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2024-04-23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通用6篇)

篇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阶段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明确课题背景及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特别是对于刚步入小学校门的低段孩子来说,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是非常重要的。自新课程实施十年以来,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开展了较多的专题性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上也总结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特别是低段孩子在老师趣味性地提问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这在一些公开课中经常能看到。但是在实践教学时发现,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没有精心准备的提问、只关注优等生的提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有时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上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等等,往往会出现“人云亦云”,不假思索的盲目跟风的回答方式。甚至有些孩子在“对的,是的,好的„„”之类的回答下完成一节课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老师怎样提问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哪些问题可以提、有意义,哪些问题不该提,这是我们一线老师一直在思考探究的问题。

(二)思考课题研究的策略、措施

1.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期间的观课和议课,努力吸取优秀教师先进经验,高度关注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为本课题提供研究的条件。从如下几个方面关注:

(1)导入:提问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

(2)新知学习: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活动的召唤

与动员行为,促进学生表达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习成员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支持行为,可以提示数学知识重点,组织数学教学内容,促进数学结论的记忆,拓展数学学习视野,诊断与解析数学学习中的疑难。

(3)巩固练习:提问是师生数学活动绩效的强化行为,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分析其弱点,搜集素材,检查数学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能为学生提供数学思考机会,引导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

(4)总结:提问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合作的重要形式,其主旨在于提高数学活动的综合效益,应充分考虑认知、情感、行为等要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及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这几个主要环节找出不合理的提问并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做到提问有效性。

2.对经典录像课例作课堂提问分析的研究。提问作为“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发问和学生答问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3.对自己提问有效性研究培养。课题组成员上课后,及时总结反思、交流,形成文字材料。

4.定期参加座谈会,交换课题研究信息,及时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5.参加“磨课”式的研讨活动。

6.走出去,虚心请教。

(三)课题研究阶段安排

1.准备阶段

(1)理论学习:了解素质教育的要义以及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理念,明确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2)制定方案: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整体方案讨论稿,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

2.实施阶段

(1)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每学期组织若干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

(2)案例分析:结合每学期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若干次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交流小结: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

(4)撰写论文:每学期都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依次补充,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研究提问的有效性。

2.观察法:通过观课是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收集有关提问有效性的研究素材。

3.反思法:依托课堂教学,反思提问的有效性。

4.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个人心得。

三、课题研究内容、目标达成及实用价值

(一)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1.确定研究内容

(1)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的模式研究。

(2)实施课堂提问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二)目标达成及实用价值

1.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我们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习了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由此我们撰写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教学论文。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自然的开始理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四、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研究成果

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数学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同时,我们还经常深入课堂,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课题组成员经常探讨如何让自己的提问更深入,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让缩短自己和名师之间的距离,我们从网络或是杂志上搜寻了名特优教师的一些精彩片段和精彩视频,一句句的学习,以使自己的进步更快一些,更大一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在课堂上充分展开对话和沟通,让自己从一个传授者转化成引导者,由管理者转化成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其次,我们还尝试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中发扬民主,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师生互相争辩,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课题组是这样做的:

(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长期坚持,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

(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才是他们的真正疑惑。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写出来,交给老师,然后教师以此为基础,将学生的问题设计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使教学更科学。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学习,我们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我们该从哪儿切入提问,只有准确把握知识本质,才能正确切入提问。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在教师的随堂课上,类似问题非常严重,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合理。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无时间提问,很少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今后的改进措施

1.继续狠抓教学研究。在这次研究的基础上长期深入地进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学习课堂提问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虽然无法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问题,但要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并努力做到提问目的明确,在引入新课、新旧迁移、解决难点、促使学生思考等等方面进行提问,尽可能地设计针对性强,有实际意义的提问,使提问恰到好处,为课堂教学知识穿针引线。以及,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定期进行空中课堂的学习,学习更先进有效的教学策略。

3.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研究课题等等,记载教师成长过程,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篇2: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大学生论文网

作者:admin 添加日期:2010年08月28日

点击数:1 【字体:大 中 小】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思考价值不强的、指向不明确的低效甚至无效的问题,就会使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对差一些,长此以往,一定会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stulunwen.com 提问;有效性;学习兴趣;策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实施校本小课题的意义

校本小课题研究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旨在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因为这种小课题研究具有“小”、“近”、“实”、“真”的特点,所以实施校本小课题研究,对于促进我们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更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

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可以诱发学生探索性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听别人的课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时,却发现我们的有些课堂提问却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其中这样几个问题比较突出:提问过于频繁,思考价值不强;提问过于追求标准答案;不重视学生的提问;提问指向不明确;不讲究提问方式。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有效性课堂提问的研究,探索出教师有效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通过教师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课堂提问能力。

通过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包括文献法、个案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在研究过程中,觉得有这样几种研究策略对课题研究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问卷调查,准确把握问题重点

在课题研究中,我采取了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这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方法。比如在研究的初期,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后,我就针对自己的课堂提问,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问卷首先列出了本节课我提出的所有问题,以便学生回忆。接着问卷中对学生进行了这样一些调查:(1)在本节课中你感兴趣的问题有几个,请标明序号;(2)在本节课中你觉得哪些问题过浅,请标明序号;(3)在本节课中你觉得哪些问题过深,请标明序号;(4)在本节课中是否有没听懂老师问什么的问题,请标明序号;(5)在本节课你是否回答了问题?回答了几次?请标明回答几次;(6)回答问题后老师是否及时给以评价?评价对你是否有帮助?请标明有帮助的评价次数;(7)在本节课中,你觉得哪个问题可以不问?请标明序号。

这份调查问卷暴露了自己当时的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问题设计只顾数量,不求质最;难易不尽得当;有些问题的提出目标指向不明,含混不清等等。既然找到了自己问题的症结,下一阶段的研究就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在后来的研究工作中,我也定期的进行这类的问卷调查,这样不但随时了解了自己一阶段以来研究的实效,而且为下一阶段的研究确定了重点,避免了课题研究的盲目性。理论引领,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问卷调查的结果更加明确了我的研究方向。为深入开展研究,我开始认真学习课堂提问的相关理论,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课堂提问的基本原理,课堂提问的优化原则、方法、设计艺术等。在有效性课堂提问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课堂问题设计。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针对巩固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目标,我曾经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根据给出的底和高,你能计算出下列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吗?”对照皮亚杰式的提问分析我提出的这个问题,只是让学生套用公式,而不是为学生设立自己学习和发现的环境,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于是我转换了问题设计的角度,把问题设计成:“你能画几个面积为8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吗?试试看?”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学生对这一问题饶有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好。主题听课,剖析案例推进研究

在运用课堂提问相关理论指导自己设计课堂问题的同时,我也把运用理论分析别人的(名师课例、同事常规课)课堂提问当作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我把这种方法叫做“主题听课”法,这个主题就是我课题研究的主攻方向——“有效性提问”。听课后再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通过在“主题听课”中持之以恒的观察与反思,自己也形成了一些有关提问的策略。

四、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导入环节的提问策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好的导入能够激活相关知识间的链接,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为下一步的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这里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需学生作深入思考,问题的答案也要简单明了。在课题研究中,我针对几种不同的导人方式,总结出了这样一些提问策略,以达到“问必简洁明了”的目的。

(1)精选指向明确的问题谈话导入

(2)巧设来源生活的问题情境导入

(3)采用突出主题的问题多媒体导人 引领探究处的提问策略

通过理论学习,我认识到在意义的重建过程中,探究是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才能更深刻地领会知识,获得体验与感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开放有度”成为我提问的标准,具体来说有这样一些策略:

(1)设计思考角度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动态性原则要求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动态处理。如果对同一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角度、不同方式设计成问题,由于问题设计的角度新颖,方式丰富多彩,学生对问题就会饶有兴趣,就会有好奇心。

(2)设计解答方法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设计的问题解答方法是开放式的,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问题的解答方法的开放,还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能回答。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解答方法开放的问题。如有軙样一道怍考题,要求学生唨多种方法比“998/999和997/998的大小”,学生可能想到化同分母比较、化倌分子比较、化小数比躃等不同方法。在解答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发散的。也只有发散思维,才能于多种可能中捕捉机会,提高创造成功的概㎇。

(3)设计最终答案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我们一线教师都非常熟悉“一题多解”,“一题多解”的问题答案就是开放的,标准化答案会禁锢人们的思想,导致死记硬背,而开放性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答案,重视的是问题的解决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讲的三点“开放性”,必须在“有度”的原则下开展,否则就可能成为漫无边际、目标不明、甚至正误不分的“开放性”,那样的问题又怎么能成为有效的问题呢? 巩固深化环节的提问策略

在课堂巩固和深化环节,我注意把问题设计在以下几个关键之处,以促进学生的思考:(1)抓住知识的兴趣点提问

(2)抓住知识的重难点提问

(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4)抓住知识的聚合点提问 总结延伸处的提问策略

一节数学课成功与否,课堂总结应该是画龙点睛的一笔。那么,如何运用有效的问题进行课堂总结呢?我认为“全面有序”非常重要。具体提问策略有这样几个:

(1)结合知识目标设计问题,梳理全课知识

(2 1 2 下一页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大学生论文网

本篇文章来源于 大学生论文网(/jy/jyll/15917.html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

来源:大学生论文网

作者:admin 添加日期:2010年08月28日

点击数:2 【字体:大 中 小】)针对数学思想方法设计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3)围绕后续学习设计问题,激发求知欲望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效果促进了课堂的高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句话其实就说出了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秘诀。每天的有效提问催生了学生的有效思维,促进了课堂的高效。推动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通过两年的课题研究,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使自己走上了由“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化的道路。两年来,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撰写了一些相关论文,其中《反思我的课堂提问》、《有效提问催生高效课堂》等文章发表在省市区级各类报刊上。同时也带动身边的同伴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在2010年上学期,我与我们学校的老师以及松原市四县一区的网络成员还专门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在真心教育房间进行了两次网络研修。通过这些活动,更多的老师开始关注有效提问策略,并投入到研究有效提问的队伍中。

上一页 1 2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大学生论文网

喜欢就分享给大家:

篇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本文研究的主要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研究, 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2.小学数学课堂上“提问”的三大作用

在小学阶段, “课堂提问”对教学有三大作用:①通过有趣设问, 提高教师课堂的聚焦能力;②在教学关键处提问, 及时巩固新知;③激发学生提问[1]。

2.1有趣设问, 聚焦学生注意力。

课堂提问是教学艺术的综合反映, 好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 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部分学生对老师将要讲授的某些知识已经提前掌握了, 导致上课的时候不愿认真听讲, 继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听课氛围, 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好玩、争强好胜、自尊心强。教师在设计 课堂提问时若不考虑这一点, 则必然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反, 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切中学生的“要害”, 吸引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教学活动, 至少已有成功一半的希望了[2]。

2.2在教学关键处提问, 及时巩固新知。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因为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 能突出重点, 分散难点, 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 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 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现在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确实在课堂教学中, 他们也提出了很多问题, 但往往学生可以不需多加思考便能给出答案, 这样的提问随心所欲, 想问就问, 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的限制, 课堂中不免会出现“徒劳提问”的现象, 因此, 要精心设计问题, 在教学关键处提问, 这样给学生提出思维的方向, 巩固所学的新知。

对于课堂提问, 老师可以让学生集体回答, 也可以点名单独回答。对于提问对象的选择, 将学生大体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对于优秀生老师可以多提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 对于中等生则多提一些相对适中的题目。对后进生提问问题后, 如果他们回答不出来, 则可以找优秀生补充作答, 也可以老师自己做修正性的回答, 运用这种提问模式, 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先进代后进,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2.3激发学生提问。

学生能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来, 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过程。质疑是创新的基础。 要想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 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 从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在课堂上, 教师要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时间。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老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这在小学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因为毕竟小学生的心智不是很成熟, 需要老师及时地表扬、肯定和鼓励。其实这种双向提问不仅有助于学生自己更深的理解所学知识, 对老师也是有益处的。有时学生的提问能帮助到老师拓展教学空间, 从而为课堂教学增光添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要给予正确引导, 使学生的思考集中在知识的关键点上, 不能偏离主题, 漫无边际地发问。“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因此, 让学生“会问”才是具备提问能力的重要标志。对于学生提出来的每一个问题, 老师都要认真倾听, 学生哪怕只是对问题思考有一点点闪光的影子, 也要及时捕捉, 加以延伸引导[3]。

3.培养学生自我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了学生的提问顾虑后, 下一步关键就是怎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具有一定质量的问题。古人云:“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小学生正处于一种“心欲求而未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没有掌握好找问题、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因此提出的问题往往质量不高。那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矛盾, 让学生发现。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 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巧妙地设置矛盾, 揭示矛盾, 是创造高质量提问的关键。事实上, 教材中隐藏了大量的矛盾, 需要教师细心地发现并巧妙地设置提问让学生发现继而追问。如:在学了乘法分配律后, 有学生一定会好奇有没有“除法分配律”呢? 对于这个概念, 老师乍听之下也是难以说清楚的, 不如索性让学生自己探索。于是学生自行分组开始讨论, 并推选出一个组长汇报讨论的最终结果。记录如下:100÷5+200÷5= (100+200) ÷5; (2000+3000) ÷10=2000÷10+3000÷10;0.6÷0.2-0.2÷0.2= (0.6-0.2) ÷0.2, 所以符合除法分配率。学生的这个猜想是正确的, 探究过程也是十分有效的,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做先激发了学生对新旧知识技能的矛盾冲突, 然后采用质疑法提问, 解决问题用递进法, 层层递进, 促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问策略。

4.结语

课堂提问的主要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引导学生参与合作交流, 并能主动提出问题。对于提问的设计,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设计出有意义的问题。好的问题要全面考虑到它涉及知识的深度、难度、跨度、梯度及角度, 从易到难, 从浅到深地锻炼和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就像是数学的心脏, 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双边互动的环节。问题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能力的提高, 以及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一样的教学内容, 不一样的提问方法就会取得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在关心全体学生的同时, 关注到个别差异, 设计多种层次的问题, 使能力较强的学生发散思维, 能力中等的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能力较差的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 从而使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数学课堂提问要有数学味, 体现具体的数学思想, 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实质, 把握教材重、难点, 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提问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羚.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J].基础教育研究, 2006, (9) :17-18.

[2]虞青荣.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问”的技巧.[J].小学教学参考, 2010, (17) :62.

篇4: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师 有效 提问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课堂提问是师生双边活动最直接的、最有效的交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学生、教材、教师之间主渠道。恰当、准确、有效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开动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桥梁,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1 课堂提问的作用

1.1提问具有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开发思维,增加他们学习兴趣和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在课堂上不断向学生提出新的疑难问题,起到开动其脑筋,激发其思维的作用。而课堂提问则是启发式教学所使用的主要方式,能调动学生的比较性和联想性,推动学生的思维模式由单向到多向的发展,达到进一步提高其学习的能力。

1.2提问具有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教师的提问方式和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的影响。教师提问一次,他们就会思考一次,而学生也会在得到回答机会的同时再次对问题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在问题中设置的悬念,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能促进作用。

1.3提问具有反馈信息的作用。

提问实际上是信息反馈的一个过程,教师充分利用提问反馈,捕捉有效信息,才能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既有利于教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定的紧张感。教师还能在反馈信息中找出存在问题,并及时改正。

2 如何进行提问

2.1有目的性地提问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的内容应紧扣材料,围绕教学重点、教学目的进行。所提问的内容应该为课堂教学服务,每一个问题都要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能对旧知识进行巩固,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数学的学习是很有逻辑性和思维转换性的,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要考虑怎样的题目才能达到这两个要求,才能更有效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他们获得新知识。

2.2有针对性地提问

作为教师,备课一定要根据上课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课堂时提问要针对不同学生问不同的问题,让问题问到点子上,从而发挥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要求、目的与问题的难易,来进行有目的地选择回答对象,比如个人回答,小组代表回答,自由式抢答等,不要倾向于极为毛尖的同学,而是要将回答问题的机会向后进生倾斜。当然教师也不能在课堂上讲太多题外话,这样会浪费掉很多时间,就会减少学生的思考时间,影响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认识的进度。

2.3有启发性地提问

启发性问题的提问是课堂问题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问题的提问就是减少学生动脑能力的绊脚石。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比如在教同学们“等边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这样来提问:“当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组合在一起能拼出所学过的什么图形来?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拼成的新图形面积怎样计算?等问题”推进学生思维的层层递进。学生通过思考,不仅了解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也懂得另一个新图形和三角形有关知识。因此,启发性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极其重要。

2.4有拓展性的提问

一节课数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的终结。每一节课的结束老师留下一些设计“新颖别致”的问题给学生作为家庭作业,通过做题激发学生利用就知识去查阅课外资料解决新问题,可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向课外伸展,从而实现课内、课外有机统一。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1.测出每个房间的长于宽是多少?分别计算出面积是多少?2.根据面积计算1平方米的瓷砖用量是多少?要花的材料费是多少?等。这个别具匠心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把他们学习的动力推向一个高潮,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 结语

虽然,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能用心备课,加深对提问的认识,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能使师生在课堂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最终共同进步。使课堂提问成为师生交流、对话和互动的平台,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楼跃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1,(02).

[2] 孙梅芹.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0,(03).

[3] 李文权.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

[4] 王人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J].才智,2010,(08).

[5] 季徐燕.浅谈数学高效课堂中的提问设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0).

篇5: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常州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李小英

(一)研究背景:

1、当今教学课堂中提问的常见误区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常见误区为: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正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基础知识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该从哪切入提问,缺乏点穴性的提问有效促进教学的互动。

2、有些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少数学生替代全体,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要么追求热闹,提问过多,走向“满堂灌”的另一个极端“满堂问”,碎小问题不断。

3、有些提问具有片面性,没有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不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有些问题比较随意,没有针对点穴性,缺乏课堂生成的有效互动。

4、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得不到落实,课堂上学生很少主动提问,教师提问的实效性欠缺,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驾驭课堂能力不够。

2、有效提问的含义

顾名思义,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通过有计划地、带启发性的针对性提问,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问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让课堂教学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是目前倡导的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问题化教学中认为,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思维。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价值。

2、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和其他教师的教学案例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提问的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研究内容: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四)研究措施:

1、转变观念,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加强学习,珍惜外出学习的机会,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3、联系实际,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踏实细致地调查分析。

4、实事求是,注重课题研究过程,在学校研究计划安排下,每学期上好课题研讨课,与全组成员一起探讨成败得失,提高自己的理解和研究能力。

5、及时反思,在具体的教学中反思并重建教学,积累材料为论文与案例作准备。

(五)、研究步骤

1、确立课题,制定方案

研究时间为09年-10年一学年,在09年9月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数学教学的需要,确定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的小课题。

2、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利用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现阶段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有效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学习途径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收集、课堂教学听课评课、书籍整理以及集体交流等。

3、课堂实施

在课堂中注意提问题的策略,注意有大问题的意识以及在教学互动中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有效地推进教学。

4、预期成果

篇6: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2014信阳市教育系统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课 题 编 号

课 题 名 称

课题鉴定结项报告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研究2014jkjk0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有效教学不仅是个理论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行动研究的实践问题。新课改的推进离不开教学的主渠道——课堂,而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又广泛的存在“学生学的艰苦,教师教的辛苦,”导致教学低效的现象,在对个别班级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教与学这对矛盾进行了认真统计及分析,并聚焦课堂,追求到问题的焦点——“方式决定效率”这个真问题,为更好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了通过有效教学的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另外,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的学科。它需要学习者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就是要向这种严谨的逻辑推理过渡。这是一个逐步积累、衍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就能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近而达到新课改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反之,如果学生不能得到有效的教与学,只是被动地接受,甚至是被强制式地灌输数学知识,那么他们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只是机械地“生吞活剥”知识,稍好者“高分低能”,更甚者会厌恶或恐惧学习数学。这种现象在早期的应试教育教学中并不鲜见,也是当前新课改中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依然普遍存在着。其典型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造成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 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与实际收效之比实在不协调、不对等。另外,我校作为县小学数学学科基地、乡镇中心小学,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教学点的撤并,生源的扩充,客观原因的影响,我校的学生的智力结构很不平衡,而且彼此水平相差很大,坐在同一教室的同学之间就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经常会为这样一些问题而困扰,如:教学时间、教学密度、教学梯度、落实情况等等。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主要之一就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有成效,教师是关键。因此,作为教师应迫切需要建立有效教学理念,切实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有效的发展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创新。在科学观的指导下,通过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师生在教学改革中获得最大的“实惠”。我们通过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终冲破传统课堂的“束缚”,形成探究、合作、民主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大力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不断铸造成一支科研型的教师团队,促使学校成为一所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学校。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有效提问的设 计方法、技巧及策略。

三、课题研究内容:

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方法、手段也随之发生的变化:以往的教师“满堂灌”变成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反思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情景创设的有效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创设的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情境的兴趣指向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原有知识、技能和年龄、心理发展的特点,创设他们感兴趣的,能激发他们求知欲的情景。

【案例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导入情景创设:

1、出示图片:

2、师:小狗和小兔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他们绕上图中两个不同的场地同时出发,最后两人几乎同时冲过了终点线。小猪裁判也说不出谁最先冲过了终点,就判定两人并列第一名。可是小狗和小兔都认为虽然同时到达终点,但自己跑的路程要远些,自己才是第一名,于是他们就争吵了起来。这可让小猪裁 判为难了。同学们,你能帮帮小猪裁判吗?

【案例2】《圆的周长》导入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生1:听过。

生2:都不知道听过多少次了,还讲这个故事。(悄悄地)

师: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这一次比赛是在一个圆形的场地跑进行的„„(引出圆的周长)。(虽然教师讲的有声有色,学生却没有多大的兴趣,整堂课效果不佳。)

【分析】:合理、适度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1]是三年级的教材,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动物赛跑的情景,富有童趣,比较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高,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小狗和小兔吵架的原因正是本节课要探索的问题。可[案例2]中“童话情境”却为何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呢?儿童不是最愿意到童话中寻找自己的幻想吗?我认为其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这位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认识到: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性。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童话之类的情境,而高段的学生更喜欢直观性,探究性的情境。

【思考】:小学生由于认知发展、心理年龄特点等原因,的确需要生动、有趣的情境。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是这些情境是否符合他们的“胃口”,能否激发学习的欲望,有效促进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只有基于学生实际、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才是有效的情境。

2、情境创设要以生活体验为出发点。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生活实际中选取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情境,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

【案例3】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教师在教完“圆、角、分的认识”之后,创设了一个去超市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小物品的买卖。

[分析]:在教学中,该教师创设了一个购物的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实际生活。我想,通过该活动,能使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思考】:有时,学生由于经历有限,缺少某些生活的经验,给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创设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及时进行补充,以亲历生活体验为出发点,以回归生活应用为着陆点,这样的数学情境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3、情境创设要力求真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创设中,强调创设尽可能实在的真实情境,因为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

【案例4】有位年轻老师。上完平均数的意义后,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大家想去春游吗?

生:想!(大家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

师:出于安全考虑,学校只同意我们在江郎山、仙霞关、浮盖山、月亮湖四个景点作一选择。老师考虑了一下,决定选择游客最少的一处作为我们春游的景点。我想请同学们帮忙完成这项工作。接着,老师出示了各景区最近一周的游客人数统计表,让学生计算各景区最近一周平均每天的游客量。整堂课,学生们都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也取得了较好的学校效果。但在下课之后,当学生知道刚才老师说的都不是真的,大家都表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案例5】同样也是“平均数的意义”的教学,某教师在本节课的前一周有意的安排了一次以小组为单位的班级歌咏比赛。在教学中,他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上周歌咏比赛的成绩已经出来了,请同学们来看看哪个小组的成绩最好。出示:

组 别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第一组 96 94 97 94 第二组 95 96 96 92 第三组 94 95 97 94 第四组 96 94 96 93 【分析】:情境[4]编造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春游,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设计意图分析,是好的。但这毕竟是一个“假情境”,可以想象,以后学生面对这种人为编造的“假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主动性是不可充满激情的。而在情境[5]中,教师创设的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过的生活情境,他们一定急于知道比赛结果,这就能很好的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更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思考】:最优化教学是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教学过程受到教师、学生、媒体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创设情境毕竟只是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我们设计的情境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二)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不该问的而问,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以问代讲形成满堂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我们去探索。

1、问题要少而精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某市一位教育局局长在随堂听课中,细心地记录了任课教师在一堂课中提问的数学,课后统计居然达到了120个之多!还有一本书上也有类是的介绍:一次随机课堂调查中,一位教师在课堂某一时间段短短5分钟时间里,居然随口问了38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作了38次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何价值?答案不用多讲。

【案例6】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原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2)、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原三角形的底、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又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分析】: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提问,所能收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相比之下,前者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个重点,达到了教师问得精,学生想得深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显得过于直白,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自主的去探索,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思考】: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2、问题难度要适度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三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三要考虑问题的解答距。心理学家把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并据此将问题分为四个级别:微解答距(不用思考,看书即可回答)、短解答距(书本内容的模仿与简单变化)、长解答距(原有知识的综合运用)、新解答距(采用自己独特方式解答)。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合理调配四种级别的问题,一般情况下,要以后两种问题为主。这样的问题经验性重、联系性紧、趣味性浓、探究性大、穿透力强、覆盖面广。

(三)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数学组织形式—小组学习,被广泛的引入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在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那么,如 何让合作学习有效呢?

1、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能有效的提高合作的效率。如何组建?我想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同时还要考虑到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其次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并在一定的时间后要进行角色的互换,以便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2、选择恰当的时机、内容(1)在需要操作时进行合作。

【案例7】《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师:能否把三角形转化为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从而得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要求小组合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梯形转化为其他图形。不一会儿,各小组便陆续得出能转化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经过推理,得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分析]: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可见,动手操作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重要性。而且在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团体合作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充分发挥各人特长,集众人智慧于一处,往往效果不错。

【分析】:这一课的难点是:让学生把三角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的重、难点处组织了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不仅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引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2014年,我申报的市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获得立项。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对课题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积极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很好地指导了课堂教学。

(一)深入调查,细致研究,揭示矛盾现状。

首先,我通过本校8名教师的课堂提问现状进行了考察,通过课堂观摩、问卷调查、个别询问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我们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

教师教学时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 有些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有些教师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 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等。

问卷调查和课堂观摩显示,教师的课堂提问次数偏多,很多是无效提问和低效提问的现象,而提问的有效性偏低,仅为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六十,而且提问欠考虑,随机提问、临时提问很多,优质、高效提问很少。提问时机把握不太好,提问切入点把握不准等状况。在积累大量材料的基础上,我撰写了调查报告《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现状调查报告》。

(二)查阅资料,读书学习,提升认识。

找到了问题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课题研究的前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并将阅读情况写在博客上。围绕课题的确立、研究方案的设计、确定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的情况均反映在读书笔记中,同时认真调查了解教师课堂有效提问的状况,积累正反两方面的案例资料,为撰写读书笔记和案例分析打下基础。

我借助网络资源认真查阅大量的资料,充分利用时间阅读了《学习的革命》、《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课堂提问的艺术》、《教学论》、《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丛书》、《新课程课堂教学问题探究与解决丛书》、《现代教学论基础》等十几本教育教学书籍。一本本经典的书籍,让我茅塞顿开,开阔了眼界;走近名师,精湛的教育艺术让我为之折服,探名师成长之路,让我的许多困惑烟消云散。

(三)理论指导,实践革新,丰富认识。在认真阅读教育专著,并积极撰写读书笔记。坚持网络阅读、自主阅读,坚持写好博客文章,引发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并及时取其精华。用先进的理论知识作指导,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结合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阶段总结论文和读书笔记,如《让艺术性的提问贯穿教学始终》等。

在深入调查与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多次走进教室,听教师上课,与教师学生一起座谈,并在学校中选取两位教师和两个班级为实验班,并将课题研究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我还坚持观摩华应龙、黄晓华、张建新等教育专家的教学录像,并利用暑期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向名师请教我的困惑与课题中的问题,倾听专家们的指导,特别是张兴朝校长对我的课题研究提出的改进意见,让我少走了弯路,重新调整了研究方向。在工作之中,我及时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阅更多的资料,从而保证课题研究吸纳最先进的理论精华,使课题研究始终站在理论的最前沿。

(四)归纳整理,总结成果,深化认识。

根据课题研究进程,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下,根据大量的调查、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论文。并根据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细致的理论检验,查阅大量理论资料,吸取更多的理论精华,坚持撰写博客文章和读书笔记,并及时根据相关理论修改丰富课题研究成果。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显示:

1、关于课堂提问的新认识。

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经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我认为如果一节课中的课堂提问共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常规管理性问题,它主要的作用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能够顺畅进行下去。第二类是记忆复述性问题,它主要是勾起 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复述整理的作用。第三类是判断说理性问题,这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用到,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它能起到投石问路的作用。第四类是引导探究性问题,这几乎是每节课提问的主体,一个问题如果不能引发学生思考,不能引导学生探索,那么它不能算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第五种问题是自问自答式问题。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一环紧扣一环,这五类问题所占的比例要恰当。注重判断说理性问题和引导探索性问题,将零碎的问题进行有效整合,提出具有思考空间和价值“块状”问题。将其余三类问题有效压缩,从而使整节课不再是“问题轰炸式”的满堂问,2、课堂提问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课堂提问要高质量。○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不能过易、过难、无意义重复和表述含糊。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提一些铺垫型、思考型或提醒型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核反应堆,它的答案不是显而易见的,必须要经过认真细致的思考,都需要学生动手动脑,仔细探究才能得到答案。这样的问题,才是高质量的,才会一石激起千层浪。

2课堂提问要适度。○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提问要注意“适时”、“适度”、“适量”,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所谓的“适时”。是指提问要讲究时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自己推敲出新知识的结论时,会感到无限的欣慰。

“适度”。是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的关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提问难易适度,选择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差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对优、良生。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止心理。适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促使学生通过努力取得的成果,学生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数学的兴趣。

“适量”。指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像有的教师“连珠炮”式的提问法,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不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如果学生没有时间冷静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不会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所以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的全面周到。

3、课堂提问要有层次。○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在表面上看似热闹的课堂气氛,反而会使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学习习惯。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层次分明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拨动学生思维之弦,引领学生进行有序思考。

一个个问题像上台阶一样,一个高似一个地拾级而上。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领下,逐步获取新知。问题的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提问的“坡度”和提问的“难度”。学生在这样的问题的启发下才能进行探索,从而不断地迸发思维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简单明了,层次分明,这才是我们呼唤的课堂提问。

3、严格规范教师的提问行为。1把握“问度”,精问。○课堂提问数量不等于质量,不分析教材,不看提问对象,不讲提问效果,一味贪多图快的提问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所以教师的提问应该设定一定范围,抓住教学重点和学生容易产生疑问之处设计问题,使问题更具有启发性。

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提问切忌走过场、赶速度、紧张匆忙,切忌教师一问到底,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这样也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一节课不能 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有效地思考,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的全面周到。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的关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提问难易适度,选择不同的对象,对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差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对优、良生。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数学教学中,强调提问的艺术,并不是多问,而是要讲究善问、巧问,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只有恰当、适时、有针对性的提问,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问的功能,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2找准“问点”, 巧问。○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要找出“问点”,即在知识的疑难处,转折处,设计问题加以引导。之间的本质联系,恰到好处的让学生解决了问题。所以课堂提问“问点”要精,结构要简单合理,才能使学生明确提问的目的,更好地回答问题。

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多变的,只有适时而问,才能抓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A在学生兴趣点设问。以学生的兴趣点为问点,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B在思维阻滞点设问。学生思维卡壳的时候,自然成为教师的问点。此时设计问题,此时设计问题必须要有启发性和诱导性。要交给学生思维的“拐杖“,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C在课堂高潮点设问。每节课都有高潮,在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点上设问,可以使学生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积极思考,这样才能把教学的重点与学生思维的高潮点融为一体。

3改变“问式”,趣问。○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策略,便是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注意角度的转换,使其具有新鲜感。教师提问角度的转换,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解决了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疑”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适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从“疑”人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探究动力。

五、课题研究成果:

1、我充分利用一切时间阅读了《学习的革命》、《名师•最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课堂提问的艺术》等十多部教育教学书籍。

2、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走访、听课、观摩等,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并撰写了《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及引问策略》的调查报告。

4、深入课堂实践,观看名师展示课录像,并在此基础撰写了《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优化课堂提问方式,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等论文。

5、课题组教师在我的带动下,主动调整、规范自己的课堂提问行为,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的研究也带动了许多教师和我一起实验、研究,他们也从研究中体验到了科研的乐趣,都在积极准备参加下一轮课题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上一篇:oppo还原手机什么意思下一篇:仓配主管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