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

2022-09-10

近些年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 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重, 当前强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发展方向, 能够对全球环境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强化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是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也是完善汽车产业结构发展升级的重要举措。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较多发展困境, 需要结合实际现状拟定应对策略。

一、智能网联汽车基本内涵概述

智能网联汽车就是配置科学化的控制器、车载传感器、执行器等装置, 再融入网络技术与现代化通信技术, 能够实现网联汽车智能化信息传递, 具有的性能较多, 比如复杂环境感应、智能化决策、协调控制等, 能够实现汽车安全性驾驶。依照应用技术层次以及发展阶段的差异, 网联主要能够分为网联协同决策、协同感知、信息交互等。通过实现智能化, 能够提升汽车信息获取能力、决策能力、控制能力。从实际应用来看, 网联化主要是服务于智能化, 在智能化不同的发展阶段, 网联化中融入了不同技术, 能提升汽车感应能力[1]。

二、智能网联汽车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在传统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 产业结构属于封闭式系统, 大多供应商依照汽车整车生产商相关知识对各类部件进行设计。汽车生产商将各车辆运送到市场经销商, 最后再进入到市场进行销售。智能网联汽车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传统汽车发展产业模式, 将车联网与各类智能化设备进行有效结合, 能够对产业链运维模式进行维护。智能网联汽车加速了传统汽车产业结构发展, 全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能够建立全面的生态系统。在全新的生态环境中, 原有的车辆市场销售量将会降低, 汽车共享服务以及租赁业务会快速发展, 品牌之间的服务平台会日益增多[2]。

三、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分析

(一) 缺乏全面的产业发展战略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需要做好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现阶段我国尚未拟定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从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基本路线来看, 对产业层面技术架构进行设定, 并且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但是技术发展路线与产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技术发展路线与产业发展规划不能相互对应, 所以当前要在顶层设计上选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策略, 做好产业布局, 对各项技术进行创新。在智能网联汽车长远发展中要明确中长期战略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重要措施, 制定行动计划[3]。

(二) 产业标准体系不健全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需要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 强化技术应用与引导。通过产业标准体系建设能够促进产业发展, 能够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范化建设。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中, 产业标准不全面, 产业标准与国际标准衔接中存在较大障碍。相关部门在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标准时要对我国各个区域基本交通现状进行分析, 使得产业发展能够满足中国特色。其次, 产业技术检验标准验证不足, 产业在发展中需要进行长期运行实践, 才能反映出技术标准前瞻性。

(三) 产业发展政策不完善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的实行对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缩短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但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 将会降低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实施高效性。现阶段采取的产业政策未能适应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基本目标, 对各项分工问题进行划分。产业政策应用价值以及作用方式不完善, 多项功能性产业政策尚未实现高效应用。最后产业政策机制不合理, 容易导致诸多政策零散化, 政策衔接问题严重[4]。

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一) 采取产业协同发展战略

现阶段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较多优势, 比如在供给侧, 我国具有完整度较高的工业发展体系以及正向设计的研发能力, 加上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其次在需求侧, 随着我国广大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 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在进一步扩大。但是智能网联汽车在我国发展中的劣势也较为明显, 比如传统汽车产业实际发展过程中与产业连接较为紧密的基础性工业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为了促使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能够全面发展, 当前需要从长远战略角度出发, 拟定协同的创新发展策略。对产业协调发展体制进行创新, 挖掘产业创新发展潜力。要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范化建设, 强化关键技术研发,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重要位置。其次要强化技术创新, 将产业多项技术成果进行转化。其次要鼓励各个区域产业集群生产建设, 将社会多方面资源优势进行整合, 优化产业布局。最后要对商业发展模式进行创新, 提供增值服务、LBS精确化营销、UBI保险等数据业务创新[5]。

(二) 推动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相关部门要结合市场发展行情以及基本国情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标注化发展体系, 能够引导产业长远发展。在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 要强化顶层设计, 保障网联化和智能化能够共同发展。在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 要突出汽车技术应用价值, 与外部环境通讯技术等进行衔接。

规范化产业标准体系建设中不仅要对基本国情进行分析, 还要与国际市场环境进行衔接, 我国整体交通现状以及路况等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说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特殊性。最后,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中要突出兼容性, 不仅要突出行业技术发展, 还要为后续技术应用提供接口, 与市场不同行业技术标准相互兼容[6]。

(三) 优化产业发展政策

在诸多优势因素推动下, 在今后市场竞争中,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要从产业技术发展中满足世界领先水平要求, 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明确化国际分工, 在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 所以当前要对原有的产业政策进行优化。

现阶段我国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定位是推动智能交通以及智慧城市发展, 要积极研发各类控制器、传感器、ADAS技术等。其次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主要是作用于供给侧, 为了对市场影响要素进行补充, 可以采取选择性产业政策, 能够在资金补贴以及税额优惠基础上, 实现关键技术有效应用, 产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随着产业发展规模与技术应用不断拓宽,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在提升供给质量基础上, 作用于需求侧, 全面激发市场需求, 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要对不同政策工具合理应用, 深化政策效应, 引入社会多方参与其中, 对产业发展政策提出调整措施。还需要进行评估, 对政策实施价值进行动态化评估, 提升各项政策应用价值。

(四) 强化车联网等重要技术研发

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创新发展中要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 在研发计划以及专项计划设定中要推动核心技术研发进程。现阶段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研发中, 主要难点在于精确度较高的地图、传感器、车联网技术、集成化计算技术等。所以目前要强化V2X技术研究, 不断补充承载传感器感应能力。在功能技术应用基础上的拓宽车辆环境感知能力, 再借助V2X网络连接到云端, 能够掌握更多行车环境信息, 对行车路径进行动态化规划。要对精确度较高的地图进行研发, 能够提升行车导航精确性, 还要对周围环境障碍物进行精准检测, 解决过去对传感器的依赖性。还要合理应用雷达探测技术, 能对车辆行进速度与距离进行判断, 建立周边环境的3D模型。

五、结语

总而言之, 现阶段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诸多困境, 要结合困境制定发展策略, 对各类重要技术进行研发、优化产业发展政策、采取产业协同发展策略, 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长远发展。

摘要: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智能网联汽车是重要发展方向, 现阶段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属于初期发展阶段, 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全面解决智能化与网联化发展技术障碍, 还要全面解决产业标准不健全、发展战略确实、产业政策不完善等诸多发展困境。从各项研究中能够看出, 现阶段要想全面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要企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高校等相互协作, 共同拟定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策略。要完善顶层设计, 强化产业发展体系建设, 践行产业发展政策。

关键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困境,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 冯春林.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J].当代经济管理, 2018, 40 (5) :64-70.

[2] 吕义超, 陆云.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与发展政策浅析[J].时代汽车, 2017 (3) :6-8, 11.

[3] 殷媛媛.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趋势研究[J].竞争情报, 2017, 13 (5) :51-58.

[4] 徐可, 徐楠.全球视角下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J].中国工业评论, 2015 (9) :76-81.

[5] 赵福全, 刘宗巍, 郝瀚等.汽车产业变革的特征、趋势与机遇[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18, 9 (3) :233-249.

[6] 樊玖林, 夏茂栩.加快推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建议[J].汽车实用技术, 2018, 44 (4) :24-26, 29.

上一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下一篇: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