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职业院校中推行“五常化”管理的积极意义

2022-09-11

职业院校学校学生有年龄小, 走上工作岗位较早的特点, 学生经常在走上工作岗位后, 因不能理解和接受工作单位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 在过渡适应阶段在平时的生活中如何教学生尽快的适应社会工作生活是我们一直思索的问题之一。

1“五常化”管理的由来

五常法源于五个日本字 (Seiri意为整理, Seiton意为整顿, Seiso意为清扫, Seiketsu意为清洁, Shitsuke意为修养) , 全部是“S”带头的字, 所以它也称为“5S”。1994年香港人何广明教授始创的概念———五常法。何广明教授在日本研究优秀企业的时候, 发现“5S”在其中所起的巨大作用。1994年, 他整理出了基于“5S”的优质管理方法, 那就是五常法, 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它是一个由内向外, 由人到物、由软件到硬件、由理论到实践、由制度到流程、由考评到自省的完整的管理体系。

五常法是用来维持品质环境的一种有效技术, 是一种能协助企业建立持续改善文化及良好品质环境的技术, 是一种低成本管理方法;能有效帮助企业资源增值、开源节流, 更能改善企业产品及服务的安全 (S) 、卫生 (H) 、品质 (Q) 、效率 (P) 、形象 (I) 及竞争力;不单可改善工作环境, 更可改善人的思考过程、令人养成良好的自律性。

2 职业院校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选择职业技术学校就读的学生从年龄阶段来分, 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 中考成绩不是特别理想, 退而求其次来到技术学校的初中毕业生。这一类学生占技校生总数的85%左右;另一类是, 高考落榜的高中毕业生, 这一类学生学生大概占到学生总数的15%左右, 年龄相对成熟, 心理素质较好, 接受理解能力相对中级学生较强, 学习目标更为明确。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年龄普遍偏小, 文化基础总体偏低、道德水准尚未形成、自律性明显不强, 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但是, 他们思维活跃, 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 热情容易被激发, 对枯燥的理论学习虽然缺少兴趣, 但是动手能力较强。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就要结束在校生活, 走上工作岗位, 在学校如果没有练就精湛的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很难适应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工作的。

3 结合学生特点, 分步骤推行实施“五常化”管理方法

第一步, 入学军训。军训几乎是每个学校开学后给新生上的第一堂课, 职业院校更应该走好这第一步。这是让一个学生开始一段新的认识阶段, 众所周知第一印象很重要, 第一堂课的要求与学生日后的行为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特别是在宿舍内务的整理上, 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教官所讲的标准来摆放被褥和个人物品。也就是按照五常要求中的归类摆放对物品进行规整, 床面要求平整、干净, 被子折出棱角, 一个宿舍的被子和枕头按照统一方向摆放, 床下只准摆放三双鞋子, 而且鞋跟一致朝外在一条线上, 脸盆放在鞋子的右侧, 脸盆内只准放牙缸、肥皂和毛巾, 毛巾叠好后一半搭在盆子的外沿, 其余不常用的生活用品规整好后放入小柜中锁起来。

通过军训期间的统一要求, 让学生学会五常中的“常规范”和常“常整顿”, 达到物品按照种类摆放, 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放置。通过这第一堂, 学生认识并接受了新环境, 并且走入了有序的技校新生活, 对于散漫了一个假期的他们来说, 这第一步也许走得并不容易, 很多学生为了叠好一床被子早上甚至比其他学生要早起上一个小时, 但是, 但内务优胜奖的奖状挂在宿舍时, 他们是那么幸福, 露出最真最美的笑容。

第二步, 在开学后的2到3个月内, 推行“五常教室”和“五常宿舍”评选活动, 动员全体师生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来。这次活动是在规范、统一的基础上, 对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进一步提出美化和清洁的要求。教室的课桌、凳子统一归位, 卫生工具统一放置在卫生角处, 并贴出明显的标识, 以及负责人的姓名;基本卫生每天清扫, 并要达到一定要求, 用分数来衡量, 一周一次大扫除, 要求彻底不留死角, 特别是平时接触不到的灰网等地方。在清洁有序的基础上, 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美化环境, 体现班级文化和专业特色。例如, 空港专业的班级, 可张贴空乘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仪容仪表的要求, 班训和班主任寄语等;宿舍要求整洁、统一, 节约、防盗意识强, 人走关灯、关水、锁门。鼓励学生多养殖绿色植物,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在这一过程中, 全员学生都参与到了活动中来, 也充分发挥了的创造力, 通过装扮规范教室和宿舍, 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加强了沟通和交流, 改善了入学后的人际关系, 加深了相互间的了解;每个岗位和区域都有专门的负责人, 避免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的发生, 通过评比的激励作用,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 即使班主任老师不在, 学生也清楚自己的责任和工作, 让整个班集体实现事事有人做, 人人有事做。通过常清洁、常自律, 帮助学生养成讲秩序、爱清洁、负责任的习惯。

第三步, 在学生的整个技校生活中, 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组织学生参加各项集体活动。配合团委的活动, 每逢“五四青年节”或“建党”“建国”纪念活动, 我们都要组织大合唱或者诗歌朗诵活动加以庆祝。青春最美好, 我们的学生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项活动来, 充分展示他们青春的活力。

通过“常组织”,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通过在职业院校中推行“五常化”管理模式, 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 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为学生走向严格要求的社会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常组织、常规范、常整顿、常清洁、常自律”的学习和培养, 虽不敢说为学生走上实习打了包票, 但是学生的适应能力确实有了提高的印证。希望我们在职业院校的探究上, 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绩, 服务于我们的学校和学生。

摘要:五常法是用来维持品质环境的一种技术、是一种管理理念、是一种生活的哲学, 是一种长期运用后出管理奇效的利刃, 近年来在各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 职业教育受到的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更多的人也开始关注和探究职业院中的学生管理模式。结合自身学校所在院校推行的“五常化”管理模式, 来谈一下这种管理所起到积极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职业院校,“五常化”管理,推行实施,积极意义

上一篇:浅谈GIS技术在房产测绘管理和房产测绘信息系统应用的探究下一篇:针对珠宝品牌的国际本土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