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2-12-1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主要采用生生互动的教学形式,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有利于提高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主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理解自主合作学习, 掌握运用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koon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 它实际上是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在美国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有效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改革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 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 (每组4-6人) , 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 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 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 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通过相互合作, 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分小组合作学习, 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 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 提高了教学效率, 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在合作学习中, 最为主要的形式就是小组活动。其中, 在小组活动中, 教师要把握活动形式的关键, 即分组要合理, 小组成员任务要明确, 进而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具体的方法如下:第一, 教师要先将学生进行分组, 一般为四人一组, 或者是六人一组,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 可以依情况而定;第二, 教师要对每组成员的职责做出明确规定;第三, 就是学习任务, 但一定要保证任务的合理性、可行性。尤其是对于一些较难的教学任务, 教师需要事先做好准备, 保证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其次, 进行分角色表演。比如,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短剧表演, 学生在完成自己的表演时, 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一方面, 可以促进课堂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增强。因此, 分角色表演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形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 加强研究性的学习, 使小组成员之间积极配合、乐于探究, 大家自行分工, 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 最后通力合作, 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合作学习应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 就有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 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 长此以往,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受到影响。教师要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讨论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明确提出时间要求;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意见和行为, 了解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的焦点, 认知的过程, 已经得出的结论, 及时掌握可供挖掘的教学资源, 并在必要时给予合理的指导, 同时注重过程评价, 激励学生, 形成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良好氛围。教师要对各小组展示的成果给予科学性的评价, 更要对各小组合作情况予以评价, 从不同角度肯定小组的合作, 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这种评价机制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 促进了成员的互助与合作, 使学生的能力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估的最终目标, 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 形成组内合作, 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 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 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 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为培养与发展他们的主体性提供了无穷的动力。

二、构建合作小组, 激发学生合作意识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 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 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 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 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走下权威的宝座, 把以往的一言堂变成师生的群言堂, 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见解, 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探讨、多研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给与提示或者答案, 有道理的就要给与充分的肯定, 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开阔学生的视野, 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模式, 实现从单纯讲授知识向发展能力转变,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促使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质疑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如教《荷塘月色》,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让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存在的疑惑, 在阅读的基础上, 从整体把握入手, 提挈每段内容, 理顺作者行走路线, 把握文章结构, 理清脉络。这项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反复阅读课文, 准确揣摩作者的思路、思想、情感, 才能解决, 而且这个问题涉及到文章的两条线索。学生往往只能找到一条线索, 或找到一条线索就停止探究, 而分小组的合作探究后, 再在班内交流, 各小组自由发言, 充分展示成果和疑惑, 在全班“集思广益”, 经过相互补充、相互驳难, 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得到培养。这样, 学生不仅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合作探究”集体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还在探究中形成了协作能力。

三、方法多样,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能保持下去, 关键在于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教师应让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探究, 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引导,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领会、去发现, 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 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应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 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 自主学习的劲头就更足了。常见的合作学习方法有小组讨论法、随堂学习法和团体组织活动法。小组讨论法主要分为课前预习、课堂调查以及课外调查等。在鉴赏文章方面,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领悟能力, 是以独立学习为主。如果学生对文章中知识点不理解或者不懂时, 可以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设置一节讨论课, 以供学生相关知识进行讨论。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方面, 语言表达包括书面语表达和口语表达。在培养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时,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生活贴近的资料, 整理、总结、加工这些资料。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典型的案例, 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要求学生模仿案例。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时, 教师可以开展辩论赛或演讲等活动。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分组, 组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在进行辩论时, 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每位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互动过程,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根据课程改革的理论要求, 在教学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 使教学活动成为多边多向的互动与交流。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预习课文, 共同搜集材料、阅读理解。在课堂时, 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课前积极参与学习, 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预习, 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大家共同交流, 取长补短, 可以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氛围, 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比如, 学习《祝福》一文, 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一个小组搜集作者和背景资料, 一个小组研究课文结构和写作特点, 一个小组专门研究主人公祥林嫂, 一个小组专门研究“我”和“鲁四老爷”等, 各个小组分别在组内合作学习后, 形成小组的学习心得。最后, 以小组为单位, 在班上交流学习。这样, 他们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广学得深。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合作小组内的同学必然会就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 或就同一学习内容发现不同的问题并进行讨论、解决。在讨论过程中, 每个人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 使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又能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拓展学习,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初步养成, 心理发展逐渐成熟。小组创意式拓展学习, 更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智慧, 使学生更好地成长。例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以作者在不同地点听雨、看雨、感悟雨, 串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 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把景物和美感, 通过栩栩如生的描摹, 把听觉、视觉、味觉等感官的感受写得生动可感, 读着文章体验生活, 有着身临其境之感。本课学习重点是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语言美。基于文章特点, 我运用了小组创意式拓展学习的方式。首先, 布置任务“四人合作, 每人先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片断, 组内交流;其次, 每组再推选一位代表上台交流, 形式自选”, 结果很多组形式多样:有的一人唱, 一人朗读, 一人阐述选取该片断欣赏的理由;有的四人充满感情地齐声朗读;有一组一人朗读时, 一人快速画雨中景, 一人点评。最后, 同学自由点评各组的表现, 本来很难学的一篇文章, 同学们却很感兴趣。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机会非常多。比如“学而优则仕”这个命题, 就可以给学生出一道探究性问题, 让学生去探究问题的真相。问题一: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吗?问题二:这句话的本意是“学习成绩好才能提拔当官吗?”或者, “学习成绩好了, 就去当官吗?”通过探究, 学生可以通过《论语》原著、借助《说文解字》等等工具书, 以及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文献来探究这句话的本意, 这是培养学生开始研究初级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教师要利用课堂和教材来进行有效的引导, 不然, 学生很难真正开展探究性学习。

五、开展多维评价方式,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新课标理念下, 教师要对学生的精彩评论、优点、点滴进步大加赞赏, 并可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可用语言激励法、动作爱抚法、授予荣誉称号法、小组加分法、物质奖赏法等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学生的缺点与不足客观存在, 教师要善于抓学生的闪光点, 对缺点和不足委婉指出千万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当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声音小需要再说一遍时, 教师可说:说得太好了!老师还想听你大声地说一遍。这样, 学生更有信心大声地说。当发现某小组有不足的地方时, 其他小组或老师可送一个好建议给他们:假如你们能……那就更好了。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需要教师去挖掘。教师要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我在实验中对学生采取正面激励性的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 我既评价学生个体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又评价学习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通过实验, 我深切的感受到, 教师适时、多维的期待与评价对参加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 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 合理运用多维评价, 是提高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运用不可缺少的一环。我在语文教学时, 采用了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从评价方式看, 有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 这几组评价以前者为主, 但又可多重结合;从评价内容看, 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其中以过程评价为主, 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行为表现、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在活动中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变化;从评价的功能看, 主要有鉴赏功能 (通过评价鉴别、评定学生的参与行为、效果, 给予价值肯定, 以促进相互学习) 、导向功能 (通过评价引导学生的学习探究行为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进行,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碰撞、对接、融合") 、激励功能 (通过评价使被评价者得到鼓励与精神支持, 使其充分发挥更大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 。能否用好评价机制, 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同时, 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树立高度的责任感, 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

摘要:语文合作学习是一种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具体方法有很多, 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周良波《中学语文》, 2012 (9) :99-100.

上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下一篇:如何保障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