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教育论文

2022-05-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儿童安全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凡是适龄儿童都可以进入学校学习,接受义务教育。因此要重视学校的安全教育,既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又可以间接影响到每个家庭,由家庭影响扩大到社区影响,最后扩大到社会影响。促使全社会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进而提高全社会民众的素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小学安全教育教学。

第一篇:儿童安全教育论文

儿童安全教育的内容与路径

摘 要:儿童安全教育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校园活动安全及防触电、溺水、跌落、踩踏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为此,要建立预防体系和急救网络,制定必要的安全规则,创设安全场景,树立注重安全的行为榜样,构建实施儿童安全教育的“金三角”。

关键词:儿童;安全教育;内容;路径

联合国1989年11月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称:儿童是社会成员中最脆弱的群体,容易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伤害。所以,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各种消极因素对其身心健康的伤害,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儿童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教育,小学生校内活动安全教育,防触电、防溺水教育,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劳动及日常生活安全教育以及其他方面的安全教育。

1.交通安全教育

据我国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因交通事故死亡的少年儿童占全年交通事故死亡的10%,儿童因交通事故的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是美国的2.6倍。在所有儿童交通意外中,超过3/4的孩子是在道路上受伤的。儿童死于交通意外伤害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但与儿童的生理发育不成熟是密切相关的。由于儿童的生理发育不成熟,他们虽然可以躲避移动的物体,但视网膜和大脑只能处理一个移动物体,不能处理两个同时移动的物体。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少年儿童在过马路躲避一辆车时被另一辆车撞的原因。

加强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应符合儿童阶段特定的心理特点。选编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

教育内容,采取适合儿童的教育方法,重点是“先入为主”,即认识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可请交警到校园给儿童介绍交通规则,认识交通标记,编交通安全儿歌,懂得红灯停、绿灯行等常识,使儿童从小具有交通安全意识,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如上街走路要靠右行,不在马路上玩耍或停留,没有成人带领不能自己过马路,等等。

2.消防安全教育

讲解和宣传科学常识,让儿童懂得玩火、玩电的危害,要教育儿童不动电器插座、煤气、炉火和开水,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带领儿童参观消防队,看演习,请消防队员给少年儿童介绍火灾形成的原因,消防车的作用,灭火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让儿童掌握简单的自救技能;告诉儿童,火灾死亡中,窒息死亡大大超过了烧伤死亡。要让孩子知道当发现被烟雾包围时,要趴在地上,在烟雾下面匍匐前进,从地面得到氧气。应制定火灾安全疏散演习计划,画出各班安全疏散线路图让儿童熟悉;举行火灾安全疏散演习,逃离时告诉儿童听从指挥统一行动,使儿童学习实际的防危保安的本领。

3.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儿童受年龄影响,喜欢吃零食,尤其在学校周边的小吃摊,是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由于这些地方进货不正规,质量不能保证,现做的熟食卫生状况差,长期吃这样的零食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有的学校食堂管理不善,也容易引发儿童食物中毒;儿童抵抗能力比较弱,食物中毒有时会危及生命。要注重儿童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如:不吃不洁食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吃饭时不嘻笑打闹避免气管进异物等。此外,要注重预防药物中毒的安全教育。目前,孩子服用的药大多外观漂亮、口感好,因此要教育孩子药不能随便乱吃,一定要按医嘱定时定量由家长喂药,不要让孩子自己拿药吃。

4.校园活动安全教育

幼儿园或小学作为实施保育教育的机构,有时会组织儿童参加一些活动(园内或园外)。活动的组织者或场地的管理者,都要严格遵守有关未成年人的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要求,防止发生事故。我国《末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学校和幼儿园安排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参加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组织活动前和活动中,应当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教职员工应当履行相应的安全保护职责。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校园活动包括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等。儿童少年活泼好动,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校规校纪的教育,加强课间和课外活动的管理,并保证各种游乐设施的安全。

5.防触电教育

触电又称电击,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的意外伤害,严重者有生命危险。儿童少年因触电而死亡的人数占儿童青少年死亡总人数的10.6%。

6.防溺水教育

溺水多发生在幼儿园高年级和小学生中间,他们往往缺乏安全观念和有关知识,常背着家长、老师去非开放水域嬉水或游泳;由于不了解水情或体力不足,或缺乏游泳技能而发生溺水。应教育儿童去游泳时要有大人陪同,或由幼儿园和学校组织,到专门的游泳池或有保护措施的水域游泳,千万不要只与同龄儿童结伴到水库、池塘、湖滨、海边嬉水。

7.防跌落、防踩踏等各类生活安全教育

要教育儿童在运动或游戏时应按顺序,避免碰撞。没有成人看护不从高处往下跑或从低处往上蹦。教育儿童不爬树,不爬墙,不爬窗台、扒窗户,不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推门时要推门框,不推玻璃,手不放在活页门缝中。乘车外出时不应在汽车上来回走动、打闹。不使用棍棒在室内外追打。过往楼道要轻声,走路有序。为了孩子的安全,教育儿童不要随身携带玩具及锐利的器具,更不应把它放在口、鼻、耳中,以防被伤害。大班幼儿要能说清楚自己的姓名、园名、家长姓名、家庭住址和家长所在单位名称。培养儿童逐步学会根据天气、身体变化自己增减衣服。教育儿童学会保护自己,不轻信生人的话,未经允许不跟生人走。

二、儿童安全教育的路径

1.建立健全预防体系和急救网络,化解儿童的危险行为

儿童身心发展处于未成熟阶段,身体各部分器管比较娇嫩,神经系统比较脆弱,运动水平较低,协调性差。他们对事情发展、对自己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无法预见,无法控制。而且儿童脑皮层细胞的兴奋性较高,对周边事物都感兴趣,好奇心强,表现出好动又很难自制的特点,极易产生伤害事故。安全防范教育最终要转化为安全行为才是教育的根本,才是最有现实意义的。儿童安全教育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应建立健全预防体系和急救网络,确保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教师应及时观察儿童活动的全过程,防患于未然。对于危险性较小而儿童又能从中获益的活动,教师只要稍加指点,就可放手让儿童去探索;对危险性较大的活动,教师则必须严加干预,立即制止。教师的指令、忠告要讲究艺术性,使儿童乐于听从和接受,不产生逆反心理,以防做出更危险的行动。

2.制定必要的安全规则,创设安全场景,确保儿童活动的安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制定必要的安全规则,培养儿童遵守规则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制定安全规则可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规模、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形式,提供适当的安全材料,创设安全场景,确保符合安全卫生要求,一旦发现隐患,立即消除,妥善处理。还可以组织儿童进行模拟演习活动。如,火灾逃生时,学会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地震时的逃生,可根据不同的场景,定期或不定期选择内容进行演习活动。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如观看行入、车辆在马路上的运行情况,让儿童体验“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要走人行横道线的规则。在校园或住宅小区内让儿童亲身体验右侧通行原则,车辆来往时靠路边走,不奔跑穿越,等等,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让儿童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安全教育活动,使儿童在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3.树立注重安全的行为榜样,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思维与行为方式

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模仿性极强。可利用安全知识,图片、照片、录像等资料,为儿童树立安全行为的榜样,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可以通过树立安全的行为榜样的直观形象,以及不按规范活动而产生的不良后果,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比较讨论,从而使儿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时刻注意儿童的动向,防患于未然,可利用宣传栏、标语、宣传资料、黑板报、咨询活动、安全月、安全周、安全日、大会、演出和组织专项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儿童正确的思维与行为。在教法上可采用编童谣(歌谣)式学习法、故事化学习法、范例与比较学习法等。

4.构建实施儿童安全教育的“金三角”,教育儿童学会自我保护

学校(幼儿园)教育、家庭配合和社会支持是支撑儿童安全教育的“金三角”。明确“金三角”各自在儿童安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职责,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是维护儿童安全的最佳的路径和方法之一。通过学校(幼儿园)教育帮助儿童学习预测行为的后果,使儿童逐步学会进行自我保护,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家长的言行及家长对安全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儿童安全意识的形成和对安全防范的行为。社会的关注程度和支持力度将对儿童安全教育全面深入地开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构建实施儿童安全教育“金三角”,有利于教育儿童学会分辨安全与危险,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对其一生的生存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儿童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行为,是儿童安全生存生活的重要基础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但近年来,儿童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儿童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常识所造成的。因此,强化生命意识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培养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姚 丹〕

作者:白莉

第二篇:浅析小学教育中的儿童安全教育

【摘要】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凡是适龄儿童都可以进入学校学习,接受义务教育。因此要重视学校的安全教育,既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又可以间接影响到每个家庭,由家庭影响扩大到社区影响,最后扩大到社会影响。促使全社会重视安全教育工作,进而提高全社会民众的素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小学安全教育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 儿童 安全教育

一、当前中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中小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中小学仍是只以知识学习作为教育的重点,其并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学。部分学校只在安全事故出现之后,才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的补救和工作反思。并且,有的学校安全教育形式化,没有实效性,比如,有些学校虽然说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讲座或者遇到灾害时的疏散演习,但是多数情况下只是书面形式。类似这种的安全教育是无效的,不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万一发生安全事故,学生依旧缺乏自救能力。如上所述的问题在现阶段的中小学安全教育中普遍存在。安全教育要考虑的方面非常多,并且安全教育要有系统性,不能杂乱无章,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中,并没有一套系统科学的安全教育教材与之配套,学校基本都是从自身实际考虑选择相应的安全教育教材,这些教材内容层次不分明、缺乏系统性、内容五花八门,根本不能达成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目标。

2.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学生家长所应尽的责任。在学生的生活中,与之最密切的就是家庭与学校,必须要重视家庭安全教育工作。然而在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宠爱有加,让孩子一直处于被保护的状态之中,避免起遭遇危险,但是这样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意识,一旦面临危险,孩子缺乏对危险的抵御和自身的自救能力,面对危险毫无对策,进而出现对其人身的伤害。

二、加强小学教育中的儿童安全教育的措施

1.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制度

完善的教育制度可以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教学中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普及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宣传:第一,提醒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或生活活动中会遇到的安全问题。比如,在乘车、行走或其它有危险性活动中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要注意体育课堂中的运动及器材使用的安全宣讲。第二将校园及其附近范围内潜在的安全隐患告诉学生。比如,校园或附近有工程建设,施工场地、校园内的水电安全等等只要是可能存在隐患的部分都要告知学生。第三,做好与家长沟通,及时向其反馈学生情况。

2.运用案例教学

小学教育中的儿童安全教育运用案例教学,避免空洞说教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初级教育教育阶段,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就是教育的方式及手段。在安全教育这一方面的知识学习,学生总是缺乏兴趣。起主要原因就是教育方式的匮乏与落后。根据调查显示,在我县的小学中普遍都是以说教、板报等形式完成安全教育工作,几乎没有现场模拟教学项目。例如,与相关的消防、交通等单位联合举办教学活动,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有资料显示,小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类型有:影视观摩、实例分析、实际实践等形式。由此可见,最容易被学生认可的教学方式是贴近生活的、可以亲自实践的、有具体事例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案例教学的实际教学成果显著,适合应用到小学安全教育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放弃那些虚无空洞的概念描述或理论说教模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注重与实际事例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教学的效果,确保学生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全面理解与掌握。

3.运用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的教学效果非常有效,它既不局限限于科学的范畴,也会因为学科不同有所偏见。优秀的情景教学如同菜肴中的各种调料,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让学生融入所设置的情景环境中,在实践中里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经过与实际活动中的事实与知识的对比,进而对其深入思考,理解事实中所含知识。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完成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根据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配置不同的教学场景及安全设施模型,提高情景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模拟安全演练。

学生的安全非常重要,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和帮助,提高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确保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让家长安心。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睦和团结友爱的生活学习环境作为教学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世清.浅谈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方法[J].时代教育,2013(6).

[2]马爱兵,史小兵.长治市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长治学院学报,2012(1).

作者:张妍

第三篇:日本防灾安全教育的经验和我国学校的安全教育

摘 要:自然灾害频发,防灾教育缺乏,防灾体制不健全,是我国必须加强安全教育的重要原因。日本加强灾害管理,大力推行全民安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日本灾害安全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学校开展安全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灾害安全教育;日本的经验;借鉴

俗话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我国汶川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省(市)60 560人遇难,352 290人受伤,紧急转移安置438.564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 550.9 241万人。而2005年3月20日,日本福冈县以西海域发生里氏7级地震,却仅有1人死亡,735人受伤。两相比较,极为悬殊。其原因之一是日本平时的防灾教育和避险救护技能的训练使国民遇到地震并不慌张,显示出冷静、顽强、有序和善于协作的素养。日本的很多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他们的全民防灾意识和学校的学会生存的安全教育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我国学校加强灾害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在学校安全教育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我们的教育机构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预防和应对突发性危机的体制。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防灾教育缺乏,防灾体制不健全,是我国必须加强防灾安全教育的重要原因。

1.自然灾害频发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作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严重。中国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近1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约300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约8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尤其是近几年发生的一些重大自然灾害,如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2003年的“非典”,2008年初南方特大冰雪灾害,特别是汶川大地震,给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造成了重大损失。

2.防灾教育缺乏

我国防灾教育与日本相比,差距很大,显得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防灾意识不够。日本人认为灾难随时可能发生,中国人认为灾难发生是有回数的,即便是发生也不一定落到自己头上。不但一般人对预防灾害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学校和单位对防灾教育工作也不够重视。二是防灾减灾知识贫乏。复旦大学2003年对1 500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1/3的学生掌握游泳技能,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游泳安全知识都缺乏了解,求生和救生知识几乎为零。汶川地震后,人们突然间才发现,我国大多数人都是灾害知识和防灾减灾的“灾盲”。三是防灾减灾技能缺乏。社会大众、特别是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缺少必要的避灾、自救和互救的技能。2008年汶川地震时,有人在房屋摇晃时就跳楼,以至受伤甚至死亡。

3.社会防灾应急体系不够健全

没有建立完整的防灾应急体系,社会各部门和学校普遍没有防灾应急预案,缺乏实际防灾、减灾的经验,即使有预案,平时演练也不够。还有,在建筑标准上,有的教学楼、厂房、宿舍等达不到规定的防灾标准,使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遇地震、风雪、火灾时,损失就重。在汶川大地震中,因学校的建筑标准达不到应有的防震级别,有多所学校的教学楼垮塌,造成了惨重的伤亡。

二、日本灾害安全教育的经验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海啸、台风、水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1923年关东7.9级大地震导致了14.3万人的死亡,1995年阪神7.3级大地震导致约6 500人丧生,还有2004年的新潟地震和2005年的福冈西部洋面地震也比较严重。然而,日本却在一次又一次的毁灭与重建中学会了再生的哲学。他们加强灾害管理,他们大力推行全民安全教育,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建立了完善的防灾应急指挥体系和先进的应急通讯体系

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强化了应急职能的纵向集权,很快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防灾应急指挥体系,即建立了各级防灾应急对策本部。各级对策本部有宽敞的大厅,里面设施齐全,有储备供100人左右半个月的食品和饮用水。内阁府应急对策本部与都、道、府、县、市的应急对策本部网络连接,音像相通。他们有先进的防灾救灾综合软件系统,畅通的指挥调度系统,还建立了先进的应急通讯体系。日本在阪神和新澙县中越地震中,曾遇到了通讯瘫痪的问题。目前,他们已建立起了完善的防灾应急通讯网络,包括中央防灾无线网、防灾互连通信网等。当灾害发生时,用这一网络接收和传输来自紧急救灾对策总部、总理官邸、指定行政机关、公共服务单位的灾害数据,实施指挥调度。此外,通过“消防防灾无线网”和“防灾行政无线网”,政府把灾害信息及时传给居民家庭(手机)、学校、医院、企业等。再加上水防通讯网、紧急联络通讯网、警用通讯网、防卫用通讯网、海上保安用通讯网、气象用通讯网等各种专业类型的通讯网,这就形成了全日本防灾应急通讯网络的庞大体系。

2.日本的安全教育从学校做起

20多年前开始,日本的中小学就开设防灾课,出版针对中小学校园安全的教材,并按照年级高低不断变化其中的内容。日本各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都编写有《危机管理和应对手册》或者《防灾教育指导资料》等教材,指导各类学校开展危机预防和应对教育。日本的学校除开设防灾课程外,还配有防灾心理辅导员,定期接受防灾咨询。除了学校开设防灾课程外,政府还常常派防灾指导人员到学校对学生进行防灾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防灾救灾知识。日本的学校在开学伊始就给学生发一张地图,要求学生在图上标出放学回家的路线、警察署、公用电话、饮水处和可避难的公园的位置。学校常常模拟各种灾害,如地震、火灾、水灾的预演,让孩子们听惯各种不同的警报声,培养他们冷静的思维和应变能力。同时教给学生在家里、学校如何选择躲避地点,被困时如何呼救等知识。有的学校还让孩子们在模拟地震晃动的“体验车”里,感受地震。消防等部门定期到学校讲课,“三天两头”开展防灾演习。

由于日本多年来的灾害预防和应对管理体制的完善建立,安全教育的不断加强,因此,日本人一旦遇到突发性危机,基本上都能比较冷静地应对。在突发灾害里,日本人的逃生率非常之高。

三、借鉴日本灾害安全教育的经验,加强我国学校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紧密配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更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要提高对安全事故的预见能力,把学生的安全责任观培养工作做在前面,不断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良好安全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1.强化防灾意识,防患于未然

日本全民防灾意识相当强烈,日本人在出差、旅游、入住宾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避难路线示意图”或确认安全通道的位置。而在我国,许多人缺乏灾难危机防范意识。近些年来,我国地震、火灾、台风、干旱、雷击、冰雪灾害、食物中毒、重大疫情、化学品泄漏和恐怖危机等这些自然灾害和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在灾害面前,突显了人们的防灾意识淡薄。强化学生的防灾意识,应从小开始。学校可以通过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活动,通过防灾知识进课堂等途径来强化学生的防灾意识。

2.开展知识培训,掌握防灾技能

了解防灾知识、掌握防灾技能是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首先,应对教师加强防灾知识培训,对师范类大学生加强防灾知识的教学,这是开展安全教育的基础。其次,编写乡土防灾教材,开设防灾教育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这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防灾知识的最好途径。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就能掌握最适用的防灾知识。比如,南方人冰雪凝冻环境下如何走路防滑,输电线因灾害发生故障而停电该如何取暖,等等。2008年那场冰雪凝冻灾害刚降临时,不少机关工作人员就在上班途中摔伤,甚至骨折。这就是南方人没有相关知识造成的后果。我国应将“防灾教育”的内容纳入义务教育的课程内容。再次,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防灾逃生技能。比如,开办讲座是安全教育中最简便易行的方式。学校可以请遭遇灾害而成功逃生的人和救灾人员来校做讲座,让学生通过这些重要的案例对某方面灾害有更深刻的认识,再加上专家或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获得比较全面的有关防灾的知识,并掌握防灾技能。再比如,可以通过放录音、影像等教学资料,营造灾害气氛,让受教育者去体会当时的感受,想象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可能采取的自救措施等,还可以让受教育者观看灾害和自救的影像,让他们通过观察学习来丰富自己的逃生知识和技能。学校还可以建一些模拟训练场地,让学生模拟体验灾害发生时的情境,以此掌握防灾知识。

3.健全制度,加强与社会合作

学校加强防灾教育,应健全制度。应在教师培训、灾害预警、应急预案、技能训练等方面形成制度,做到教师培训制度化、灾害预警快速化、应急预案科学化、技能培训日常化。2008年汶川地震时,刹那间那么多生命猝然离去,但安县桑枣中学2 200多名师生仅用1分36秒就成功疏散,无一伤亡。这是因为,整整3年,这所学校每学期都进行一次灾害紧急情况演习,每个班、每个学生都有对应的疏散路线和安全疏散点,这是技能培训日常化的结果。学校的防灾教育还需与政府、专家、社会紧密配合。比如,学校的建筑物是不是达标、防灾教育基地的建设、消防部门的防火演练等,这些都不是学校一家能够完成的、做好的。学校、社会、政府部门应相互配合,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形成全民参与、共同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刘立东.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和防范对策[J].林区教学,2011(3).

[2]冯东梅.日本中小学校的安全教育及其启示[J].吉林教育,2005(6).

〔责任编辑:姚 丹〕

作者:喻问琼

上一篇:建筑装饰装修论文下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