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管理论文

2022-05-11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体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索在我国大陆学校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的可行性。以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模式,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寻实施该管理模式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体锻习惯、体育能力、德育行为、体质健康的变化情况。

第一篇:学校体育管理论文

普通高校学校体育绩效管理

在高等学校推行绩效管理可以将学校组织的办学效益以及整体的管理 水平提升上去。最近这几年,国内的高校展开各种各样的绩效评估,比如学科评估等等。如今,我国的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等进行了以考核为侧重点的评估与绩效评价,更好的体现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等教育成效。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

绩效这一词,最早出现的时候,是一个管理学词汇。在投资项目管理使用,然后被推广到机构管理和人事管理等,旧绩效是从结果与行为的视角出发,关于绩效的概念,学者们对它的界定从结果或者行为逐渐转向结果和行为,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出发,绩效的意义按照学科自身的性质,界顶绩效概念有一定程度的侧重,而且定义之间差异较大,就是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和领域学科的不同,对于绩效的理解层次也不同,绩效管理的产生与绩效评估联系密切,研究应用绩效评估是在十九世纪初的时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绩效管理出现和绩效评估成长。而学术界对于绩效管理概念的确定,是由二零零零年的Simons,这个有名的学者提出来的,他将绩效管理定义为管理者在进行活动的组织时用来改变或者维持模式的,规范的,在信息的基础上的程序和常规。本文探究的是狭义上的学校体育教育,是指在学校特定的环境之下,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教授学生锻炼身体的技能与知识,培养其意志与道德的教育过程。是教育组成的关键部分,可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二、普通高校体育绩效管理需要解决的难点

根据绩效管理概念,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结合实际情况,对普通高校体育绩效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缺陷

根据调查和研究,中国的现在的普通高校的绩效管理科学性差,没有可以实施的工具以及框架的不完整,尽管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效率高度的重视,但是,作为专项的教育工作,大多数的学校体育的绩效管理现在还是处于探索和研究的时期。因为不了解绩效管理系统,所以普通高校体育的绩效管理根本不能进行有效的实施,对于普通高校想要与战略目标保持长效性与一致性很难做到,虽然也有一些实施了绩效管理,但也仅仅只是定位于个体的发展与与学校的自身组织层面。对于绩效管理中的反馈与沟通通常都没有注意到,绩效管理的多半都在绩效考核上,还有一些甚至混淆了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导致绩效管理对于其功能不能进行有效的发挥,使绩效管理流于形式。

(二)绩效的考核体系存在缺陷

尽管国家非常重视普通高校的体育绩效评估,评价程序也非常的严格,评估的指标体系也非常的细致,还进行了相应的评价机构设置,但是因為目前我国的高校的量化指标系统还不科学,体育的绩效考核的框架也不完整和通用,因此,普通高校在进行具体的实施的时候,误区仍然很多,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不能真正地达到。

(三)绩效管理体系的诉求

在设计绩效管理体系时,关于利益的诉求没有得到重视,缺乏利益平衡的手段与意识,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没有考虑到位,企业与高校体育相比,高校学校缺少绩效管理发展的内推力。对从事体育工作者的创造性以及主动性要进行充分的调动,尽量的发挥体育老师的作用,对于体育的绩效管理,普通高校必须进行。可是从外部环境里说,中国目前的公共服务部门或者行业没有市场竞争的机制,所以导致了自我的改进与发展缺少了外在的动力。关键利益的相关者进行共同的参与就是其绩效管理。它不仅仅是单纯的行为。

首先,盈利性企业与普通高校之间的差异是其性质上的差异,普通高校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盈利,它的目的是多元化的,这对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当中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的管理经验在高校当中的使用有了部分限制。所以高校在进行运用时,要按照自身的性质,分解组织目标,使组织运行的流程能够完成。

其次,普通的高校对于双动力比较缺乏,就是指内部的执行力欠缺以及市场竞争机制的欠缺。对比企业来说,普通高校缺少自我改进与发展的外部动力,对相关者利益与关键利益的平衡与关注是高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所以,在进行绩效管理考核时,紧密结合利益相关者的理解和论述,并使思想存在于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中。

三、结语

所以,绩效管理的参与成分要紧密结合,经过绩效计划和面谈以及反馈等环节,使绩效不断地进行提升。对于普通高校体育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避免和解决,对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有着关键的作用。(作者单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作者:李遥远

第二篇: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索在我国大陆学校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的可行性。以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模式,通过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寻实施该管理模式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体锻习惯、体育能力、德育行为、体质健康的变化情况。实践表明:学校推行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深受学生欢迎;实施自助化管理能有效地融合德育因素,发挥立德树人的德育功能,对学校德育管理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值得在学校广泛推广。

关键词: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立德树人;体质健康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中国大陆的中小学体育器材管理方式主要有专职管理和兼职管理两种。[1]这两种管理方式均依靠专人严密监管,学生借还器材需严格办理比较繁琐的手续,且借还时间不灵活。有的体育器材室离运动区较远,甚至存在管理员脱离岗位或态度较差等情况,造成相当多学生不愿意到器材室借用器材。[2]学校体育器材是保证中小学体育教学正常开展和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之一。[3]长期以来,校园体育器材缺少或使用不便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的落实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4]如何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学校体育器材管理模式,优化体育器材管理,提高器材使用效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个性化需求,更好地服务学生,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可谓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研究热点。[5]

2014年10-11月间,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高中名教师赴台研修,在参访台湾高雄女子高级中学期间,获悉该校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器材管理方法,该方法让学生在活动时间内,借还器材方便且使用得心应手,器材得以高效使用。由于该校对该管理方式没有进一步归纳整理,笔者经过一番研究后,把该器材管理方式提炼为“自助化”管理模式。选择在大陆学校进行实验研究,分析该模式的可行性及其价值取向,为我国大陆学校推行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广州市增城区二所同质同类的高中学校(“寄宿制”学校和“半寄宿制”学校各一所)为实验学校,确定2014年入学的高二学生(10个班)为研究对象。在10个班里,随机抽取文科、理科各一半分别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组学生共有508人,对照组506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理论统计法进行研究,历时一学期共5个月(2015年9月-2016年1月)。

3 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模式

学校根据自身的体育场地实况,把体育器材以开放式分门别类地摆放在校园比较宽敞且能避雨的场所中(以就近为原则,摆放在体育活动区附近,便于取还),没有专人监管,仅有器材使用告知或相关温馨提醒,学生可在学校规定的活动时间内,本着体育锻炼活动的需要,自由选取与使用,无需办理借还登记手续,仅靠学生的诚信自律,实现自我管理的一种体育器材管理模式。实施中需遵循以下原则:

3.1 服务学生

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是学校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个小时的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管理模式,旨为满足学生体育锻炼个性化需求,更好地服务学生,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及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很有必要大力提倡发展,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到位。

3.2 管理育人

学校有序地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以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体育成绩,促进良好的校风校纪的建设,发挥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应急预案,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3 提效增能

传统的体育器材管理模式,因其借还手续繁琐,时间不灵活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的落实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学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取向,本着从体育锻炼活动需要和提高器材使用效能出发,优化体育器材管理。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模式,学生可在学校规定的活动时间内,自由选取与使用,无需办理借还登记手续,仅靠学生的诚信自律,实现自我管理,以此提高器材使用的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器材使用的效能。

3.4 可持续发展

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合理、科学的管理网络和管理机构,协调和评估,形成主管副校长挂帅、体育教师牵头、班主任主抓、科任教师辅助、学生诚信自律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才能使学校体育器材管理更加完善,更有利于可持续的发展。[6]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对学生自主锻炼的影响

从实验可知,实验后实验组学生有80.29%喜欢或非常喜欢该自助化管理模式,而且实验组的学生每天自主参加体育锻炼达277人,占实验组人数54.5%,比对照组的45人、占8.9%都高得多,这表明实验组比对照组养成自主锻炼,形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学生明显较多。可见,体育器材的自助化管理模式深受学生欢迎。

4.2 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对学生使用体育器材次数的影响

从表1显示:实验组的学生使用1种或2种以上的体育器材分别是对照组的3倍、10倍以上,且使用1种体育器材的人次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多,使用2种体育器材的人次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而对照组的学生从原先的兴趣广泛向掌握一项以上体育技能迁移。说明:学校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有明显功效。

4.3 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对学校体育器材损耗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管是寄宿制学校还是半寄宿制学校,实验组的学生使用体育器材损耗程度远比对照组少,且随着时间延长明显减少,对照组基本不变。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对器材的保护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较对照组明显较强。

4.4 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影响

跟踪调查二所实验学校政教处每月统计的《班级文明班检查评比表》、《学生违纪情况纪律表》、《学生好人好事登记表》等学生行为规范纪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类:

A:获得文明班(班次);B: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人次);C: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人次);D:一般违纪受到处分(人次);E:受校级处分(人次);F:违法犯罪(人次)。

图1数据表明,作为反映班级整体表现的学校月度文明班评比,一学期(共5个月)来实验组获得文明班的次数达到41次,远高于对照组的19次;有记录的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人次也以287人次对179人次明显超出对照组;有记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人次为179人次明显多于对照组的96人次;而一般违纪记录为75次,低于实验组113次;受到学校层面纪律处分为2人次,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人次;违法犯罪人次均为零。说明:学校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重要作用。[7]

实验还发现,在实验的第1个月,两组学生在未按时完成作业、拾金不昧、迟到早退、未按时作息方面均在同等状况,但从第2个月开始,实验组在未按时完成作业、迟到早退、未按时作息方面的数据急剧下降,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的数据直线攀升,且随时间推移而显现效果明显,而对照组在这几方面保持在同一水平。表明:学校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能促进学生的行为规范修正,提升学校德育教育效能,进一步凸现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所蕴涵着的道德、品质、行为等思想教育内涵,渗透着“立德树人”教育功能。

4.5 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从表3可看出,实验组的学生无论是在身体形态,还是在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方面都大幅度提高,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学校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非常显著作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学校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5.1.2 在校园实施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能有效地融合德育因素,发挥立德树人的德育功能,对学校德育管理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诚信等道德品质教育产生积极作用。

5.1.3 学校推行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深受学生欢迎,具备在我国大陆学校广泛推广的可行性。

5.1.4 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在寄宿制学校比半寄宿制学校更容易推行。

5.2 建议

5.2.1 推行体育器材自助化管理之前,应加强宣传教育,在相应位置摆设体育器材使用告知或相关安全提醒。在开放器材前,可与学生签订相关承诺书,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实施初期安装摄影监控设备协助管理。

5.2.2 推行初期,可以发挥学生志愿者在每天体育活动结束时间,协助整理和统计体育器材,如损坏、丢失、调换等情况,及时反馈。

5.2.3 加强存在安全隐患较大的体育器材管理,该类器材应摆放在运动队或体育生的训练室,由运动队或体育生直接管理,如标枪、铅球、杠铃等器材。

5.2.4 推行一段时间后,如果学生都能自觉遵守器材借还相关规定,可以考虑就近原则,在不同场地摆放相应体育器材,便于取还,提高器材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器材使用的效能。

[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2014年度课题“高中寄宿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相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T001)和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资金项目“校园体育的德育因素融合研究”(编号:20151217987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柯富俊.学校体育器材管理“六化”[J].体育师友, 2012,(01):40-41.

[2] 陈淑奇.对我国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改革的探讨[J].教学与管理,2006,(01):57-58.

[3] 周长雷,唐晓辉.中小学体育器材利用率现状浅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1):18-20.

[4][5] 邱伯聪.高中寄宿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相关问题研究——以广州增城市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09):9-14.

[6] 邱伯聪.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德育因素融合研究[J].体育师友,2015,(05):32-35.

[7] 邱伯聪.高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探讨——兼论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开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07):19-21.

作者:邱伯聪

第三篇:浅析学校体育本质目标管理

摘 要 学校本质体育管理包括学校体育发展目标和管理机制完善目标两部分内容。为了实现学校体育管理目标的两个,就需要制定方针、政策、确定步骤、方法、设置机构、订立制度,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合理开发和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本质 目标管理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模式却依然存在,而学校体育的管理基本停留在一般水平上,已完全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校体育,应在更新体育理念,加强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使它能跟上时代的脉搏和时代的创新要求进行不懈探索实践。学校体育管理目管理,就是针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客观进程及其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以确定管理目标和实施这一目标的计划、方案、监督检查目标、计划和方案的实现是指在整个学校教育事业范围内,通过采取调节和控制的措施使学校体育工作达到预期的结果。

一、增强学生体制是学校体育的首要目标

体育是体制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人们体质的过程,其本质目标是增强人的体质。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体质的范畴有:形态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运动素质与能力发展水平,心理发育或发展水平,适应能力。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质的过程,在学校体育这系统内,要达到培养学生体质的目标,必须考虑系统可能的因素,这些因素同时对学生体质形成影响,对这些因素进行梳理,统筹,组织,调控,调整,反馈,达到整体的效益,所以我们必须做到:

①所有学校管理者都要参与学校体育。

②所有学校组织机构都必须把体育安排在其常规工作中。

根据目标管理原理,宜把学校体育总目标层层分解,形成目标体系,使学校体育系统内的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从而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完成自己的目标,而各个目标的完成就实现总目标。

二、中学体育管理现状

(一)在观念上,中学体育管理相对阁离于中学系统外。体育应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中学体育中,智育、德育相对体育形成壁垒,致使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整体教育观念较差。

(二)中学体育的组织机构设置不完善,卫生设施不全,卫生器材配备,达标学校极少。

(三)学校体育目标管理刚起步,还停留在理论上,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从总体上说,目前学校体育管理还处于行政管理阶段,所使用的方法比较落后,这种管理上的落后状况是学校体育工作没有取得大的进展的基本原因之一,引进目标管理机制,学校体育工作效能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建议

(一)建立合理的中学体育管理机构

现代学校体育的科学管理,首先强调各职能机构之间的相互沟通、协调、综合、平衡、以系统目标来调节,完善部门目标,从而达到全面优化。所以没有合理完善的中学体育管理机构,就无法实现中学体育的目标管理,也就没有用科学管理而言。

1. 建立由校长直接领导的体育卫生处

在中学管理机构中,政教处、教务处、体卫处分管中学德育、智育、体育,三处并立,由校长直接领导。

①会同教务、总务处、体育教研组制定体育工作计划,合理作息制度,课程安排会议。

②组织领导卫生室工作,制定工作目标,并根据目标对卫生室工作进行评价。

2.增加学校卫生投入

卫生室在体卫处的领导下,主管卫生工作,在做好本目标工作外,与体育密切配合(如体质测试、档案、营养指导等)。

3.体育教研组内部机构改革

体育教研组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重要机构,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内部管理上的分工,明确目标,使工作有序进行。

4.学生在管理机构中的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管理的积极性,引导自身的体质建设,这种积极性是学校体育工作成效的关键。

(二)建立中学体育目标体系

学校体育目标体系是把全体教师有机组织起来,使之产生整体观念和相互合作的欲望,充分发挥集体和个人的力量。

1.中学体育目标体系的建立

在中学体育目标体系中,既然建立了合理的组织机构,那各机构的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就是中学体育目标体系。在目标体系中,总目标是依赖各分目标的完成而实现的。

2.处理好学生个体目标管理环节

学生个体目标是学校体育目标的最后一级,总目标的实现最终要依赖个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人目标,这样,才使制定的目標具备目标管理的意义,调动学生增强体质的积极性,学校体育总目标也就落到了实处。

3.疏通目标管理信息反馈途径

根据系统理论的反馈原理,必须注意体育目标管理过程信息反馈的流畅,不仅将学生体质状况及时向室一管理级反馈,也要向学生及学生家长反馈,这样既助于决策,也助与执行,实现学校体育总目标的总体控制。

为了实现学校体育发展目标,就需要制定方针、政策、确定步骤、方法、设置机构、订立制度,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合理开发和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科学化管理水平,真正使“健康育人”的体育理念,学校体育科学化管理水平达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1995.

[2]赖勇泉.谈体育素质教育[J]体育师友.1999(5).

[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曲宗湖,杨文轩.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人们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李勇

上一篇:会计专业导论论文下一篇:室内设计色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