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2-09-12

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等方面, 任重道远。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历史教师的自身水平亟待提高。

一、具体到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 创新思维的具体培养, 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我们强调创新思维, 并不是说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相比, 是处于次要的地位。如果脱离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 那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轻视历史知识的传授而专注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最终将会使创新思维意识的训练流于形式。只传授历史基础知识而忽略创新思维训练也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长期以来, 中学历史教学忽略了能力的培养, 因此, 在反思传统历史基础教育的弊病时, 就“出现了一个极端的倾向, 即轻视书本知识”即“把历史教学改革要从过去的重视知识的传授, 转到重视能力的培养上来。”这种僵化的误解必将阻碍能力的培养。第二,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从本质上说, 即培养学生形成自己在接近客观历史原貌的前提下对历史现象的一点认识, 而不是去死记模式化的固定结论。这样, 能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僵化定势, 展开思维飞跃的翅膀, 真正做到论从史出, 寓论于史, 史论结合。我认为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以下几个方法可供参考:

1.历史教师先对长期流行的结论进行分析, 探究此结论是从哪个“角度”、或“视角”得出的, 并启发学生, 分析历史现象不应该拘束于某一个固定的角度或视角, 而应该是多角度多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视角看待历史现象, 自然会得到不同的历史结论, 然后, 帮助学生自己去评价、完善结论。

例如, 在讲到对华盛顿会议的评价时, 历史教师可先分析教科书上的评价:华盛顿会议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失败的会议。中国的多项要求遭到拒绝。这次会议以共同宰割中国为结束。教师然后列举近年来关于对华盛顿会议评价的一种与教科书上的评价相对立的新观点:中国在华盛顿会议上取得了外交胜利。中国自1840年与西方列强打交道以来, 这是第一次没有丧失更多的民族权利, 而争回了某些东西。山东权利的归还虽然带有附加条件, 但已没有像日本当初提出的那么苛刻。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质疑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传统固定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 看其是根据何种原理或理论推理出来的, 这个理论是否严谨, 是否完善, 是否“放之四海而皆准”。这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称之为“理论创新”。

例如, 有教师在向学生讲到“五种社会形态”学说这一理论时, 针对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界普便存在的错误观念, 即五种社会形态之间存在着排列上的固定性, 并以此为靶子, 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 效果非常明显。教师先启发学生对一个具体的、微观的国家进行个案分析。例如, 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又如, 美国由于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 没有“童年”期, 而是直接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如, 意大利经历了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详尽分析之后, 诱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 得出了一个有创新性的观点:“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只是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粗线条宏观上的勾勒, 它的具体样式并不适用于世界历史上的所有国家, 可以肯定的是, 这一学说基本上适用于西欧历史。在考虑到不同的国家具体的情况下, “五种社会形态”学说对历史研究亦有指导作用。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式可以分为采取课堂内的方式和采取课堂外的方式

这两种方式互为补充, 相得益彰。由于种种原因, 在一个时期以来, 中学教学界把创新思维意识训练过多的放在了课堂内, 而轻视了课堂外这一重要的方式, 这影响到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由于课堂外这一方式在时间的掌握安排, 具体的实践操作等方面都表现出了灵活性强的特点。因此, 课堂外丰富的空间资源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无论是在课堂内, 还是在课堂外, 教师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笔者认为, 应坚持以下原则:

1.选择性原则:可以说教材上, 没有一个历史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至传说中的黄帝的性别问题, 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在珍珠港为何遭日本法西斯突然袭击, 都有争论。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这一问题上, 在考虑到中学生不同的思维发展状况特点前提下, 对于史学研究上的学术分歧应该有所取舍, 即选择性原则。

2.监控性原则: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应起到十分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发表历史见解和心得体会, 绝不等同于鼓励学生海阔天空纵横乱谈, 或者鼓励学生追求标新立异式的“一家之言”。归根结底, 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活动中闪亮的火花, 并给于表扬, 而且还要剖析学生头脑中不正确或片面的见解, 并帮助学生发现错误, 最终找到正确的解答;不但对学生的发言做一个细致的总结, 而且使学生认识到, 总结并不意味着思维活动的终结, 而是学生继续深入思考的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思维训练活动, 使学生意识到, 创新在本质上说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或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研究向前推进, 或者对前人不正确的认识加以纠正。

摘要: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培养创新思维应该注意的问题、可资借鉴参考的方法等几个方面, 具体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创新思维。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创新思维

上一篇: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的探索下一篇:专用性视角下军事人力资本投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