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2023-01-29

肺性脑病简称肺脑, 是严重呼吸衰竭所致CO2潴留及缺氧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综合症, 患者大多数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伴肺源性心脏病史, 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据国内统计肺性脑病大约占肺心病的20%左右, 其临床表现复杂, 肺脑死亡率却占肺心病患者的40%左右。因此, 防止肺心病发展成肺脑, 降低病死率是非常重要的。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30例, 并设立对照组30例进行对比观察, 获效满意,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2005年1月至2009年11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呼吸衰竭合并肺脑病患者, 诊断依据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标准及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肺脑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50~91岁, 平均6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合对照组各30例, 2组一般资料相似,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 多有右心功能不全, 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症状, 电解质紊乱, 肺部均可闻及干湿啰音。

1.3 实验室观察指标

2 组患者均检测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

血气测定p H<7.2, Pa O2<35~45mm Hg (1mm Hg=0.133KPa) , Pa CO2>85~110mm Hg。60例均为Ⅰ型呼吸衰竭。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有效的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止咳祛痰剂、持续低流量吸氧等治疗措施, 必要时加用强心利尿剂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措施, 共治疗7d。

2.2 治疗组

(1) 西医治疗: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0.4g溶入5%葡萄糖液250m L中静滴, 1次/d, 7d为1个疗程; (2) 中医治疗:中药颗粒剂冲服, 基本方:制半夏12g、陈皮9g、茯苓12g、枳实9g、制胆星6g、生甘草6g、菖蒲30g、郁金12g、青礞石30g。加水煎取200m L, 每6小时服用50m L, 不能口服者可鼻饲给药; (3) 辅助治疗:口干欲饮, 用金银花10g、甘草6g泡水漱口, 或慢嚼麦冬数粒, 以养阴生津止渴;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恶心为脾虚, 于饭前0.5h针刺足三里 (双) 、内关 (双) , 并服用山药莲子粥;失眠、头痛、烦躁出现肺性脑病前驱症状时, 应及时吸痰或体位引流排痰、吸氧, 并给以炒酸枣仁20g、远志6g研粉加白糖少许冲服, 针刺催眠穴;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厥冷为心阳虚脱, 速刺人中、合谷、涌泉、灸百会, 服人参粉;面目及下肢浮肿者, 服用鲤鱼汤或赤小豆汤, 补虚利水消肿;痰稠难咯者, 用麻黄6g、紫菀9g、甘草6g、前胡9g, 煎液雾化吸入, 或上液保持50~70℃于湿化瓶中, 给以吸氧。

3 疗效观察

(1) (1) 显效:呼吸功能明显改善, 神经精神症状全部消失, 球结膜水肿明显减轻, 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 全血低切黏、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基本正常; (2) 有效:呼吸功能好转, 神经精神症状基本消失, 球结膜水肿减轻, 血气分析指标有所改善但尚未正常, 全血低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较前降低; (3) 无效:呼吸功能无改善, 球结膜水肿无明显变化, 神经精神症状加重或病情恶化死亡, 血气分析各指标无改善, 全血低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无改变。 (2) 治疗结果:治疗组30例中显效20例, 占66.67%;有效7例, 占23.33%;无效3例, 占10.00%;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30例中显效11例, 占36.67%;有效9例, 占30.00%;无效10例, 占33.33%;总有效率为66.67%。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1) 。见表1。

分别对2组病例的治愈率和死亡率进行卡方检验, 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4 讨论

肺性脑病属中医学“肺胀”之“痰浊蔽窍, 肺络郁阻证”危重症范畴, 多为痰浊壅塞气道, 或肺虚吸清呼浊功能减弱, 心脉运营不畅, 瘀滞脑络, 而致痰瘀阻遏清阳, 蒙蔽心脑神机所致。现代研究证实该方能提高组织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 改善微循环, 增强机体免疫力, 同时具有良好的清除氧自由基、防止内源性细菌以及内毒素攻击等作用。因而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以上中药制剂治疗肺性脑病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60例肺性脑病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与单纯西药治疗组 (对照组)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0.00%, 与对照组 (66.67%) 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且治疗组神志转清楚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性脑病提效果显著。

关键词:肺性脑病,中西医结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爱珍.中医辨治肺性脑病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07, 34 (11) .

[2] 赵虹.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性脑病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08, 17 (11) .

[3] 倪静.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性脑病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杂志, 2007, 23 (7) .

[4] 会议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并肺性脑病36例临床观察[J].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

上一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探讨下一篇:从校园文化建设角度探究我国艺术类高校研究生素质提升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