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困难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造成就业市场供给和需求失衡。每年新增岗位的数量都远远少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实现个人价值,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增加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大事,应该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是管理公共事物的主体,是公共行政的主体,有责任促进大学生就业。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大学生就业政策也随之经历了由统包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然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和招生规模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导致了大学生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在数量、质量、结构上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另外,劳动力市场存在制度性分割、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现象,造成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和就业市场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公共产品的生产和配置应该主要依靠政府的努力。政府有责任增强公共服务意识,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提供给大学生公平良好的就业环境、健全就业及配套制度等;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创业、鼓励学生到基层工作;强化政府的监督责任,使劳动力市场规范化,保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为了更好地分析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的责任,本文选取大连市为例,对大连市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对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方向性建议。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说明了采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点。第二部分阐述了相关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对本文用到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两个概念进行解释,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指马上从高校毕业的面临第一次择业、就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第三部分论述了我国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相关责任,以凯恩斯的“就业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性。将政府责任划分为宏观调控责任、监督责任、服务责任以及宣传引导责任。第四部分对大连市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大连市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政府在充分承担责任的基础上,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努力的方向。第五部分阐述了美国、德国、日本政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经验及启示,以及我国无锡市和天津市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经验及启示。第六部分以政府充分承担责任为视角,为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政府责任;大连市

学科专业:行政管理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相关进展

1.3 文献评述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大学生

2.1.2 大学生就业问题

2.1.3 政府责任的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2.2.4 市场失灵理论

3 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责任分析

3.1 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性

3.1.1 政府是公共行政主体

3.1.2 大学生和就业市场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

3.1.3 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

3.2 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责任划分

3.2.1 宏观调控责任

3.2.3 监督责任

3.2.4 服务责任

3.2.5 宣传引导责任

4 以大连市为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4.1 调查问卷设计

4.2 大连市大学生就业的整体情况

4.2.1 大连市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

4.2.2 大连市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

4.2.3 大连市大学生就业倾向调查

4.2.4 大连市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目标岗位的相符度

4.3 大连市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应届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有效岗位供给不足

4.3.2 人才供需缺乏有效对接,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4.3.3 毕业生就业预期与就业现实矛盾

4.3.4 促进就业的政策不完善

5 国内外促进大学生就业经验借鉴

5.1 国外经验借鉴

5.1.1 美国的经验

5.1.2 日本的经验

5.1.3 德国的经验

5.1.4 国外经验给予的启示

5.2 国内的经验

5.2.1 郑州市的经验

5.2.2 天津市的经验

5.2.3 国内经验给予的启示

6 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基本路径

6.1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责任

6.1.1 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6.1.2 对教育改革进行宏观调控

6.2 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6.2.1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6.2.2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工作

6.3 发挥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

6.3.1 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

6.3.2 积极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

6.4 强化政府监督责任保证政策落实

6.4.1 加强对市场的监督

6.4.2 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督

6.4.3 加强对大学生监督

6.4.4 加强对政府自身的监督

附录A

参考文献

上一篇:工程造价咨询论文提纲下一篇:中外大学德育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