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发展生态环境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城镇化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却带来了人口膨胀、空气污染、资源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并强调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从而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提升两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这既符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依据人地系统理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城市理论和协调发展理论,利用熵值法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中国2010-2019年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各子系统发展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从6个区域和30个省市的角度揭示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各子系统发展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第一,2010-2019年,中国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较低,各子系统发展不平衡;中国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差异;而且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趋势存在不对称性。第二,2010-2019年,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基本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不佳,空间差异明显,绝大多数都是新型城镇化滞后型的耦合协调状态。第三,影响中国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主要因素集中在人口城镇结构、就业、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创新开放,城乡协调以及生态环境的状态以及响应等方面,但在不同地区间有所差别。基于研究发现,为了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特提出以下对策。首先要提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并注重其子系统的均衡发展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其次要改善生态环境的发展质量。在提升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同时注重改善生态环境状态和提升生态环境响应。最后要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发展建设的进程中,因地制宜的根据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力求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内加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力度,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

学科专业:国民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1.2.1 理论意义

0.1.2.2 现实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理论方面

0.2.1.1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

0.2.1.2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

0.2.2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实证方面

0.2.2.1 检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0.2.2.2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

0.2.3 文献述评

0.3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0.3.1 研究内容

0.3.2 基本框架

0.4 研究方法

0.4.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0.4.2 比较分析

0.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0.5.1 创新点

0.5.2 不足之处

第1章 相关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界定

1.1.1 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1.1.1.1 城镇化

1.1.1.2 新型城镇化

1.1.2 生态环境

1.1.3 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

1.1.3.1 耦合度

1.1.3.2 耦合协调度

1.2 理论基础

1.2.1 人地系统理论

1.2.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1.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4 生态城市理论

1.2.5 系统耦合理论

1.3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机制分析

1.3.1 新型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机制

1.3.1.1 新型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

1.3.1.2 新型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

1.3.2 生态环境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机制

1.3.2.1 生态环境对新型城镇化的积极作用

1.3.2.2 生态环境对新型城镇化的约束作用

第2章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测度与分析

2.1 研究范围和数据来源

2.1.1 研究范围

2.1.2 数据来源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2.1 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2.2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2.2.3 测度方法

2.3 新型城镇化时空格局分析

2.3.1 新型城镇化时间演变规律

2.3.2 新型城镇化空间分异特征

2.4 生态环境时空格局分析

2.4.1 生态环境时间演变规律

2.4.2 生态环境空间分异特征

第3章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测度与分析

3.1 耦合协调发展测度模型

3.1.1 耦合度模型

3.1.2 耦合协调度模型

3.2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格局分析

3.3.1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时间演变规律

3.3.2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特征

第4章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

4.2 实证结果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基本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5.2.2 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质量

5.2.3 提升两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实时协议数据通信应用论文提纲下一篇: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