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英文翻译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姓氏英文翻译

中国姓氏翻译大全,看看自己姓氏的英文是什么

很多人发现,国外对我们的个别姓氏拼写不同于汉语拼音,比如,李姓,是Lee; 而张姓则是Cheung 或Chang。我们要知道,中国姓氏不存在标准英文拼写,是依据读音转换成英文的。

这些拼写并不是什么英文翻译,而是“香港拼音”和“台湾拼音”而已。香港拼音和台湾拼音规则与我们的汉语拼音不同,但也不是英文。香港地区的官方语言是粤语,于是香港地区的拼音体系也自然是粤语音的描述。 例如:姓氏“陈” 普通话读音为:“Chen” 香港粤语读音为:“残”,于是根据这个读音,再结合英文字母的搭配发音习惯便拼写为“Chan”。

再比如:姓氏“刘”普通话读音为:“Liu”

香港粤语读音贴近于“劳”,于是香港的“刘”姓便拼写为“Lau”。

另外,目前各非英文地区都有一套自定的拼音体系,确保本地区公民姓名翻译成英文后依然有法律认证功能,我们中国大陆自然以汉语拼音为默认准绳。而香港;台湾;乃至朝鲜韩国也都有一套自定的拼音体系,只是他们都是以本地区语音为拼读发音基础。所以同一个汉字在不同区域拼写也不同。

比如:姓氏“金” 中国普通话汉语拼音:“Jin” 中国香港粤语拼音:“Kam”

中国台湾所谓国语通用拼写:“Chin” 中国汉字朝鲜语音拼写:“Kim” 此外还存在拼写为“King”的情况。

虽然各地区似乎都有完善的文字转换英文拼写的体系,但似乎都不能完全符合传统英文发音习惯。东方这些汉字根源地区更注重的是“体系”,而纯粹的英文国家则更倾向于“习惯”,所以双方并不能做到彼此完全吻合。

比如:姓氏“宋” 中国大陆汉语拼音拼写为“Song”

中国台湾拼写以及香港拼写均为“Sung” 但如果依照英文的传统发音拼读习惯,“Song”和“Sung”均不会正确发出“宋”的音来。据了解,宋庆龄的名字英文拼写为Soong Chin Ling,整体拼读基本接近普通话读音。 A: 艾--Ai 安--Ann/An 敖--Ao B: 巴--Pa 白--Pai 包/鲍--Paul/Pao 班--Pan 贝--Pei 毕--Pih 卞--Bein 卜/薄--Po/Pu 步--Poo 百里--Pai-li C: 蔡/柴--Tsia/Choi/Tsai 曹/晁/巢--Chao/Chiao/Tsao 岑--Cheng 崔--Tsui 查--Cha 常--Chiong 车--Che 陈--Chen/Chan/Tan 成/程--Cheng 池--Chi 褚/楚--Chu 淳于--Chwen-yu D: 戴/代--Day/Tai 邓--Teng/Tang/Tung 狄--Ti 刁--Tiao 丁--Ting/T 董/东--Tung/Tong 窦--Tou 杜--To/Du/Too 段--Tuan 端木--Duan-mu 东郭--Tung-kuo 东方--Tung-fang E: F: 范/樊--Fan/Van 房/方--Fang 费--Fei 冯/凤/封--Fung/Fong 符/傅--Fu/Foo G: 盖--Kai 甘--Kan 高/郜--Gao/Kao 葛--Keh 耿--Keng 弓/宫/龚/恭--Kung 勾--Kou 古/谷/顾--Ku/Koo 桂--Kwei 管/关--Kuan/Kwan 郭/国--Kwok/Kuo 公孙--Kung-sun 公羊--Kung-yang 公冶--Kung-yeh 谷梁--Ku-liang H: 海--Hay 韩--Hon/Han 杭--Hang 郝--Hoa/Howe 何/贺--Ho 桓--Won 侯--Hou 洪--Hung 胡/扈--Hu/Hoo 花/华--Hua 宦--Huan 黄--Wong/Hwang 霍--Huo 皇甫--Hwang-fu 呼延--Hu-yen I: J: 纪/翼/季/吉/嵇/汲/籍/姬--Chi 居--Chu 贾--Chia 翦/简--Jen/Jane/Chieh 蒋/姜/江/--Chiang/Kwong 焦--Chiao 金/靳--Jin/King 景/荆--King/Ching 讦--Gan K: 阚--Kan 康--Kang 柯--Kor/Ko 孔--Kong/Kung 寇--Ker 蒯--Kuai 匡--Kuang L: 赖--Lai 蓝--Lan 郎--Long 劳--Lao 乐--Loh 雷--Rae/Ray/Lei 冷--Leng 黎/郦/利/李--Lee/Li/Lai/Li 连--Lien 廖--Liu/Liao 梁--Leung/Liang 林/蔺--Lim/Lin 凌--Lin 柳/刘--Liu/Lau 龙--Long 楼/娄--Lou 卢/路/陆鲁--Lu/Loo 伦--Lun 罗/骆--Loh/Lo/Law/Lam/Rowe 吕--Lui/Lu 令狐--Lin-hoo M: 马/麻--Ma 麦--Mai/Mak 满--Man/Mai 毛--Mao 梅--Mei 孟/蒙--Mong/Meng 米/宓--Mi 苗/缪--Miau/Miao 闵--Min 穆/慕--Moo/Mo 莫--Mok/Mo 万俟--Moh-chi 慕容--Mo-yung N: 倪--Nee 甯--Ning 聂--Nieh 牛--New/Niu 农--Long 南宫--Nan-kung O:

欧/区--Au/Ou 欧阳--Ou-yang P: 潘--Pang/Pan 庞--Pang 裴--Pei/Bae 彭--Phang/Pong 皮--Pee 平--Ping 浦/蒲/卜--Poo/Pu 濮阳--Poo-yang Q: 祁/戚/齐--Chi/Chyi/Chi/Chih 钱--Chien 乔--Chiao/Joe 秦--Ching 裘/仇/邱--Chiu 屈/曲/瞿--Chiu/Chu R: 冉--Yien 饶--Yau 任--Jen/Yum 容/荣--Yung 阮--Yuen 芮--Nei S: 司--Sze 桑--Sang 沙--Sa 邵--Shao 单/山--San 尚/商--Sang/Shang 沈/申--Shen 盛--Shen 史/施/师/石--Shih/Shi 苏/宿/舒--Sue/Se/Soo/Hsu 孙--Sun/Suen 宋--Song/Soung 司空--Sze-kung 司马--Sze-ma 司徒--Sze-to 单于--San-yu 上官--Sang-kuan 申屠--Shen-tu T: 谈--Tan 汤/唐--Town/Towne/Tang 邰--Tai 谭--Tan/Tam 陶--Tao 藤--Teng 田--Tien 童--Tung 屠--Tu 澹台--Tan-tai 拓拔--Toh-bah U: V: W: 万--Wan 王/汪--Wong 魏/卫/韦--Wei 温/文/闻--Wen/Chin/Vane/Man 翁--Ong 吴/伍/巫/武/邬/乌--Wu/NG/Woo X: 奚/席--Hsi/Chi 夏--Har/Hsia/(Summer) 肖/萧--Shaw/Siu/Hsiao 项/向--Hsiang 解/谢--Tse/Shieh 辛--Hsing 刑--Hsing 熊--Hsiung/Hsiun 许/徐/荀--Shun/Hui/Hsu 宣--Hsuan 薛--Hsueh 西门--See-men 夏侯--Hsia-hou 轩辕--Hsuan-yuen Y: 燕/晏/阎/严/颜--Yim/Yen 杨/羊/养--Young/Yang 姚--Yao/Yau 叶--Yip/Yeh/Yih 伊/易/羿--Yih/E 殷/阴/尹--Yi/Yin/Ying 应--Ying 尤/游--Yu/You 俞/庾/于/余/虞/郁/余/禹--Yue/Yu 袁/元--Yuan/Yuen 岳--Yue 云--Wing 尉迟--Yu-chi 宇文--Yu-wen Z: 藏--Chang 曾/郑--Tsang/Cheng/Tseng 訾--Zi 宗--Chung 左/卓--Cho/Tso 翟--Chia 詹--Chan 甄--Chen 湛--Tsan 张/章--Cheung/Chang 赵/肇/招--Chao/Chiu/Chiao/Chioa 周/邹--Chau/Chou/Chow 钟--Chung 祖/竺/朱/诸/祝--Chu/Chuh 庄--Chong 钟离--Chung-li 诸葛--Chu-keh

第二篇:中国常见姓氏的英文写法

中国常见姓氏的英文写法

来源: 王小璐的日志

安--Ann 包/鲍--Paul 蔡--Choi/Tsai 陈--Chen/Chan/Tan

戴/代--Day 邓--Teng/Tang 丁--Ting 董--Tung

窦--Tou 杜--To/Du 范--Fan/Van 费--Fei

冯--Fung 高--Gao 恭--Kung 古--Ku/Koo

关--Kwan 郭--Kwok 海--Hay 韩--Hon

郝--Howe 洪--Hung 胡--Hu 黄--Wong

姜/江/蒋--Chiang/Kwong 讦--Gan 金--King 柯--Kor

孔--Kong/Kung 雷--Rae/Ray 黎--Lai 李--Lee 梁--Leung 廖--Liu 林--Lim 刘--Lau

卢--Lu 伦--Lun 罗--Lo/Law/Lam/Rowe 吕--Lui

马--Ma 麦--Mak 满--Man/Mai 莫--Mok

牛--New 区--Au 潘--Pan 裴--Bae

彭--Phang 卜--Pu 齐/戚--Chyi/Chi 乔--Joe

瞿--Chu 任--Yum 申/沈--Shen 施--Shi

宋--Soung 苏--Sue/Se 孙--Sun/Suen 邰--Tai

谭--Tam 汤/唐--Town/Towne 陶--Tao 童--Tung

王--Wong 温/文--Chin/Vane/Man 巫/吴/伍--Wu/NG 萧/肖--Shaw/Siu

夏--Har(Summer) 解/谢--Tse 熊--Hsiung 徐/许--Hui/Hsu

阎/严--Yim 杨--Young 姚--Yao 叶--Yip/Yeh 尹--Yi 游--You 于/余/俞/庾--Yue 袁--Yuan

岳--Yue 张/章--Cheung/Chang 赵--Chao/Chiu 曾/郑--Tsang/Cheng

钟--Chung 周--Chau/Chou/Chow 朱--Chu

再来个字母顺序的

A: 艾--Ai 安--Ann/An 敖--Ao B: 巴--Pa 白--Pai 包/鲍--Paul/Pao 班--Pan 贝--Pei 毕--Pih 卞--Bein 卜/薄--Po/Pu 步--Poo 百里--Pai-li C:

蔡/柴--Tsia/Choi/Tsai 曹/晁/巢--Chao/Chiao/Tsao 岑--Cheng 崔--Tsui 查--Cha 常--Chiong 车--Che

陈--Chen/Chan/Tan 成/程--Cheng 池--Chi 褚/楚--Chu 淳于--Chwen-yu D:

戴/代--Day/Tai 邓--Teng/Tang/Tung 狄--Ti 刁--Tiao 丁--Ting/T 董/东--Tung/Tong 窦--Tou 杜--To/Du/Too 段--Tuan 端木--Duan-mu 东郭--Tung-kuo 东方--Tung-fang E: F:

范/樊--Fan/Van 房/方--Fang 费--Fei

冯/凤/封--Fung/Fong 符/傅--Fu/Foo G: 盖--Kai 甘--Kan 高/郜--Gao/Kao 葛--Keh 耿--Keng

弓/宫/龚/恭--Kung 勾--Kou

古/谷/顾--Ku/Koo 桂--Kwei

管/关--Kuan/Kwan 郭/国--Kwok/Kuo 公孙--Kung-sun 公羊--Kung-yang 公冶--Kung-yeh 谷梁--Ku-liang H: 海--Hay 韩--Hon/Han 杭--Hang 郝--Hoa/Howe 何/贺--Ho 桓--Won 侯--Hou 洪--Hung 胡/扈--Hu/Hoo 花/华--Hua 宦--Huan 黄--Wong/Hwang 霍--Huo 皇甫--Hwang-fu 呼延--Hu-yen I: J:

纪/翼/季/吉/嵇/汲/籍/姬--Chi 居--Chu 贾--Chia

翦/简--Jen/Jane/Chieh 蒋/姜/江/--Chiang/Kwong 焦--Chiao 金/靳--Jin/King 景/荆--King/Ching 讦--Gan K: 阚--Kan 康--Kang 柯--Kor/Ko 孔--Kong/Kung 寇--Ker 蒯--Kuai 匡--Kuang L: 赖--Lai 蓝--Lan 郎--Long 劳--Lao 乐--Loh 雷--Rae/Ray/Lei 冷--Leng

黎/郦/利/李--Lee/Li/Lai/Li 连--Lien 廖--Liu/Liao 梁--Leung/Liang 林/蔺--Lim/Lin 凌--Lin 柳/刘--Liu/Lau 龙--Long 楼/娄--Lou 卢/路/陆鲁--Lu/Loo 伦--Lun

罗/骆--Loh/Lo/Law/Lam/Rowe 吕--Lui/Lu 令狐--Lin-hoo M:

马/麻--Ma 麦--Mai/Mak 满--Man/Mai 毛--Mao 梅--Mei

孟/蒙--Mong/Meng 米/宓--Mi 苗/缪--Miau/Miao 闵--Min 穆/慕--Moo/Mo 莫--Mok/Mo 万俟--Moh-chi 慕容--Mo-yung N: 倪--Nee 甯--Ning 聂--Nieh 牛--New/Niu 农--Long 南宫--Nan-kung

欧/区--Au/Ou 欧阳--Ou-yang P:

潘--Pang/Pan 庞--Pang 裴--Pei/Bae 彭--Phang/Pong 皮--Pee 平--Ping

浦/蒲/卜--Poo/Pu 濮阳--Poo-yang Q:

祁/戚/齐--Chi/Chyi/Chi/Chih 钱--Chien 乔--Chiao/Joe 秦--Ching 裘/仇/邱--Chiu 屈/曲/瞿--Chiu/Chu R: 冉--Yien 饶--Yau 任--Jen/Yum 容/荣--Yung 阮--Yuen 芮--Nei S: 司--Sze 桑--Sang 沙--Sa 邵--Shao 单/山--San 尚/商--Sang/Shang 沈/申--Shen 盛--Shen

史/施/师/石--Shih/Shi 苏/宿/舒--Sue/Se/Soo/Hsu 孙--Sun/Suen 宋--Song/Soung 司空--Sze-kung 司马--Sze-ma 司徒--Sze-to 单于--San-yu 上官--Sang-kuan 申屠--Shen-tu T: 谈--Tan 汤/唐--Town/Towne/Tang 邰--Tai 谭--Tan/Tam 陶--Tao 藤--Teng 田--Tien 童--Tung 屠--Tu 澹台--Tan-tai 拓拔--Toh-bah U: V: W: 万--Wan 王/汪--Wong 魏/卫/韦--Wei

温/文/闻--Wen/Chin/Vane/Man 翁--Ong

吴/伍/巫/武/邬/乌--Wu/NG/Woo X:

奚/席--Hsi/Chi 夏--Har/Hsia/(Summer) 肖/萧--Shaw/Siu/Hsiao 项/向--Hsiang 解/谢--Tse/Shieh 辛--Hsing 刑--Hsing 熊--Hsiung/Hsiun 许/徐/荀--Shun/Hui/Hsu 宣--Hsuan 薛--Hsueh 西门--See-men 夏侯--Hsia-hou 轩辕--Hsuan-yuen Y:

燕/晏/阎/严/颜--Yim/Yen 杨/羊/养--Young/Yang 姚--Yao/Yau 叶--Yip/Yeh/Yih 伊/易/羿--Yih/E 殷/阴/尹--Yi/Yin/Ying 应--Ying 尤/游--Yu/You

俞/庾/于/余/虞/郁/余/禹--Yue/Yu 袁/元--Yuan/Yuen 岳--Yue 云--Wing 尉迟--Yu-chi 宇文--Yu-wen Z: 藏--Chang

曾/郑--Tsang/Cheng/Tseng 訾--Zi 宗--Chung 左/卓--Cho/Tso 翟--Chia 詹--Chan 甄--Chen 湛--Tsan

张/章--Cheung/Chang 赵/肇/招--Chao/Chiu/Chiao/Chioa 周/邹--Chau/Chou/Chow 钟--Chung

祖/竺/朱/诸/祝--Chu/Chuh 庄--Chong 钟离--Chung-li 诸葛--Chu-keh

第三篇:姓氏的英文及日语翻译

中国姓氏的日语读法

1李 り ri 2王 おう ou 3张 ちょう chou 4刘 りゅう ryuu 5陈 ちん chinn6杨 よう you 7赵 ちょう chou 8黄 こう kou 9周 しゅう shuu 10吴 ご go 11徐 じょ jyo 12孙 そん sonn 13胡 こ ko 14朱 しゅ shu 15高 こう kou 16林 りん rinn 17何 か ka 18郭 かく kaku 19马 ば ba 20罗 ら ra 21梁 りょう ryou 22宋 そう sou 23郑 てい tei 24谢 しゃ sha 25韩 かん kann 26唐 とう tou 27冯 ひょう hyou 28于 う u 29董 とう tou 30萧 しょう shou 31程 てい tei 32柴 さい sai 33袁 えん enn 34邓 とう tou 35许 きょ kyo 36傅 ふ fu 37沈 しん shin 38曾 そう sou 39彭 ほう hou 40吕 ろ ro 41苏 そ so 42卢 ろう rou 43蒋 しょう shou 44蔡 さい sai 45贾 か ka 46丁 てい tei 47魏 ぎ gi 48薛 せつ setsu 49叶 よう you 50阎 えん enn 51余 よ yo 52潘 はん han 53杜 と to 54戴 たい tai 55夏 か ka 56钟 しょう shou 57汪 おう ou 58田 でん denn 59任 にん nin 60姜 きょう kyou 61范 はん ann 62方 ほう hou 63石 せき seki 64姚 よう you 65谭 たん tann 66廖 りょう ryou 67邹 すう suu 68熊 ゆう yuu 69金 きん kinn 70陆 りく riku 71郝 かく kaku 72孔 こう kou 73白 はく haku 74崔 さい sai 75康 こう kou 76毛 もう mou 77邱 きゅうkyuu 78秦 しん shinn 79江 こう kou 80史 し si 81顾 こ ko 82侯 こう kou 83邵 しょう shou 84孟 もう mou 85龙 りゅう ryuu 86万 ばん bann 87段 たん tann 88曹 そう sou 89钱 せん senn 90汤 とう tou 91尹 いん inn 92黎 り ri 93易 えき eki 94常 じょう jyou 95武 ぶ bu 96乔 きょう kyou 97贺 が ga 98赖 らい rai 99龚 きょう kyou 100文ぶん bunn

中国姓氏的英文翻译

A: 艾--Ai

安--Ann/An 敖--Ao B: 巴--Pa 白--Pai

包/鲍--Paul/Pao 班--Pan 贝--Pei 毕--Pih 卞--Bein 卜/薄--Po/Pu 步--Poo 百里--Pai-li C:

蔡/柴--Tsia/Choi/Tsai

曹/晁/巢--Chao/Chiao/Tsao 岑--Cheng 崔--Tsui 查--Cha 常--Chiong 车--Che

陈--Chen/Chan/Tan 成/程--Cheng 池--Chi 褚/楚--Chu

淳于--Chwen-yu D:

戴/代--Day/Tai

邓--Teng/Tang/Tung 狄--Ti 刁--Tiao 丁--Ting/T

董/东--Tung/Tong 窦--Tou

杜--To/Du/Too 段--Tuan

端木--Duan-mu 东郭--Tung-kuo 东方--Tung-fang E:

F:

范/樊--Fan/Van 房/方--Fang 费--Fei

冯/凤/封--Fung/Fong 符/傅--Fu/Foo G:

盖--Kai 甘--Kan

高/郜--Gao/Kao 葛--Keh 耿--Keng

弓/宫/龚/恭--Kung 勾--Kou

古/谷/顾--Ku/Koo 桂--Kwei

管/关--Kuan/Kwan 郭/国--Kwok/Kuo 公孙--Kung-sun 公羊--Kung-yang 公冶--Kung-yeh 谷梁--Ku-liang H:

海--Hay

韩--Hon/Han 杭--Hang

郝--Hoa/Howe 何/贺--Ho 桓--Won 侯--Hou 洪--Hung

胡/扈--Hu/Hoo 花/华--Hua 宦--Huan

黄--Wong/Hwang 霍--Huo

皇甫--Hwang-fu 呼延--Hu-yen I: J:

纪/翼/季/吉/嵇/汲/籍/姬--Chi 居--Chu

贾--Chia

翦/简--Jen/Jane/Chieh 蒋/姜/江/--Chiang/Kwong 焦--Chiao

金/靳--Jin/King 景/荆--King/Ching 讦--Gan K:

阚--Kan 康--Kang 柯--Kor/Ko 孔--Kong/Kung 寇--Ker 蒯--Kuai 匡--Kuang L:

赖--Lai 蓝--Lan 郎--Long 劳--Lao 乐--Loh

雷--Rae/Ray/Lei 冷--Leng

黎/郦/利/李--Lee/Li/Lai/Li 连--Lien 廖--Liu/Liao 梁--Leung/Liang 林/蔺--Lim/Lin 凌--Lin

柳/刘--Liu/Lau 龙--Long 楼/娄--Lou

卢/路/陆鲁--Lu/Loo 伦--Lun

罗/骆--Loh/Lo/Law/Lam/Rowe 吕--Lui/Lu 令狐--Lin-hoo M:

马/麻--Ma 麦--Mai/Mak 满--Man/Mai 毛--Mao

梅--Mei

孟/蒙--Mong/Meng 米/宓--Mi

苗/缪--Miau/Miao 闵--Min

穆/慕--Moo/Mo 莫--Mok/Mo 万俟--Moh-chi 慕容--Mo-yung N:

倪--Nee 甯--Ning 聂--Nieh 牛--New/Niu 农--Long

南宫--Nan-kung O:

欧/区--Au/Ou 欧阳--Ou-yang P:

潘--Pang/Pan 庞--Pang 裴--Pei/Bae 彭--Phang/Pong 皮--Pee 平--Ping

浦/蒲/卜--Poo/Pu 濮阳--Poo-yang Q:

祁/戚/齐--Chi/Chyi/Chi/Chih 钱--Chien 乔--Chiao/Joe 秦--Ching 裘/仇/邱--Chiu

屈/曲/瞿--Chiu/Chu R:

冉--Yien 饶--Yau

任--Jen/Yum 容/荣--Yung 阮--Yuen 芮--Nei S:

司--Sze 桑--Sang 沙--Sa 邵--Shao 单/山--San

尚/商--Sang/Shang 沈/申--Shen 盛--Shen

史/施/师/石--Shih/Shi

苏/宿/舒--Sue/Se/Soo/Hsu 孙--Sun/Suen 宋--Song/Soung 司空--Sze-kung 司马--Sze-ma 司徒--Sze-to 单于--San-yu 上官--Sang-kuan 申屠--Shen-tu T:

谈--Tan

汤/唐--Town/Towne/Tang 邰--Tai

谭--Tan/Tam 陶--Tao 藤--Teng 田--Tien 童--Tung 屠--Tu

澹台--Tan-tai 拓拔--Toh-bah U: V: W:

万--Wan 王/汪--Wong 魏/卫/韦--Wei

温/文/闻--Wen/Chin/Vane/Man 翁--Ong

吴/伍/巫/武/邬/乌--Wu/NG/Woo X:

奚/席--Hsi/Chi

夏--Har/Hsia/(Summer) 肖/萧--Shaw/Siu/Hsiao 项/向--Hsiang 解/谢--Tse/Shieh 辛--Hsing 刑--Hsing

熊--Hsiung/Hsiun

许/徐/荀--Shun/Hui/Hsu 宣--Hsuan 薛--Hsueh

西门--See-men 夏侯--Hsia-hou 轩辕--Hsuan-yuen Y:

燕/晏/阎/严/颜--Yim/Yen 杨/羊/养--Young/Yang

姚--Yao/Yau 叶--Yip/Yeh/Yih 伊/易/羿--Yih/E

殷/阴/尹--Yi/Yin/Ying 应--Ying

尤/游--Yu/You

俞/庾/于/余/虞/郁/余/禹--Yue/Yu 袁/元--Yuan/Yuen 岳--Yue 云--Wing 尉迟--Yu-chi 宇文--Yu-wen Z:

藏--Chang

曾/郑--Tsang/Cheng/Tseng 訾--Zi

宗--Chung 左/卓--Cho/Tso 翟--Chia 詹--Chan 甄--Chen 湛--Tsan

张/章--Cheung/Chang

赵/肇/招--Chao/Chiu/Chiao/Chioa 周/邹--Chau/Chou/Chow 钟--Chung

祖/竺/朱/诸/祝--Chu/Chuh 庄--Chong 钟离--Chung-li 诸葛--Chu-keh

第四篇:中国姓氏

中国姓氏最新人数排名

中国姓氏最新人数排名最新出炉,李氏、王氏、张氏为三大姓,但鲜有人知的是,根据此次中共科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的三小姓,分别为倒数第一「难」;第二「死」;第三「山」(音「亚」),人数多在千人左右。我国百家姓的最新排名,王、李、张分列前三位,其总人口数就已达2.7亿,这接近了美国总人口数。排在前10名的还有刘、陈、杨、黄、赵、吴、周。 ①前100名

01王 02张03李 04刘 05陈 06杨 07赵 08黄 09周 10吴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沉 38曾 39彭 40吕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廖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雷 89钱 90汤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②第101—200名 101庞 102樊 103兰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颜 111倪 112严 113牛 114温 115芦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鲁 120葛 121伍 122韦 123申 124尤 125毕 126聂 127丛 128焦 129向 130柳 131邢 132路 133岳 134齐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庄 139辛 140管 141祝 142左 143涂 144谷 145祁 146时 147舒 148耿 149牟 150卜 151路 152詹 153关 154苗 155凌 156费 157纪 158靳 159盛 160童 161欧 162甄 163项 164曲 165成 166游 167阳 168裴 169席 170卫 171查 172屈 173鲍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甘 181景 182薄 183单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宁 188柯 189阮 190桂 191闵 192欧阳 193解 194强 195柴 196华 197车1 98冉 199房 200边

③第201—300名

201辜 202吉 203饶 204刁 205瞿 206戚 207丘 208古 209米 210池 211滕 212晋 213苑 214邬 215臧 216畅 217宫 218来 219嵺 220苟 221全 222褚 223廉 224简 225娄 226盖 227符 228奚 229木 230穆 231党 232燕 233郎 234邸 235冀 236谈 237姬 238屠 239连 240郜 241晏 242栾 243郁 244商 245蒙 246计 247喻 248揭 249窦 250迟 251宇 252敖 253糜 254鄢 255冷 256卓 257花 258仇 259艾 260蓝 261都 262巩 263稽 264井 265练 266仲 267乐 268虞 269卞 270封 271竺 272冼 273原 274官 275衣 276楚 277佟 278栗 279匡 280宗 281应 282台 283巫 284鞠 285僧 286桑 287荆 288谌 289银 290扬 291明 292沙 293薄 294伏 295岑 296习 297胥 298保 299和 300蔺„

最近公安部发布了中国大陆户籍人口的姓氏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户籍人口中,王姓是第一大姓。许多媒体立即发布了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的消息。但是稍微分析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第一大姓并不确定,事实上这一问题的专家中科院的袁义达也认为中国第一大姓不确定。

我的理由是,户籍人口并不代表中国实际人口,统计合理误差也不能忽视。根据公安部网的信息,我们可以倒推一下中国大陆的户籍人口是多少。公安部网站资料显示如下信息:

王姓是我国第一大姓,有9288.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其次是李姓,有9207.4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用王姓计算户籍人口 9288.1万÷7.25%=128112万 用李姓计算户籍人口 9207.4万÷7.19%=128058万 用张姓计算户籍人口 8750.2万÷6.83%=128114万

考虑到所有数字都是四舍五入后得出的近似值,我们可以认为公安部的户籍人口是12.81亿左右。那么中国大陆的人口是多少呢?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2006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1448万人,去年新增人口692万。正常推算一下,截止2007年四月底,统计局认可的大陆人口数字不会少于13.16亿人口。也就是说大陆至少有3500万人的数据公安部没有统计分析,况且中国还包括港澳台地区呢!中国第一大姓是哪个还要认真分析

先说一下台湾,据台湾统计部门2005年2月底基于户籍的统计: 陈(11.06%) 林(8.28%) 黄(6.01%) 张(5.26%) 李(5.11%) 王(4.12%) 吴(4.04%) 刘(3.17%) 蔡(2.91%) 杨(2.66%)

鉴于大陆的历次统计,张姓和王姓李姓差距较大,大陆以外的分析主要讨论李和王。依照台湾资料,台湾李比王多0.99个百分点。截至2005年底,台湾地区人口总数为2277万人,比2004年底增加8.1万人。可以合理估计2007年4月底台湾人口应该在2290万左右。 2290万×0.99%=22.671万四舍五入为23万 台湾李姓比王姓多23万

关于香港的数字,由于香港长期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因此缺乏百家姓的官方资料。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间接资料和数据来推测在香港李比王多,专家也大多认为在香港李比王多。抽样调查数据袁义达先生可能有不少,我只举一个有趣的旁证,就是香港李姓名人(各行的第一或第二)众多: 李嘉诚 香港首富 李兆基 香港第二富豪

李国能 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相当于内地省高院院长) 李柱铭 香港最大在野党首任主席

李丽珊 香港惟一的奥运冠军李嘉欣 被誉为最美丽港姐(出生于澳门)

大陆户籍人口显示,王比李多81万。考虑到台湾的户籍人口之后,这个数字就变成了王比李只多58万。前文已经分析了大陆不在户籍上的人口至少有3500万,香港和澳门还有700万左右的人口没统计,再考虑到正常的统计误差,王和李哪个是中国第一大姓还不确定。

王和李哪个是中国第一大姓虽不确定,李是世界第一大姓却是很有根据的。公安部此次调查反而再次证明了李是世界第一大姓。事实上中国三大姓就是世界三大姓,只是排名可能会有变化。影响中国三大姓的世界排名主要是韩国朝鲜因素,越南因素,海外华人(东南亚华人为主)因素。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三大因素。

据韩国广播公司转引的韩国统计部门的2000年的数字,李姓为韩国第二大姓比例为14.8%,张姓为第九大姓,比例为2%,王姓不到千分之一,可以忽略不计。2007年4月底韩国的人口约为4900万。可以算出李姓人口为 4900×14.8%=725万。北朝鲜的人口为2300万,但无姓氏统计,但由于韩国南北方的相似性,姓氏比例和南韩应该不会相差太远,假定李在北朝鲜占10%,应该是比较保守,依此推算北朝鲜的李姓人口为230万左右。因此,保守估计南北朝鲜共有李姓人口955万。按照一些网上资料显示王姓大约占南韩两千分之一左右的人口,有2万多人,因此南北朝鲜的王姓人口不会超过5万人。可以得出南北朝鲜合计李姓比王姓多950万。 那么越南呢?越南李是第14大姓,占人口的0.5%,王和张更少,越南的三大姓氏是阮,陈,黎。由于李王张都比较少,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最后是海外华人,海外华人的各种资料都难以准确统计,一般统计人口有三千多万。海外华人的姓氏更难以统计,一般认为海外华人绝大多数是从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福建迁出的。有统计资料显示,以长江为界划分南北,北方三大姓排名为王李张,南方三大姓排名为陈李张,海外华人姓氏排名应与南方排名接近。其他统计资料包括海外华人社团的不完全统计也都显示李姓在海外比王姓多,甚至有海外华人社团认为海外华人中李姓绝对是第一大姓,达到了四分之一,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海外华人中李姓比王姓多,应当是可信的,但多多少难以统计。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根据南方的资料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资料做一推算。对这一问题李姓海外华人组织最感兴趣,这也侧面说明了李姓极可能是海外华人的两大姓之一(另一大姓是陈)甚至是遥遥领先的第一。

综上所述,中国大陆乃至全中国的第一大姓都是不确定的,王姓的可能性稍大。华人第一大姓也不确定,但李姓可能性稍大。而世界第一大姓则确定是李。因为海外华人虽不确定,但除非王姓占海外华人20%以上才有可能超过李,但这种可能性根本就是接近于零。 附:朝鲜韩国李姓简介

历史上,王和李都是古代朝鲜半岛的大姓,古代朝鲜的倒数第二个王朝是王姓的高丽王朝,那时王和李都是大姓。后来李姓取而代之,建立李氏朝鲜王朝达五百多年,李姓人口不断膨胀成为第二大姓,而王姓之人害怕遭到新的王朝的迫害甚至杀戮,大量改姓,人口大为减少。

在韩国,几乎每个人都有明确的本贯(即籍贯),韩国人的本贯表明不少李姓人士来源中国。以下是部分韩国现代李姓名人,也许有一两个本贯在中国,也许吧!也许,即使本贯在中国,他(或她)也愿不承认,承认了也许两边讨好,也许里外不是人,毕竟中韩关系并非亲密无间。

李昌镐 李世石(韩国围棋第一人,第二人) 李钟郁(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李承晚(韩国首任总统)

李俊基 李英爱 李炳宪(华人媒体误做李秉宪) 均为知名艺人 李健熙 (三星董事长)

但愿今后能有本贯在中国的韩国知名人士(李姓的最多,可能占一半以上)站出来承认自己的身份,不是为了中国人的虚荣心,而是为了中韩友好,中韩交恶对谁都没好处,对韩国可能更糟糕,毕竟韩国是小国。这些人有责任也有能力为中韩友好做出贡献。 附:世界最流行的网络百科全书 wikipedia和吉尼斯纪录大全均认为李姓是世界第一大姓。

看您的姓排名第几? 100

个中文姓氏的图腾(看看你姓名的图腾是什么样

姓氏的类别和内涵

以图腾为氏

上古时期,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后来不少图腾演变为姓氏,如夏祖女志梦见流星贯地,化为神珠薏苡(车前子),吞之而生禹,故以薏苡为图腾,姓“姒”氏,“姒”即由“苡”字演化而来。再如周之始祖母姜嫄因“履大人之迹”而生稷,所谓“大人之迹”是指巨大的足迹,实为熊的足迹,故周人以熊为图腾,以“姬”为姓。又如东夷部族以鸟为图腾,史称“鸟夷”,有不少鸟类的图腾演化为姓氏,如鸟氏、凤氏、爽鸠氏等。

至于少数民族地区以图腾为姓氏的例子更多。如云南彝族括扒人以“荞”为图腾,故姓荞氏;拉祜族以虎为图腾,故姓虎氏。此外如水鸟氏、瓦雀氏、野猫氏、孔雀氏等,均由图腾演化而成姓氏。

以国为氏

以国为氏,大体有四种情况。一为以古封国为氏。如唐氏,尧帝初封于唐(其地为中山唐县),周代又封其后裔为唐侯(其地在鲁县),以奉尧嗣,故其子孙为唐氏。又如商氏,舜帝命契为司徒,封于商,子孙以国为氏,是为商氏。周初大封诸侯,各诸侯国子孙以国为氏的情况更为普遍,如齐、鲁、卫、晋、管、蔡、霍、曹、陈、楚、郑、吴、韩、魏、许、吕等均是以国为氏。

以国为氏的第二种情况是古代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小国归化后,以国为氏,如汉代西羌滇国,于汉武帝时降汉,后人称为滇氏。唐永徽初,有吐火国遣使来献大乌,留居中国,称为吐火氏。

以国为氏的第三种情况是异国人来华定居,以其国名为氏。如东汉时安息国太子出家修行,游历中原,定居洛阳,遂称安氏。隋唐时,西域有个米国(今俄罗斯境内),其国人来华定居,人多称为米氏。印度古称天竺,有国人来华留居,自称为竺氏。

以国为氏的第四种情况是汉代以后,受封郡国的诸侯王,以郡国为氏,如汉代景丹封采阳侯,赵谦祥封周阳侯,张敖封信都侯,其子孙均以所封郡国为氏。

以封邑为氏

自周代实施分封制度之后,各受封于天子的诸侯国可在自己的封地内对公族卿大夫及有功之士赏赐大小不等的封地,俗称“封邑”,作为受封者的食采之地,故封邑亦称“食邑”、“采邑”。后人因以为氏,如温、元、苏、毛、甘、樊、祭、尹、陆、栾、郦、邴等。

与封邑性质类似,而所封采邑较小的“五等之封”,通常封于乡。其子孙以乡为氏,如裴、陆、庞、阎之类。

以地为氏

以地为氏有三种类型:有封土者以所封之地为氏,无封土者以所居之地为氏,也有以所生之地为氏的。如神农氏生于姜水,因而取姓为姜;虞舜因居于姚墟,因而取姓为姚;商代名相傅说因筑居于傅岩,故称傅氏,再如东郭、西郭、北郭、东门、西门等,均以生地或居地为氏。

另外,也有以当地名山大川为氏者。如鲜卑族人居贺兰山之阳,后人称“贺兰氏”;越王无疆次子居欧余之阳,后人称为“欧阳氏”或“欧氏”。再如伏羲氏有一支后裔,迁徙到川东巴水上游,子孙留居此地,称为“巴氏”。

以族为氏

以族为氏者,可分两大类型:一是宗族、公族(主要是卿大夫、王公、大族)分支为氏。如楚有三族:昭、屈、景;齐有左、右公子,故分左、右两族。二是古代少数民族,以部落、部族为氏。如汉代鲜卑族有慕容部,后人称慕容氏;古匈奴有呼衍部,内附中原后,称为呼衍氏,也称呼延氏;古辽东有宇文部、完颜部,后人称宇文氏、完颜氏。

以官为氏

以官为氏者,多以其所任官职之职能、性质为氏。如春秋时,管理市场的官员称为“褚师”,宋、卫、郑、鲁等国均有此设置,子孙世袭此职,称“褚氏”。帝尧时,皋陶担任执掌刑狱的大理职务(司法官),子孙世袭此职,称“理氏”。商纣王时理利贞因直言进谏,获罪惧诛,避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生”遂改“理”为“李”。周人夫辛有,二子在晋国任“董史”(管理晋国典籍的史官),后代以官为氏,称“董氏”。周代官廷中专管藏冰的官员叫“凌人”,后代称为“凌氏”。再如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司工、司城、司土、司功等姓,皆系以官为氏。

以序为氏

以序为氏者,一是指以始祖排行顺序为姓。如古代兄弟排行通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因而形成了伯、孟、仲、叔、季等姓氏。如鲁桓公之子庆父在庶子中排行老大,他的子孙便称为孟孙氏,简称孟氏。仲孙氏、季孙氏等姓氏均属此类。

二是以表示事物的先后次第为姓氏。如汉初迁六国后裔及豪强大族于关中,齐国田氏分支较多,为便于区分,分别排列为第一氏、第二氏到第八氏,后世遂有第一氏、第二氏、第三氏等特殊姓氏。

三是以表示时间先后、岁时顺序的序号为姓。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原为天干、地支的专用名词,后演变为姓氏。传说混沌初开之际,天皇氏有十二人,为使十二兄弟“轮流相合,周而复始”共理天下,便商定以“十天干以定岁次”,“立十二地支,以定四时”。这种传说虽难以考定,但从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中可以确知,商代开国之君成汤号“天乙”,成汤之孙号“太甲”。此外尚有“祖乙”、“外丙”、“仲丁”“太戊”、“雍己”、“祖庚”、“帝辛”、“外壬”等商王名号,可见后世以十天干为姓氏的姓源由来已久。

同时,在《史记》、《路史》、《姓苑》、《姓考》、《姓解》等姓氏书中,也都载录了子、丑、寅、卯等以十二地支为姓源的姓氏。

以爵为氏

以爵为氏者,多为王侯公室等贵族后裔。如皇、王、公、侯、公孙、公士、庶长等姓氏,均以其始祖爵位封号为氏。但同姓未必是同源同宗,如王姓,有“姬姓”(周代王族)之王,如“太原王”;有子姓之王,如“汲郡王氏”(商代比干后裔)之王;有“妫姓”之王(舜帝之后);有“虏姓之王”(由少数民族汉化);也有亡国后的王孙公子改为王姓者,由于姓源较多,故王氏人口众多,成为中国大姓。

在以爵为氏的同一姓氏中,又区分“族系”,衍生出:“以爵系为氏”的一种复姓类别。如“王氏”派生出“王孙氏”、“王叔氏”;“公氏”则有“公子氏”、“公孙氏”的区别。

以名、号为氏

此类姓氏的来源,大都来自古代帝王、名臣、名人,如伏氏为伏羲氏之后,有氏为有巢氏之后,轩辕氏为黄帝之后,禹氏为大禹之后,汤氏为商汤之后,员氏为楚名臣伍员之后,金氏为少昊金天之后,甲氏为商王太甲之后等。

与“以名、号为氏”相同的另一类别是“以字为氏”。如白氏为秦国大将白乙丙之后(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宋国大司马公孙嘉,字孔父,其子遂以父字为氏,称为孔氏。

以谥为氏

谥法起于周代,所谓“生有爵,死有谥,贵者之事也”,多为帝王、名臣死后追封加赠的褒奖之词,后世子孙引以为荣,遂以谥为氏。如庄氏为庄王之后,康氏为康叔之后,武氏为宋武公之后,桓氏为齐桓公之后,文氏为周文王之支系等。

以技艺为氏

古代百工技艺多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相沿既久,遂以为氏。如以陶冶为业者为陶氏,以屠宰为业者称屠,以卜巫为业者称巫氏。此外,如工氏、农氏、药氏皆为此类。

以德行为氏

以德行为氏可分为两类:一是以“吉德”即优良品德为氏,如赵大夫赵衰对人热诚温厚,有如冬天的太阳般可爱,故称为“冬日氏”。二是以“凶德”即劣行、罪恶为氏。此类姓氏多为历代统治者惩罚敌对势力或有罪臣民而强加于人的。如汉代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兵败被杀。因其早年曾受黥刑(脸上刺字),其族人被贬为“黥氏”。杨玄感因起兵反隋,被隋炀帝贬为“枭氏”。

以事为氏

以事为氏者多含有纪念意义性质。如夏代少康帝的母亲为避寒浞的追杀,怀着身孕从后墙一洞穴中逃出,回娘家生下少康。少康中兴恢复帝位后,为纪念此事,便命小儿子改姓“窦”氏,“窦”即洞穴之意。再如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以年老,每奉旨入朝议事,特诏乘小车出入宫中,以示尊老之意,时人称之为“车丞相”,其子孙遂以“车”为氏。

以物为氏

古人常以祥瑞之物作为姓氏。如前秦符洪家,池生菖蒲,长五丈,其形五节如竹,当时的人称之为“蒲家”,后人便为“蒲氏”。再如长柳氏、长梧氏、长桑氏等均因家园有此祥瑞之物而以为氏。

以任所为氏

以担任某地职守而为氏者,在春秋战国时较为盛行,是以封邑为氏的一种变相衍生。如楚国兰氏、权氏、沈氏、鄢氏,鲁国之匡氏等,均因其祖上曾分别担任兰县、权县、沈县、鄢县及匡县县尹而得姓。

赐姓、冒姓、改姓

此处的赐姓,是狭义的专指赐姓,不同于三代以前的“因生赐姓”,而是秦汉以后封建大统一的***国家形成后,为褒赏笼络臣属的一种政治手段。赐姓多为历代帝王赏赐有功之臣为皇室姓氏,统称“国姓”,赐姓之制始于汉代。汉高祖刘邦为表彰娄敬、项伯的功绩,赐娄、项二氏为刘姓。唐代赐予有功之臣和归附的番邦异族为“李姓”者多达十六族。明太祖朱元璋也曾赐外甥李文忠、养子沐英、何文辉等为朱姓。南明隆武帝也赐郑成功为“朱姓”,人称“国姓爷”,以示荣宠。皇帝赐姓于臣属,并不都是褒奖、恩宠,对于政敌、叛臣,也赐凶险姓氏以示惩赏。如武则天称帝后,强令中宗皇后王氏改姓“蟒”,将起兵反对她的李姓诸王赐姓虺(音毁)氏。

冒姓之现象多发生于魏晋、隋唐,由于“九品中正制”及其以郡望门第评品人物,选官任职,出身寒门者往往有冒姓,攀附之现象。

改姓多为避仇、避难或避讳时,改称它姓。如东汉时有个聂台,和人结下怨仇,为逃避仇人追杀,改为张姓,隐居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他的后人张辽,是三国时名将。

诸种复姓

中国复姓由来已久,尤其是在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复姓更为普遍。

宋代郑樵在其所著《通志·氏族略》中,将复姓列为“代北复姓、关西复姓、诸方复姓、代北三字姓”四个大类,实际上复姓多至四字、五字以至

七、八字的也还不少,尤其是宋代以后,经辽、金、西夏、元、清几代,中华各民族之间接触、交融日益频繁,奠定现代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基础。上述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姓氏,随着历史的进化和民族的融合,大部已简化、汉化,只有一小部分仍保留着复姓的原貌,如清朝的“爱新觉罗氏”等,一直沿用到现在。

其它姓源

中国姓氏庞杂繁多,姓氏来源千奇百怪。

如古代有一种“吹律定姓”的特殊方式。《白虎通·姓名篇》说:“古者圣人吹律定姓,以记其族。”因古代母系氏族社会,人多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有同祖而异姓,有同姓而异祖”,或因避仇改姓等,相互错杂。为区分族别,故有“吹律定姓”之法,即依据古代韵律而定姓氏。如《汉书·京房传》记载:“房本姓李,推律自定为京姓”。

此外,有以古都名为氏者。如少昊建都芬桑,后人有芬桑氏:黄帝建都于有熊,后人有有熊氏;周故都在岐,子孙留居者,称为岐氏。也有以古朝代名为氏者,如夏、商、周、秦、汉等。还有以乡为氏、以亭为氏、以姓为氏、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姓、简化改姓等等多种姓源,纷繁复杂,难以一一列述。

中国的姓氏来源及其类别,虽然千头万绪,五花八门,若从现代生活的角度和科学体系看,可归纳为四大特色:

第一,地域性,是以人类出生,居住,生活的地方为姓氏来源。如以国为氏,以邑为氏等即属此类。

第二,纪念性,是以先祖或部族的名字、徽号、谥号为姓氏来源。如以字为氏、以名为氏、以族为氏、以谥为氏、以爵为氏等,皆属此类。

第三,职业性,是以先祖所从事的工作、官职、技艺等作为姓源。如以官为氏、以技艺为氏、以事为氏、以职为氏等皆属此类。

第四,历史性,是以先祖或部族的图腾崇拜或与生活、生存发展紧密相关的古老的姓氏,及少数民族的姓氏,大多属于此类。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口的繁衍增长,姓氏日益增多,姓源也日益复杂,甚至发展到“姓随人便”的程度。如在革命战争年代,地下工作者改用化名;一些著名作家和艺术工作者取用艺名;独生子女成婚后,兼用夫妻双方姓氏为后代取名等。另外,涉外婚姻中兼用中外姓氏者也比比皆是。凡此种种因素必然导致中国姓氏日益丰富多彩。

中国姓氏虽然源源流长,但历代由于受到地域、交通、通讯等多方面的限制,人们很难全面了解和调查各个姓氏的情况,也难以做出全国性的统计。因此虽然历代都有专人、专著整理这方面的资料,大都停留在姓氏的多少及部分姓氏的起源方面。姓氏文化在文字学、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教育学、民族学以及政治、经济、宗教等学科中的历史作用和社会功能,尚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整理和系统研究。

了解了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姓都有图腾的。

第五篇:中国的姓氏学”

作者:何光岳 发布时间:2011-2-21 9:35:00

(载《中学历史教学》1985年第4期)

“姓氏“是中国由原始公社制社会发展到氏族社会的新产物,它标志着进入文明的曙光。上古时候,人类为了抵抗大自然和凶恶的猛兽,以求在大地上生存下去,不得不连合他们邻近的人组成群居,为了更好地取得食物,于是便进行集体劳动,同时就创造了一些石器的粗简用具,随着捕获物资的增加,生活经验的积累,在劳动团体中开始了自发性的分工,妇女们为了抚育好小孩及主管储藏物资,就形成了氏族中心的主要人物,男人也偏重于渔猎,这样就进一步发明制造了弓箭和陶器,从而巩固了氏族集团。由于氏族集团不断的增加,这个氏族集团与那个氏族集团的频繁交往,就逐渐形成了繁杂的人事关系,要接受和保持这种人事关系的进展,那就必须创造一些具有符号、标记和象形文字才能表达原始社会人的意识。恩格斯在他著的《家族、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曾经把弓箭在打猎时和使用陶器制作看作是原始社会及其文化发展阶段的特征,以妇女为主体的母系氏族制度的形成,使人类初步知道了血统亲缘关系,于是就出现了集体供奉的“姓”来代表一个氏族集团。“姓”的出现,在中国史籍实证中,可说是有利于部族团结和民族的形成。起初人们是同姓可以通婚的,到后来才从血缘上认识到这是对后一代的繁育不利,就由较先进的氏族提出了同姓不婚。明代唐龙的《重建伏羲庙记》说“作书契而代结绳之政,以俪皮为礼而正婚姻之始”,中国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期,“书契作则文字著,婚姻正则人伦叙”。郑樵《通志·氏族略序》说:“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指夏、商、周)姓氏合而为一,皆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古时中国的“姓”是具有促进人类进化的作用。所以“姓”推广到各个氏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此周之通刺”。①“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②自从由母系为中心的氏族社会进入以父系为中心的氏族社会,父系的“氏”就取代了母系的“姓”,一变“氏”而“姓”,而原来所称母系的“姓”便逐渐消亡,使后来“氏之与姓,可能亦有互混”。③“自封建罢而郡县,则氏族统而合于姓,姓氏合而易识”。④到了汉朝初年,“以氏为姓,遂为一代之制”,⑤从此姓与氏混合而为一。

随着姓氏的众多和发展,于是出现了“姓氏学”。“春秋时善论姓氏者,鲁有众仲,晋有胥臣,郑有行人子羽,皆能探讨本源,自炎、黄而下,如指诸掌”。⑥同时出现了姓氏学的专著《世本》十五篇,据高似孙著的《史略》说是“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讫春秋帝王公卿诸矦大夫谱系”。在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庶民是没有姓的,所以《世本》不仅为现存我国第一部姓氏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姓氏学。到了西汉末年,刘向又续编《世本》二卷、《世本王矦大夫谱》二卷。东汉时,贾逵撰《姓氏英贤谱》、宋忠又撰《世本》四卷、《世本别録》一卷。还有王氏注《帝谱世本》十卷,另有《世本谱》二卷。都是根据春秋时期的《世本》体例续成的。其余“若孙卿血脉、子云家牒、聊谋姓谱、薛综宗图、幼安姓氏之歌、潛夫姓氏之志、仲远姓氏之篇、挚虞族姓之记、杜预世族之书、承天姓苑之撰、贾家之要状英贤、王俭之百家集谱、皆因袭此书”⑦。

此外,汉朝外戚邓氏也撰有《官谱》,应劭有《氏族》一篇。自曹魏王朝,建立了九品中正的官选制度,必须稽查谱牒,更利用了“姓氏学”为封建贵族阶级服务,设有专职世袭官吏,负责管理“姓氏学”方面的谱牒。山涛也藉以撰《山公集姓》。

到了东晋南北朝时,以贾、王两家世传谱学,成为一种专门家学。如东晋太元中,贾弼撰有《姓氏簿状》,凡七十二篇,传子匪之及孙渊,“三世传学,凡十八州士族谱,合百帙七百馀卷,该究精悉,当世莫比”。⑧这部洋洋大观的七百馀卷的“姓氏学”专著,可说是旷古所无的“姓氏学”大总结。以后他的孙子贾渊又撰《姓氏要状》十五篇。贾氏的“姓氏学”,又由贾渊传子执,执传孙冠,一直传了六代人,“故贾氏谱学最擅名”。王僧孺还和贾弼父子合撰《百家谱集抄》十五卷、《东南谱集钞》十卷。接着,王俭又抄次《百家谱》,刘湛也撰有《百家谱》,徐勉撰有《百官谱》,吕静撰有《姓源韵谱》,还有《祖氏家传》,北魏高谅撰《亲表谱録》四十卷,可说是“姓氏学”的兴盛时期。由于专叙士族,故在频繁的战乱中,被兵火焚毁,至今存在下来的,只有何承天的《姓苑》二篇和《魏书》中的《官氏志》而已。

经历东晋南北朝长达285年(公元304—589年)的长期分裂,到隋文帝开皇九年才重新统一全国,因隋朝立国短暂,来不及发展“姓氏学”。到了唐代贞观、开元盛世,“言谱学者,以路敬淳为宗,柳冲、违述次之,李守素亦明其学。后有李公淹、萧颖士、殷寅、孔至,为世所称。”⑨“李守素通氏姓学,世号;‘肉谱’”。⑩路氏撰有《姓略》、《衣冠系録》等百余篇,孔至撰有《姓氏杂録》。唐太宗又命魏元忠、张锡、萧至忠、岑羲、崔湜、徐坚、刘宪、吴兢及柳冲,撰《贞观氏族志》,“共取德、功、时望、国籍之家,等而次之。夷蕃酋长袭冠带者。析著别品”。后因魏元忠等人先后去世,直到唐玄宗先天年间,才又命柳冲、徐坚、吴兢与魏知古、陆象先、刘子玄等继续编纂,才完成了《姓系録》二百卷。同时唐太宗也曾命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于是普责天下谱牒,仍凭据史传,考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撰为《氏族志》”{11},共一百卷,分为九等、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沈括《梦溪笔谈》云:“唐时氏族大率高下分五等,通有百家,皆谓之士族,此外悉为庶姓,婚宦皆不敢与百家等”。可见这部《姓氏志》,当时只包括在朝做官的著姓,庶民的姓氏并没有列入,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官谱。此外,韦述还撰有《开元谱》二十卷,柳芳的《永泰谱》,柳璨的《韵略》,张九龄的《韵谱》,李林甫的《天下郡望姓氏族谱》一卷,李利涉的《姓氏秘略》三卷、《五声类氏族》五卷,《涉古命氏録》等,还有陈相的《姓林》五卷。真正叙録贵族与庶民姓氏的,要算林宝以二百天时间撰成《元和姓纂》十八卷,“其书以唐韵二百六部排比诸姓,各载受氏之源,与诸家之谱系,虽不免于附会,而要为详赅”。{12}此外,还有《十朝姓纂》、《唐百家类例》,《唐皇孙郡王谱》。到了唐末,农民大起义,接着五代十国的战乱,庶民纷纷而起。烧毁划等分级的封建谱牒,解除氏族枷锁。至宋私谱盛行,朝廷也不复过问。

北宋时,邵恩撰有《姓觧》三卷,共二千五百六十八姓,还有官修的《百官公卿家谱》,钱明逸的《熙宁姓纂》六卷,黄邦俊的《群史姓纂韵》六卷,孔平仲的《姓系氏族》一卷、《姓略》六卷,崔日用的《姓苑略》一卷,魏子野的《春秋氏族谱》一卷,採真子的《千姓编》一卷。此外,还有《宰相甲族》、《十四家贵族谱》、《绍兴臣僚类姓》、《本朝宗室图谱》。

继承《元和姓纂》体例而撰姓氏学的有南宋初年,邓名世和他的父亲,“父子相继,积数十年之力”,完成了《古今姓氏书辩证》四十卷,“而考订讹舛,特为精核”。{13}大史学家郑樵亦于这时完成了《氏族志》五十卷,又撰有《氏族源》、《氏族韵》等书七十卷,后来他把这几部姓氏学专著,精简后收入《通志》中的《氏族略》里,这是一部分门科类,既有系统,又有分析,条理分明的姓氏学,与《古今姓氏书辩证》,堪称为中国古代姓氏学专著的双璧。丁维皋也于绍兴年间撰有《皇朝百族谱》三卷,“自皇朝司马以下,百官族姓皆推源流疏派,别志名字爵位,録世谱家传及行状神道碑之类”。徐筠撰《姓氏源流考》七十八卷,考证详覈,可说是探本寻源之巨作。接着,王应麟撰有《姓氏急就篇》二卷,他“仿史游《急就篇》体,以姓氏联贯成章,取便记诵”{14}。章定又撰有《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六十卷,“以姓氏分韵排编,而以历代名人之言行,依姓氏分隶,盖以谱牒传记类为一书也”。这部书对于“宋朝一代纪述颇详,往往为史传所不载,足以補阙核异”{15}。由于宋朝时大多数所编撰的姓氏书,具有不论士族、庶民或蕃姓异族的姓氏,一概收纳的特点,姓氏学的体制已臻完备,所以大受当时人们的欢迎。促使姓氏学广泛流行,于是用于儿童启蒙的“韵语村书”——《百家姓》应运而生,陆游的《秋日郊居》诗云:“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着面看人”。自注云:“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今其书能行,授者自为一家言”。《百家姓》的开始就是“赵钱孙李”,因为宋王朝姓赵,故列为首;其次钱姓,是吴越国王钱氏。这部《百家姓》一直沿传到解放时,均作为乡村儿童启蒙教材,解放后也曾翻印过几次,流传很广,几乎家喻户晓。至于专述一姓的谱系,较著名的《三院吕氏世谱》、《胡氏世谱》、《陶氏世谱》、《尤氏世谱》、《东平刘氏世谱》、《赵清献家谱》等。元代因歧视汉、南人、不允官私撰写汉姓谱,以致费著所撰的《成都氏族谱》没有流传下来。

到了明朝初年,明太祖命吴沈、刘仲质、吴伯宗撰《千家姓》一卷,凡一千九百六十八姓,比书今已失传。凌迪知又“仿章定《氏族言行类稾》,而蒐罗较广”{16},完成了《万姓统谱》一百四十卷,附《氏族博考》十四卷,《历代帝王姓系统谱》六卷,尽管《万姓统谱》这部书被说是“厐杂牴牾”,但为世俗所通行,保存了古代姓氏学的丰富资料,是一部现存大部头的姓氏学书籍。还有杨信民的《姓源珠玑》六卷,邢参的《姓氏汇彙典》二卷,李日华的《姓氏谱纂》七卷,王文翰的《尚古类氏集》十二卷,周星的《姓氏百家新笺》一卷。佚名的《氏族大全纲目》、《姓氏选华》、《氏族类稾》。嘉靖年间,陈士元又撰有《姓汇》四卷,凡二千五百馀姓,后又编《姓觿》十卷,凡单姓二千一百七十

九、複姓一千四百四十六,共三千六百二十五姓。专门著述希少隐僻的姓氏的,有杨慎的《希姓録》五卷,刘文相的《希姓存参》二卷,夏树芳的《奇姓通》十四卷。专记一个地方的姓氏的有《新安名族志》,专记一姓家谱的有云间姚应期《姚氏家乘》七卷,孟称述的《浩气宋传》(即孟氏族谱,专记孟子以来族系)二卷。还有《吴兴闵氏家乘》、《于氏家乘》二卷。《安成周氏家谱》、《章氏家乘》、《董氏家传》、《朱氏世谱》。专门叙述功臣一家谱系的,有《李韩公家乘》一卷、《中山徐氏世系録》一卷,郭勋的《三家世典》一卷,专记明初开国功臣徐达、沐英和郭英三家世系。尤以浙江钱氏,自以为吴越王钱鏐之后,力叙本姓谱系,连绵不断,先后修编了《吴越钱氏传芳集》、《钱氏传芳后集》、《钱氏世谱续编》、《钱氏家乘续集》、《吴越钱氏分派略》、《吴越世系歌》等。

清康熙时,又曾御撰《百家姓》。乾隆时,又命嵇璜、刘墉、王杰、覃文埴等人,于编纂《续通志》,仿《通志·氏族略》的体制,撰辽、金、元氏族三卷,总论一卷,《通志·氏族略》补遗四卷,共有八卷,仍纳入《续通志·氏族略》之中。接着又编纂《清朝通志》,其中《氏族略》计有序一卷,满洲八旗姓四卷,蒙古八旗姓一卷,附载满洲八旗姓一卷,满洲旗分内高丽姓一卷,汉希姓一卷,总论一卷,凡十卷。还撰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吴山嘉撰有《复社姓氏传略》十卷。还有熊峻运又撰有《增补氏族笺释》八卷,汪辉祖有《史姓韵编》六十四卷,汤荣诰有《排韵氏族合璧》二十八卷,黄本骥有《姓氏觧纷》十卷,瞿工诗有《增广姓氏笺》,何文麃有《氏族增笺》六卷,陈芸桥有《姓略谐音》,丁晏《百家姓韵语三编》一卷,单隆周《希姓补》三卷、卢熊有《吴中氏族志》,尹敏《历朝人物氏族合编》十卷、李绳远《姓氏谱》六卷、《姓氏类纂》五十卷、张澍《姓氏寻源》十卷、《姓氏辨误》一卷、《辽金元三史姓録》一卷、李超孙《诗氏族考》六卷,陈毅《魏书官氏志考证》、周春编撰的有《代北姓谱》、辽、金、元《姓谱》。邹汉纪有《五十二姓图考》一卷。专著妇女姓氏的,有高有复的《名媛氏族谱》二卷,萧智汉的《历代名贤列女姓谱》一百五十卷,凡收一百九十三姓,一千八百九十一家,汇集了著名妇女姓氏的大成。

还有十六金符斋《续百家姓谱》。至于潘光旦的《通谱新解》和柳诏徵的《族谱研究举例》只是零编碎笺,不是专著。

到了近氏,有朱希祖《西魏赐姓考》。1939年出版的《蒙古世系谱》解放以后,武汉大学姚薇元教授著有《北朝胡姓考》,是根据《魏书·官氏志》里所载的胡姓,并涉及两汉以来的质子降胡和隋唐时代的蕃将胡商,总计考证了一百九十二姓。初步填补了我国历史领域中的一个空白点——胡人姓氏问题。即已出版高文德、蔡志纯编著的《蒙古世系》和即将出版的《彝族谱系》是叙述蒙、彝两族的姓氏学专著,历史价值甚大。

至于一姓的族谱,在我国则比比皆是,源远流长,谱牒书籍,浩如烟海,难以数计,为研究民族学和姓氏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宝贵资料。其中尤以孔氏家谱的历史最长,上自夏代前孔氏的始祖——契叙起,经商朝、春秋宋国和孔子,直至现在在台湾省台北大学曾任校长孔德成,他是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孙,均有谱系可稽,从未间断过,孔氏世系的绵长历史达四千余年,可算是世界上最长而有系统的姓氏。自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翰,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撰《孔氏家谱》;孔子第四十七代孔传,又于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撰《孔氏祖庭杂记》;孔子第五十一代孙孔元措,又于宋理宗淳祐二年(公元1242年)撰《孔氏祖庭广记》十二卷,洪庆善有《阙里谱系》,又有《孔子家谱》一卷,以后孔子的子孙散布全国各地,都先后续修家谱支谱数十次。今年齐鲁书社出版的《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第三编第一册)中就有孔氏的“姓源世系”。

最近台湾省研究姓氏学的学者,曾作出结论:“凡是大陆上有的姓氏,台湾便统统都有,一个也不少„„总数竟然多达七百三十七个”。族源完全来自闽粤两省的姓氏,通过姓氏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成份和形成的历史,加强热爱祖国民族的观念,有利于全民族的大团结和祖国的大统一,这是吸取精华的方面。同时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姓氏在封建历史上所起的反作用,它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和小团体主义的陈旧产物,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用工具,这是应当剔除糟粕的方面。当前姓氏学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文化革命期间,“四人帮”就藉口姓氏是“封建产物”这一点,便大肆烧毁姓氏学方面的著作,也包括了大批族谱,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使我国姓氏学研究大有一蹶不振之势。而世界上先进的国家,如美、日、美、法、西德和苏联,则大力搜集我国的族谱和姓氏学专著,同时也开展对占有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姓氏学的研究。所以,作为我们的中国人必须把姓氏学的研究迎头赶上去。

注:

①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一,“殷周制度论”。

②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一“原姓”。

③陈登原:《国史旧闻》第一分册“姓”。

④《续通志》卷八十一氏族略一,总叙。

⑤钱大昕:《十驾斋养新録》卷十二“姓氏”

⑥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序。

⑦张澍:《世本粹集补注》后序。

⑧《南齐书》卷五十二“贾渊传”。

⑨《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九“柳冲传”。

⑩《新唐书》卷一百二“李守素传”。

{11}《旧唐书》卷六十五“高士廉传”。

{12}、{13}、{14}、{15}、{16}永瑢:《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四

上一篇:中国移动八大行业下一篇:中国通货膨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