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情境教学法提高职专生对太极拳学习兴趣

2022-10-16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方法

采用观察法、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

1.2 研究对象

对本校经常参加锻炼的体育爱好者和社会上公共体育场合打太极拳的人进行观察, 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实验对比教学对已学过太极拳的职专男女学生100名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近几年来的认真观察, 每天在体育场或公共场合打太极拳的90%以上是老年人, 偶尔在操场上有年轻人打太极拳的经询问, 大部分是为了应付考试的, 及少数人是以兴趣为出发点的, 再对他们进行太极拳技击基本问题的询问时, 更是没有人会懂得, 而大部分学生都是进行其他的球类、田径等较快节奏的活动。

对本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已学过太极拳的学生随机抽取进行测试, 测试要求学生独立填写, 问卷共发出100份, 回收100份。调查结果如下:被调查的100名职专生中, 不喜欢太极拳的人有37人, 喜欢太极拳的有43人, 一般喜欢的有20人;在练习方式上, 主动练习的只有10人, 被动练习的有90人;在了解技击方面, 了解的只有2人, 不了解的有98人。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 喜欢和一般喜欢的共占53%, 这一般喜欢的人具有双向选择的可能性, 若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机的教育, 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就可以转化“一般”而争取“不喜欢”的更多人参加太极拳练习, 在练习方式中, 也可以看出, 形成自觉性的练习人占极少数, 多数者是被动参与的。而对太极拳“技击”特点的了解, 也为数甚少, 这引起我们的思考, 目前职专太极拳运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同步性存在着一定的不完善, 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讨。

3 讨论

3.1 从学习动机入手激发职专生学习兴趣

学习太极拳也和任何体育运动一样是智力活动和机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这不仅需要人的认识水平, 也需要人的非智力因素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人性等) 参与。大量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 教学中如果没有调动这些心理因素参加, 只能做到“半个教学”。因此, 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应调动起这些非智力因素, 才能使教学过程得到完善。

动机是发动行为, 以期达到某一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 人的各项实践活动都是在这种动力驱使下进行的。学习太极拳应使学生认识到:太极拳运动, 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项目之一, 能健身防病治病。经常打太极拳除增强体质外, 是辅助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等的好办法, 有一定的疗效。坚持长期练习太极拳, 能健身长寿, 能终身受益。练习太极拳除全身各个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 还要配合均匀的呼吸与横隔运动, 不仅能增强体质, 发展身体素质, 还能磨练一个人的含养。在生理上, 这能对神经、心血管、呼吸、骨骼、消化系统的机能增强, 经常坚持太极拳练习, 就会感觉到周身舒适, 精神焕发。同时, 从事太极拳活动, 它又可以陶治一个人的情操, 以此理论知识作为其动机。

如何确定动机?这里就有引起行为和激活与将有机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的问题, 而兴趣则是这问题的最好老师。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德说“兴趣实际上是需要的延伸。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除了教师正确完善的示范, 健身道理的明确, 方法的有效性之外, 还应创造一种激发学习兴趣的环境, 即抓住学生的性格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借以“情景”的作用容易触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 在太极教学过程中, 把太极拳技击涵义与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而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情绪, 即提高了学习兴趣。

3.2 创造环境, 优化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利用情境感知在人们认识、理解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以促进学生对太极拳的感知和理解, 从而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动作的深刻记忆。上学期, 我对两个班未学过太极拳的学生进行了太极拳教学试验。起先我按照传统的太极拳教学方法, 把太极拳教学的内容、要求, 直接地灌注给学生, 结果头一两次课还可以。

3.3“技击”是太极拳情境教学的核心

当今体育教师都应该知道, 技击是武术的内核, 从武术的产生到发展都一直沿着攻防、格斗相互变化的规律发展。因此, 在这个意义上说, 中国武术就是健身防体的技击术。为了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必须研究武术本身的特殊规律—技击。只有熟练掌握动作套路同时, 又能较通晓武术动作中一招一势的攻防作用, 这样才能学得主动活泼。对于其他长拳之类的武术项目, 体育教师会顾及到此, 但对于太极拳, 由于长期以来, 它的独特而神秘的技击手法, 一直被人们认为高深莫测, 以致淡化忘记。实践证明, 学习兴趣的形成有赖于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掌握知识越多越深, 产生兴趣的可能性越大。因此, 在职专体育教学中, 就更有必要加强对太极拳的技击意识讲解主要的技击手法, 以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以致能自觉地主动地进行锻炼, 运用终身体育观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效果。

4 结语

太极拳做为一项对终身体育锻炼有较大影响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 体育教师应重视其理论知识和锻炼方法的传授,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今武术教学中, 应用以技击为核心的情境教学法在职专太极拳教学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建议, 在今后的职专太极拳教学中, 体育教师应该应用以技击为核心的情境教学调动起学生学习和自我锻炼的积极性, 讲解主要的技击手法,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以便能进行科学的锻炼、欣赏比赛、参加文化娱乐活动, 使练习太极拳成为有明确目的行为, 达到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掌握太极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 运用终身体育观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提高学习效果。

摘要:职专生毕业后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 他们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 再接受高层教育的很少。所以在职专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终身体育理念, 而太极拳是终身健身教育手段中首选项目之一, 对促进人的健康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具有锻炼身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但它那动作缓慢柔和与职专生热情奔放的性格及时代节奏的特点格格不入。因此, 学生学习时, 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 学习兴趣不能持久, 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为了解决好这“教与学”两方面问题,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对职校1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探讨以情境教学法改变职专生兴趣太极拳而不想学太极拳的现状, 使职专生加深对太极拳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从而产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结果研究表明, 以技击为核心的情境教学法能够提高职专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太极拳,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张英洁.培养兴趣形成习惯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J].学校体育, 1985 (2) :27~28.

[2] 李承坚.武术教学如何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技术动作[J].体育教学与训练, 1989 (7) :8~9.

上一篇:大连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浅析下一篇:小议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