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2022-09-10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人工智能逐渐走入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并且对经济、社会以及文化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发展方面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更好地应用人工智能, 以便于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更好地为阅读者提供相关服务。

一、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环境

当前, 人工智能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成为讨论的热点问题, 究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 (1) 处理相关数据的速度提升以及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十几年前信息就充斥在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是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孤岛”现象, 人工智能及其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有序流动和发展成为可能; (2) 脑科学和深度学习的发展。计算机进行深度学习主要借助于大数据, 并逐渐形成人工智能, 现阶段的人工智能正从传统的对人的智能进行模拟的形式转变为将人的智能与机器高度融合的模式。要想实现人工智能必须有三个基础条件。首先, 传统互联网必须转变为移动互联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信息不仅被有效激活, 而且通过组合各种信息还能产生新的信息, 甚至通过互联网还能使信息的传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对于信息不能将其简单地划分为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 任何信息都有一定的价值, 这些信息的价值能否被开发主要取决于能否互联;第二是规模。互联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条件, 要想实现人工智能必须依赖于巨大的数据量, 对于机器学习来说, 随着数据量的增大, 模型的准确性将进一步提升;第三是速度。传输数据的速度与数据规模之间是正比例关系。机器要想实现对人脑的高度模拟, 一方面取决于算法能力, 另一方面取决于数据的规模以及传输速度。

二、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

数据是人工智能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也是二者的最大公约数。人工智能自其产生以来, 就受到图书馆各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20世纪90年代, 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人员就想要通过人工智能不断提升图书馆的参考能力, 不仅提出图书馆的相关参考服务要通过人工智能从书目开始查询, 而且还提出了要借助人工智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

2013年, 《国际图联趋势报告》首次被推出, 此后几乎两三年就开展一次相关更新工作。在首次报告中, 人工智能就已经被提出, 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互联网的相关设备可以与语音合成、机器翻译以及语音识别等有机结合, 从而促进了语言语音实时翻译的发展。在2016年的《国际图联趋势报告》中进一步指出, 当前阶段的人工智能不仅能够促进图书馆相关已有功能的进一步提升, 而且还能够对图书馆的某些功能进行代替。因此, 图书馆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关工作人员就应当不断进行创新与变革, 开发一些诸如科学动画无国界行动这样的创新型工具。在《国际图联趋势报告》的相关文献综述中, 人工智能被认为是四大技术趋势之一, 并进一步提出了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受到人工智能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1) 能够超越关键词进行检索的下一代浏览器以及对相关网页内容进行语义分析; (2) 将语音合成、机器翻译与语音识别有机结合以便于促进多语言实时翻译的发展; (3) 翻译并识别较为复杂的网页内容, 提供更好的云服务。除此之外, 2016年的美国图书馆协会将人工智能的发展列为十大新闻中的第五位。由此可见, 人工智能对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影响着图书馆的议事日程, 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研究与应用在未来将大有发展。

(一) 要重视对自然语言检索的研究, 并不断探索在自然语言中图情方法的移植和实现途径

兰开斯特 (Frederick Wilfrid Lancaster) 在很早之前就进行过预测, 自然语言对于情报检索来说十分重要, 将成为其标准与规范, 普遍受控叙词表的应用肯定会有所减弱, 这看起来是确定无疑的。在吴建中创作的《21世纪图书馆展望 (对话录) 》中, 张琪玉教授和侯汉清教授均认为, 检索语言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和特征是自然语言化, 这项预测在当前人工智能大热的时代得到了验证。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对于情报语言学来说, 其核心在于规范语言, 当今情报语言学的核心则转向了自然语言, 主要是研究情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如何在自然语言以及相关信息组织中的运用。情报语言学在将来对于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将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二) 要重视深入内容的智能分析能力

当前, 有些人工智能的相关工具与技术在智能分析与应用方面发展的已经比较成熟, 例如卷积神经网络和协同过滤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等, 这些人工智能工具与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图书馆参考服务以及情报咨询等方面精准化的提升。除此之外, 语义计量以及语义学者等智能化信息检索工具也在不断尝试语义和内容的关联,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予以丽江主要是通过连接相关内容的语义, 比较并关联在各种文献中出现的相似内容, 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科学;语义学者主要是在类似于谷歌学术等学术搜索系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相关应用, 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深入相关论文的内容, 展示论文中出现的相关数据图、数据表以及相关参考文献。图书馆一方面应当积极主动地将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工具与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工作之中, 另一方面还应当不断创新相关人工智能工具与技术, 以便于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图书馆自身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 要着力探索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

当前, 人工智能在智能要求较高的知识活动之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例如, 2017年1月, 日本经济新闻社宣布通过人工智能对“财经汇要”进行自动发布。除此之外, 人工智能还应用于评议论文中的相关案例, 例如, 美国Aries Systems Corporation公司开发的网络投稿与审稿系统, 即Editorial Manager系统, 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当前阶段, 大多数图书馆中都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广泛地应用,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虽然取得的成功程度有所不同, 但是这些人工智能在图书馆中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图书情报业务与相关服务效能的提升, 值得在各个图书馆之间进行广泛推广。

三、结束语

图书馆在未来是学习的中心、交流与沟通的中心以及知识传输的中心。在图书馆中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并不是为了将图书馆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替代, 而是为了不断加强知识之间的交流以及相关人员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因此, 相关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运用人工智能时, 应当不断转变自身的观念, 革新相关工作方法。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种工具与技能, 更是人类的好朋友。图书馆及其相关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拥抱、接纳与应用人工智能的各项技术, 并与人工智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促使图书馆交流功能以及服务效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 为阅读者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 进而促进人工智能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尤其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图书馆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应当转变观念, 将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的朋友, 与之一起提升图书馆的相关功能。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学者的已有文献, 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 归纳总结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技术环境、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 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婷婷.从智慧图书馆到智能图书馆: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发展的转向[J].图书与情报, 2017 (3) :98-101.

[2] 李建伟.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与演进——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J].情报探索, 2018, 1 (4) :122.

[3] 陆颖隽, 程磊.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创新研究——以CADAL为例[J].图书与情报, 2017 (4) :8-12.

上一篇:从《九成宫碑》看欧楷的空间美学下一篇:伽利略的实验思想和方法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