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常规管理建设班级文化

2022-11-07

人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俗话说“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文化氛围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 但又时刻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学生成长最主要的文化环境就是学校, 而班级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成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 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就必须首先建设好班级文化。

近几年, 学校正开展“建温馨班级, 创和谐校园”的活动, 这种真诚、互助、公正、公平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自信、向善、平和、达观的处事方式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就想, 班级就是学生在学校的家, 温馨、和谐不正是家所追求的氛围吗?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讨论之下, 我们决定把我们班建设成为以“快乐学习, 友好竞争, 共同成长!”为宗旨的温馨班级。

一、彰示显性文化, 让班级充满家的温馨

隐性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他需要依托于显性文化的建设以及一系列的活动, 在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渗透中才能形成。而显性文化的建设是迫在眉睫的。学生是班级的主人, 我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爱的文化环境。教室, 不仅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 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班级环境文化能陶冶师生的情操, 沟通师生的心灵, 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因此, 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 我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 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 富有教育作用。黑板报和墙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是“班级的眼睛”, 我非常看重这方面的作用。

搞好环境布置。幽雅的班级环境有着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作用。一直以来, 我重视班级内部环境的整治和设计布置。具体说来, 有以下一些具体内容:

1、每周一次大扫除, 每天两次保洁, 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 要求地面无纸屑、桌椅排放整齐, 卫生用具归类摆放整齐, 垃圾及时倾倒。

2、后墙设计黑板。板报作为班级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学生既得到知识的熏陶, 又培养实践能力。板报的内容要富有新意, 定期更换, 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形式上力求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感, 并注意与学科、时事政治及社会生活相结合, 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通过富有新意的板报创设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教室北面墙壁有两块板面, 一块为“日记伴我成长”, 张贴着学生的每周写得好的日记, 定期更换, 鼓励学生的同时又能增添班级文化气息。还有一块为信息直通车, 上面是每月为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

4、教室里还有两项栏目, 一个与经典同行, 一个是葵花灿烂, 后一项评比与班级的日常管理和课堂活动是紧密相关的, 以外在的评比来促活动的深入, 更以评比来促进学生发展。

5、在班级设立“图书角”, 放置一些小学生读物和报纸、杂志等。大多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 一学期进行一次更换, 营造班级浓郁的书香氛围。

教室的一切布置, 都来源于学生, 更服务于学生。虽然, 对于孩子的布置, 我们不能要求完美, 但是我们可以看见他们的积极与投入, 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与负责。 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 在建设班级文化中受到锻炼, 受到教育。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班级是自己的家。”

建立班级公约。 为了使班级公约的实施落到实处, 我们将墙壁文化建设中的葵花灿烂评比与班级公约的评价相结合, 让班级公约真正起到规范学生的行为的作用。

建设好班级显性文化, 就如同给班级穿了一件漂亮的外衣,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则是“隐性文化”的建设, 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和特色的。

二、渗透隐性文化, 让班级之家温暖你我他

(一) 渗透隐性文化于日常管理

班级的日常管理琐碎而又繁杂, 但却是渗透隐性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1、以书滋养学生的粗糙的心灵。儿童文学博士——王维就认为读文学书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

每月, 向孩子推荐阅读书目已经成为我们班级的惯例。自从孩子爱上读书后, 每每下课, 津津有味地看书的多了, 在楼道追跑打闹的少了。

每月, 我都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爱好或者这一阶段的教材以及主题教育为孩子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 《木偶奇遇记》、《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是男孩子的最爱, 《白雪公主》《灰姑娘》……让女孩子们爱不释手。在这次生命教育周中, 我就为孩子们推荐了《斑羚飞渡》这本书, 并利用晨会、阅读课等时间带领孩子一起阅读、讨论、品评, 那为了种族的延续万而纵身跳下悬崖的老羚羊们, 那为了心爱的小狐狸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石头最终血肉模糊而死的狐狸爸爸……让孩子们一个个心灵震撼, 热泪盈眶。在阅读中, 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 更有对生命的敬畏。好多同学读完了, 还推荐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读。刘济彬的妈妈在和我的交流中谈到, 孩子读完了就流着泪说这本书太好看了, 妈妈, 你也读读吧。我看完了又让她爸爸读。这本书真的太感人了, 看得我眼泪直流, 和孩子一起读书, 一起交流, 真的很好, 孩子好像也懂事了许多, 细腻了许多, 也知道关心我们了。

我们做老师的常常喜欢唠叨、命令, 其实, 很多事, 很多道理, 与其去强力扭转, 还不如让孩子在心与书的交流、与主人公的碰撞中潜移默化地渗透。这也许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吧。书真的可以滋养孩子粗糙的心灵。

2、班级岗位建设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班级岗位建设也是渗透隐性文化建设非常好的渠道。每接手一个新班, 我始终坚持将班级岗位建设纳入日常管理, 以岗位建设来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经过一年级岗位建设, 学生的岗位服务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 岗位服务的热情也普遍高涨。升入二年级后, 首先, 我根据班级现有的情况对原有岗位进行了增删,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岗位。如:早读领读员、两操督查员、讲台负责人等等, 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岗位。这些岗位虽然要学生付出一定的劳动, 却使他们得到了集体的信任、服务的快乐。让每个学生都有班级岗位的锻炼机会, 对提升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是很有帮助的。

其次, 我尽可能给学生以自由选择岗位的机会, 挖掘才能, 让每个学生找到满意的岗位。如能写善画的便委以“艺术班长”;力气大, 肯吃苦, 便委以“劳动班长”等。这样因人而宜, 让每位学生在班集体中找到了满意的岗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形成强大合力的班集体组织。

孩子毕竟是孩子, 他们的热情就像一团熊熊大火, 来得快, 去得也快。没有几天, 你会发现, 柜子里积了一层灰, 卫生角零乱不堪, 小岗位服务员呢, 大厅里奔跑玩耍着的身影里一定有他。这时, 丰富多元的岗位评价和轮岗、换岗策略就成了持续学生岗位服务热情的有利武器。我在岗位前, 增添了岗位督察和岗位总督察一栏, 他们的责任是监督小岗位服务员做好岗位服务工作, 每天对他们的岗位服务做好他评, 每个岗位的服务员除了每天的自评外, 还有督察对你的岗位服务工作做出评价, 同时, 为了激发起每个学生岗位服务的热情与智慧, 对岗位服务认真的同学, 一段时间后就能晋升为岗位督察。

(二) 实践隐性文化于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实践我们隐性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一次次的主题活动中, 学生个体在真实的生命体验中获得一种生命的成长, 学生群体也会发生微妙地变化。

自学校开展温馨班级的建设以来, 我们班一直以温馨班级建设为主线, 安排班级活动, 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环境布置篇”“岗位建设篇”“文明行为篇”“友好相处篇”。让整个班级从外部环境到内在的人际关系都达到一种初步的和谐。

这一学期, 我同样以温馨班级建设为主线以“改正缺点我能行”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三月份进行“节能小卫士”, 四五月份是“瞧我的!”主要针对学生身上存在的个性化的、点状的缺点。以期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 促进学生个体在改正自身缺点的过程中, 不断完善自我, 从而推动整个班集体的发展。

一次主题活动对每一个学生是不尽相同的, 也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 如何让它的影响力能更久远, 甚至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理想境界, 那就需要我们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系列活动, 还要能取得了家长对这一活动的支持与配合, 让家校形成一个教育共同体, 并且采取丰富的多元化的评价来将这个主题活动积淀、延续下去。

三、家校联通, 凸显班级文化建设的魅力

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要感化学生, 更要感化家长。为了和家长做好沟通, 我开展了“每日信息联系”活动, 每天借助家校通和家长发信息, 在信息中表扬孩子的优点, 肯定孩子的进步。另外, 还通过打电话, 面谈等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我始终保持一个原则:说优点、说进步、说鼓励、说喜欢;不告状、不批评、不指责、不失望。这样, 我达到了“家长对孩子有信心, 对老师有感动, 孩子对学习有决心”的效果。

我班有个学生叫王果, 是我们年级里出了名的学生, 不仅学习态度很差, 而且行为习惯也很不好。令老师、家长头疼, 同学讨厌。一年级时,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来管教他, 但都无济于事。后来我想出了一个办法:每天借助学校的家校通平台和他的妈妈发信息。第一天, 我和他妈妈发了一条信息:你好, 你的孩子每天把饭菜吃得精光, 在班级里是第一名, 真棒!请你务必晚上表扬他。第二天中午, 我发现这孩子吃得更快, 更好了。上课也专心了。第二天, 我又和他妈妈发了一条信息:你好, 你的孩子今天的表现比昨天有进步, 不错, 加油!请你继续表扬他。第三天, 出乎意料, 这孩子听写竟然得了60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询问了情况。他告诉我, 昨天在家里听了五遍, 今天早上又听写了一遍。我立即表扬他:你真认真, 老师真的很佩服你, 好孩子继续努力。晚上, 我又给他妈妈发了一条信息:你好, 你的孩子今天进步真是超人, 听写得了60分, 好样的, 母子俩继续前进。在接下来的几天, 这孩子各方面表现都进步了, 我心里暗暗高兴。但没想到大约过了一星期, 班长来叫我:“老师, 不好了, 王果把李川的头打破了, 还流血了, 他还说要杀人。”我一听, 迅速跑到教室里一看, 只见他气势汹汹的样子。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把事情的经过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原来是别的同学先去逗他, 然后他进行反抗, 不小心把同学的头弄伤了。我耐心地教育他:“前几天, 你进步很大。今天虽然是别的同学先来逗你, 但你把同学的头弄伤, 你有责任, 老师希望你向他陪礼道歉好吗?”开始, 他不同意。我又一个劲地给他讲道理, 他终于答应我。那天, 我又给他妈妈发了一个信息:今天, 你的孩子虽然伤害了同学, 但他主动向同学道歉, 有进步!你应该继续表扬他。这样, 我每天给他妈妈发信息持续了一学期, 这孩子有显著的进步, 期末语文考试竟然考了70多分, 其他两门功课也及格了。令班里的老师刮目相看, 他妈妈含着泪说:“谢谢, 谢谢老师!”我是班主任, 为了学生, 我要付出, 但我也要回报。我爱我的学生们, 爱学生就不怕付出, 我要用我的真情, 滋润家长的心灵, 在老师与学生家长的心灵中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 让教育更有实效。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过程, 在探索如何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上, 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思考、去实践。我们应该用心灵、用智慧为孩子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

摘要:学生成长最主要的文化环境就是学校, 而班级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成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 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就必须首先建设好班级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其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怎样通过环境布置、制度建设等转化策略, 由规范管理实现班级优秀文化的建设, 是班主任亟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显性文化,隐性文化,转化策略

上一篇:高校多校区电子校务建设模式的探索下一篇: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