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2022-11-19

引言

石油产业加工生产链中经常要用到高温高压等工业设备,制备过程也相对严谨,对操作技术也有很高的要求。如若出现操作失误或设备调整差错,将会对整个生产链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严重时还能造成人员伤亡。国家必须重视这一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定一系列可行有效的制度,加强企业应急管理,企业也应该相应制定安全规范,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层面工作。

1. 石油化工常见的安全隐患

(1)产品材料的安全隐患

石油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涉及到多种易燃易爆炸的材料,比如原油以及其衍生物,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其他中间物质也具有一定的自燃性,有关生产技术人员需要小心谨慎对待这些化工产物,避免自燃。另外,在提炼加工原油的过程,为了保证一定的纯度和成功率,不得不用到一些具有腐蚀性的物质,甚至有部分带有一定的毒性。众多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正是由于没有正确妥善处理这些材料物质。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必须保证整个过程毫无纰漏,做到万无一失。

(2)生产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石油生产过程有很多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这些过程往往需要设备营造出高温高压等反应场所,这对设备要求较高,也需要一定的电压来运行。而且,由于石油产业生产规模庞大,生产体积和反应材料数量较大,生产量大大增加了设备压力。运行设备长期处于高负荷环境使得机械内部零件寿命等缩短,容易出现生产故障,技术人员需要及时的维修和保养,排查有关问题。不仅如此,生产人员错误的指令也会给机械带来损伤,机械设备运行不当导致后期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增长。

(3)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化工生产本身存在众多不可预测的反应因素,石油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物质不稳定性和严苛的生产环境,很容易在生产过程中因各种条件没有控制得当或者反应具有的副反应副产物等原因,造成火灾等事故。除了生产过程中的反应带来的安全隐患外,其他环节的疏漏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比如存储石油的容器阀门管理不当造成泄漏,或者运输中出现泄漏造成环境污染产生隐患等。一旦石油化工事故发生,损失的经济效益很难及时挽回,相关善后问题也很棘手,尤其是环境污染方面。

2. 当前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1)安全意识

在普遍石化行业中,众多企业都不够重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往往等事故发生才追悔莫及。现如今石化企业,相比以往石化企业只追求经济效益的错误观念,已经能够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部分企业也逐渐完善有关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才是保证石油化工生产经济效益的有力前提。尽管大多数企业着手相关安全管理,但管理力度并没真正落实到基层。部分基层生产线上的员工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没有认识到错误操作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再加上管理比较粗糙,没有认真落实有关行为规范和物品放置原则,导致员工只按上级指示和流程操作,忽略了工作细节,没有重视易燃易爆炸材料的规范放置,造成一系列安全隐患。管理层面对车间生产中员工犯下的涉及到安全的错误没有及时指出批评,导致违纪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使约束员工的规范制度失去权威,将车间员工引入不重视规章制度的误区,员工的安全意识逐渐淡化,增加安全隐患问题。

(2)管理技术

由于科技迅速发展,化工生产流程摆脱以往的工人操作,将大部分生产技术改革为机械自动化,这既减轻了工人负担,又优化了化工人员的工作环境,为安全提供了一定保障。但是生产技术的优化带来的并不只是石化行业的优势,还给生产管理带来了新的技术难题。石化产业流程众多,涉及的专业知识体系庞大深入,管理操作需要一定的新技术人员,一旦没有按现代化技术标准操作,很容易出现其他问题。传统的化工人员拥有的技术知识难以适应现代化化工生产流程,企业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的同时,要注重知识技术人员的更新,尤其是管理层面上。

毫无疑问,石化技术的改革有助于增加石化行业的经济效益,但是技术提高的同时,相关监控技术还没成熟,导致技术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各个流程的科技并不同步,也给石油生产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

3. 石油化工企业应急管理体系

(1)预防为主

预防石化安全事故的发生才是值得石化企业需要花费大量资金重视的安全环节。完善安全管理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员工安全意识。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扩大石化生产行业中安全宣传。有关管理人员需要严格落实生产中易燃易爆炸物品的规范存放制度,避免因物品存放不当导致后期重大安全隐患,在实际生产过程适当实行奖罚分明政策,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只有石化企业整体安全意识提高,才能有效做好预防工作。预防工作应该从石化生产的材料、生产过程以及运输过程入手。企业要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加大管理力度,重注细节,规范相关技术操作,提高车间工作环境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

主要预防途径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危险源的判断。石油生产在众多环节中都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管理人员需要认真分析已知的危险环节和缘由,排除工艺、技术上的因素影响,对已知风险做好防范,对发生的问题及时分析并解决。其次是应急处理体制。积极预案事故应急处理,针对相关风险进行评估预警,全程监控整个生产流程,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预案计划,减少事故发生时间,防止事态规模进一步恶化,加剧环境污染。最后,重视生产,监管环节。监督体制是工业质量保证,有关部门应该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监管生产线上技术,工艺等安全控制水平,加大监控力度,积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2)加强监督

石化生产规模庞大,这给整体安全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施放安全管理涉及设备、材料和生产流程等,监管部门既要保证生产流程中技术工艺的安全性,又要全面监管相关设备维修和养护,确保设备处在最佳运行状态。监管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士定期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和养护,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达到设备运行标准。针对工艺上的问题,企业应该积极引入最新成熟工艺技术,并定期组织专业人士进行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技术人员在操作时不会因失误造成相关事故。同时,监管部门也要考虑到生产外的其他方面,比如电器电压安全,火灾火警处理,毒气排放等。

(3)风险评估

石油产业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应该积极将风险评估放在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上。风险评估可以从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入手,从根本上治理安全隐患。比如对生产车间进行整体风险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整体预测评估,整改风险系数高的部分,及时排除相关隐患。除此以外,企业还要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生产安全标准,切实落实预防和处理安全事故的工作,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在安全生产上保证整体利益,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4. 应急事故处理原则

一旦发生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事故,应该严格遵守应急处理原则,立即、正确、有效、安全地采取行动,最大限度挽回事态,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应急处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以人为本,确保应急人员安全,搜救遇难人员,同时疏散周围民众。(2)控制危险源,先控制,再消灭,保护周边设备安全,避免处理不当引起连环爆炸等,加剧事态恶化。(3)事故发生后,应该立刻联系相关专家组,对现场形式进行分析,并启动环境监控,持续检测大气、水体、土壤,便于后期污染物处理。(4)应急组织人员应该协调有序,有条不紊的传达各种命令,上级应急机构领导到达现场时,及时汇报现场情况,及时移交指挥权,服从上级领导指示。(5)对威胁到搜救人员安全的情形,上级人员应该适当暂停救援活动,避免造成衍生事故,如若现场客观条件不允许导致无法施救,应该终止救援活动。

5. 结束语

石油化工生产一直是高危行业之一,安全生产早已成为全球石油化工行业行为准则。石油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有效预防石油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降低安全事故概率,同时还能在事故发生时,立即迅速有效开展安全抢救措施,保证损失降到最低,减少事故危害,防止进一步恶化。石化企业要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优化相关工作,积极做好应急事故预案。我国石油科技技术也要朝着增强现有石油把控能力发展,提高石化行业安全系数。

摘要:石油化工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我国社会水平快速发展。同时,由于石油化工行业材料和生产过程都具有一定特殊性,整个产业存在许多安全生产风险,极大地影响产业经济效应,进一步阻滞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石油化工中隐藏着众多安全隐患与相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有着密切联系,现有的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还存在众多缺陷。安全远远高于利益,有关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预防措施,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关键词:石油化工行业,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吴明,姜国强,贾冯睿,等.基于物质流和生命周期分析的石油行业碳排放[J].资源科学,2018,v.40(06):195-204.

[2] 邱建华,陈璐.俄罗斯超额利润税法对石油行业的影响[J].国际石油经济,2018(2).

[3] 刘祥.基于石油行业HSE管理审计相关问题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8,30(1):187-190.

[4] 李琦.优秀石油人助推行业技术革新[J].当代化工,2018,v.47;No.269(06):2-3.

上一篇:辩论型课型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下一篇:浅谈普通话课堂教学的几点做法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