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校教育职能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2022-09-11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国务院在2006年2月6日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纲要分为前言、方针目标、主要行动、基础工程、保障条件、组织实施等六各方面,全面阐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目的要求、重大意义和实施方案,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学校是教育的主体,就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全面贯彻和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事实上,每一所学校(包括中、小学,大中专学校)都在按照学校传统教育模式和应试教育的惯性传授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和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职业能力。但是,现在我国的教育比较多的是应试教育,学习就是为了得高分,不仅初、高中教育如此,大中专教育也如此,虽然都在讲素质教育,却远不如人意。这种教育严重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因此《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这就为学校教育提出了沉甸甸的课题。

1 公民科学素质行动目标和差距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指出了公民科学素质奋斗目标,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检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这个目标是结合我国当前公民科学素质的现状制定的,即使到2020年达到这个目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要落后20年。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95年发表的《世界科技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知识的差距,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差距”,数据显示,1 989年美国和加拿大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分别是7%和4%,1991年日本为3%,1992年欧共体为5%,2000年美国增长至17%,我国从1992年开始进行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为了与世界接轨,同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我国基本上采用了西方国家通用的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的标准,1992年、1994年、1996年三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基本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0.3%,即一千个人里只有三个人具备科学素养,这说明我们的很多领导人和负责人也不具备科学素养。2001年的调查结果是1.4%,2003年达到1.98%,到2005年调查结果比2003年又有所回落,可见,公众的科学素养令人堪忧,提高也任重道远。2003年的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还发现,有26.6%的人相信“相面”,2 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20.4的人相信“求签”,14.7%的人相信“星座预测”,4.8%的人相信“碟仙或笔仙”,甚至有一些领导干部以为太阳围绕地球转。这说明有很大比例的人不具备科学素养,他们还崇尚伪科学的迷信,尤其有一些领导干部和有钱的人,更是“求签”、“拜佛”,乞求神灵保佑其官位和钱财。

以上数据显示,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要实现纲要制定的目标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我国公众整体科学素养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2003年调查显示,农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0.68)仅为城市居民(4.08)的六分之一;三是适龄劳动人口科学素养不高,缺乏自我保护常识,不仅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更容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四是愚昧迷信泛滥,诸多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还普遍存在于社会活动中。

2 公众科学素质行动四类人群和教育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主要行动重点是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类人群,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是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的关键,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普遍较低,又缺乏接受继续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机会,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瓶颈”,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而且对于全社会具有表率作用。

以上四类人群的科学素质教育,很大程度来自于学校教育,所以学校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学校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观念和科学兴趣,使之从小就有科学头脑,农民和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的科学素质培养,高等学校应承担其教育的重任,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咨询、科普讲座、学术报告,提拔干部设立科学知识门槛等形式对其进行适时和终身教育。同时全面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建立农村科学教育、宣传和培训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和各类人员的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技报告,开放各地各级科技展览馆,总之,开展一切科学素质的教育形式,全面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

3 公众科学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科学素质是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健康等素质的体现,是指人们的应用科学知识能力的内在品质,科学素质的核心是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科学思想就是要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利用科学规律造福与人类。科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教育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世界经济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个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基础知识结构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无时无刻不与科学技术接触,教育思想也由原来的单纯知识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

如何培养公众的科学素质,首先是教育,从事教育的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改善教育手段,在传授国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点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受教育者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中,建立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我们必须把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是向全体教师发出的动员令,表明了我国教育进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崭新阶段。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初、高中还是应试教育占主导,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由于教学基础设施和现代化教学仪器、实习实训基地的落后,大学教育,由于扩招,学校的实习基地、研究性实验室严重缺乏,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科学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仅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是由中等专业学校改制而成,虽然有一定的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科学素质的能力,但由于底子薄,地方办学主管单位又无力投资,大部分高职院校只能维持生存,没有长足发展,教师专业技能的落后,学院实习实训设备的不足,根本达不到国家和用人单位要求的培养目标。

改变现在的教育现状,就是加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大办学主管单位的投资,改善办学基础条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才有希望到2020年实现公众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出的水平。

摘要: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实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制定的目标,教育要先行,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转变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全面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宏伟蓝图。

关键词:学校,教育职能,公众,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渝生,未来十五年科普任务有多重.

[2]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6,13.

[3] 黄顺基.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上一篇:漫画改编电影的新风格下一篇:关于对高层建筑结构增层改造施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