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灵与美共栖——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美育

2022-09-11

初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审美能力是学生们去感受、领会、以及评价这世界上人、事、物的美的能力, 也是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主要方面。而在审美教育中又包括审美心理、审美趣味和审美情感。只有在中学教育中完成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才能算是对学生教育真正的完成。而这种重担则放在了语文上。语文也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审美, 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完成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1 对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认识

1.1 当代初中生审美能力的现状

审美能力就是就是人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是人在学习、训练、实践、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 以主观爱好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对客体美的认识、评价和再创造。它同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一样, 是当代初中生必备的能力, 有利于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然而当代初中生的审美能力究竟处于何种水平呢?

在相关资料和社会调查中, 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 对于清新隽永的儿童文学书籍, 没有大的兴趣, 对自然科学、社会历史等书籍也一样缺乏热情。反而热衷于阅读暴力、搞笑类无营养书籍。发生这样情况除了受课业负担过重和社会文化多元的影响之外,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正确的引导。其次是很多同学缺乏美的感知能力, 对身边的自然美、行为美和心灵美熟视无睹, 感恩意识淡薄。更不会感受美, 不会享受美, 也无从谈得上去创造美、实践美。最严重的是校园里恐怖暴力玩具流行, 很多学生还视其为时尚, 争相求购, 长期如此, 对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在这样的背景下, 所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就成了当代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1.2 培养当代初中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良好的审美能力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没有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人, 是不健全不完美的人。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类社会的芸芸众生, 无时不刻不感染着我们, 影响着我们, 我们不可能孤立的存在着。而这个世界上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都在我们的身边演绎, 我们如何去应对, 如何去评价, 如何去选择?这就需要我们拥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情趣。人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又来源于他所接受的审美教育。

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语文教学应该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上, 陶冶学生的性灵, 关注学生精神的成长。况且当今社会, 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盛行。作为中学生, 其审美观正处于形成期, 且其生性易于接受新生事物, 面对种类繁多、变化快速、混杂的文化现实, 显得有点目不暇接和手忙脚乱。所以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让他们学会判别是非与美丑, 不随波逐流是相当重要的。

2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1 如何将审美教育与初中语文相结合

首先是创造氛围, 和谐课堂。一般是引入导语, 先声夺人。因为导语往往能够唤起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渲染课堂气氛, 是学生感到心灵的震撼。导语的引入有两种, 一种是以评论抒情, 如在学习诗歌《我爱这土地》时, 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并反复诵读, 学生就能在“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爱着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中学会爱国主义精神。又由于诗歌本身的情感更容易带领学生进入意境,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一种则是以谜语、典故、诗词等等来引发学生想象, 在趣味教学中, 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是紧扣作品, 挖掘内涵。我们评价一部作品, 往往从语言, 意境以及人物形象入手,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去发掘。把学生引入如诗如画的美境中, 创建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快、融洽和谐、新颖与自由的创造性学习环境, 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 学生就会对人类社会、自然和现实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美的现象和事物产生热爱、震撼、激动、感慨等等美好的情感, 即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 从而激起强烈的向往、追求、探索的愿望和热情。尤其是教材中所列人物一般都具正面教育意义, 或乐于助人、或勤奋、或机智、或勤劳、或勇敢……我们可以一开始就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出文章所写的这个人人格的高尚之处以及值得我们如何向他 (她) 学习的方面。在此基础上, 增加词句分析, 又可加深学生对该人物的印象。如在讲《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的时候, 可着重讲愚公精神。也许很多学生不理解这种精神,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中国近代史上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想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 并把毛泽东同志在全党会议上用“愚公移山”精神来鼓舞党员的那一番话拿来让学生比较, 加以体验“愚公精神”的意义。我们还可以展开关于“愚公到底愚不愚, 智叟到底聪不聪明?”的讨论,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对比中会有所思考, 有所领悟, 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2.2 审美教育的前景发展

当前几年, 各地初中也越来越重视起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了, 并开始在课堂上积极引入富有文化底蕴, 同时又具有趣味性的东西, 采取多媒体的形式, 使学生在学习中接受正能量, 接受优秀文化, 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结语

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 学生们除了要培养必须的技能, 更需要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这也就对语文教学提出来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初中的语文审美教育中, 不仅要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美启迪, 感情上收到熏陶, 更要引导学生发现美, 创造美和鉴赏美, 让学生的心灵永远与美共栖, 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

摘要:语文不仅仅只是一门学科, 它涵括着古往今来文学家的智慧, 更体现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与独特的美感。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 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 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 心灵与美同栖。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审美能力

上一篇:浅析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设计下一篇:教育管理中应体现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