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人才发展战略研究

2022-09-11

我们正处在一个划时代的全球信息革命的浪潮中。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 信息技术以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度持续发展, 用它独有的高渗透性、高倍增性、高创新性和高带动性点燃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革命。信息化使信息和知识经济日益发达, 信息化人才将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 因此, 在信息化条件下, 信息化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 推进国家信息化应以信息化人才为依托。未来几年内, 我国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将进入关键阶段, 企业信息化和电子社区的发展将对人才产生新的需求, 制定合理可行的信息化人才发展战略对加速我国经济社会向信息社会转轨变型具有重要意义。

1 信息化人才的内涵和结构

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存在一个共同规律, 即在工业化中后期, 随着物质型经济规模扩张的减缓和第三产业比例的增加, 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积累将起到比物质资本更重要的作用, 传统工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越来越有限, 而第三产业, 尤其是信息服务业逐渐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 整个社会人才就业结构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这使得信息化人才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

1.1 信息化人才的内涵

目前国内理论界对信息化人才的内涵有较多研究, 但尚无定论。学术界关于信息化人才概念的不同看法, 主要集中在这样几方面, 一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界定;二是行业应用人才的界定;三是信息化人才与人才的信息素养的界定。我们认为, 信息化人才是指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知识和技能, 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 并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过程中做出积极贡献的人。

1.2 信息化人才结构

对信息化人才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归类:从承担信息化任务分工来看, 可分为战略决策层人才、管理控制层人才、执行应用层人才;从知识结构来看, 可以分为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从信息学科的哲学属性来看, 可以分为信息化管理型人才、学术探索型人才、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从信息技术应用层次看, 可分为研究开发层、工程实施技术保障层和应用普及层。我们认为, 信息化人才结构可用图1表示。

2 我国信息化人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人才在我国目前主要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和信息技术应用工作, 技术层面中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和网络维护工作、应用系统维护工作、软件开发和系统分析工作, 网站信息的采编和统计工作。尽管信息化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 呈现出专业化、年轻化等特点, 在人才选拔、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步形成制度, 但在宏观发展上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2.1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规划有待明晰

对信息化人才发展尚未形成清晰的思路, 在信息化人才的战略规划、发展思路、关键要素和切入点等方面尚不清晰, 具体表现在对信息化人才在推进信息化中的战略地位和关键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多数用人单位尚未制定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发展的战略或计划;对未来信息化人才队伍的需求缺乏精细的分析, 人才结构尚未形成体系框架。

2.2 人才队伍仍有较大需求

和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相比, 信息化人才缺位现象普遍, 用人单位急需引进人才, 且人才地域发展不平衡。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集中体现在两类:一类是既懂IT又懂行政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类是专业技术人才。2005年, 在北京市市属机关单位信息化人才需求调查中, 信息化人才需求基本态势如图2所示:

2.3 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尽管近年来, 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已逐步列入了组织、人事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 但部分领导干部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业务工作忙起来, 就把培训当作了负担, 很多搞教育培训的同志概括为“讲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培训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往往是领导看形势定, 随意性较大, 培训与应用相脱节, 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2.4 尚未建立信息化人才职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要保证信息化人才的基本信息素养和知识技能能够适应信息化的需要, 必须把好“进口关”, 从政府部门发展情况看, 对于吸纳信息化人才缺乏参照标准和评价指标, 缺乏各个层面的信息化从业人员的职业准入标准, 必然造成吸纳的信息化人才良莠不齐, 既不利于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发展和壮大, 也不利于信息化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

2.5 在高级信息化领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缺乏有效措施

高级复合型信息化管理人才是信息化过程中的领军人才, 是引领突破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瓶颈的尖兵。高级复合型信息化管理人才 (如政府CIO、企业CIO) 的缺位不仅使今后的电子政务建设向纵深发展遇到了瓶颈和障碍, 而且已使政府的信息资源管理处于“结构化真空状态”, 从管理制度、政策和培养、引进方面尚未采取有效措施, 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2.6 加快信息化人才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不健全

政策和法规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导向功能、稳定功能和保障功能。我国目前有关促进信息化人才发展的特殊政策和法规基本处于空白状况, 这对快速提升这支队伍的素质、发挥潜能, 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负面影响。

3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规划

人才工作是一项长期并需要持续努力的重要工作, 推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是互为补充的两股最大力量。政府的角色定位主要是推动、调控和政策引导, 创造信息化人才成长的环境, 并注意发挥好国内、国际两个人才市场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逐步建立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一流素养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3.1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选择

我们认为, 未来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目标应是构建信息社会的人力资源基础结构, 以适应信息社会就业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 初步形成对信息化进程起到全面支撑作用的信息化人才体系框架, 总体框架中关键的四大支撑人才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认为, 信息化人才体系总框架可用图3表示: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是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拉动的聚合行为, 信息化人才体系框架结构图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部分, 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需要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论指导, 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预测、规划及评价等重大问题。

3.2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

立足长远——构建信息社会强大的人力资源结构体系。

分步实施——对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应有阶段性要求。从未来的发展阶段来看, 可在“十一五”期间打基础, 初步形成基本框架。“十一五”之后信息化人才体系框架已对整个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信息化人才从业比例占就业人员比重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抓住重点——重点要抓住支撑党委政府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和高端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其中高级信息化管理人才 (CIO) 的培养和引进作为重中之重。

总体推进——以总体框架作为实施整体战略的抓手“抓总”, 以支撑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建设为先导, 以支撑党委和政府信息化人才体系建设为重点, 以支撑企业信息化人才体系建设为基础, 以支撑社会信息化人才体系建设为方向。逐步形成科学的, 以绩效为导向的信息化人才管理架构和机制。

3.3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3.3.1 强化组织领导和总体规划

近年来, 中央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 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举措, 逐步确立了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观指导原则, 为规划和实施信息化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强化组织领导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各单位在制定信息化专项规划时, 应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列入规划重点内容。

科学判断信息化发展阶段, 适时建立信息主管 (CIO) 制度政府信息是一种宝贵的国家资源, 信息化发展规律表明, 要切实开发和利用好政府运行机构内和多机构共享的信息资源, 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并任命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的政府官员。政府部门的信息管理职能正在向“信息资源管理”阶段迈进, 信息资源已经成为现代政府的战略优势之源, 从战略的高度充分开发信息资源, 有效利用信息资源, 科学集成管理信息资源, 已成为今后信息化的重要任务。应当探索以“网”为中心, 能够做到跨数据库、跨软件平台、跨网络域、跨地区、跨行业, 可以被集成控制管理或按需调用的信息资源规划理论和方法。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并需任命负责这项工作的政府官员。可进行“信息主管”制度试点工作, 并探索建立相关规章制度的经验;确立明确的职责, 并成立“信息主管”委员会;应使首席信息主管进入各单位的战略决策层, 推动CIO制度法制化, 逐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CIO运管体系和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和机制。

3.3.2 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急需和骨干人才的培训工作

当前,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 要重点抓好各级领导干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 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培训。要深化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基本知识和常用应用系统操作技能的培训, 不断提高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水平, 培养大批复合型组织管理人才, 使其适应“战略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需要。抓紧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培训, 逐步建立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如业务流程再造架构师、信息资源规划管理人员、系统设计人员、数据库管理人员, 网络开发和管理人员、信息安全管理与运行维护人员、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等, 解决人才“缺位”问题。

着力推进复合型高级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推进与此相关的培训和上岗资格认证。把提高全民信息化素养放到信息化建设突出位置, 不断提高全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促进社会就业总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以适应向信息社会转轨变型的大趋势。

3.3.3 建立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库、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信息化人力资源知识管理系统应当是我国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和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系统, 运用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有效解决诸如人员的规划、配置、开发和培训、薪酬与福利, 以绩效为导向的考核等问题。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库的建立有利于掌握我国信息化人才的结构、水平等总体情况;有利于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信息化人才预警系统、信息化人才市场体系和信息化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条件成熟, 可建立信息化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对于信息化从业人员尤其是高端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和从业经历等要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只有取得国家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工作岗位, 并通过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库对认证信息的真实性予以确认。

3.3.4 努力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逐步完善我国信息化人才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 我国对信息化方面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缓慢, 已经影响到信息化整体的发展速度, 如政府CIO制度的建立和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体制的相关立法紧密相联。为营造有利于信息化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需要发挥政策和法规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通过完善信息化人才管理的政策和法规体系, 实现信息化人才管理的规范化运作。

摘要: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因素。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对其它产业的带动作用充分显示出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作用, 实施信息化人才强国战略是加快中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一环。信息化人才发展战略的研究是加快中国信息化进程的需要, 是快速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 是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整体发展战略的需要。

关键词:信息化,人才,战略

参考文献

[1] 明安香.调研报告: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安全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2] 潘晨光, 何德旭.中国信息化人才战略研究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8.

[3] 王通讯.入世与我国人才战略.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2002.

[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上一篇:对无机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下一篇:让幼儿成为歌唱的主人——浅谈提高小班幼儿歌唱活动兴趣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