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后工业化社会的无缝隙政府治理模式构建

2023-03-0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我国每两年举行一次“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评选,每届均有数百个地方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参评,中国已然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改革试验场。

因此,如何构建一个更为民主、法治、高效的治理模式,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确保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已经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从现代科层制政府到无缝隙政府

著名社会学大师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

出于对科层制管理模式不足与弊端的反思,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拉塞尔·M·林登教授在通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提出的“无界限组织”理论基础上,率先提出了“无缝隙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理论。

该理论基于哲学整体性的思维,以最终目标为导向,力图打破政府部门各自为阵的局面,消除层级和部门间的壁垒,协调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各种资源和人力,努力构建起以单一界面接触公众,并提供高效的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新型政府组织形式。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仍然默认处于工业化社会这个时空坐标系中,大都采用严密且复杂的科层制模式。同时,由于治理模式和时空坐标系的错位,这些地区也普遍出现了政策执行失真、政策执行缓慢、政策执行乏力、政策执行呆板等政府治理失灵问题。

二、无缝隙政府治理模式建设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阐述了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性,而加强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国地方政府以无缝隙政府理论为指南来改进政府管理、提升政府绩效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更加凸显。

(一)全面从严治党为政府治理确立了新理念

当前,从严治党呈现出体系化、结构化、制度化的特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必须要树立政府治理新理念,制定权力运行以及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标准(特别是时限和质量标准),从标准1.0版到2.0、3.0版,不断改进和升级,以此增强政府治理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新常态”向政府治理带来了新挑战

地方政府只有适应发展潮流,深入研判国内外环境变化趋势所带来的影响,始终关注、研究以及紧跟世界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新常态”,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加快推动政府工作转型,产生多方面的政府治理“正向溢出效应”。

(三)“供给侧改革”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新要求

作为制度和政策的供给方,地方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要科学界定政府的职能边界,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实现政府治理的主体精细化,格局精细化和目标精细化。

(四)“互联网+”向政府治理提供了新技术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推动政府部门间的信息融合和协作,实现跨部门、跨领域数据的深度分析、挖掘和共享,使公共组织的决策更具超前性、适切性和科学性。

三、无缝隙政府治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面对现代科层制在社会治理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当前,政府要运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以构建无缝隙政府为目标,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以顾客为导向的社会的形成,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然而,不少地方政府在实行无缝隙再造时也遭遇到许多观念障碍、体制障碍和技术障碍,导致再造后的政府组织,只具备一些“无缝隙”表面特征,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全新变革。事实上,大数据技术对无缝隙政府治理模式构建的作用不仅仅停留在技术革命的层面,还体现在治理理念和思维模式转变的层面。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进:

(一)畅通信息互联机制,促进部门无缝隙衔接

比如有些地方政府建立动态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整合包括财税、国土、规划、环保、建设、安监、房管在内的行政审批信息,对全区产业类项目(含非购地项目)进行全过程动态管理,包括项目报批、审批、开工、竣工、达产,实时反映项目推进完成情况,以及项目达产后动态跟踪产出和投资完成情况。

(二)优化业务流程设计,促进权力无缝隙监督

无缝隙政府理论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对政府组织进行重新设计,实现了权力运行的无缝隙监督。比如要重点关注在事项关键环节、关键时间节点或易出现矛盾扯皮现象的重要环节,通过节点设计和流程再造,事项办理都要记录依据和痕迹,能够形成追溯倒查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流程控制和相互监督

(三)秉承整体治理思维,保障系统无缝隙扩展

无缝隙政府是以整体治理为目标的组织变革,是政府整合资源、集成服务,努力使政府的每一笔公共投入、每一项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提供等,都能有效地满足顾客的期待。

(四)塑造“新行政精神”,培育无缝隙政府文化

在无缝隙政府里,相关人员的责任变得范围更加广泛,特别是团队精神和统筹协调能力也凸显重要。一方面,要塑造一种对内和谐统一、对外服务“零距离”的“新行政精神”;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加强为民、服务、责任、效率、协作、时限等无缝隙政府文化的宣传,能够使每个人能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总之,无缝隙政府理论强调顾客导向、竞争导向和结果导向的理念,能够解决由现代科层制所导致的各种孤立、割裂、碎片化管理问题,值得理论和实践认真研究和探讨。

摘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制度和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随着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已经开始质疑、冲击与挑战政府传统的治理模式。当前政府要适应时代变化,提前谋划建设创新、开放、共享的动态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开展利益格局和管理模式的深度调整,推动政府公共服务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等全面创新,努力构建了有效的无缝隙政府治理模式。

关键词:后工业化时代,社会转型,无缝隙政府,动态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2] 习近平总书记.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EB/OL].新华网,2013-12-03.

[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网,2013-11-16.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工业化蓝皮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99.

[5] (美)拉塞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3.

[6] (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化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23.

上一篇:不同种类乳化剂对乳化炸药基质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分析下一篇: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