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互动的方式有效性研究

2022-09-12

互动式教学模式,简单的说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且这种交流是促进双向式的讨论、探究、归纳和总结实现的过程。许多实践表明,互动式教学的运用能有效地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1 互动式备课

1.1 协作性备课

集体备课时,让教师提出对同一节课的不同设计,发表对同一教学现象的不同见解,反馈对同一学习方式的不同培养方法和途径,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形成较为认同的设计方案;教师在一章中选择一课设计完整的课,课型每次调换,教师精心设计,秉持个性,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师间相互收集保存教学设计,这样既可借鉴经验,也提升了备课上课的水平。

1.2 指向性备课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找准教学起点,坚持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的原则,积极创设有意义、现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和情景,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1.3 情感性备课

教师必须要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平等对话,尤其要注意把握课堂情绪,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始终做到“目中有人”,确立学生主体的教学观,教师要从心灵深处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在整个师生互动过程中,要以一种商量、协商的口吻进行对话。关注班里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变化适时引导,使师生积极互动,势必能完全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

1.4 反思性备课

在备课活动中,将自己已有的教学实践和他人实践中反馈的信息融合到教学预设中,科学删减和补改,力求使备课达到完美;将备好的课进行实践,把实践所获得的反馈信息渗透到教案中,进行二次增、删、调整、修改,直至优化。

2 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实践

2.1 以问题激活思维,引发互动

以设计问题为主线,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生与学生间相互启发、相互激励、互疑互问,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动中发现、设计问题,在课堂内掀起一个又一个新的认识“冲突”,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2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发互动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各种有用资源、信息有机结合起来,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并通过人机交互,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如采用网上讨论、网上评论、网上答疑等形式,师生共同完成探究知识的过程。

2.3 以多样互动,产生合力

精心设计各类问题,合理分配任务,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让同桌互学、小组讨论、大组辩论等形式。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使师生互动产生“共振”作用,形成合力,整体提高课堂效果。

3 互动式评议模式的有效运用

3.1 师生互动式的评价

这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并更多地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老师有时可以故意出差错,让学生来评价,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在不断地纠错、改错中,学生对繁杂的知识点理解得比较深刻。同时,和谐、民主的课堂评价,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

3.2“问题式”评价

教学结束后,组织者就课堂教学设计一些问题供参评者研究讨论:如:哪些教学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设计哪些方面有创新?……问题的设计既有理念层次的,也有操作层次的;有浅显的,也有深层次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研讨,执教者可以借助其他教师的评价进行反思,可以客观冷静地分析、审视自己的教学。

3.3 聆听学生评价

教学结束后,及时找部分学生听取意见。如:这节课你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懂?这节课你学得轻松愉快吗?你喜欢怎么样的课?等等,从不同角度听取意见和建议,完备自己的教学。

4 提高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性

4.1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4.2 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

4.3 采用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

4.4 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是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的宗旨。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总之,课堂互动有效教学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互动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索。

摘要:<正>互动式教学模式,简单的说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且这种交流是促进双向式的讨论、探究、归纳和总结实现的过程。许多实践表明,互动式教学的运用能有效地打破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1互动式备课1.1协作性备课集体备课时,让教师提出对同一节课的不同设计,发表对同一教学现象的不同见解,反馈对同一学习方式的不同培养方法和途径,结合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形成较为认同的

上一篇:精密附着体义齿在末端游离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体会下一篇: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