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022-09-11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写道“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 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宽松, 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得学生敢于开口, 乐于实践。”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努力培养学生之间互助合作, 主动参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努力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 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新人的社会客观要求, 也是老师们日夜孜孜以求的一种科学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本人拟结合自己日常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谈谈在英语科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一些体会。

1 寻求合适模式, 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是一种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 由师生共同完成的, 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美国教育家杜威 (J·D e w a y) 就认为, "应该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重视学生的习得, 通过习得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实, 在课堂教学中, 改变以往教师在课堂上"独霸天下"的局面,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现代教育中所必须做到的一步。主体地位的确立也势必大大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形成。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实现“主体”与“主导”有机的统一, 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努力尝试着采取一些办法, 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我在上课前事先准备一些讲义, 提示学生事先了解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并准备几个相关的问题 (pre-reading question) 。问题势必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 不是只读几遍单词而是要去看文章内容。而且要设法从课本之外去找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显然, 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就得跑到图书馆去找些工具书或参考资料或者到因特网上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自己自然地参与寻找答案, 不仅使学生得到能力上的锻炼而且也渐渐地使学生自己形成一种主动寻找问题答案的习惯。当然习惯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 但也不是“难于上青天”的事情。经过一学期甚至半个学期就会渐渐使学生树立起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样一来, 课堂教学模式就可应势利导, 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局面。教师可灵活地采取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的“问答式”或是教师对文章的重点做一些点拨, 利用学生的集体智慧充分挖掘文章内容的“点拨式”等方法。

2 营造氛围, 激活兴趣, 努力培养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应该以讲授课本为专务, 而要为学生创设能够思考, 投入的的情景, 令其自为理解。”诚然为学生营造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氛围, 不仅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 而其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则更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此我努力在每堂课中努力组织好每一项教学活动, 以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并乐于参与。并为他们提供参与教学, 独立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 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高二下册 (S E F C Book 2B) Lesson 51 Albert Einstein Part2 Interview时, 我对教材作了适当的调整, 把这一部分单独提出来作为一堂课的内容。我预先给学生布置说:下堂课我们开一个"Albert Einstein记者招待会" (Press Conference) 指定了一名英语基础相对比较好的学生担当Albert Einstein的角色, 并请其他学生做好担任全球各大报社、电台记者的准备, 让他们各自准备好第二天要问的问题。也请担当Albert Einstein的同学熟悉课文内容, 并查看一些有关Albert Einstein的资料以备在“招待会”上使用。第二天上课前我让一位书法较好的同学在黑板上写上了“Albert Einstein Press Conference”几个大字。上课开始后我就以“记者招待会”主持人的身份宣布“招待会”的开始。首先由我向在座的“各国记者”对Einstein作了简要的介绍, 然后邀请扮演Einstein的学生上台接受“记者们”的提问。在“招待会”上“各国记者”积极举手要求提问。在整个课堂上教师只是起了一位组织者的作用, 而在座的全体学生是这个“记者招待会”的主角。通过这么一堂应该说是比较别开生面的英语课, 各位学生不仅轻松自在地参与其中的学习过程, 而且通过相互之间的“问答合作”也很好地避免了少数好学生“一言堂”而部分学生胆怯畏难的不良局面。也使得学生通过亲自的参与,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越发激活学生跃跃欲试, 相互合作, 共同参与的学习心态。

3 适时适量, 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学习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 教育家“发现学习”法创立者布鲁纳 (J.S.Bruner) 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 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景,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究者。"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也经常在日常教学中努力探索着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 积极做好引导工作。比如在圣诞节前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 布置学生以五个人为一个team, 以圣诞节 (Christmas D a y) 为中心话题, 对其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的事物作一次深入的探究。并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的电脑知识把所搜集到的信息做成电脑演示文稿。任务布置后, 我看到学生们个个立即行动起来, 五人组成一个t e a m, 并明确分工。圣诞节那天化了一堂课的时间对所布置任务做了检查。结果令人吃惊。每个team的学生都准备充分, 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举一个组为例:这五个学生分别以“圣诞简介、圣诞来历) 、圣诞礼物、圣诞音乐、圣诞贺卡的书写”为线索, 一个接一个地上台用英语做了简洁的说明并配以生动形象活泼的图文、动画、音乐, 使得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而且也使整个课堂中讲者有心, 听者有味。不但让学生们参与探究学习了英语知识而且得到了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真可谓一石二鸟。经过这么一堂课, 我觉得在适当的时候选取一些适量而且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究, 协作学习是可行而且也是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更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自觉性, 而且更加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独立探究的学习能力。

摘要:本文试从合适模式、营造氛围以及设置情景三个方面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郭浩儒.外语和外语教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

[2] 潘亚玲.外语学习策略与方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基于O2O模式的苏宁云商营销创新研究下一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