古村落景观的更新设计方式

3.1 实例分析

银滩村距离高破镇镇政府约16.89公里, 距离大埔县城约38公里。银滩村是一个保有客家民居风格、民俗风情且保存相当完好的传统村落。并于2014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3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银滩村建村史最可可追溯至明朝, 自田氏开基祖永茂公 (字隐德, 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一明弘治十二年1503年) , 从福建汀州辗转迁入, 现传二十五世, 现有500余年。村内大多为田氏后裔, 田姓氏约占全村的95%, 除此之外, 还有刘、罗两姓, 村内居民均为客家人。村内现保存有明朝时期的围龙屋老祖房。客家人传承中原文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将及第中举视为光耀门媚之事, 凡村中有人蟾宫折桂或有重要贡献, 便于老祖房前立眉杆以示表彰与荣耀。

3.2 景观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

1) 聚落风貌问题

村落内常住人口较少, 村中空心化较为严重, 导致部分传统建筑闲置无人居住, 缺少日常维护。银滩村田氏围屋等有与村庄历史相关的建筑毁损严重, 建筑周围及街巷杂草丛生, 建筑周围环境欠佳。同时银滩中心村片区沿银滩大道的部分新建筑, 层高较高, 体量较大, 破坏了村落中传统建筑沿等高线布局逐渐递增特征及风貌。

2) 自然环境问题:银滩村自然植被保护良好, 生态环境优良, 银滩村的水体水系:村中的溪流作为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保护情况较好, 保留了原有的自然驳岸, 两岸草木旺盛, 溪水清撤, 野趣十足。除小桃园三组部分河段河岸存在着垃圾随处倾倒的现象之外, 其他河段情况都很好。村落内的水塘除部分还作为鱼塘仍在进行使用之外, 大部分的水塘保存情况不佳, 水质较差。

3) 基础设施问题:村落基础设施多为村民自发修建, 缺乏系统性, 同时比较影响村落风貌。

3.3 景观的更新设计

村落的更新设计主要从建筑与景观空间改造设计两方面入手探讨。首先对村内历史建筑予以保护修缮, 比如拱辰楼、田氏围屋等历史建筑, 对于其他传统建筑, 应视发展需求, 尽量保持其原有建筑样式, 可进行局部更新、内部改造等等, 比如如果要发展民宿的话, 建筑改造就主要以内部空间改造为主, 以适应新的功能, 比如增加多种住宿房型等等。而对于风貌不协调的建筑, 影响较大的, 比如体量过大等可拆除并更新。对于外立面风貌不协调的建筑, 可以局部整治改造。银滩村的景观更新, 主要以建筑外环境景观整治改造与公共空间节点的改造设计。公共空间节点的改造主要农田部分从生态设计的角度入手, 对己荒的农田提出更新策略, 对村内池塘提出整治措施。

发展规划。展示特色骨架构建:以背头山, 上下田为山水骨架, 以拱辰楼、田氏围屋、敦福堂为核心, 结合“愚庐拙耕、易谷传芳、水大芳渡口、夕傍饮牛、寂拂青麦”几处主题景观, 构建银滩村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特色。展示空间结构:展示利用规划了一条主要游线、两条次要游线、四条田野游线。主要游线沿银滩大道贯穿全村, 两条次要游线分别为传统文化游线, 桃源溪游线、通过桃源溪游线可到达小桃源度假休闲区。

综上所述, 当前, 中国正处于大规模的城乡建设阶段, 许多城乡在进行历史街区的建筑与景观风貌保护性规划设计。我们应当对处于其中的历史街区建筑与景观风貌进行积极的保护更新, 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文化地域深厚的历史街区, 科学保护合理更新, 同时兼顾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使历史街区的建筑与景观风貌得到新生。

摘要:古村落反映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它不但包含物质性的有机载体, 如村落形态, 空间环境, 建筑风貌等, 也包括非物质的文化形态, 如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历史传说等, 它们和有形文化相互依存、相互烘托, 共同反映着乡村的历史文化积淀, 共同构成乡村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今, 许多古村内部建筑已经破损严重或消失, 卫生条件不佳, 基础设施落后, 经济发展严重滞后, 面临着亟待改造的问题。

关键词:古村落,景观设计,更新

参考文献

[1] 鲍威.古村落建筑与景观风貌更新设计[J].中华建设, 2011, 09:120-121.

[2] 陈瑾.杨湾古村文化景观更新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 2014.

[3] 赵璐.京郊传统村落建筑再生利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16.

上一篇:浅谈几种常用安全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下一篇: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