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2022-09-10

糖尿病(DM)临床比较常见,其中2型糖尿病比较常见[1],多发于老年人[2]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治疗,为探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该研究收集2013年4月—2014年7月该社区治疗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生存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4月—2014年7月该社区治疗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气质男61例,女39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1.2岁,糖尿病病程3个月~15年。

1.2 方法

对100例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环境领域、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情况及病例资料进行调查。评分标准:好:91~100分,较好61~90分,较差:31~60分,差0~30分。

2 结果

2.1 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结果

100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好10例,占10.0%,较好9例,占9.0%,较差37例,占37.0%,差44例,占44.0%。其环境领域、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情况,见表1。

2.2 型糖尿病相关因素

该组患者病发冠心病45例,占45.0%,吸烟51例,占51.0%,体重超标52例,体重指数为(25.2±2.6)kg/m2,血压升高74例,舒张压为(84.1±13.9)mmHg,收缩压为(145.4±11.1)mmHg,载脂蛋白A1(ApoA1)为明显升高。因此2型与冠心病、体重、血压、载脂蛋白A1密切相关。

3 讨论

老年T2DM患者QOL各维度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可能是:①患者多是终生带病。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及长期严格的饮食控制和降糖药物的使用导致患者体能下降、易疲乏和精力不济[3]。②由于病程长,病情反复,合并症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有可能损害他们的心理功能,患者易产生焦虑、绝望、忧郁等负性情感,影响其与家人及亲人的情感交流、社会交往及休闲活动。③老年T2DM患者长期患病,对药物及医疗服务的依赖性强,获取各类医疗信息的欲望也强,更看重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关心,若家人无法持久照顾,生活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再加上经济负担重,患者自卑、抑郁的心理状态无法自我调整,加重了他们社会、心理功能的损害,导致他们对自我生活现状的不满。目前,我国拥有世界最多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多,致死致残率高[4,5],给患者本人、家庭和国家都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和心理负担。因此,如何有效防控糖尿病,成为我国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6,7]。为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国家尝试建立糖尿病社区,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防治模式。因此,社区医护人员要掌握糖尿病的相关因素,才能做好其防治工作,该组资料结果显示2型与冠心病、体重、血压、载脂蛋白A1密切相关,因此合理饮食,适宜运动、控制体重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等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由于老年患者,并发症较多,对药物治疗不敏感,多数患者在生存质量方面欠佳,因此,要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该组资料结果显示:100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好10例,占10.0%,较好9例,占9.0%,较差37例,占37.0%,差44例,占44.0%。本组患者病发冠心病45例,占45.0%,吸烟51例,占51.0%,体重超标52例,体重指数为(25.2±2.6)kg/m2,血压升高74例,舒张压为(84.1±13.9)mmHg,收缩压为(145.4±11.1)mmHg,载脂蛋白A1(ApoA1)为明显升高。因此2型与冠心病、体重、血压、载脂蛋白A1密切相关。综上所述2型与冠心病、体重、血压、载脂蛋白A1密切相关。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4月—2014年7月该社区治疗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对环境领域、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情况及病例资料进行调查。结果 100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好10例,占10.0%,较好9例,占9.0%,较差37例,占37.0%,差44例,占44.0%。该组患者病发冠心病45例,占45.0%,吸烟51例,占51.0%,体重超标52例,体重指数为(25.2±2.6)kg/m2,血压升高74例,舒张压为(84.1±13.9)mmHg,收缩压为(145.4±11.1)mmHg,载脂蛋白A1(ApoA1)为明显升高。因此2型与冠心病、体重、血压、载脂蛋白A1密切相关。结论 2型与冠心病、体重、血压、载脂蛋白A1密切相关。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

参考文献

[1] Chyun DA,Melkus GD,Katten DM,et al.The association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physical activity,neuTopathy,and quality of life in type 2 diabetes[J].Biol Res Nurs,2012,7(4):279-288.

[2] 陈先辉,蔡俊明.糖尿病患者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进行连续性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1030-1031.

[3] Bell RA,Camacho F,Goonan K,et al.Quality of diabetes care among low income patients in North Carohna[J].Am J Prev Med,201I,21(2):24-31.

[4] Kolding Kristensen J.Lauritzen T.Inadequate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betes care in a Danish County[J].Scand J Prim Health Care,2006,24(3):181.

[5] Davis TM,Clifford RM,Davis WA.Effect of insulin therapy on quality of lif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he Fremantle Diabetes Study[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1,52(1):63-71.

[6] Grant RW,Buse JB,Meigs JB.Quality of diabetes care in U.S.academic medical centers:low rates of medical regimen change[J].Diabetes Care,2012,28(2):337-339.

[7] Herman WH,Ilag LL,Johnson SL,et al.A clinical trial of 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versus multiple daily injections in older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12,28(7):1568-1573.

上一篇:浅议劳动争议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问题下一篇:浅谈如何加强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