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的研究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022-09-10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如何实现学生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和学术化成为近年来辅导员工作的一个热点问题。每一位学生都是摆在辅导员面前的一个研究课题, 结合自身辅导员工作的经验把质的研究这种范式在教育领域的优势引入到工作中, 创新方法, 提高了管理质量。

1 质的研究概述

质的研究, 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 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 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以现象学的解释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质的研究认为, 在对社会现象理解的过程中, 主客体是互动的关系。在进行研究和建构理论时, 研究者的主观兴趣、情绪和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影响其研究历程, 而研究历程本身又会影响理论的建构和对社会实质的把握。

该研究强调将自然情景当作获取资料的直接源泉。研究者直接参与到实验中, 观察实验对象在过程中的发展和成长。研究者试图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 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其情绪、情感和态度, 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其研究结果采用归纳法收集、分析资料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其研究报告尽可能使分析的资料如同原始记录一样丰富。

2 质的研究定义分析看其在辅导员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

质的研究过程是深层次的了解复杂事物的特征、实际内部的变化, 特别是对人的内心世界的了解的过程。辅导员对学生思想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准确把握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 把质的研究方法引入到学生工作管理中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针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 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 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 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质的研究的定义入手, 对其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具体阐述。

(1) 研究环境:该方法要求在自然情境下对事实进行记录后分析, 而辅导员工作要想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就必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自然情境中与学生交流, 观察学生。 (2) 研究者的角色:研究者本人就是研究工具, 辅导员作为研究者把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去, 了解学生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家庭出身和文化背景对他们的价值观的影响。 (3) 收集资料的方法: (1) 辅导员通过访谈对学生的思想反应和情绪波动状况来了解学生。 (2)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学生的言行。 (3) 在学生允许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作业、照片、个人blog发表的文章、物品资料等能够反应学生认识视角的实物进行收集。 (4) 掌握学生认为有意义的、值得记忆或留恋的生活场景的描述, 并针对这些事件对学生实行个性教育, 启发教育。 (4) 结论和理论的形成:质的研究采用归纳法进行研究, 强调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对事物的实际过程进行研究, 这明显适合对人的思想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5) 理解的视角:二者互动对学生的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

鉴于质的研究方法的研究环境的自然性、研究过程的动态性和研究者的参与性以及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性等特性, 辅导员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在学生当中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 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努力拓展工作途径,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对于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是切实可行的。

3 质的研究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高校辅导员工作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综合素质拓展、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将实际学生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运用质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研究。

3.1 制定研究计划

所谓计划就是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对研究项目的整体设计, 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意义、背景知识、研究的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研究的对象、研究的结果和如何对研究结果的检验。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为例, 研究计划为。

(1) 课题:如何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2) 目的和意义:从社会来说更是需要一批批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 能够把自身的最大优势展现在工作岗位上, 从而实现社会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同时对学生本人来说能够有一份好的工作。 (3) 背景知识:辅导员对当前就业局势和历年就业存在问题已掌握, 但对学生家庭背景等情况不是特别清晰。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当前辅导员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应对措施。 (4) 方法的选择和运用: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样本进行集体访谈, 同时结合个体进行个别访谈或者非正式访谈, 在访谈中筛选有关就业方面信息;或通过对其家人朋友进行访谈来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所在。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习惯、个人爱好以及对事物的认识和处理方式。收集学生的作业、实践作品、个人blog文章图片、网络形象等实物。 (5) 对象:主要为在校不同层次的学生, 辅导员和与学生就业管理有关的老师。 (6) 结果:最初假设和最终结论都是学生在校期间多参加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确实会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7) 寻找对称的学生样本, 检验研究结果。

3.2 资料收集与整理

如何从被研究者那里获得能够表现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资料?如何从他们的角度解释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意义建构?资料收集时间随意性比较强, 地点灵活多变, 个别访谈、聊天都可以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 聆听他们的心声, 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出发来分析问题, 显示出质的研究的人文关怀。通过对这些最真实、最详尽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 提出相应的能够提高学生就业综合素质的方案运用于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当中去。

3.3 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撰写在质的研究过程中是核心操作步骤, 它具有与一般的研究报告相比更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的、情景化的、动态的“深描”的特点。还具有语言谨慎的特点, 在对研究对象及结果进行描述时不能提出肯定的政策建议。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所以不能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要点面结合,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共同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就体现出了质的研究在高校辅导员工作当中还存在不足之处。

4 质的研究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局限性

(1) 广度上不足, 该方法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得出的结论仅对特殊的学生、个别专业和问题进行归纳解释。 (2) 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对辅导员作为研究者来说必须具备较高科研能力, 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开展工作。 (3) 辅导员在开展质的研究过程中涉及到学生的档案材料、谈话内容私密性、试卷的保密性等问题, 是否能够将实际工作和研究分离开来很难把握。 (4) 需要大量的时间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对专兼职辅导员来说, 很难保证研究的时间和连续性。

任何一种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都存在局限性, 我们在进行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的过程中只有将量的研究方法和质的研究方法两种范式结合起来, 使之相辅相成、形成优势互补, 才能科学合理的解释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实现学生管理的无为而治。

摘要:近几年来, 质的研究方式倍受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关注。在本文中, 笔者对质的研究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 结合多年来自身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经验和体会, 论证了质的研究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可行性, 提出了把质的研究引入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来的新观点, 以期弥补以往工作中量的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质的研究,辅导员工作,自然情境,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5.

[2] 马云鹏, 林智中.质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 1999, 4, 2.

上一篇:基于矿井通风的安全事故成因分析下一篇:高职应用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