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工程的环境保护

2022-09-10

公路工程建设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促进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重要力量之一。然而, 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势必消耗资源、改变地形地貌和原有的自然景观, 建设和运营过程还可能产生各种污染, 因此, 公路工程的环保工作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 以工程前期、施工期和运营期等三个阶段为契入点, 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使公路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1]。

1 公路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评价

1.1 工程规划、勘测、设计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长期以来, 公路的规划、设计人员主要以满足交通功能要求、降低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减少交通时间和运行费用、减少交通事故损失等为主要目标, 进行路线方案论证及勘测设计, 而对于公路的环保问题如何解决没有给予明确的方案。虽然,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也要求对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但是由于目前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程度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 因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产生众多缺陷。

1.2 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间拟建项目由于挖土填土、借土弃土、改移河道、清理表土、开采料场等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地形改变、沟谷大量消失, 恶化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 加速地表侵蚀, 增大地表径流, 增加水土流失, 改变自然流水形态, 加剧水质恶化, 从而直接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另外, 由于施工期增加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 使空气质量恶化, 对沿线居民的正常作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1.3 项目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交通量的与日俱增, 噪声和汽车尾气及粉尘污染逐渐加剧, 噪音对沿线居民、学校和机关单位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尾气、粉尘、油污对沿线居民生活、农田、土壤、水质等影响较明显, 呈逐步加重的发展趋势。

2 环境保护措施

2.1 工程前期环保措施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要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同时着重考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1.1 合理规划公路用地范围, 保护自然环境

(1) 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 珍惜现有资源价值。

(2) 路线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 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

(3) 避开环境敏感性区域。如学校、工厂、医院、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湿地和鸟类栖息地、精密仪器基地和军事设施等等。

3.1.2路线线型设计要因地制宜

(1) 平面线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较低技术指标是使路线顺应地形的一个好办法, 多采用各种类型的曲线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 纵面线形:合理设置纵坡和竖曲线使纵面线顺应地形成渐变、顺滑的纵坡线, 避免大填大挖。深开挖路段要多考虑隧道方案。

(3) 边坡设计:在确保稳定的情况下, 边坡的形状要尽可能与周围的景观协调, 并用植物进行绿化处理, 坡脚、坡顶、坡面相交处的棱角要进行弧形整饰, 可产生自然美又可防风蚀。

2.1.4 注重道路景观设计工作

(1) 公路选线、定线时, 要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 减少土石方量, 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 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 (2) 重视路线线形和其它景观因素的造型设计。

2.2 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组织广大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学习环保知识和有关法规, 提高环保意识。

(1) 防止水土流失

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 及时疏导雨水, 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 合理开采砂石料场, 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

(2) 减少噪音污染

禁止噪音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 尽量减少施工活动对沿线居民集中点的干扰。

(3) 防止大气污染

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 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 防止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用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2]。

2.3 营运期环保措施

(1) 加强公路管养工作, 对路面和边沟应定期清理。加强边沟、边坡、涵管、急流槽、导流坝和路田分界墙的养护维修工作。

(2) 加强交通管理, 控制不符合环保和技术规定的车辆上路行驶, 路线靠近或穿越居民区应限制鸣笛, 完善交通标志、标线, 保持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状态。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公路工程开工前期、施工期和运营期三个阶段对公路沿线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 以减少公路工程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保,影响,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金泉, 叶慧海.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规汇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189~213.

[2] 申爱琴, 蒋庆华, 祁秀林.公路施工对环境的影响[J].公路, 2002, 22 (6) :23~26.

上一篇:历史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下一篇:高校团建工作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