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质学生社团育人功能,构建高校精英人才培养平台——以浙江工业大学生环学院为例

2022-09-11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第二课堂, 在学生“三自”教育中起积极的作用, 它有效地活跃了高校文化, 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近几年来, 浙江工业大学生环学院在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工作中, 坚持品牌战略, 以建设优质学生社团组织为主导, 认真研究并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传播先进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精英人才培养平台。

1 学院社团建设基本状况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其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在新形势下, 大学生社团是有效凝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2]。因此, 学院积极转变对学生社团组织松散、非正规等传统观念, 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加强引导和理性升华, 并积极建设一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优质学生社团组织。

目前, 学院共有学生社团11个, 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次, 占全校人数的10%。学院始终贯彻“组织建设求保障、繁荣活动谋发展、积极实践务实效、注重宣传树品牌、加强交流争创新”的工作理念, 为社团发展合理规划、科学定位, 并逐步形成了具有学院特色的社团发展格局:即以绿色环保协会为龙头, 开展绿色文化节和在杭高校绿色论坛品牌活动, 做强学术科技型社团;以邓小平理论读书会为主阵地, 加强学生理论武装, 编印《破壁》学生优秀理论文集, 做强理论学习型社团;以青年志愿者协会、手语协会为载体, 开展爱心助残、服务社会等活动,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 努力建设志愿服务型社团;以食品安全及营养协会、“三农”协会等为专业学习平台, 通过专业实习、主题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 加强主题兴趣类社团的引导;并积极扶持蝗虫剧社、欣欣艺术团、绿茵足球联盟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新兴社团, 不断加强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强化社团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作用。

这些学生社团置于学院党委、分团委、专业学科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 学院选派优秀指导教师加强指导, 将党和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政策、方针、政策、理念通过学生社团这一重要的“中介”, 以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寓教于乐活动, 改变过去生硬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动性, 使大学生在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效果。

2 学院借助社团平台实施精英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些有益尝试

2.1 以党建带社团团建, 积极推动社团组织建设、人才培养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 要创新打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 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使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学院党委总结近几年来学生社团工作的经验, 结合现有社团基础, 积极探索出一条在社团中发挥党团组织核心作用、培养精英人才的道路。学院在深入实施“小支部模式”、“学生党建学生做”的学生党建理念的同时, 创新地进行了“学生党支部建在社团上”的学生社团党建模式。

学院绿色环保协会于2003年3月20日率先进行了学生社团党建工作试点, 建立了省内第一个学生社团党支部。该党支部独立建制, 隶属于生环学院党委, 支部书记由协会贡献最大、影响力最大的毕业生担任, 学院党委配备党建导师加强指导。目前, 支部共培养了正式党员50人, 目前共有党员14人, 其中正式党员8人。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100%来自于协会骨干, 是各项工作最积极的分子。自党支部成立以来, 党支部和协会实现了融合, 党支部指导着协会的各项工作, 党员骨干们主持着协会的各项活动。支部建立了包括《绿色环保协会党支部工作条例》、《绿色环保协会党支部党建工作规范》、《绿色环保协会党支部党员发展标准 (草案) 》等操作办法和规章制度, 为支部完善各项党建工作提供了保障, 为支部进一步发展把握了方向。在党支部的指导下, 协会成功举办了三届“在杭高校绿色论坛”、三届“大学生绿色文化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二十个品牌项目。同时, 协会代表还参加了三次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环保志愿者培训营、参加了两届长三角地区青少年环保论坛、开辟了“中小学生环境教育”、“绿色助理近社区”等长期具影响力的项目。党支部、协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要求绿协发展的党员必须具备优异的学习成绩、突出的工作业绩、全面的综合能力。绿协党支部发展的党员不能是只会读书的或者只会工作的单面手, 要能够兼顾学习和工作。这样的培养模式, 不仅促进了支部的发展, 体现了支部党员的先进性, 更提高了支部成员、协会的整体战斗力。

2.2 积极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各具特色的社团活动,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 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学院提出, 学生社团建设要坚持品牌战略, 以优质学生社团带动其他社团的发展,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环境。在学院党委、团委的积极领导下, 以绿色环保协会、邓小平理论读书会、手语协会等优秀社团为引导, 在各学生社团的努力探索下, 近年来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在杭高校绿色论坛由绿色环保协会于2001年12月发起组织, 由省市环保局宣教中心为指导单位, 每两年举办一届, 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四届。论坛由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众多所在杭高校共同参与。论坛旨在探讨和关注国际国内环保热点, 交流高校环保新理念、新主张, 展现大学生参与环保、投身环保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为促进杭州乃至浙江的环境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绿色文化节 (绿色校园创建活动) 由校绿色环保协会于1998年发起举办, 从每年的11月持续到来年的5月, 至今已经坚持了十年。经过几年来的积累, 文化节秉承“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的活动宗旨, 面向全校学生, 开展环保宣传、环境教育、趣味环保活动等, 传递着“关注环保、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新理念, 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党章学习总组”系列活动是由学院党委主办、邓读会承办的入党启蒙教育活动, 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党代会精神为重点, 以“学习党团知识, 弘扬邓读文化”系列活动为主线, 包括了党代表精神报告会、“红色文化, 常存我心”党团知识讨论会和“用双手为党旗添彩”党团知识简报设计比赛等活动。此外, 邓读会与各学生党支部联合发起开展“我学十七大”等紧跟时代脉搏的征文大赛, 5年来, 征集500余篇优秀论文, 编印学生理论学习专刊《破壁》5辑。邓读会已成为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中的主阵地。

全校唯一的手语培训班由手语协会主办, 聘请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专职教师定期教授手语, 在大学生中推广手语、激发学习手语的热情, 引导大学生关心残疾人群体、热心社会公益事业。6年来, 共有500余人参加培训, 手语节目已多次在省、市、校极重大活动中进行展示。

2.3 发挥优质学生社团优势, 服务和谐社会, 增长青年才干

社会实践是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重要形式, 也是各学生社团展示自身特色, 并且在实践中提升社团档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机遇。通过实践活动, 能够有效增强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时代意识, 极大丰富在校学生的社会阅历, 是学生接触社会、认知社会、适应社会的重要平台, 是实施精英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经过几年的努力, 在学院党委、团委的指导下, 各社团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三年来, 学院共组织校、院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60支, 其中由学生社团自主申报、组织的队伍共40支, 占全院实践团队总数的2/3。实践队员足迹遍布省内外19个地市, 建立包括“食品安全绿色共建基地”、“浙江工业大学志愿者实践基地”在内的10个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含共建单位) 。其中, 绿色环保协会以“长期化、项目化、基地化”为实践指导原则, 深入实践、不断创新, 为大学生开展环保科普独辟蹊径, 协会先后开展了“青少年环境教育夏令营”和“绿色天使在行动”小学环境保护教育志愿者选拔活动等环境教育项目, 特别是2004年由社团自主编印的《绿色童年》得到社会广泛关注, 该项目获05年省“挑战杯”科技竞赛三等奖, 并作为兴趣读本在杭州市朝晖小学等单位作教学使用;食品安全及营养协会连续三年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实践活动, 在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统一指导下, 作为牵头高校组织负责全省农民工食品安全状况调研, 促进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

3 学院借助社团平台实施精英教育的创新成果

借助社团这一成熟平台, 学院社团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果, 在实施精英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1 社团建设成绩显著, 社团综合力大幅度提高

经过长期的探索, 和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 学院社团品牌效益得到显著提高。绿色环保协会凭借连续七年的“大社区”模式下环境教育实践探索项目荣获07年中国“福特环保奖” (这是中国民间环保类最高级别的奖项) , 这是今年全省唯一获奖的高校学生社团, 以“落叶传情”的环保实践活动荣获团省委“共创和谐、从我做起”创意实践大赛“优秀创意奖”, 并以“我的电影我来拍”学生原创环保电影项目获中华环保基金会资助 (这是由国家环保总局资助的最高级别) , 同时协会先后被团省委授予“省五佳环保优秀社团”、“省优秀学生社团”称号, 连续七年被评为校“十佳优秀社团”;手语协会被评为校“十星社团”、“优秀社团”称号。邓读会、青年志愿者协会, 连续四年获得校“优秀分会”称号。

3.2 依托社会实践, 社团影响日益扩大, 精英教育平台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风起云涌的暑期社会实践大潮中, 学院学生社团结合专业学术、志愿服务等开展实践活动, 成绩显著。三年来, 共获得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6支, 省级社会实践优秀个人20人, 省级优秀调研论文8篇;获得校级社会实践优秀团队8支, 校级社会实践优秀个人1 0人;建立“浙江工业大学同弓乡社会实践基地”、“食品安全绿色共建基地”、“浙江工业大学志愿者实践基地”省、校级共8个实践基地。

社团实践活动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包括《中国青年报》、《中国食品安全报》、新华网、中青网、浙江卫视在内的60余家国内、省内主流、知名新闻媒体的24家平面媒体, 累计受到各类媒体报道150余次。

大学生还结合实践内容, 完成《07浙江省农民工食谱安全现状调研报告》等报告, 已作为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决策的重要参考报告, 学院食品安全营养协会并作为发起高校组织成立省高校食品安全志愿者协会 (筹) , 为进一步培养食品安全专业人才、加大大学生对食品安全关注程度提供了有利保证。

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培养平台, 大学生自信心大大增强, 社会综合竞争力有显著提升。

3.3 借助优质社团, 精英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大学生对于学生社团越来越重视, 优质社团作为人才聚集地的功能越来越突现, 日渐成为他们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近年来, 社团成员获得校、院级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的比例逐年增加;社团成员获得各类奖学金更是屡见不鲜;先后有30人各类省部级奖项, 绿色环保协会会员2004-2006连续三年获得由浙江省环境学会颁发的“浙江省农村环保科普奖”、4人次被评为农村环保科普先进个人, 手语协会会员获省“优秀学生社团干部”、“杭州市爱心大使”等荣誉称号, 20人分获国家、省环保创意大赛、征文大赛奖项。

摘要:本文结合浙江工业大学生环学院学生社团发展实际情况, 从社团育人现状分析出发, 阐述了学生社团活动在实施精英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使大学生社团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大学生,育人功能,社团

参考文献

[1] 徐佳, 金云霞.新形势下大学生社团建设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美育, 2005 (9) :84~85.

[2] 于立军, 宋雪峰, 梁春早.积极发挥优质学生社团组织的育人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 2005 (22) :27~28.

上一篇:初中物理校本课程——关于开展家庭物理实验下一篇:地方性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