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建设推动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研究

摘要:自2003年以来,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基本形成了“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在线课程建设体系,在促进优质资源汇集与共享,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当前,我国高校在线课程建设面临着“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重大课题。同时也面临终身教育体系缺失、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不足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由“资源约束”转向“需求约束”等瓶颈问题。建设理念在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指向和推进行为的实践,意义至关重要。回顾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的演化历程与践行现状,揭示建设理念演化的路径、规律与趋势,考察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指导现阶段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促进高校在线课程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内化机制,以构建“互联网+”时代新的教育信息生态体系。本研究围绕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从两条线索展开论证。其一是在厘清建设理念的理论内涵基础之上,从理念演化外显的课程形态演进、政策演变脉络、应用实效关联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构成理念演化的逻辑证据框架;其二是揭示建设理念演化外显实践形态之下的内隐学理,即从“人、教育与技术”的关系视角探寻建设理念演化的基本路径及核心驱动力,进而分析判断“互联网+教育”生态体系下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的新取向。本研究首先以历史维度,从时代需求、技术演变、建设成效等方面回溯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的发展阶段,并探讨在线课程形态的演进。其次分析在线课程建设的理论内涵及其演变脉络,为理念演化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与逻辑前提。三是对理念推动下的在线课程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和比较分析,重点探讨政策演变的内在逻辑。四是利用文献分析、参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对在线课程的应用实效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建设理念与应用实效的关联影响进行解读。在理念演化逻辑分析的证据框架基础之上,系统梳理国内高校在线课程不同发展阶段的理念核心、理念差异及理念承继,描绘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的基本路径,并反思理念缺陷及消解可能。继而从技术的教育价值观出发,提炼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的核心驱动力。最后,基于技术的生态观提出本研究的目的性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的应然取向以及理念指向下的教育政策和策略。研究发现,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既是国内高校在线课程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的外显形态。三者之间既有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也有在线课程发展的外延变化。国内高校在线课程的建设理念实现了从“重建轻用”到“建用一体”直至“建以致用”,从“自上而下”转向“自下而上”的演化路径。从建设之初关注课程资源聚集,以超链接技术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为支撑而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渠道网络化,逐渐演化为以社会化交互软件为载体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理论指向的在线课程普及共享,初步实现“资源思维”向“学习者思维”的转变。直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线课程建设聚焦“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支持、精准化学习管理和动态化学习生成。建设理念从关注资源聚集转向聚焦在线课程应用。同时,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仍面临困境: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模式和有效应用机制尚未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仍不够深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亟待提升。从技术的教育价值观出发,本研究认识到在线课程建设理念逐渐从资源建设聚焦课程应用,其实质是教育主体对技术的本质及其与教育的关系认知发生迁移,是以“深度融合”替代“整合”理念。由仅仅关注如何把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来,演化为更多地关心怎样通过技术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在线课程潜能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要基于技术对于教育本质的创新,而创新的实现最终归结于本土化、区域化、情景化的应用实践。“深度融合”是实现技术超越并促进技术本质与人的精神融合从而推动教育创新的关键。技术推动教育创新的着力点从人的认知产物,即知识的掌握逐渐转向人类自身。只有当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并内化为“教育内的技术”,技术的属性、结构、功能和规律等技术因素才能影响教育本质力量的发展,技术的教育价值才能得以创造实现,“信息技术与人、教育”才能形成自我进化的生态系统。这是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在线教育的本质回归。研究认为,“融合创新”是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的理念趋向。“互联网+”作为数字化教育生态体系重构的基础和创新要素,为构建“融合创新”的教育新生态体系提供给了理论给养和外部支撑,为我国在线课程建设提供了创新路径。基于技术的生态观,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应借势“互联网+”,从“资源共享”逐步转向“智慧共生”而实现“三重融合创新”:一是创新教学模式,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新兴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要素重新解构的基础,提升技术应用于创新教育的自适应服务能力,以实现“教育与技术共融、知识与创新共生”的教育信息生态体系;二是创新服务模式,要以“互联网+”为创新要素的载体,推动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创新,以实现“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公共服务”教育信息生态体系;三是创新管理模式,逐步建立“重教”和“重学”相融合的教与学激励、保障、支持体系,以实现“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三位一体”的教育信息生态体系。

关键词: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过程;应用实效;教育生态体系

学科专业:教育技术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1.1 在线课程全球范围内兴起

0.1.2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应用困境

0.1.3 “互联网+”时代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面临挑战

0.2 相关概念界定

0.2.1 开放教育资源

0.2.2 在线课程

0.2.3 理念

0.3 国内外研究综述

0.3.1 国外研究综述

0.3.2 国内研究综述

0.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0.4 研究的目标、思路、内容及方法

0.4.1 研究目标

0.4.2 研究思路

0.4.3 研究内容

0.4.4 研究方法

第1章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的建设历程及其形态演进

1.1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的国际背景

1.1.1 开放教育资源时代

1.1.2 MOOC时代

1.1.3 后MOOC时代

1.2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的三个阶段

1.2.1 精品课程建设阶段

1.2.2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阶段

1.2.3 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阶段

1.3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的形态演进

1.3.1 从结构化到非结构化

1.3.2 从单一性到多元化

1.3.3 从静态传授到动态生成

第2章 建设理念的理论内涵及其演变脉络

2.1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的理论内涵

2.1.1 在线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

2.1.2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论形成

2.2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论演变脉络

2.2.1 从问题范式向理论范式转变

2.2.2 从媒体论向系统论转变

2.2.3 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

第3章 建设理念推动下的政策演变及其内在逻辑

3.1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相关政策梳理

3.1.1 探索确立:精品课程建设政策

3.1.2 整体推进: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政策

3.1.3 全面深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政策

3.2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的政策演变

3.2.1 建设目标:从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

3.2.2 建设内容:从示范引领到教学相融

3.2.3 服务面向:从教师中心到面向大众

3.2.4 建设模式:从政府主导到政府支持

3.2.5 运行管理:从评选驱动到应用驱动

3.3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政策演变的内在逻辑

3.3.1 以需求为驱动的政策形成机制

3.3.2 以资源最优化为取向的政策价值

3.3.3 以制度规范为保障的过程指向

第4章 建设理念指向下的应用实效及其关联影响

4.1 精品课程应用实效分析

4.1.1 基于国家精品课程应用数据分析

4.1.2 精品课程应用实效文献分析

4.2 精品开放课程应用实效分析

4.2.1 基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应用数据分析

4.2.2 精品开放课程应用实效文献分析

4.3 国内高校MOOC应用实效现状分析

4.3.1 学习者应用实效定量分析

4.3.2 学习者应用实效定性研究

4.3.3 教师应用实效定量分析

4.3.4 教师应用实效定性研究

4.4 应用实效与建设理念的关联影响

4.4.1 理念与实践的哲学关联

4.4.2 理念与实践的现实影响

第5章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路径

5.1 重建轻用:精品课程建设理念异化

5.1.1 精品课程建设理念的确立

5.1.2 建用脱节:精品课程建设理念偏差

5.1.3 精品课程建设理念偏差根源分析

5.2 建用一体: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理念路径

5.2.1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理念的形成

5.2.2 突出开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理念的变迁

5.2.3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理念困境分析

5.3 建以致用:国内高校MOOC建设理念核心

5.3.1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理念的共识

5.3.2 聚焦应用:在线课程可持续发展趋势

5.3.3 应用导向国内高校MOOC建设

5.4 自下而上:国内高校微课建设的理念转向

5.4.1 在线课程建设理念的“微”视野

5.4.2 在线课程建设应用动因分析

5.4.3 自下而上:契合应用动机的建设理念

5.5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的建设理念演化的趋向

5.5.1 从重建轻用到建以致用

5.5.2 从精品示范到开放共享

5.5.3 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第6章 从整合到融合:建设理念演化的核心驱动力

6.1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的核心价值

6.1.1 提高教育资源供给能力的途径

6.1.2 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支架

6.1.3 应对教育安全问题的抓手

6.2 教育和技术的“整合”与“融合”

6.2.1 教育与技术:主客体实践关系

6.2.2 教育与技术的整合

6.2.3 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

6.2.4 融合驱动教育与技术互构

6.3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的内在逻辑

6.3.1 技术变革教育的着力点回归人类自身

6.3.2 技术变革教育的内生动力源于触发应用实践

6.3.3 技术变革教育的着眼点在于技术的融合

第7章 从共享到共生: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新取向

7.1 国际在线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7.1.1 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的国际比较

7.1.2 国际在线课程建设的经验借鉴

7.2 融合创新: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趋势

7.2.1 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向

7.2.2 融合创新促进教育革新

7.2.3 融合创新构建教育信息生态

7.3 “互联网+”时代在线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

7.3.1 教育文化影响教学模式变革

7.3.2 教育条件阻碍服务模式创新

7.3.3 教育管理限制应用效益提升

7.4 消解困境:建设理念从“资源共享”到“智慧共生”

7.4.1 教育与技术融合,创新教学模式

7.4.2 学校内与学校外融合,创新服务模式

7.4.3 “重教”与“重学”融合,创新管理模式

结论与反思

研究结论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就业影响因素产业结构论文提纲下一篇:物质流分析生态环境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