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曲艺剧的兴盛发展探究

2022-09-11

四川曲艺剧也称曲艺剧, 是四川重庆地区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它是以四川清音和四川扬琴为基础发展的新剧种, 主要流行于四川、重庆大部分地区。四川曲艺剧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同时也是我国地区文化的代表, 通过创新题材、形式能够带动四川曲艺剧不断发展。

一、四川曲艺剧的兴盛发展原因

(一) 四川曲艺剧自身的艺术性

四川曲艺剧受到人民大众的喜爱在于其自身的艺术性,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音乐唱腔。四川曲剧唱腔是吸收借鉴了传统的河南曲艺剧发声方式, 主要包括四川清音和四川扬琴, 在曲艺剧发展的初期, 板腔体的四川扬琴已经能够适用于大量唱腔, 而且全都来源于四川清音, 具有非常强的歌唱性。清音具有勾调八大调和一百余支小调, 既能够用于叙事, 也能够用于抒情。而四川扬琴包括大调和月调, 其中又分甜平、三板等多个分调, 具有爽朗质朴、韵味悠长的特点。而随着戏曲的改革深入, 四川曲艺剧打破了原有戏曲的唱腔, 创造出清板、慢唱的多种形式, 从而完善了唱腔体系[1]。

(2) 伴奏乐器。四川清音以琵琶和二胡为主, 而四川扬琴则是通过扬琴和京胡来进行表演, 同时, 经过曲艺表演人员在原有伴奏乐器的基础上不断改革, 现如今, 四川曲艺剧的伴奏乐器主要由扬琴、琵琶为主, 笛子、笙、唢呐、二胡为辅助, 同时, 打击乐由二十多个司鼓和锣鼓进行表演, 并辅助了大鼓、梆子、苏锣等。

(3) 戏曲表演形式和服装。四川曲剧在表演的形式上深受川剧的影响, 同时吸收了京剧和越剧的表演形式, 由于体系形成时间较短, 所以受到的戏曲程式化的限制较少, 同时, 在服装化装、舞台美灯光和台步等艺术表现上, 四川曲艺剧和话剧较为相似。

(二) 人民大众的需求

四川曲艺剧能够满足人们大众的需求, 主要体现在两点:

(1) 真实性。四川曲艺剧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 因此能够真正反映出人们的家长里短, 贴近人们的生活, 具有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气息。例如:四川曲艺剧《小放风筝》中, 就通过三个章节, 唱出了四川民间春天放风筝的民俗风情, 贴近当地人的实际生活, 同时还有《陈姑赶潘》曲艺剧, 讲解了书生潘必正和道姑陈妙常在偶遇之后, 冲破封建藩篱, 打破思想枷锁束缚, 最后收获美好爱情的故事, 讴歌了人们追求美好的爱情和反封建的思想[2]。

(2) 历史性。四川曲艺剧的起源可追溯到汉代以前, 在清代形成基本的体系, 因此, 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就越来越迫切, 而四川曲艺剧具有悠久的历史, 独特的地域风格, 并且不断进行创新改革, 因此, 受到四川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喜爱。

二、四川曲艺剧的兴盛前行道路

(一) 创新四川曲艺剧表演形式

四川曲艺剧的发展离不开表演形式, 由于它吸收借鉴了京剧和川剧, 因此既有京剧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程式, 又有越剧的婉转唱腔, 因此, 四川曲艺剧要不深入借鉴其他传统和优秀戏曲流派的风格, 来不断丰富自身的表现形式, 可以加入一些新的戏曲元素, 四川民歌、号子等。例如:四川曲艺剧《丝路》首演在七月份开始正式演出, 这幕剧以一对恋人的穿越视角, 描写了四川从古至今在丝绸路上的兴衰起伏。《丝路》分为川韵流芳等五大板块, 融入四川清音、竹琴等多种曲艺表演形式, 为观众讲述了四川丝绸之路的故事。同时, 《丝路》中还有很多新的艺术尝试, 除了保留四川曲艺剧的传统表现方式之外, 还首次采用全息科技, 外加160多套服装, 10余种打击乐, 甚至包括金钱板与和四川盘子的首次配合, 同时, 也通过竹板、扬琴、大鼓等多种打击乐器营造幕剧场景。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在《思路》第五幕剧的时候, 表现方法是无音乐、无舞蹈的一个纯曲艺说唱节目, 并且加入了铜钱, 筷子, 瓷器等多种自然的声音融合在一起, 在原有的曲艺层次上进一步丰富。还加入了四川笑星, 采用新的“一人二相”的表演手段, 使整幕剧这样的演绎形式在服装、表演风格、演唱曲调方面都和以往的四川曲艺剧不相同, 充满了新鲜感。

(二) 创新四川曲艺剧题材

戏剧之间的独特性表现在戏剧的题材方面, 就像提到《天仙配》, 大家就会想到黄梅戏, 提到《穆桂英挂帅》, 就会想到京剧一样, 因此四川曲艺剧要不断的创新题材, 来满足观众的需求, 可以结合古代、现代的多种题材进行融合, 创新四川曲艺剧。例如:8月23日晚, 在锦城艺术宫上映的由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编排的曲艺剧《笑娃娃的抗战》隆重上演, 为当地观众献上了具有地域气息特色的优秀曲艺剧目。这部《笑娃娃的抗战》也是四川省文化厅主办的系列抗战的戏曲, 表现出当地人民的伟大民族情怀。这幕剧主要讲解了以曲艺艺人“笑娃娃”为代表的普通民间人物, 他们经历了自己的、彼此之间的生命苦难和爱情纠葛, 在面对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 跟随着地下党员的引领, 抛弃恩怨仇恨, 共同前进, 奔赴前线, 抵御外敌, 展现了生命思想从沉睡到觉醒的悲壮故事[3]。剧中的曲艺艺人、袍哥土匪和地下党员等各色人群, 他们本来拥有自己的生活, 或者自私, 或者平凡, 又或者彼此纠缠, 但在民族危难的时刻, 愿意奉献出自己的生命, 保家卫国, 展现出了最质朴, 也最感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艺术创新能够推动四川曲艺剧的兴盛发展。在此基础上, 通过收借鉴了传统河南曲艺剧的发声方式、不断进行形式改革, 能够有非常强的歌唱性、降低戏曲程式化的限制, 同时, 通过不深入挖掘传统戏曲曲目、融合多种自然的声音, 能够转变曲艺剧的表现形式, 丰富曲艺层次。因此, 在遇到四川曲艺剧的发展问题, 可以通过以上方法解决。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四川曲艺剧的兴盛发展原因, 包括人民大众的需求、自身的艺术性, 同时提出了四川曲艺剧的发展方法, 包括创新曲艺剧的表演形式、创新曲艺剧的题材等, 通过说明曲艺剧的前进道路, 为相关戏剧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四川曲艺剧,戏曲程式化,戏曲唱腔

参考文献

[1] 朱光辉, 袁静怡, 孙佳慧, 宋晓燕等.论四川曲艺剧的兴盛发展[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 01 (11) :263-264.[1]朱光辉, 袁静怡, 孙佳慧, 宋晓燕等.论四川曲艺剧的兴盛发展[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6, 01 (11) :263-264.

[2] 张锡侯, 李高申, 赵婷.四川曲艺剧的兴盛发展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03 (23) :113-115.[2]张锡侯, 李高申, 赵婷.四川曲艺剧的兴盛发展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03 (23) :113-115.

[3] 谭芳, 张耘, 陈志勇等.小议四川曲艺剧的兴盛发展[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05 (11) :143-145.[3]谭芳, 张耘, 陈志勇等.小议四川曲艺剧的兴盛发展[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5, 05 (11) :143-145.

上一篇:遥感测量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应用与创新下一篇:巧用英语作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