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研究——与斯里兰卡、肯尼亚的比较分析

2022-09-10

一、引言

中国是全球最早生产茶叶、最先开展茶叶贸易的国家,也是全球唯一一个种植六大茶类的国家,其茶叶产量和出口量都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新兴产茶国的崛起,世界茶叶贸易的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近年来,中国虽仍为全球第一茶叶生产大国,但茶叶出口量却时常屈居肯尼亚、斯里兰卡之后。在竞争越发激烈的茶叶国际市场中,增强中国茶叶的竞争力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本文将中国与斯里兰卡、肯尼亚的茶叶出口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归纳中国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促进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国内对茶叶出口的研究较为丰富。阮越香和饶志坚(2018)认为在中国茶叶产量连年增长的背景下,茶叶的国际竞争力问题成为茶产业发展的瓶颈。傅利利和徐倩(2019)分析中国茶叶产业出口和国际竞争力的现状,提出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存在需求国际化程度低、缺少高端茶叶品牌等问题。除了侧重于分析中国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也有学者将中国茶叶出口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以论证中国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赵长和(2016)通过贸易竞争力指标对比分析,发现中国茶叶的出口竞争力低于印度。牛满萍(2017)认为斯里兰卡和英国是中国茶叶的主要竞争对手。许咏梅(2018)借助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分析,发现中国绿茶在俄罗斯、伊朗等“一带一路”沿线6个国家的市场中具有明显的竞争力。沈童菲等(2019)从茶叶出口单价、RCA、MS和TC指数测度中国茶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发现中国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之间的差距仍较为明显。欧阳凌等(2020)借助贸易竞争力指数测算分析,认为中国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低于斯里兰卡等其他茶叶出口大国。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中国与肯尼亚、斯里兰卡的贸易现状对比入手,进而借助贸易指数测算分析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期望为今后的茶叶贸易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中国、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叶出口的现状

(一)出口规模

根据FAO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茶叶产量为247.34万吨,约占全球茶叶产量的五分之二,肯尼亚和斯里兰卡的茶叶产量分别为43.99万吨和30.77万吨,分别位列全球第三和第四位。出口量上,2010-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在31至35万吨之间浮动。2017年出口量35.5万吨,紧随肯尼亚(46.7万吨),位居世界第二;斯里兰卡的出口量为28.7万吨,排名第三。与产量相比较,发现中国茶叶出口比重仅14%,而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的茶叶出口占比都超过90%。

出口总额上看,2010-2017年中国茶叶出口额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同期肯尼亚、斯里兰卡的茶叶出口额均波动较大;斯里兰卡茶叶出口额在14亿美元上下波动。2017年中国作为全球第一茶叶出口国,出口额达到16.1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斯里兰卡(15.13亿美元)、肯尼亚(14.25亿美元)。

(二)出口结构

中国茶叶出口种类以绿茶为主,占比超过茶叶出口总额的70%;其次是红茶,占比约为茶叶出口总额的20%,还有特种茶、花茶等类型茶叶向国际市场输出。斯里兰卡、肯尼亚的茶叶出口结构都十分突出,红茶的出口比重高达90%以上,绿茶等茶叶的出口占比十分之一不到。

三、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茶叶出口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出口价格

出口价格即一国某种商品出口总额和出口数量的比值,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国产品的品质优劣程度和在国际市场的地位。由表1可看出斯里兰卡的茶叶出口价格较高,反映出茶叶国际市场中斯里兰卡的茶叶品质优,而肯尼亚的茶叶受到低品质的影响呈现较低水平的出口价格。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价格增长速度越发明显,与斯里兰卡的差距越来越小,说明中国茶叶生产质量的提升,茶叶出口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二)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衡量一国产品出口在该产品国际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是直观展现出口竞争力的指标之一。市场占有率越高,说明该产品出口竞争力越强。公式为:,其中Xij、Xwj分别表示i国第j类产品出口额和全球第j类产品出口额。

数据来源:根据UN COMTRADE的数据整理计算。

三大茶叶生产国中,斯里兰卡的MS指数呈现下降趋势,但基本保持在20%,反映了其茶产业在供给市场上较强的实力;肯尼亚的MS指数浮动明显,但总体变化幅度不大;近年来,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增长明显,2017年超过斯里兰卡,居全球第一,说明中国茶叶出口优势逐渐凸显,茶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国际茶叶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三)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衡量一国某产业在该国所有产业中的比较优势情况,反映该产业中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公式为,其中Xmn代表n国m产品的出口额,Xtn代表n国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Xmw代表全世界m产品的出口额,Xtw代表全世界所有产品的出口总额。RCA<0.8说明一国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RCA在0.8至1.25区间内,代表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CA指数在1.25至2.5之间,说明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RCA>2.5,意味着该国的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2007年后,中国的RCA指数基本在1.25以上,说明中国茶叶出口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明显。但横向比较发现中国RCA指数远小于斯里兰卡、肯尼亚,意味着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的茶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先从茶叶出口规模、结构等方面展开分析,进而借助出口价格、MS、RCA指标测算三大茶产国的茶叶出口竞争力。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国为全球第一茶产国,但其茶叶出口量并非全球第一。主要是因为中国生产和出口茶叶以绿茶为主,而国际茶叶需求以红茶为主,茶叶供给予市场需求的类型不匹配。二是中国茶叶质量逐年提升,茶叶出口价格增长,不断扩大中国茶叶出口额,因此从出口额上看,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国。三是通过出口价格、MS和RCA指数测算,发现中国茶叶出口价格低于斯里兰卡,高于肯尼亚,但中国茶叶出口价格增长趋势明显,反映了中国茶叶质量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中国茶叶的MS指数不如斯里兰卡和肯尼亚,但近年来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RCA指数显示,中国茶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与斯里兰卡、肯尼亚进行横向比较,中国茶产业的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展望与建议

为促进中国茶叶的出口竞争力,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优化茶叶出口结构,增加国际需求。中国生产和出口的茶叶类型以绿茶为主,而国际茶叶需求以红茶为主,这反映了当前中国茶叶出口结构的不合理。一方面保持中国绿茶出口竞争优势,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向沿线国家推广中国的茶产品和茶文化,扩大绿茶出口规模;另一方面,通过提供高端红茶、特种茶产品,打入茶叶高端产品市场,提高红茶的出口份额,双管齐下以促进中国茶叶产品的国际需求。二是借力跨境电商和数字营销方式,拓宽茶叶国际营销渠道。传统的贸易方式对中国茶叶贸易的推动作用有限。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和数字营销的崛起,给中国茶叶带来了新的契机,国内茶企可借此契机,拓宽茶叶国际营销渠道,激发茶产业新活力。三是提升茶叶贸易质量,打造品牌效应。为提升茶叶贸易质量,应重视茶叶生产技术的创新,改良茶叶生产种植方式,质量的提高一方面将避免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兼顾茶叶产量与质量,将逐渐实现产量大国转质量强国的转变。

摘要:中国是全球最早生产茶叶、最先开展茶叶贸易的国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新兴产茶国的崛起,世界茶叶贸易的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竞争越发激烈的茶叶国际市场中,增强中国茶叶的竞争力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本文借助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将中国与斯里兰卡、肯尼亚的茶叶出口竞争力进行横向比较,发现中国茶叶出口存在供需不匹配、出口竞争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茶叶,出口竞争力,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参考文献

[1] 阮越香,饶志坚.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8):79-80.

[2] 傅利利,徐倩.我国茶叶产业的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9,(13):221-223.

[3] 赵长和.中国和印度茶叶出口竞争力比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1):82-87.

[4] 牛满萍.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对手及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05):32.

[5] 许咏梅.中国绿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伊朗、乌克兰、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等6国为例[J].茶叶,2018,44(03):145-151.

[6] 沈童菲,王森培,张慧,等.中国茶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发展对策[J].四川农业科技,2019,(09):5-11.

[7] 欧阳凌,廖翼,梁景普.我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提升对策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20,(04):76-79.

上一篇:软件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之研究——以广州竹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下一篇:浅谈目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及其改革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