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2022-10-20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化学水的净化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初三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初三化学教案:水的净化

教学目的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重点:过滤和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复习提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新授:

提问:什么地方存在水?

学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

提问:有没有同学看到黄河?(电视上也行)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答:很浑

提问:能不能说一下原因?

学生: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

提问:那么你说黄河水是纯净物还产混合物呢?

学生:是混合物

提问: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尝一下是什么味道?为什么?

学生:是,是咸的。因为含有食盐

提问:那么,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是混合物。

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还有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水的净化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怎样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请同学们看书参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总结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来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1.沉淀演示实验:观察混浊的水的静置,并比较颗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从而得出加絮凝剂的作用:使小的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加快沉淀。

2.过滤:我为什么能从教室出去,再进来?拖拉机能进来吗?为什么?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的问题?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

3.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尘,还可以吸收异味。是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家使用净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问题:上述操作哪个净化效果最好?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经是澄清透明的了,这些水是纯净的吗?

学生答:不是,还有可溶性的杂质。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提问: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学生答:矿泉水。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

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

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

学生答:煮沸水蒸馏

提问:在家里做饭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

练习题:56页

1、

2、3。

下面咱们重点学习一下过滤的实验操作。

三、过滤

“一贴”

“二低”

“三靠”

练习:基础训练

小结:请学生总结都学到什么?

作业:一课三练。

检测

板书水的净化

水:化学符号,组成;构成。(纯净物)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混合物)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三、过滤操作

1.沉淀(加絮凝剂)“一贴”

2.过滤:小的走,大的留“二低”

3.吸附:物理变化“三靠”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1.硬水:含钙、镁的化合物较多

2.鉴别:用肥皂:渣硬沫软

3.软化:煮沸:家庭

蒸馏:液气液

第二篇:沪教版初三化学水的净化教案

水的净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等。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重点学习的内容。本课题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生活用水的简单处理过程,判断健康水质的简单方法,掌握过滤操作,为后面粗盐的提纯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纯净水和自然水的区别。 2.知道沉淀、吸附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3.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过滤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区分软、硬水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节约用水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水净化的方法;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硬水软化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饮用水的来源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了解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对于水质和水污染是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一些生活中净化水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过滤,但不清楚过滤能除去水中的难溶性固体以及过滤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在本课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在过滤操作中,学生容易违规操作导致实验失败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启发引导。

五、教学方法

实验学习法,课堂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水图片

【提问】它们都是纯净物吗?能直接饮用吗?

【讲解】只有蒸馏水是纯净物,矿泉水、蒸馏水、纯净水可以直接饮用。

【过渡】由于种种原因,天然的水里混有泥沙、细菌和病毒等多种杂质通常不适合直接饮用。如何把河水、井水、湖水等含有杂质的 天然水变成可供给我们饮用的水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可以知道。 【课件展示】自来水的净水过程图

【讲述】从图上可以总结自来水厂的净水步骤 【板书】自来水厂净水步骤: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讲解】细说一下这个过程,首先从水库取水,取出的水里加絮凝剂,目的是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然后到沉淀池沉降杂质,再到过滤池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是通过活性炭吸附池除去不溶性杂质和部分可溶性杂质,颜色、异味等,最后到清水池进行消毒,消毒后就得到了自来水,可以配给千家万户使用。

【提问】自来水厂用到的主要的净水方法有哪些? 【过渡】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一下

【讲述】大家想想,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一种经历,一杯浑浊的水, 如果我们把它放置着,等待一会,会有什么现象?

我们就把这种沉淀的方法就叫做静置沉淀法,目的是让部分不溶性杂质因为重力的原因而沉降下来,缺点是不能去除悬浮在水中及浮于水面的固体物质。

【过渡】那么沉降下来的这些不溶性的杂质我们要如何将它们分离出来呢?是过滤。

【讲述】同学联想下茶杯的滤网 ,茶杯中滤网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喝茶的时候只喝茶水不喝茶叶啊?那么大家思考一下,茶叶是一种固体,而茶水是一种液体,所以过滤的目的是什么? 【讲述】过滤的目的是为了分离固体和液体 【课件展示】过滤的操作要点

【讲述】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第三种方法是吸附。如果我们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液体,不仅可以滤去其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来除去臭味。比如活性炭,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性的杂质,如:颜色,异味。如冰箱常用的除味剂。

【提问】是不是经过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的水就是纯水 呢?

【讲述】通过沉淀、过滤的方法只除去不溶性杂质,水中还有许多溶解性的杂质。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这样的经验,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或装水的开水瓶结有一层黄色物质——水垢。

这是因为水中溶有可溶性钙和镁的化合物,加热或放久了,这些化合物便会生成沉淀——水垢,加热或长久放置后有水垢产生的水是硬水。

【板书】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提问】生活中用水用软水好还是硬水好?硬水有何危害? 【课件展示】硬水的危害

【过渡】既然硬水有那么多危害,那我们就要学习一下如何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课件展示】硬水软水检验方法 【板书】用肥皂水 【提问】那么硬水如何转化为软水? 【讲述】之前说到的水壶里的水垢,硬水长时间放置或在加热的条件下,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就会析出,天长日久就会附着在容器内壁上形成水垢,所以我们说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就是加热煮沸。

加热煮沸这种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但是却不能是自来水转变为纯净物,在实验室由于需要就有一种方法就可以使硬水软化为纯净物,这种方法就是蒸馏。它也是净化水的第四种方法。 【板书】煮沸、蒸馏 【课件展示】蒸馏水制法图

【总结】常用的净水方法,硬水和软水

【过渡】刚刚讲的内容啊,我们知道自来水的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当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洁净的水来自不易。我们也知道水资源是有限的。

【课件展示】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 【提问】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什么? 【课件展示】水体污染、水体浪费

【讲述】爱护水资源,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讨论】......

七、板书设计

§2.3.2水的净化

一、自来水厂净水步骤: 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二、硬水与软水

1.定义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和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或镁化合物的水

2. 硬水的危害

3.检验硬水的方法:用肥皂水检验

4.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蒸馏

第三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教案

课题3 水的净化

平山县北冶乡中学 齐亚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自然界中的水与纯水的区别。

2. 了解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

3. 了解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的危害和软化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水的净化方法和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懂得卫生健康饮水和节约用水,体会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通过探究活动(过滤),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细心标准操作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操作;硬水与软水的概念及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水的净化方法,过滤、蒸馏操作。

教学设计

环节一 引入

【视频引入】

我国西南地区旱情牵动亿万人民的心,温家宝总理视察旱情,强调确保当地居民饮用水,通过视频展现群众饮用的水质很差,引起学生对当地群众的担心,视频最后的问题式的结尾(他们如何能喝上洁净的水,你能帮帮他们吗?),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调动起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的净化》

教师:自然界的水从外观上看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浑浊的 教师:为什么?

学生:由于水中含有许多可溶性与不溶性的杂质。

教师:因此在物质分类上,自然界的水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混合物

教师:纯净物的水我们把它叫做纯水,它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展示图片)

环节二 讨论探究

如何将一杯浑浊的天然水进行处理?

学生:多等一会儿,或加热。 教师:等一会儿就属于净化水的操作中的静置沉淀。还有一种沉淀方法叫做吸附沉淀。某些农村就会利用明矾来进行吸附沉淀的操作。 【视频展示】明矾净水

[过渡] 接下来怎样做可以将上层的水与下层的沉淀分离开来呢?引出过滤操作 教师:过滤操作用到的仪器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演示过滤实验】强调过滤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学生实验】学生进行过滤操作,边实验边交流。

在等待的过程中请学生思考生活中应用到过滤操作的例子。 【展示实验成果】

[过渡] 过滤后的水如果再进行吸附的净化过程,那么得到的水就更干净了。 教师讲解吸附的净化过程及在生活中净水器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过渡]天然水经过上述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 得到的水是否为纯净物?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

这些可溶性的杂质主要是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根据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将水分为了硬水和软水。引出硬水和软水的学习

环节三 自主学习硬水和软水

1. 硬水和软水的概念 2. 硬水和软水的危害 3. 检验硬水和软水

4. 硬水软化的方法【观看蒸馏操作的视频】

[过渡]由蒸馏操作返回净化水的学习。并了解到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的净化程度是由低到高的。

环节四 走出化学实验室,走进生活,走进自来水厂

通过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示意图了解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经过层层净化才得到自来水,十分的不容易,那么我们在生活中使用水时应该怎么做呢?(唤醒学生的节水意识)

环节五 习题 作业

第四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题水的净化教案

课题3水的净化

鹤峰县邬阳民族中心学校

张勇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净化水的方法、步骤、意义

2、了解硬水和软水及其鉴别方法

3、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净化水的方法、步骤、意义 教学重点:净化水的方法;过滤的操作

教学过程:[引入]:拿出一杯河水问:天然水能直接饮用吗?它含有哪些物质? [回答]:天然水中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的杂质、微生物等,需要净化处理。

[讨论]:净化水的方法有哪些?出示图片。

[板书]:水净化的步骤:

沉淀(如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

过滤(把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

吸附(如活性炭可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和臭味,除去可溶性杂质。) 消毒(杀死细菌和病毒)

[活动与探探究究]:净化老师给的天然水

全班分组探究 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评价 添加板书一贴二低三靠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演示实验]:硬水、软水的检验

(硬水的特点:易生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 [讨论]:生活中为什么不用硬水?有什么危害?

[小结]: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时间长了衣服变硬;硬水会使锅炉

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损坏、爆炸

[讨论]:硬水如何转化为软水?

[小结]:生活中可以把水煮沸(Mg(HCO3)2和Ca(HCO3)2受热分解成MgCO3和

CaCO3不溶物而沉下,水的硬度降低;工业上和实验室蒸馏水 [出示图片]:水的蒸馏过程 小结 : 水的净化方法

练习

第五篇:粤教版初三化学《探究水的组成》教案

陇县东南中学教案设计稿

年级班姓名:科目:化学课题:《水的组成》课型:展示课主备人:刘静雅审核:组名:

教学目标 :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推断水的元素组成。

3、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巩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认识。 教学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水分子的构成。

2、水的微观构成。 教学难点: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得出水的化学式,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的推理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4.2水的组成 教学内容:

水的物理性质及其组成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这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我们今天通过实验要自己真正得出水的组成。

二、新授

1、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108页“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学生自己总结得出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

【实验演示】简介水电解器,做水电解的实验。

【观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总结】通过实验现象,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实验结论。总结规律:(板书)

对水通入直流电,正氧负氢会出现,氢2氧1体积比,氢1氧8质量比,任何时候都不变。

【提问】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总结】从微观示意图分析得出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三、练习

110页课后习题

四、作业

《课堂练习册》相应习题

五、板书

4.2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水通常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2、压强为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沸点

3、冰的密度比水小

二、水的组成

上一篇:初三家长会校长发言稿下一篇:初三化学期中考试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