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与观念实证研究

2022-10-1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二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二语学习策略研究逐步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作为影响二语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之一, 二语学习观念及其与策略使用的关系研究也不断深入, 并已取得卓著的成就 (Abraham&Vann, 1987;Oxford, 1990;Ellis, 1994;等) 。这些成就尽管对于各级各类的英语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但是作为近年来高校扩招的产品之一——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 在学习策略使用和学习观念这两个方面, 应该有与其语言学习任务和学习阶段相适应的特殊性。为此, 笔者在2007年11月份对所在高职学院162名非英语专业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和所持的观念进行了问卷调查, 之后对少数学生进行了个案研究。本研究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高职生的英语学习者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哪些策略?文理科生之间和男女生之间在策略的使用上有何差异?

(2) 他们对英语学习所持的观念有何特点?文理科生和男女生在英语学习观念上有何差异?

(3) 学习者的策略与观念相关性如何?这两者和成绩之间如何相关?

1 理论背景

由于二语学习策略研究专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兴趣, 关于二语习得领域内的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内涵这两个基本问题至今仍无定论 (Oxford, 1990;O'Malley and Chammot, 1990;Ellis, 1994等) 。在国内, 作为学习策略研究的集大成者, 文秋芳自2 0世纪9 0年代中期以来已在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瞩目的成就 (Wen, 1993;文秋芳、王海啸, 1996;文秋芳, 1995, 1996, 2001等) 。鉴于相似的教学情境, 本文所报告的研究采用文秋芳关于英语学习策略的定义与分类。

文秋芳认为策略即指学生为学好英语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这些策略可分为以下四类: (1) 形式操练策略, 即学习者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 为学习语言知识所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 如通常有意识地关注外语的单词、语法和语音知识, 注重语言的准确性; (2) 功能操练策略, 指学生为获得信息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例如, 听外语广播、看外语电视、阅读外文报纸和与外国朋友通信等。强调在大量接触和运用外语的过程中自然吸收新的语言知识; (3) 母语策略, 喜爱这种策略的学生, 常常通过翻译的方法来学习外语的各项技能; (4) 管理策略, 指为有效组织和安排语言学习活动所采取的行动, 主要涉及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计划、评价和错误监控。在文秋芳的策略体系中, 管理策略类同于O'Malley和Chamot (O'Malley&Chamot, 1990) 提出的元认知的概念, 是全面管理认知活动的活动, 因此管理策略其实与前面三种策略应该有上下级关系, 而不在同一层次。

根据上述策略分类, 本研究涉及的英语学习观念分为四类: (1) 形式操练观念, 持这种观念的人认为语音和语法知识的传统活动对学好外语非常重要, 外语学习中准确性比流利性更为重要; (2) 功能操练观念, 持这种观念的人认为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交际活动是学好外语的重要保证; (3) 母语观念, 持这种观念的人认为以翻译为手段的方法是学好外语的捷径; (4) 管理策略, 持这种观念的人认为, 学习者应当为自己的英语学习负责, 做到合理制定学习目标, 正确评价和有效的监控。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2.1 受试者

参加本项调查的受试者来自非英语专业二年级英语学习者共1 6 2人, 其中文科7 5名、理科7 6名, 但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只有150份, 其中男生96人, 女生54人。

2.2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是以文秋芳 (Wen, 1996) 的《英语学习情况调查》为模版的问卷。此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一个莱克特量表 (Likert Scale) 上对每个项目的论断表明自己的态度或对每一项陈述评价符合自己的程度。该量表分别测量4类语言学习策略和相应的学习观念, 共3 9个项目。为证实并了解受试者选择策略的原因, 确保所收数据的效度, 还让部分受试者写为期一周的英语学习日记。

为了使该量表适合本项目的研究, 笔者对原量表作了稍许修改, 还增设了一个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主要调查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英语学习时间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收集了受试者2007年11月组织的考试 (采用2007年6月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测试卷) 的成绩作为分析中的因变量。最后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SPSS) 进行了自变量描述性统计、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分析以及自变量的T检验。

3 统计结果和讨论

针对上述三大问题, 本研究报告以下发现。

3.1 策略使用的综合情况和文理生、男女生在策略使用上的差异

根据表1, 各类策略的使用频率都在4.00以下, 整体上说, 学习者不常使用这些策略;其中母语操练策略的使用平均数最高, 但也只是3.27, 即相对于其它三类策略, 学习者比较会利用翻译的方法进行英语学习, 这个结果说明, 本研究所采用的的样品尚属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秦晓晴, 1998) ;其它三类策略的平均数明显偏低, 而且这后三项相对集中;功能操练策略的平均数最低:2.42, 属于“通常不使用”的范围, 即学习者不经常练习英语词汇、语法, 在学习过程中不经常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 对通过听说读写传达意义的英语学习方法通常不采用;各类策略的标准差的分数都比较高, 包括母语操练, 即这150名受试在各类策略的选择上差异较大。

由表2我们可以发现, 在各类策略操练中, 理科生整体上比文科生使用更频繁的策略;相对于其它三项, 母语策略在文理科生之间的显著性概率要低得多, 但同其它三项一样, 文理科生在母语策略上也不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0.17>0.05) 。

表3显示, 女生在形式策略、功能策略和管理策略的使用上都比男生要更频繁, 其中功能策略的使用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达到0.04, 即女生较之男生, 更经常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通过愿意交流开展英语学习;这四类策略中, 唯独母语策略的使用上男生比女生要更频繁, 而且具有很大的差异, 达到0.01, 也就是说, 男生更经常通过翻译的方法学习英语, 并且这种特征很明显。

3.2 英语学习观念的综合情况和文理生、男女生在学习观念上的差异

纵观表1和表4, 很明显的发现是, 除了母语策略, 表4的平均数高于表1。也就是说, 学习者比较清醒地意识到学好英语应该掌握语音、词汇、句法等知识, 应多练习听说读写, 也应该学会学习工程中的自我管理, 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主观上比较认同的内容都普遍没有切实实施。而母语策略和母语策略观念的情况刚好相反, 虽然两者的平均数只相差0.11, 但结合母语策略观念和其它三项的反差, 这个数字说明, 学习者主观认为, 学好英语不应诉诸过多的翻译手段, 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 翻译练习却较高频度地发生。

上述两表还提供了功能操练策略/观念和管理策略/观念在标准差上的差别:表4比表1要低。结合平均数, 这种差别说明, 学习者比较一致地认为, 听说读写和学习中的自我管理很重要, 但在实施这两项策略时不同的学习者表现出不同的频度。

表5告诉我们, 文理科生之间各项学习观念的差异由小到大依次为:形式观念、功能观念、管理观念、和母语观念, 其中母语观念一项在这两类学习者之间表现出的差异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 (0.00) 。结合平均数, 我们可以发现, 较之其它三项, 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他们都比较认同英语语言形式的重要性;而在母语策略使用的重要性上这两类学习者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则非常明显, 文科生普遍认为, 要学好英语, 应该摈弃翻译的练习, 而理科生却明显比文科生更支持进行翻译。

比较表2, 我们可以发现, 文科生在母语学习策略观念上明显有别于理科生, 否认翻译练习有助于英语学习, 但在实践操作中, 她们虽然相对于男生较少使用翻译的方法, 这种差别却没有了统计学上的意义。针对这点, 在学生的英语学习日记可能能解释部分原因:有位女生反映, 该校期末考试通常有汉译英的题型。当然还有其它可能, 比如, 教师上课时经常让学生作翻译练习等等。

纵观表3和表6, 我们可以发现, 女生比男生明显地忽视母语策略的使用 (0.00) , 而实践操作中确实比男生少用翻译的方法, 而且差异明显 (0.01<0.05) ;女生比男生明显地重视功能策略 (0.00) , 而英语学习过程中确实比男生多进行听说读写的操练, 而且差异明显 (0.04<0.05) ;这种观念决定策略的逻辑也符合管理观念, 虽然在观念和策略的使用上都不具备统计学价值;形式观念和策略在这两组人群身上的差异不体现统计学价值, 所以在此无庸赘述。

3.3 英语学习观念、策略和成绩的关系

由表7我们可以看出, 各项观念与相应的策略都具备统计学意义, 其中功能观念/策略、母语观念/策略和管理观念/策略这三项甚至达到0.00, 形式观念和策略的相关虽然相形之下数值较高 (0.05) , 处于有意义与无意义的临界值, 所以也能反映一定的相关性。这些都与上述的发现相统一。也就是说, 本研究从统计学角度证实了观念决定具体策略的使用这一逻辑。

表8的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 母语观念和母语策略都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 而且其双尾显著性概率分别达到0.01和0.00, 这个结果告诉我们, 英语学习的各种形式中, 重视或者进行翻译练习的学习者往往会得到较低的学习成绩, 这种关系具有统计学上的规律, 其中在英语学习实践过程中偏爱翻译学习的学习者得到低成绩的概率更大, 这一点与文秋芳在1995年的发现是统一的 (文秋芳, 1995) ;此外, 形式观念与成绩也呈负相关, 即, 成绩高的学习者往往不是那些偏爱语言形式学习的人;除了上述三项, 其余各项都反映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趋势, 其中功能策略使用与成绩的关系虽然超过有0.07, 但较接近临界值, 也反映一种趋势:听说读写操练多的学习者会得高分。

4 结语

通过调查高职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和观念以及对分析结果的讨论, 本研究对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有如下四点启示:一、英语学习者, 尤其是男生和理科生应在坚持操练语言形式的同时重视意义层面上的语言学习, 大力督促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自我管理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志趣和学习动机;三、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榜样, 教师应自己树立并帮助学生树立合适的学习观念, 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转换角色, 不仅能授业解惑, 而且要能授之与渔,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策略培训, 鼓励他们超越现有的学习策略模式, 使用那些他们起初感到并不适应甚至感到不舒服, 但非常有帮助的学习策略, 从而逐步实现学习自主。

摘要:对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观念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本文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到样本数据为依据, 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和所持的学习观念, 两者与成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文、理科学生之间、男女生之间在学习策略和学习观念方面的差异。经研究发现:观念和策略呈正相关;女生较重视功能操练;男生和理科生较偏爱于翻译练习, 这种偏爱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再次基础上, 对高职非英语专业学习的英语教学提出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英语学习观念,英语学习策略,文理科,性别,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 Abraham, R.G.&Vann, R.J.Strat-egies of two language learners:A case study.[A].Wenden&J.Rubin (Ed) .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Prentice Hall.1987.

[2] Cohen, A 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 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 O'Mally, J.M., &Chamot A.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 Oxford, 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J].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Newbury House.1990.

[6] Wen, Qiufang.The relationship of modifiable learner variables to learning outcomes[D].Hong Kong University.1993.

[7] Yang, N.A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of English in Taiwan.[D].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1992.

[8] 李炯英.中国学生二语学习策略的观念与运用——一项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1.

[9] 马冬梅.关于外语学习策略理论框架的研究[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1, 2.

[10] 秦晓晴.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点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 1998, 1.

[11] 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3.

[12] 文秋芳.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趋势及其特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6, 4.

[13] 文秋芳, 王海啸.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6, 4.

[14] 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 2.

上一篇:初三历史开卷考试模式下的高效复习策略下一篇:带点幽默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