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会计准则指南

2022-07-16

第一篇:收入会计准则指南

低收入家庭住房收入情况调查指南

申报须知

一、申报人具备条件

1、具有本社区常住户口

2、属无房户、缺房口(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0㎡以下、建筑面积13㎡)

3、2007年家庭人均月收入410元以下

二、申报人提交资料

1、申报人及家庭成员身份证(复印件)

2、家庭城区户口簿(复印件)

3、夷陵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领取证明(复印件)

4、特殊困难家庭证明

5、承租公房租赁合同(复印件)

6、自有房屋产权证(复印件)

7、家庭收入证明

8、其它证明材料

附注:

1、以上复印件纸张规格均为A4复印纸,字迹清楚,涂改无效。

2、提交申报表时,需带证件原件进行审核。

三、相关需知

1、本次调查现住房使用(建筑)面积,按该家庭自有产权住房或租住公有住房的使用(建筑)面积计算。视为该家庭现住房的包括自有产权住房;承租的公有住房;自本次调查之日起出售后原自有产权住房;原自有产权住房或租住房屋被拆除后,已签订产权调换协议、待入住的拆迁安置住房;领取了拆迁补偿款已被拆除的原自有产权住房;尚未依法拆除的违章建设的住房;应核定为保障家庭现住房的其他住房。

2、本次调查家庭收入指被调查城镇居民的全部实际收入,指经常或固定得到的收入和一次性收入,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福利,应得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应得失业保险费,应得离退休费,社会保险费、工伤事故抚恤费、亲友馈赠收入,应收赡、抚、扶养费,临时谋生收入、外出打工收入、其它收入。

3、凡具有下情形之一的家庭,不列入本次调查范围:

(1)已配买经济适用住房(含安居工程住房、解困房)或购房后又转让的;

(2)正在享受廉租住房保障(包括享受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的;

(3)已购房改房或参加了集资建房以及购房后转让的。

五、办事程序

个人申报时间:10月6日-10月20日

社区核实时间:10月20日-10月26日

街办汇总时间:10月26日-10月28日

房管局复核汇总时间:10月28日-10月31日

第二篇:【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1 采用收取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其销售收入的确认时点一般是(B )。

A.收到委托销货款B.收到委托方开具的代销清单

C.代销期满D.发出商品

2对于订货销售,收入确认时点一般是(D)。

A.对方提货时B.收款时 C.退货期满时D.发出商品时

3下列不属于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的是(A)。

A.企业没有保留管理权和控制权B.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C.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D.企业已经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4如商品的售价内包括可区分的在售后一定期限内的服务费,企业应在商品销售实现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标准是(A)。

A.按售价扣除该项服务费后的余额B.按售价

C.按服务费D.按售价和服务费之和

5某企业本期发生的以下支出中,不应计入“销售费用”的是(A)。

A.商品流通企业发生的大额购货费用B.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

C.售后服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D.广告费和展览费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1 对于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如果企业不能合理地确定退货的可能性,应该在销售时即确认收入(× )

2 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如果安装程序比较简单或检验是为了最终确定合同或协议价格而必须进行的程序,可以在收到货款时确认。(× )

3 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显失公允的除外。(√ )

4 企业售出商品后,如果与商品有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资料不能可靠取得,出于谨慎性原则,企业不能凭以往经验或者估值技术进行测算,并以此作为收入确认的一个相关必备条件。(× )

5在确认销售商品的收入时,无论是现金折扣还是商业折扣,都应该作为收入的一部分,而不予以扣减。(×)

第三篇: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收入差异分析

论文关键词:会计;所得税;收入;差异;分析

论文摘要:随着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相继颁布,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内容。在会计实务中,必须对这些差异进行充分认识,以确保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顺利进行。

会计上的收入体现企业的经营成果, 税收上的收入则是税收的税基或税源。收入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收入的含义和收入的确认两个方面。随着新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相继颁布,两者之间的差异也出现了新情况和新内容。在会计实务中,必须对这些差异进行充分认识,以确保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顺利进行。

一、收入确认范围上的差异

在收入确认范围上,会计收入小于所得税法收入,具体体现在: 会计收入。其范围只涉及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企业会计准则》中指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这一定义,会计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会计收入的范围只涉及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而将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作为利得加以确认,比如企业接受的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等。因此,会计准则中“ 收入”为“ 狭义”上的收入。但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应从广义的角度考虑收入,则要将“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纳入计算的范围。正如基本会计准则第37条规定,会计利润包括收入( 狭义) 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等。

所得税收入。其范围涉及所有经营活动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在《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虽然未对所得税收入做出明确的定义,但规定了应纳税所得额的基本原则、收入的形式、内容等。所得税法第6条采用列举法明确了所得税收入的内容。其中,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与会计准则中的收入一致。接受捐赠收入和其他收入则属于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相当于会计准则中的“利得”。但“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的其他收入,不形成会计准则中的利得。另外,在《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25条中指出,所得税收还包括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收入。由此可见,所得税法中收入的范围大于会计收入,除了包括会计收入之外,另外还包括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收入和利得。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收入和其他收入中的“ 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 则形成会计收入与所得税法收入之间的永久性差异项目。 [1][2]下一页 [!--empirenews.page--]

二、收入确认条件上的差异 会计收入更注重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及收入的实质性的实现。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四条规定,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从上述确认条件可以看出,企业会计准则主要从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性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出发, 注重收入的实质性的实现。

所得税法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更注重收入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以销售货物收入确认条件为例,所得税收入应为:企业获得已实现经济利益或潜在的经济利益的控制权;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合理地计量。各种劳务收入确认的确认条件应为:收入的金额能够合理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交易中发生的成本能够合理地计量。企业的其他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收入:一是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而是收入的金额能够合理地计量。因此,对所得税收入的确认主要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注重收入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只要有利益流入企业或者企业能控制这种利益的流入,所得税法就应该确认为收入。

三、在收入确认时间上的差异

会计准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来确定收入的入账时间。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但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以看出,在收入确认时间上,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所以,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对收入确认时间的规定是相同的,但也有例外。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的确认时间上。《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取得股权投资后,在被投资单位实现损益以及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均要按照投资单位应享受或分担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17条第二款规定: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一般情况下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由此可见,所得税法上对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的确认已偏离了权责发生制原则,更接近于收付实现制,但又不是纯粹的收付实现制。也就是说,税法上不确认会计上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

第四篇:收入会计岗位职责

行财务确认,核对是否已按规定办理入库手续。

2、审核客户付款,进行(包络取得代付证明等),进行欠款核销,和收款登记。

3、根据发票管理制度审核客户或业务员的开票申请,登记流水。

4、将开票信息移交给开票员,协助做好开票工作。

5、月末核对发票流水、业务系统录入的发票数据是否一致,更新当月与以前月度客户或业务员的未开票金额,督促及时开票。

6、负责其他汇入款项的入账工作

7、保证业务系统与财务软件内的收入和应收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8、编制收入凭证、收款凭证及预收转应收等会计凭证

9、保证部门之间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10、保证保量完成上级交给的其他相关工作和任务

1、负责收入的确认,在业务系统内对已经过流程审核完毕的合同进

第五篇:其他业务收入会计处理

案例:某实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1月1日正式投产运营;企业产品单一,全年领用材料700吨,单价15000元/吨,生产过程中产生边角料175吨;2007年度将边角料售出取得银行存款875000元。生产的产品全部入库,共10000件,除直接材料外,计入产品成本的其他成本费用为7850000元;当年产品售出6000件,单价2500元,税前可扣除的期间费用和其他相关税费为2100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1.一种账务处理为:将边角料回收额冲减生产成本。其思路是边角料的形成是技术、工艺、设备先进程度所能控制的,它们的先进程度高,材料的利用率就高,生产成本就会降低,边角料回收额应冲减生产成本而不纳入其他业务收入,否则会影响产品成本的正确核算。

其账务处理如下:

①车间领用材料,发生其他成本费用

借:生产成本 18350000

贷:原材料 10500000

银行存款、制造费用7850000

②边角料回收取得回收额

借:银行存款 875000

贷:生产成本 875000

③产品入库

借:产成品 17475000

贷:生产成本 17475000

④产品销售

借:应收账款 175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255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485000

贷:产成品 10485000

主营业务成本=(17475000/10000)×6000=10485000

以该会计处理,2007年企业单位产品成本为1747.5元(17475000/10000),企业自行计算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415000元(15000000-10485000-2100000),该会计处理直接以取得的边角料回收额冲减生产成本,既偷逃了增值税127136.75元(875000÷1.17×0.17),又偷漏了所得税(取得的货物销售额未计入收入总额,不符合税法的要求),错误的账务处理也影响了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2.另一种账务处理是:将取得的边角料回收额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实务处理中又分两种情况。

(1)第一种账务处理为:

①车间领用材料,发生其他成本费用

借:生产成本 18350000

贷:原材料 10500000

银行存款(制造费用)7850000

②产品入库

借:产成品 18350000

贷:生产成本 18350000

③产品销售

借:应收账款 175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1010000

贷:产成品 11010000

主营业务成本=(18350000/10000)×6000=11010000

④边角料销售

借:银行存款 875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747863.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27136.75

以该账务处理,企业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1835元(18350000/10000),比上种方式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1747.5元多87.5元。企业自行计算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为(假定不考虑其他税费的影响)2637863.25元(15000000+747863.25-11010000-2100000),比上种方式计算的数额多747863.25元(2637863.25-1890000)。

该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在于该边角料销售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但没有结转其他业务成本,不符合会计核算的一般配比原则;收入必须与成本相配比,成本不确定就不能确认为收入。因边角料销售成本已在材料领用时直接计入了生产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挤入主营成本?通过主营业务成本转销而在税前扣除。

从会计核算与税前扣除的配比原则上说,其他业务收入已全部确认实现,由于企业产品未能全部销售,其他业务成本未能通过主营业务成本转出在税前扣除,直接影响了应纳税所得额1050000元{15000×175×[(10000-6000)/10000]}。

这种会计处理方式将边角料成本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直接影响了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核算,其他业务收入的最终账务处理也与会计核算原理相悖。

(2)第二种账务处理方法是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账务处理为:

①车间领用材料,发生其他成本费用

借:生产成本 18350000

贷:原材料 10500000

银行存款、制造费用 7850000

②产生边角料

借:原材料 2625000(15000×175)

贷:生产成本 2625000

③产品入库

借:产成品 15725000(1835000-2625000)

贷:生产成本 15725000

④产品销售

借:应收账款 175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55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9435000

贷:产成本 9435000

主营业务成本=(15725000/10000)×6000=9435000

⑤边角料销售

借:银行存款 875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747863.2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27136.75

借:其他业务成本 2625000

贷:原材料 2625000

以这种会计账务处理,企业计算的单位产品成本1572.5元(15725000/10000),比上述两种方法计算额分别少175元、262.5元;企业自行计算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假定不考虑其他税费的影响)为1587863.25元(15000000+747863.25-9435000-2625000-2100000),比上述两种方法计算额分别少302136.15元、1050000元。但是假设2007年度产生的边角废料在当年度未销售时,其计算结果会差异甚远,第一种方法秀财网企业自行计算申报应纳税所得额依然为1890000元,第二种方法为1890000(2637863.25-747863.25)?第三种方法3465000元(15000000-9435000-2100000),比另外两种会计处理多1575000元。

通过上述分析,第三种会计处理方法显然既符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利于企业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核算及工艺水平与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又满足税法的要求,保证了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核算,减少了企业的涉税风险。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企业如果在当年度不能将边角料全部销售,边角料成本不能随之对应转出,会对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极大的影响,进而会加重当年的所得税负担。

上一篇:三思三创体会文章下一篇:设施农业用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