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焦虑症范文

2022-05-21

第一篇:浅谈焦虑症范文

浅谈浮躁焦虑等不良心态

最近几天,到网上逛一逛,觉得心惊胆颤和毛骨耸然,可以说这个网络世界有些让我出乎意料。没有看到理性,看到的是一片喧嚣、谩骂、人身攻击的“文革”景象,几乎无处不在地弥漫着一种比较普遍的焦虑情绪,但仔细推敲,其真实的背后隐含着极其浮躁的心态,那就是“你为何有而我为何没有?你有我也应该有!”。

“达芬奇”家具沸沸扬扬,小商贩硼砂“萨其马”义愤填膺,地铁滚梯事故不可思议,高铁事故引来众怒谩骂,红十字会公信力丧失,社会团体非法敛财,如此等等,千奇百怪,眼花缭乱,人们在为公共安全问题伤神,对腐败现象痛恨,于是便产生诸多的带有广泛性的紧张不安的焦虑心理,并存在为解决自身未来安全的冲动或浮躁心态。强势群体应该满足吧,但那些强势群体也焦虑,何况众多的普通老百姓了。民工为生计焦虑,城市居民为社会保障焦虑,官员为乌纱帽焦虑,老板为赚钱和财产安全焦虑,东部人焦虑,西部人也焦虑,人人不满,人人焦虑,人人浮凿,令人担忧的现实!

萧伯纳说人生的苦闷有二,一是欲望没有被满足,二是它得到了满足。这话的确是部分的真理。焦虑的人都浮躁,浮躁的人也都焦虑;浮躁表现为气,焦虑深刻到心。焦虑的人难受,每一天,每一分钟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不是属于自己的;他们人在这里,而心在那里,心身分离,人格分裂,神不守舍,所以他们是痛苦的。焦虑可以造成神经衰弱,可以造成人格分裂,可以造成抑郁症。也可以说抑郁就更深刻的焦虑,是焦虑形成习惯无法摆脱。只有等环境改善了,或者心灵长了茧子,人就慢慢好了。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茫然不安,让我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浮躁不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这样说,我们的一生是同浮躁斗争的一生。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是我们人生最大的敌人。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都不可浮躁,如果一个企业浮躁,往往会导致无节制地扩展或盲目发展,最终会没落;如果一个人浮躁,容易变得焦虑不安或急功近利,最终会失去自我。

现代人的普遍特征就是人群社会焦虑倾向的普遍化。焦虑的背后有恐惧,有怕失去。或者是对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失去希望,看不到好的前景,如果能有好的前景谁都不会得抑郁症。激烈的社会竞争,是人生活的风险成本加大,如果人承受不了,就会深患焦虑。浮躁是个浅层次的。

浮躁一般说来没有痛苦,有的只是无聊。他大多出现在成功之后,尝到了胜利的果实,于是便看破一切,研究现代的人精神状态,焦虑和浮躁是两个绕不过的词汇,也是人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病态心理,也当代人的基础心理。卡夫卡写出了人的疏离与荒谬;当下,如果谁能写出人的浮躁和焦虑,也可以说是个经典的现实主要义作品。

当前,我们的社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诱惑,弥漫着一种浮躁的气氛。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不少人按耐不住自己那颗骚动的心,他们渴望升官、渴望发财、渴望出成果、渴望繁华富裕的生活、渴望达成想象中的精彩人生。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不少人耐不住寂寞,守不住自我,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对待自己所处的岗位和手中的工作;不少人朝三暮

四、患得患失,稍不如意就轻易放弃,这山望着那山高。他们不再扎实肯干、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不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宁静致远,而常常是一旦有点小得计,便沾沾自喜;一旦有点小成功,便得意忘形;一旦有点小权力,便乱用一气;一旦有点小得志,便气指颐使。追逐名利、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几乎成为有些人的常态。

善于诊断社会病的学者断言,时下我们的社会患了一种浮躁症,个体普遍患了一种焦虑症。谈到具体症状嘛,可以随手拈来:比如政府官员大搞政绩工程,在一个地方没踏实干几年就急于寻找升迁之途;商家职业道德缺失以假冒伪劣商品大赚昧心钱;教授学者不安心做学问,四处抢课题捞钱,直至学术造假;富人时刻不忘炫富以丑为美;老百姓一遇原本不大的事情就失去冷静,迅速点燃淤积心中的仇官仇富情绪,最终酿成激烈冲突。

浮躁是人类所面临的普遍状态。为什么我们的心境会反复振荡于得意、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丧、焦虑、恐惧甚至绝望之间?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浮躁?浮躁是因为我们缺乏幸福感,缺乏快乐,太过于计较得失。其实说白了,浮躁就是失衡的心态在作祟。当压力太大、急于成功、太闲太忙、缺乏信仰、过分追求完美等问题出现并不能得到满意的解决时便会滋生浮躁。

出现焦虑浮躁心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商品货币文化大潮的汹涌澎湃之中和西方文化大量涌进的冲击之下,我们一度忽视了理想信仰教育,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忽视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忽视了文化的价值和作用。正是由于教育的失误、文化的迷失,致使一些人贫困了精神,丧失了信仰,丢失了灵魂,沉沦了道德;致使一些人找不到共同的精神家园,找不到自己民族文化的根,找不到人生的价值与目标。继而,看问题片面、短视、浮躁,把持不住自己的心态与行为。

浮躁是人们走向和谐的最大敌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最大敌人,也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己的和谐三个方面。人自己的和谐主要是个人心态、个人内在精神的和谐,是能够保持一种和平、和谐、和顺的心理状态。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公民的和谐心态,没有多数公民的心态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和谐心态是指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中庸豁达的心态,投身到社会之中;能够以理性平静的心情看待问题和处理矛盾,能够理性客观地评价社会、评价他人和评价自己。人生活在社会之中,都肩负着一份社会责任,都应该对社会怀有一份感恩之心,对他人怀有一份关爱之心。即使有什么不如意,也应该有一份宽容之心。俗话说得好,平平淡淡、踏踏实实才是真。只有平和沉静、脚踏实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和谐的心态为人处世,才能真正走向和谐,建设和谐社会。

走向心态和谐,首先要宁静淡定、平和自得,淡看功名利禄,淡看世俗百态,尤其应该学会从喧嚣中获得宁静,做到以清静心看大局,欢喜心过生活,平常心品情味。其次要志存高远、崇尚高雅,守德、明德、敬德,为人处事要讲格调、讲品位、讲操守,心胸开阔、襟怀坦荡,乐观豁达、宽厚待人,遇事从大局出发,多关心少排斥,多沟通少误解,多信任少猜疑,多支持少挑剔,多谦让少争执,多宽容少计较。还要有勇于担当的责任心态,始终追求理想的境界与和谐的氛围,始终坚持求真、崇善、向美,努力做到学习上追求高质量,工作上追求高标准。

只有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才能找到幸福和快乐,那么,幸福和快乐在哪里?幸福和快乐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可以支取。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急需在心中添把火,以燃起某些希望。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急需在心中洒点水,以浇灭某些欲望。你会感觉到,其实我们很幸福,其实我们很快乐。

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心情有强烈的起伏。同时我也相信,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加增。假如你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那么人生于你也会是宽广而长远,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困境”,也没有什么好焦虑的了。

形势与政治

年级:09级

班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三班 学号:2009023024 姓名:黄文静

第二篇:浅谈幼儿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积极应对策略

内容摘要:每年九月是幼儿新生入园的时候。此时的幼儿园常常是哭声一片,有的孩子表现出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有的则会在行为上表现出哭闹,这就是“分离焦虑”。“分离焦虑”给幼儿入园造成了一定的痛苦,对家长的情绪产生困扰,对教师的工作也加大了难度,如何缓解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密切配合,更需要我们教师的积极应对,机智处理。 关键词:家园合力环境营造游戏活动赏识教育

幼儿园新生入园是其从单一的家庭生活环境迈向集体的社会性生活的第一步。由于生活环境、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生活中心从家庭转移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幼儿要离开熟悉的环境、亲人而单独生活,一切都是陌生的。他们也如成人一样,当他们感觉到周围的各种环境或事件具有潜在的威胁而自身又不能很好地适应或改变时,就会产生心理压力。诸如上幼儿园时表现出的紧张、不安、恐惧等情绪,在行为上会表现出哭闹,这就是“分离焦虑”。那么,如何让新生对教师、同伴以及园舍等由陌生变为熟悉呢?

一、主动出击,家园合力让孩子自然入境

1、家校联合,达成共识。

为了克服幼儿初入园时不适应,克服他们因为离开父母而产生的焦虑,让他们从依恋父母、家人,转化到依恋老师,我们应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与老师彼此认识、了解,同时向家长介绍幼儿园需要家长配合的有关事项,以便幼儿园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教育工作,保证家园统一意见,坚定信念。尤其是针对幼儿入园之初哭闹的现象,既要科学正视,又要积极面对。每当此时,家长可以适当地陪伴一下就可离开,并且相信教师一定有能力哄好。有时候,幼儿哭家长也哭,这种情况对幼儿绝对没有好处。有的家长在送完幼儿以后不忍离开,不时地在门口张望,这样只能使幼儿刚刚稳定的情绪又产生波动。有的幼儿入园时较少哭闹,过了三四天哭闹却厉害起来,家长以为幼儿在幼儿园受了什么委屈,就暂时不送幼儿入园了,结果幼儿上幼儿园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实,幼儿哭闹与反复是正常现象,家长一定要坚持让幼儿入园,幼儿一般会在20天左右的时间里适应幼儿园生活。

2、全面家访,掌控信息。

教师要在开学初尽可能全面展开家访,主动和孩子接触,与孩子玩游戏,或者适当向他们赠送点小礼物,用我们和蔼可亲的形象赢得孩子的好感和信任。教师要保证能准确地叫出孩子的名字,如果教师能准确喊出幼儿的名字,特别是能叫出他们的小名,就能让孩子从被动让你接近到主动靠近你,很快缩短心理距离。同时事先还要了解孩子的特别爱好,向家长了解孩子喜欢吃什么、玩什么,有什么特殊要求,如要上厕所时有什么特征、表情,或会说什么方言等,并做好详细记录。比如孩子往往对某一类甚至某一个玩具情有独钟,教师如能提供类似物品,孩子会顿生熟悉之感。教师如能了解孩子的喜好,并能

及时给以支持、引导,那么就能减少孩子对教师的陌生感,增加对教师的信任度。

有些初入园的孩子特别依恋某个玩具或物品,比如破旧的布小狗、洋娃娃等。这些在成人眼中很不起眼的东西却常常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舒适感,还会有效缓解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其实,这是孩子把对父母的依恋情感转移到了某些物品上。我们经过了解得知,一般情况下,这些孩子的父母亲平时工作都很忙,无暇顾及孩子,使得孩子早期生活中对父母的正常依恋无法得到满足。情感的缺失使这些孩子对陌生的环境产生本能的焦虑,转而从物品上寻找安全感。通常这些孩子只有抓着或抱着依恋物才能在午睡时安静入睡。教师要理解孩子的这一行为,只要对安全和卫生无碍,教师就不必过分关注和强化孩子的这一行为,也不要急于用粗暴的方法强制性地要求他们改掉这一习惯,以防止产生新的问题。

3、亲子入园,循序渐进。

在正式开学前,教师可以组织三天亲子活动,活动环节基本按幼儿入园后的一日生活流程进行,但要逐步递进。第一天,可以让幼儿找找自己的动物标志,并把标志贴在相应的小毛巾、小杯子、小床及小椅子上,知道贴有这个标志的是自己的物品,同时开展以亲子游戏为主的活动,主要让每位幼儿在家长带动下参与到活动之中,感受与大家游戏的快乐。第二天,重点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一些生活常规,如怎样拿牛奶袋、小椅子以及怎样用水杯接水等。第三天则让家长完全退出至旁观席,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以及幼儿与环境等的互动,帮助幼儿熟悉和适应教师、同伴和环境等,让他们在自然、宽松的气氛中感到好像在家里或在公共场合与同伴玩耍一样,从而激发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兴趣和向往。

二、巧妙布臵,环境营造让孩子安居乐玩

1、硬件创造安全、温馨、舒适的空间

为了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教师要为幼儿准备适宜的生活空间,在教室环境布臵上应当突出“家”的感觉。创设家庭式的环境,提供安全、温馨、舒适的空间和轻巧、柔性的生活设施,便于新生休息和自主活动。比如在班级环境布臵上选用淡粉、淡绿、淡黄等柔和的颜色为主色调。用这些颜色的花布或是装饰娃娃家的小餐桌,或是装饰家具,不仅美观大方而且有如“家”一般,起到稳定幼儿情绪的作用。又如将幼儿的全家福小镜框布臵在活动室,在区角放臵大量幼儿从家中带来喜爱的毛绒玩具,在班内悬挂、张贴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能有效地分散幼儿注意力,减少分离焦虑。多提供软、简单、大型的玩具,少提供硬、精细、复杂的玩具。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在新环境中找到归属感。

我们也要注重班级公告栏的设臵,比如我们可以“温馨提示”:“孩子入园后,家长须离开;心态要调整,情绪要放松;观察要细致,沟通要及时;家园要共育,疏导要耐心;儿童作息时,家园要一致……”“家长离开时,分离要果断,倘若露不舍,哭闹变底牌,幼儿焦虑重,适应会更慢。” ……这些“温馨提示”,为焦虑迷茫中的家长如何帮助

幼儿尽快摆脱分离焦虑期做出了具体指导。又如,“主题活动”栏呈现本周详细的教育内容及教育过程,有题目、有目标、有主要活动安排、有环境与资源、有指导要点,为家园同步教育提供必要的准备。

2、软件营造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心理环境

教师在努力营造孩子熟悉的环境时还要注意隐性气氛的营造。比如,如今的许多家长都很重视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有的甚至从胎教就开始了。家访时,教师可以向家长询问孩子在家里最喜欢听的歌曲或乐曲,为什么喜欢这些音乐,听了这些音乐后他会有什么反应,然后,把每个孩子喜欢的音乐集合在一起做成磁带或光碟。幼儿入园初期,教师可以常常播放这些音乐,组织孩子一起来听,特别是当某个孩子哭闹时,有针对性地播放一段他在家里喜欢听的音乐,有助于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产生对幼儿园的熟悉感与亲近感。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在家里都会听音乐,有一部分家长对音乐并不重视,因此,在家访时教师要作两手准备,对于这些家庭,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童谣和歌曲磁带,在家访时送给他们,请他们平时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听,让孩子熟悉这些音乐。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在每个孩子喜欢的音乐前录一段该幼儿说的话,如:“我是某某某,这是我喜欢的歌《两只老虎》。”这样,在刚入园阶段,每一个孩子在班里都有属于自己的音乐,教师可以轮换着播放。每当听到自己的声音,听到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乐曲,许多孩子会很快安静下来,并跟着音乐表演和歌唱,许多时候还能吸引别的孩子观看。简简单单的一段音乐,拉近了家庭和幼儿园的距离。

3、主题背景渗透规则和行为养成教育

在亲子入园适应阶段,我们还可以收集第一手资料,将宝宝洗手、排队、上厕所、整理玩具等场景拍摄下来,制成了一幅幅关于生活常规的彩色喷绘,将这些喷绘加上好看的边框,布臵在一楼小班的活动室前的封闭式的走廊里,与幼儿视线平行。这些图经过装饰,张贴得错落有致很美观,布臵成小班生活常识的主题教育环境。许多宝宝在来园、离园时都喜欢带着家长到画前指指点点,不时还能找到自己或自己熟悉的场景,幼儿感到很亲切。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图中还蕴藏着很多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规则,这正是小班宝宝需要重点培养的内容。于是教师带领宝宝们阅读着这些以孩子为主人公的系列图画,读着“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走”、“大家一起玩玩具”……宝宝们看着熟悉的画面,说着图画的内容,自然而然地模仿着这些行为,一些集体生活常规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孩子们渐渐由随意变得有序起来,习惯的养成顺应自然。

三、及时转移,游戏活动让孩子乐在其中

好奇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注意力也因而比较容易转移。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认识社会的方式。《纲要》指出“幼儿园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将游戏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游戏可以增加幼儿交往的频率,帮助个别分离焦虑的孩子与其他幼儿尽快地熟悉起来。考虑到小班宝宝以平行游戏为主,我们在班上的活动室中可以布臵三个娃娃家,

以确保每个宝宝都能同时到娃娃家去玩,避免因地方小而产生的冲突。娃娃家里的许多布娃娃、玩具等都是收集的宝宝家里的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宝宝在老师的引导下喂娃娃、陪娃娃逛逛、送娃娃回家,陪娃娃玩玩具……家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份亲切感占据了宝宝想家的感觉,而剩下的只是玩的乐趣。

当幼儿情绪不稳定时,我们可以组织玩“开火车”的语言游戏,请他当火车头,邀请别的幼儿做小车厢;在音乐活动歌表演时,让能力强的幼儿去邀请他(她)共同表演;角色游戏时,经常让他(她)做营业员、服务员接待其他幼儿,增加他(她)与其他幼儿交往的机会,让他(她)在游戏中体验快乐,认识新朋友。这样不久便能与其他幼儿熟悉起来,并融为一体。 宝宝对捉迷藏的游戏也很感兴趣。老师戴着动物头饰,跟宝宝躲猫猫,宝宝用手遮住眼睛,老师躲好后用语言提醒“宝宝,宝宝,我在这里呢!”幼儿通过声音去寻找老师的位臵,桌子下,钢琴后面,娃娃家里面、窗户外、门后面都是躲藏的好地方,幼儿集中注意力寻找老师躲藏的方位,想家的感觉抛到了九霄云外。 我们还可以组织老师想了许多好玩的集体游戏,比如点名游戏、拉拉手游戏等。游戏情节简单、有趣、宝宝的参与度高,转移了想家的注意,宝宝乐在其中。

我们要每天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动静交替,使每一个活动都紧紧相连,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幼儿园比家好玩。这样既吸引幼儿注意力又减少他们的哭闹。

四、抓住机会,赏识教育让孩子自信成长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着的片面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而轻视其他能力发展的现象,使儿童失去了很多体验成功的机会。我们应认识到个体存在的差异性不仅表现为发展水平的差异,还表现为能力水平、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认识到各种能力培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使儿童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儿童体验到“我行”“我能”时,自信也就随之产生了。

对幼儿在园一日表现,努力发现其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鼓励。通过各种表扬奖励的办法,引导新生喜欢幼儿园生活。经常对孩子竖大拇指,要把老师对他们的疼爱和关心表现出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当教师发现孩子有点滴愉快情绪时,应立刻在大家面前表扬、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和骄傲,并懂得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家校路路通短信平台等通讯方式,将孩子状况及时告诉家长,让家长回家后也能及时鼓励、表扬孩子,拉近孩子、家长、教师这三者的距离。

我们可以制作特别的胸牌或卡片。在了解了孩子的昵称、特别的爱好等信息后,给每个孩子制作一个几何图形或动物剪影的漂亮小牌,将这些信息标注在上面,等孩子入园时作为小礼物挂或贴在孩子身上,这样教师一眼就能看到孩子的一些基本信息。有时,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个性化的卡片,如在小贴画上写上名字作为见面礼物或奖品送给孩子贴在他们的背上、衣服上等。如果能在园徽、班徽上贴上他们的名字贴,那就更有特

色了。

另外针对孩子依恋物的现象,教师平时要善于发现孩子行为上的细小变化,一旦发现孩子不依恋某一物品,要及时鼓励和表扬。教师还要提醒家长切不可为了让孩子不再依恋某物,想方设法去购买其他玩具或物品作为替代,因为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情感需求,反而在不经意间帮孩子寻找到新的依恋物。

面对入园焦虑,须及时加以纠正,并围绕孩子实际情况来开展一系列活动,而其中的很多内容都有赖于家园双方的密切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因此我们提倡更为宽容的教育,对儿童而言,适应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仅仅针对一次入园现象,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整个人生。

参考文献

1、《小班幼儿适应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上海学前教育网

2、《小班新入园幼儿适应性情况的调查研究 》范秀娟

3、《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理论模型与干预途径》盖笑松 张向葵

4、《家庭功能与儿童孤独感的关系》辛自强,池丽萍

5、《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郭念锋

第三篇:高温焦虑症

一、简介

高温焦虑症,是指在高温笼罩下,人们特别容易疲劳、焦躁、发脾气、失眠、情绪波动等。科学证明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等现象。

二、原因分析

人的情绪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当遇到持续高温天气和外界大环境变化时,人体这一小环境受到影响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一旦温度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人的精神、情绪就会产生波动,不仅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情绪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现象。

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焦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焦虑”的比例都会急剧上升。

专家指出,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人的睡眠和饮食量有所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使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到人的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行为方面的异常。

三、症状表现

一是情绪烦躁,常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对家人或同事发火,而自己则觉得心烦意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 二是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了,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三是行为古怪,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动作。

四、预防措施

第一,要“静心”养生。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不要生闷气,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感到心烦意乱时可以想想一片森林、一片蓝天等,平静一下心情。

第二,要保证睡眠。睡眠不足,心情会变得急躁。经常作息颠倒或长期熬夜的人,通常情绪也不稳定。因为夜间11时至凌晨1时是脏腑气血回流的时间,此时,血回流到肝脏准备储存精气(能量),如果不睡,能量无法被贮藏,就会肝盛阴虚,阴阳失和。

第三,要调剂好饮食。日常膳食应尽量减少进食油腻食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仅能防暑,还能增进食欲。注意多饮水,以调节体温,改善血液循环。多进食“清火”的食物和饮料,如新鲜蔬菜、水果、绿茶等。

第四,要注意养气。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都要保持不急不缓的动作,让呼吸均匀有序“气”自然就会“和”“气”顺了,转化为足够的能量,身心舒展放松“心”自然就平静了。

第四篇:儿童分离焦虑症

“你得让我喜欢,我才愿意天天去”

——家园合力应对宝宝入园焦虑

张亚丽 绘

【苦功夫下在开学前】

度过“焦虑期”要关注幼儿需求

■郝卫锋

又是一年“入园季”,如何帮助幼儿度过这个焦虑期,再次成为家长、幼儿园关注的焦点。在课程游戏化推广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关注儿童立场,满足幼儿需求。因此,解决幼儿入园的问题,应该从此着手。在保持常规做法的同时,探寻接近幼儿心理发展特点,适合幼儿需求的活动,缓解幼儿焦虑情绪,顺利入园。

幼儿入园,从成人的角度,是幼儿接触社会,培养社会性品质的必经阶段;站在幼儿的立场看,是即将离开熟悉温馨的家,走进另一个“新家”,存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挑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情感和归属是首要,其次是社交和自我实现。

动员家长先“断奶”

当我们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幼儿身上时,往往会忽略事情发生给自身带来的情感冲击以及未知的情绪表现。总结历年入学季中的种种现象,我们发现,幼儿入园之后的哭闹,会给家长带来不安,踱步、停留在班级门口,迟迟不肯离去,甚至焦虑、愤怒。多数是女性家长的不舍和“妥协”,也有小部分的男性家长。鉴于以上情况,在入学之前的动员大会,我们结合具体的案例,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剖析,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幼儿第一次入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比自身行为,进行现场问答。作为社会人,接触家庭以外的环境必须要经历,任何人的成长都是如此。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比如“爸爸、妈妈去单位上班,宝宝去幼儿园上班,下了班我们才能见面”。幼儿回到家,要用积极的情绪与之交流,幼儿园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你有哪些好朋友,可以让他们来家里做客等等。一定不能用消极的情绪,比如“有没有人欺负你”“今天有没有哭”,更要杜绝用物质刺激来哄孩子入园“明天不哭,给你买个新玩具”等等。

家长的行为、情绪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入园焦虑,家长也需要“断奶”。

走好第一步从家访开始

面对即将进入的“新家”,教师一定要提前拜访幼儿家庭,与幼儿有个初步的接触。教师不仅从个人形象上进行设计,穿色彩温和的休闲、运动服饰,还要针对每一个幼儿的情况,做一个详细记录。例如,心理方面,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爱好、习惯、强项等;身体方面,对什么食物过敏,能不能独立进餐等。

幼儿对老师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要学会抓住契机,与幼儿第一次亲密接触,采用一些互动的小游戏、约定小秘密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感觉到好玩,还想见到自己。例如,在一次家访中,我发现可可很喜欢恐龙,但是家里有关恐龙的书不多。于是,我就告诉他,幼儿园有关的恐龙书好多,你想看的话,就快点来幼儿园,我等着你。

隔代教育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大多数家庭都是老人接送。因此,在家访的过程中,长辈有必要在场,听一听老师介绍幼儿园的生活,尤其强调一些细节:幼儿衣服要宽松、舒服,容易穿脱;不要在幼儿身上佩戴装饰,以免发生危险;准备两套更换的衣服等。

为了深入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情况,我们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在微信上进行问卷调查。从幼儿喜欢的玩具类型,是否能独立进餐、如厕,有无午睡习惯,家长对教师行为的期望等层面,进行综合分析,以大数据的方式,来了解和跟踪幼儿,调整教师行为,促进幼儿发展。

半日体验活动开启“新家”模式

幼儿入园的不适应,主要是对新环境的陌生,缺乏安全感,需要家长的陪同,才能克服。因此,在入园之前,我们会有半天的体验活动。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就是独一无二的,应该受到尊重。大手牵小手走在通往教室的“花路”(花盆在两侧,中间是一条路)上,踏上幼儿人生重要的旅程。

幼儿与家长一同走进“新家”,熟悉老师、活动室、盥洗室、午睡室、多功能教室等环境,在孩子玩得开心的时候,与幼儿交流,做好铺垫。比如“这张小床是你的,真是舒服啊。”“爸爸、妈妈去上班,你就在这里做游戏,一定记得回家表演给我们看。”“这里有好多人,你一定会有好多好朋友。”

在各个环节的设置中,我们改变以往的传统模式,在时间和内容上进行了调整。比如操节活动,延长20至30分钟,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动起来,请家长轮流站在中间,一起带动大家,还增加了握手、拥抱,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这样,幼儿既熟悉了环境,有了互动与交流,还充分体验幼儿园的快乐。

“寻宝+探险”增强幼儿归属感

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的物品有强烈的占有欲。在“新家”的生活,犹如一次探险、寻宝。为了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释放焦虑情绪,我们开启了探险、寻宝的主题活动。

探险活动中,幼儿各领一张探险卡,探险区设一名教师或家长,探险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在卡片上。从进班级门开始,找自己的椅子、床、水杯、柜子(都贴有幼儿的照片)等,找到物品,得一个贴花,完成所有任务,领取一份小礼物(老师的手工作品:纸鹤、飞机、轮船等)。在幼儿不断的循环体验中,幼儿熟悉了自己的物品,有自己物品的陪伴,归属感提高。慢慢地,幼儿之间的交流多了,与老师的对话也多了。

寻宝活动中,在幼儿园大型玩具、攀岩墙、沙池、轮胎、秋千等处贴有“宝贝”(教师手工作品:即时贴剪成的各种动物、人物图案等,背面有老师的祝福语),幼儿与教师一起去寻宝,找到“宝贝”带回家,请家长读给幼儿听,家长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请幼儿带到幼儿园,形成了动态的家园互动模式,这极大地缓解了幼儿的入园焦虑。

幼儿入园焦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面对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时代,始终要坚守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需求为出发点,多方合力,帮助幼儿度过焦虑期,顺利入园。(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河海幼儿园)

【慢功夫用在生活中】

给宝宝一个期待来园的理由

■张桂敏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一张张陌生的小脸,不免会使刚离开妈妈怀抱的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为入园感到焦虑。怎样使刚入园的孩子尽快消除焦虑和不安,使其对亲人的依恋顺利转向老师和同伴,高高兴兴来幼儿园,从而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是小班老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创设优美温馨的环境: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

优美舒适的环境往往会使新入园的孩子心理放松,对幼儿园产生新鲜感,让入园第一天的孩子们大开眼界,使他们在愉快地玩耍中暂时忘记陌生环境所带来的紧张感。而一应俱全的玩具,则会让幼儿愉快地置身于既好玩又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玩具海洋中,暂时忘却与父母分离的恐惧和不安。此外,老师们一个亲切的微笑,一次温柔的爱抚,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写有孩子名字的笑脸卡片,让幼儿在入园的第一天就喜欢上这个新奇而美丽的童话世界。渐渐地,他们就会因喜欢幼儿园优美的环境,喜欢幼儿园各种各样的玩具,继而喜欢上幼儿园。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喜欢上老师

随着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熟悉,环境和玩具对幼儿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他们慢慢地失去了兴趣,开始产生厌倦情绪,有的不愿来幼儿园。赶在幼儿倦怠期前,老师必须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要通过人格魅力和组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对老师产生依赖感。

此外,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新入园的孩子不能闲下来,一没事干,就会哭闹。而且,新入园的孩子对幼儿园的生活常规一无所知,我们采取了游戏的方法,一方面让孩子动起来,另一方面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常规习惯,让孩子们尽快熟悉幼儿园的生活。

通过游戏“我喜欢的标志”,让幼儿把喜欢的标志贴到自己的毛巾架、杯架和小床上,从而和自己的小毛巾、小杯子和小床交上朋友。我们用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偶形象小咕咚鼓励孩子喝水,孩子们在“咕咚咕咚”声中不知不觉间就把水喝光了。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孩子们把自己的杯子轻轻放回了原处。

在进餐时,我们向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孩子们边听故事边小心翼翼地进餐,害怕饭粒掉在身上、地上和桌子上,培养了孩子珍惜粮食的优秀品质和不挑食的良好习惯。

为了让孩子们安静有序地如厕,我们让孩子们一个跟一个排成一队,模仿小动物的样子,听着歌曲走路。时间久了,孩子们听到不同的曲子,便知道该做什么了。

我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朗朗上口的儿歌,优美欢快的音乐和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到幼儿园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介绍幼儿认识新朋友:让幼儿喜欢上同伴

我们针对刚入园孩子的实际情况,在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认识同伴,熟悉同伴,尽快把对家长的依恋转向同伴。

孩子们非常喜欢和比他大的孩子一起玩耍,为了让孩子们结交更多大朋友,我们有意把年龄稍大、自理能力稍强的幼儿和年龄小、胆子小的孩子安排在一起,让能力强的孩子带他们一起如厕,一起接水,一起游戏。渐渐地,他们喜欢上了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为了进一步增进幼儿间的感情,我们还经常在区角中玩“打电话”的游戏,让幼儿互相叫出同伴的名字。“找朋友”的游戏,更是让孩子们在拉拉手、抱一抱、问声好中,增进了情感,感受到了一起游戏的快乐。“玩具大家玩”“过家家”“鞋子碰一碰”“小巧手”让孩子们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了交往,学会了互相帮助,体会到了合作、分享的乐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对亲人的依恋转向了同伴。

多种渠道的家园沟通:消除家长疑虑

一般来讲,孩子在家时的一切事务全由家长包办,特别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他们可谓是孩子的“全职保姆”。孩子一入园,他们仿佛丢了工作,心里空落落的,一闲下来,就会担心。有的家长在家坐立不安,有的干脆跑到幼儿园里偷偷观看,有的一遍遍给老师打电话,还有的担心孩子不会用杯子喝水,特意送来奶瓶,甚至有的家长,孩子在屋里哭,他们在外面抹眼泪。

面对家长的种种忧虑,我们在尽力照顾好每个孩子的同时,采取园讯通、幼儿园网站、班级博客等多种渠道,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我们还通过《家园牵手》手册、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渠道,及时了解家长关心的一些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指导,让家长了解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家园携手,共同帮孩子平安度过入园焦虑期,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让一棵棵沐浴着和煦阳光的幼苗,健康茁壮地成长。(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实验幼儿园)

【真功夫使在父母身上】

从哭着不去到吵着要来

■Yogi(澳大利亚墨尔本)

这周周二,儿子不用去幼儿园(澳大利亚的幼儿园不是一周五天都去,由于考虑到政府给孩子一周的幼儿园补助,绝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一周去两天,这样在经济上最划算)。然而小家伙吵着:我要去幼儿园!

作为一个经历了两个孩子去幼儿园“痛苦”过程的妈妈,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经验,希望能帮更多的新手爸妈。

我个人觉得在小朋友去幼儿园之前,父母就应该做好一些准备工作。预防胜过治疗,准备功课做足了,对小朋友的分离焦虑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爸爸妈妈要学会接纳

在我开始分享方法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先说一说父母的心态。这种心态就是,我们先要学会接纳,接纳孩子各种不同情绪的表达。先把控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有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我来说,内心接受小朋友去幼儿园是一个必经过程,很正常的过程,是普遍现象。无论小朋友当下的情绪是多么沮丧、悲伤,我都告诉自己,要接受!小朋友的分离焦虑,是在说明他正在调整自己曾经的生活方式与幼儿园的生活方式进行衔接,在建立一种新的认知和新的能力。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要对孩子有信心,并且做好功课。

与老师有效沟通

老师会用自己的经验用普遍有效的方法来对待小朋友的坏情绪,父母可以与老师沟通,告诉老师小朋友平日里一些习惯。比如:喜欢看书还是喜欢玩拼图,喜欢画画还是喜欢玩过家家。和老师多沟通小朋友的一些生活习惯,促成双方面彼此熟悉,于孩子还是于老师,都是很好的适应。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我想大部分父母会同意,对小朋友来说,在幼儿园最脆弱的时候就是吃饭和睡觉,因为自己不能吃,或者吃得太慢,尤其是睡觉需要熟悉的人来陪伴的时候,所有悲伤的情绪就会一触即发。所以,已经准备好让孩子去幼儿园,就提前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睡觉。

作息时间的调整

女儿刚刚开始去幼儿园的时候,我也没有做太多功课。晚睡晚起,没有睡够的女儿到幼儿园反抗情绪很明显。然后到幼儿园吃了午饭,午睡时间她又亢奋睡不着。这些问题,我在儿子入园的时候就注意了,早睡早起,作息习惯和幼儿园接轨,小朋友的适应过程自然也就会轻松不少。

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提前带小朋友参观一下即将要去的幼儿园,拍下照片,回家时不时一起看看,了解幼儿园哪里是厕所,哪里是图书角,哪里可以玩什么玩具。再准备一些关于幼儿园的绘本和小朋友一起看。尽量帮助小朋友认识幼儿园,了解幼儿园,并且明白小朋友都会去幼儿园的。让小朋友提前建立熟悉的感觉,真的去幼儿园的时候这种熟悉感就会转化成安全感帮助小朋友适应新环境。平时应该尽量多给孩子一些和同龄人相处的机会,而不能仅仅是和成人相处。与同龄人的相处,让小朋友学会怎么表达自己,怎么和别人分享,成为一个合群的人。学会相处规则,体验同伴乐趣的孩子更容易找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足够的陪伴,足够的安全感

美国动物心理学家哈洛设计的母猴试验:把小猴子和一只毛绒玩具猴妈妈关在一起,小猴子依偎毛绒玩具猴妈妈以后,还会去周边捡玩具玩耍;而把小猴子和一只铁丝笼罩起的玩具猴妈妈关在一起后,小猴子始终没有走出去捡玩具。试验告诉我们:没有足够的安全依恋就没有独立探索的欲望产生。拥有足够的陪伴和足够依恋的孩子才喜欢独立探索。

对于孩子的抚养,同样是这样的道理,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才会有信心、有能力去探索、去认知社会。面对小朋友出现不安的情绪,父母如何应对?女儿和儿子刚刚去幼儿园的时候,每次回家都会反复唠叨,“我不要去幼儿园了,我不要去幼儿园”。这时候父母只需要认真倾听,不批评,不反驳,也不用讲太多大道理。我会把我小时候上幼儿园哭鼻子的事情说给他们听,两个人破涕为笑。然后我再抱着他们说,“妈妈知道你也在经历和妈妈一样的事情,没事的,都会过去”。用自己的正面情绪为小朋友解压,告诉小朋友,爸爸妈妈是爱你的,我们只是早上一起出门上班上学,晚上就可以一起回家吃饭做游戏。重复你坚定的爱的语言,并且传达一种信息:必须去,一定会回,爸爸妈妈的爱永远都在。

小常识

什么是分离焦虑

婴幼儿与某个人产生亲密的情感后,与之分离时,产生的焦虑、不安、伤心、痛苦以表示拒绝分离的情绪状态称之为分离焦虑。

幼儿焦虑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约翰〃鲍尔比(Jonh 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吵闹的动作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熟悉的人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第五篇:职场白领年终焦虑症

年关将至,白领们再一次陷入了各种的压力和恐慌之中:年终奖有多少?明年要不要攀高枝?过年回家如何交代人生大事?一件件一桩桩现实又恼人的问题再次在年关被放大了。

钱包超负荷 吐血过年关

过年意味着什么?除了亲人朋友欢聚之外,最重要的是过去一年的结束和新的一年伊始,新年总需要给父母买些年货,和家人谈谈情,和朋友聚聚会,与上司走动走动关系,每一项都离不开花费。于是眼见着辛苦攒了一年的积蓄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内心的纠结与痛苦自然不言而喻。

建议:对于费用超支引发的恐慌其实不用太过担心,因为这部分费用完全是因人而异、量力而为的,千万不要因为支出太大,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公司年度考核 鸭梨山大

一般公司都会在年底进行一次本年度工作的总结,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很多时候这个看似普通的总结不但关系着升迁机会、奖金数量,甚至是能否继续在公司待下去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因此,一年一度的年终考核就成了所有白领们的心头大患,紧张、焦虑、不安,这些情绪在你身上出现了吗?

建议:年底的考核虽然是一种工作考评手段,但是领导对你工作满意与否还是在于平时的工作表现,不要把所有重点都放在年底考评上。与其着急焦虑,不如静下心来,合理有序应对企业考核。

目标没完成 恐慌过新年

一些对自己要求高,尤其是职场精英的白领们不但对工作有计划安排,对自

己的生活也有条不紊地安排了各种计划,希望通过一年来逐一实现。如果计划目标都达到了他们会在年底高兴地庆祝一番,而一旦目标没有达成就开始失落、沮丧,觉得自己整个人生都灰暗了。

建议:其实这种压力都是自己给自己的,虽然要求进步、追求完美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有些时候也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不要总看到没有完成的目标,可以看看自己在过去一年中的收获。

回家过年路途远 不省心

每一年中国的春运都是气势磅礴,平时打折低价的火车票、飞机票在此时都是一票难求。好不容易买上票的人基本是又饿又冻又挤又累地回到老家,因此对于很多外出打工的人来讲,每到过年他们内心都会涌起一股对回家的抵触情绪,但是春节又必须回家团圆。

建议:目前国家为了应对春节返乡流动人口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票务已经不再像从前一样难求。另外建议回家的白领们可以选择避开高峰期,提前一天或错后一天回家。如果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选择自驾,方便又舒服。

是升是生 还是跳?

新的一年公司人事总会有些变动,有些人离职,有些人升迁,有些人收到了其他公司的橄榄枝,更有些白领女性纠结是否准备要宝宝。如何把握职场机会让白领们一个个头大,职场步步惊心,稍有不慎就会错失良机,从此以后与升迁无缘,焦躁也在所难免。

建议:人生中除了工作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珍惜和享受,不要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工作和升迁上。可以利用假期和家人朋友好好相处,或是走进大自然放松身心。如果有些事情自己实在没有办法解决,可以说给家人或朋友,让他们帮

忙分析。

我还是“齐天大剩”

个人问题已经发展成了这个社会的社会问题,剩男剩女数不尽,不是我们要求高,是这个世界太浮躁。父母那一代为了结婚而结婚的思想在80后这群人中不再奏效,于是一大批人抱着“找不到合适的就单着”的心态成为剩男剩女。平时还好,年底回到家里,亲戚的关心父母的问责,让他们烦躁不安。

建议: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父母一代习惯按照他们的观念要求我们。作为儿女在寻求自我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父母的感受,虽然婚姻自由是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的,但是子女也需要与父母做好沟通,让他们理解你的想法,不要一味地抵抗。

上一篇:热词学英语范文下一篇:全检员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