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党建长效机制

2022-06-30

第一篇:构建党建长效机制

科学构建新时期农村公安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社会和谐离不开稳定、民主的政治环境。随着农村经济和村民自治不断发展,农村社会进入了矛盾凸现期,各种不利因素和矛盾日益突出,公安基层组织的党建工作成效如何以及在和谐善政方面的能力强弱,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构建和谐新农村进程。科学构建新时期农村公安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有利于保持政治稳定、发展民主政治,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各种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

本人认为,新时期形势下科学构建农村公安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应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先进性教育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整体水平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永恒主题。当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也还存在着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性: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上滞后于党的意识形态发展,对一些党员党性意识退化、宗旨观念淡化、作用发挥弱化,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社会形象差、表率作用差等问题缺乏监管;在组织建设制度上滞后于新时期对党的领导方式、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不明,部分党组织凝聚力减弱,群众路线不坚定,群众观念不强,与群众感情不深,作风不实等问题缺乏措施。

基层党组织要切实解决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同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的经常性工作以及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有机结合,用制度增强党的活力,激活党员的先进性,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落实制度中贴近群众、优化服务,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贯彻者、具体落实者和忠诚实践者。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 “三好六有”、“心贴近,人走近,活靠近” 等创建活动和“八荣八耻”重要思想及党内的各类学习教育活动,以及“与时俱进、争创一流”大讨论和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建立“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促成

人心思齐、人心思干、人心思进的发展氛围和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良好风气,使得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领导机制,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先进性教育作为当前党建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来抓,同推动当前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寻找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指导思想需要依靠党的制度来明确和固定,党的制度需要党组织来贯彻落实,党员的思想和行为需要党组织用包括党的纪律在内的制度来教育、引导、规范和约束。

作为基层党组织必须学会用制度构建起责任边界清楚的行政运行体系,用机制来保证党的决策和行动的落实,真正实现“党要管党”和“党组织要管共产党员”。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具有决定性、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键在领导,基础在支部,落实靠党员。要重点建立“四级责任制”的分层责任体系,即基层党组(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副书记为第二责任人,总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要健全完善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党组织定期谈心制度、党组织议事规则、定期征求意见制度等。要把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工作列入各级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之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是实现共产党先进性和共产党员先进性统一的联系纽带,是构建“党组织凝聚力常保持”长效机制。

三、巩固党员帮教机制,树立优良党风,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 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人民对切实端正党风寄予殷切期待。我们常说“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人民群众都是从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来评价党的形象、党的工作的。所以,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不仅要把十七大的精神学习好、落实好,更要身体力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这是党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提出的新要求,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保证。

公安基层党组织身负教育与帮助党员的职责,要有用优良的传统来教育党员,要用形势政策来教育党员,要用先进典型教育党员,既要有公安机关的先进典型,也要树立工作身边的典型,通过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表率作用,进一步增

强党员爱民、亲民、为民意识,转变工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从整体上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改善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使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政风、行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一些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的问题以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得到解决;对公安机关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特别是对窗口服务行业的满意率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上作用凸显。

四、权利保障与监督制约机制并举,确保党员作用常发挥

建立权利保障与监督制约机制长效机制,就是要广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党性意识、宗旨观念强,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争一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建立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增强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动力。要围绕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探索建立能够反映党组织和党员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要坚持会课制度、民主测评制度、党员发展公选公示等。建立党员监管机制,激活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自动力。要围绕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宗旨观念、理想信念,探索建立党员时时刻刻牢记党员身份、时时处处维护党员先进性的党内监管制度,并通过社会化监管,努力形成下级评议上级、群众评议党员的生动局面,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党员义务履行机制,将党员 “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的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适度考虑建立党员干部的考核,与公务员考核相结合、与党员干部的职级晋升相结合,列入目标考核范畴,实行“动态考核模式”。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公安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创造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新时期下科学构建农村公安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维护一方的社会安定稳定,促进一方经济腾飞,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根本性、长期性的目标,对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二篇: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黄旗堡街道中心幼儿园

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挥在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所有素质中,师德最为重要,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关系到的办园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面对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师德建设的垒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造就关爱幼儿,教书育人,学人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合格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作出贡献。

一、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统一协调机制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做好师德建设工作,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健全机制。建立统一协调机制是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内容。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人员落实。

二、以教师为本,构建教师的成才成长机制

邓小平同志讲:“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

1

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训,要从思想教育人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引导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教育幼儿,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引领幼儿。

三、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

第一、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师德考核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做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考核可以激发教职工的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能够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职业道德,改进和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二、健全师德建设的奖励机制。幼儿园要把对教师道德规范要求纳入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具体决策之中,要将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制度化,要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奖励与舆论导向相结合,在精神奖励上,通过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和倡导高尚的师德活动,树立教书育人的典型,以掀起树形象、学榜样、找差距、作贡献的热潮,充分发挥典型任务的激励、向导、示范作用,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在物质奖励上,通过设立师德奖励基金,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师予以表彰和重奖,在晋级、评聘,职称评审、进修深造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教师发表的有关教书育人的文章、著作,应以教育科研成果对待。

2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舆论宣传。通过校报、宣传栏、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师德先进,如在校报上开设“名师”专栏,建立师德教育网站等,以扩大师德宣传网络的覆盖面,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利用每年的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对那些思想道德素质优秀、教书育人事迹突出、贡献突出、家长称颂、幼儿喜欢的优秀教师大力进行表彰,广泛宣传先进事迹,交流家园共育、教书育人工作的先进经验,以倡导尊师重教的好风尚。

四、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动态监控机制

教师的师德行为具有外在性、主动性、善恶性、可塑性的特点,可以通过教育、评价、监督来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构建民主监督、教师职业良心自律监督等方式来调控教师的师德行为,最终促使教师自觉履行师德义务。构建监督机制也应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首先建立师德建设的领导与监督机构;其次建立师德建设督导队伍;最后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

第二、建立系统完善的约束制度。幼儿园要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有关法规、条例,从增强敬业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师德风范入手,制定本园《师德建设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制度,重点强化教职工队伍在思想道德、教学纪律、教学风气、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举办经验交流座谈会、观摩教学、参观访问、学习典型等多种形式,使师德教育制度化、科学化、有形化、经常化。

3

五、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信息反馈机制

反馈是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构建信息反馈机制,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信息反馈要迅速、准确。信息具有滞后性、时效性特点,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反馈的时效和速度,一旦发现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应及时汇报,迅速向上级领导反馈,信息反馈者要对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认真核实,对所掌握的材料认真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保证信息的价值及准确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建设,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体现高等教育精神的重要一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实践,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扎扎实实地将师德建设抓紧抓好。

第三篇:如何构建长效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指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企业)与激励客体(员工)相互作用的方式,如何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是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难题。

在确定如何构建企业长效激励机制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企业在激励机制建设方面通常会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激励机制建设缺乏体系性和规范性。一是人力资源规划建设薄弱,员工招聘和使用不作预测和规划,部门设置和岗位设置缺乏针对性,员工进入公司后容易出现工作职责不清,个人发展目标和组织发展目标不协同等问题;二是激励手段较为单一。激励约束工具多种多样,但主要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物质激励主要包括基本薪酬、奖金、长期激励计划、福利和特殊待遇等方面;精神激励主要包括目的激励、尊重激励、参与激励、工作激励、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荣誉和晋升激励、情感激励和负激励等形式。管理者容易误以为只有货币性收入一种激励手段,缺乏使用精神激励的意识,或者精神激励涵盖面较窄,亦或只倚重负激励等惩罚手段;三是绩效考核指标设定与组织目标偏离较大,且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定手段,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绩效考核也就不能为激励兑现和发放提供导向和标准;四是企业文化建设未能为激励机制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和正确看待激励机制的理念。

激励机制建设缺乏人本管理的思想。一是管理者观念落后。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误以为仅仅依靠激励制度体系的建设就能达到激励效果,没有意识到激励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行为过程,不仅受到职工的个性差异、文化背景、企业环境及激励方法等因素的影响,更受到员工的需要、动机、目标、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二是激励制度的制定缺乏对员工个体需求的研究和分析。依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由低到高分布的,不同发展阶段也会有不同的需求,一些企业不考虑员工需要的差异性,激励不分对象、不分方式、不分时期,只关注企业整体目标如何实现,不关注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员工的需求,造成激励效果与期望值相差甚远;三是过于关注企业整体目标,忽视员工需求,以及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趋同性的塑造。

激励机制未能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一是激励和考核制度一旦制定,有时会僵化和严格的执行。不参考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本企业的组织目标、激励要素进行修订,导致激励效果降低或者出现异向;二是激励机制的修订缺乏规范的制度和流程,大多数时候沦为管理者调整激励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的借口。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通过准确地分析激励机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找到了影响长效激励机制建立的症结,下面我们将通过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趋同为指导思想来制定企业的长效激励机制。

一、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趋同确定为构建长效激励机制的根本出发点

企业构建长效激励机制需要明确指导思想,一般的方法是以实现组织总体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构建激励机制。这种方法重视激励主体及组织目标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组织的利益,短期效果可能较为明显,但是忽略了员工个体的差异性,长期效果将逐步递减。同时,一些

学者也开始提出以员工目标为导向来制定激励机制,让员工从实现自我价值出发,完成个人目标的同时最终促成总体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较大,因为中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个人目标较难获得统一。在强调个体目标的同时,公司目标可能会出现弱化,企业短期利益也将无法保障,很难符合中国企业目前的生存现状。有没有更佳的方案呢?

笔者认为,不能仅仅依托某一种方法,应该将上述两个目标结合起来,使二者的目标趋同。具体办法是先确定组织目标,通过组织目标的分解,明晰企业的计划、战略举措,并制定公司的人力资源计划、明确员工数量和岗位需求、确定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并为每个岗位设定职业发展通道,使每个岗位的工作目标和每位员工的发展目标都与公司目标一脉相承。再通过激励机制的规范化设计,在激励机制的驱动下,个人的行为受到绩效考核的约束,组织和个人再对个人绩效评定结果进行反馈沟通,使个人按照本岗位所设定的可能发展路线进行发展,从而达成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趋同。但是,问题在于建立何种激励机制来保障二者目标的趋同呢?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二、以人本管理为指导,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体系

激励机制未能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一是激励和考核制度一旦制定,有时会僵化和严格的执行。不参考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本企业的组织目标、激励要素进行修订,导致激励效果降低或者出现异向;二是激励机制的修订缺乏规范的制度和流程,大多数时候沦为管理者调整激励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的借口。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通过准确地分析激励机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找到了影响长效激励机制建立的症结,下面我们将通过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趋同为指导思想来制定企业的长效激励机制。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一、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趋同确定为构建长效激励机制的根本出发点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企业构建长效激励机制需要明确指导思想,一般的方法是以实现组织总体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构建激励机制。这种方法重视激励主体及组织目标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组织的利益,短期效果可能较为明显,但是忽略了员工个体的差异性,长期效果将逐步递减。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提出以员工目标为导向来制定激励机制,让员工从实现自我价值出发,完成个人目标的同时最终促成总体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较大,因为中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个人目标较难获得统一。在强调个体目标的同时,公司目标可能会出现弱化,企业短期利益也将无法保障,很难符合中国企业目前的生存现状。有没有更佳的方案呢?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笔者认为,不能仅仅依托某一种方法,应该将上述两个目标结合起来,使二者的目标趋同。具体办法是先确定组织目标,通过组织目标的分解,明晰企业的计划、战略举措,并制定公司的人力资源计划、明确员工数量和岗位需求、确定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并为每个岗位设定职业发展通道,使每个岗位的工作目标和每位员工的发展目标都与公司目标一脉相承。再通过激励机制的规范化设计,在激励机制的驱动下,个人的行为受到绩效考核的约束,组织和个人再对个人绩效评定结果进行反馈沟通,使个人按照本岗位所设定的可能发展路线进行发展,从而达成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趋同。但是,问题在于建立何种激励机制来保障二者目标的趋同呢?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二、以人本管理为指导,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体系

激励机制未能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一是激励和考核制度一旦制定,有时会僵化和严格的执行。不参考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本企业的组织目标、激励要素进行修订,导致激励效果降低或者出现异向;二是激励机制的修订缺乏规范的制度和流程,大多数时候沦为管理者调整激励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的借口。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通过准确地分析激励机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找到了影响长效激励机制建立的症结,下面我们将通过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趋同为指导思想来制定企业的长效激励机制。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一、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趋同确定为构建长效激励机制的根本出发点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企业构建长效激励机制需要明确指导思想,一般的方法是以实现组织总体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构建激励机制。这种方法重视激励主体及组织目标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组织的利益,短期效果可能较为明显,但是忽略了员工个体的差异性,长期效果将逐步递减。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提出以员工目标为导向来制定激励机制,让员工从实现自我价值出发,完成个人目标的同时最终促成总体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较大,因为中国现阶段国情决定了个人目标较难获得统一。在强调个体目标的同时,公司目标可能会出现弱化,企业短期利益也将无法保障,很难符合中国企业目前的生存现状。有没有更佳的方案呢?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笔者认为,不能仅仅依托某一种方法,应该将上述两个目标结合起来,使二者的目标趋同。具体办法是先确定组织目标,通过组织目标的分解,明晰企业的计划、战略举措,并制定公司的人力资源计划、明确员工数量和岗位需求、确定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并为每个岗位设定职业发展通道,使每个岗位的工作目标和每位员工的发展目标都与公司目标一脉相承。再通过激励机制的规范化设计,在激励机制的驱动下,个人的行为受到绩效考核的约束,组织和个人再对个人绩效评定结果进行反馈沟通,使个人按照本岗位所设定的可能发展路线进行发展,从而达成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趋同。但是,问题在于建立何种激励机制来保障二者目标的趋同呢?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二、以人本管理为指导,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体系

如何使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尽可能保持一致,需要有激励机制的引导和约束。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突出激励机制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二是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发展阶段的员工制定差异性的激励方案。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激励机制制定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相对不难,但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要强调。一是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在本企业顺利实施的软环境;二是激励的公平性,“不患寡,而患不均”是物质激励环节中最为关键的问题,需要通过部门在企业价值链的重要程度和员工岗位价值评估等工具,公平设定不同部门、不同员工序列的物质奖励标准;三是精神激励的运用,在激励手段方面拓宽各种精神激励方式的组合运用,尤其是对岗位层次较高的员工和各层级代表员工加大精神奖励。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人本管理是保障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趋同性的关键。一是管理者需要确立正确的观念,激励机制不仅仅是激励制度的总和,其中也包含着复杂的心理过程,关键在于针对性地激发每位员工的内生动力;二是对个人实施差异性的激励方案是激励机制最为关键的内容。差异性的激励方案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宏观层面受到如行业特点、主要竞争对手激励要素对比分析、企业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支付能力、企业文化等,微观层面则受到个人期望、个人需求阶段(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五个层级)、个人所在公司层次、个人所从事岗位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需充分了解宏观和微观因素,方能制定出完备的激励机制,各激励要素的确定才能比较准确,方能保障激励效果。同时管理者须研究不同层级、不同岗位、不同个人需求阶段的差异,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组合,在符合公司激励体系和组织目标的前提下,制定具有差异性的激励方案,激励每位员工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并最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17file.com,08ko.com

17file.com,08ko.com

三、为保证激励机制适应企业发展和竞争需要,需对激励机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

综上,企业管理者应更新自身观念,以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相趋同为导向,不断掌握激励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工具,突出人本管理的思想,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不断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第四篇:构建巡视工作长效机制探究

(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 刘保峰)

中文摘要:开展巡视工作是加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由于巡视工作存在持续监督难、触及核心问题难、成果转化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巡视监督的成效。通过构建完善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工作开展、成果转化等机制,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更能充分发挥巡视监督的作用。

中文关键词:巡视工作 问题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D630.9

巡视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严肃党的纪律、推进党的建设、构建廉洁政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这既对巡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又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巡视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其长效机制尚未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巡视监督作用的发挥。如何构建科学管用的巡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巡视监督的作用,这一问题值得探究。

一、当前巡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持续监督难

2009年7月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建立专门巡视机构对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开展巡视监督。目前,各级巡视工作领导小组一般由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巡

- 1

完全可以根据巡视工作套路进行研究,早早做好应对之策。巡视组尽心尽力履行职责,但是看到的有可能只是表面工作,深层次的核心问题仍然很难发现和触及。

(三)成果转化难

巡视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成果的转化。目前,巡视成果的转化主要体现在汇报机制上,即巡视组向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完毕,巡视组的历史使命基本结束,基本不参与巡视的后续工作。影响巡视成果有效转化的因素有二:一是巡视组的权限。按照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组有“四不”要求,即不干预被巡视单位的日常工作、不处理被巡视单位的具体问题、重大问题不随意表态、不查办案件。由于受权限约束,巡视组在发现重大问题时只能向上级请示报告,这可能会延误处置的时机。二是巡视后期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整个巡视工作存在重巡视过程、轻后续整改等问题。由于巡视组已经解散,后续工作没有专门部门开展,可能会出现对巡视反映和发现的问题不反馈、不解决、不督办整改、不检查处理等现象,这都严重影响了巡视监督的效能。

二、构建长效机制探究

(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是搞好巡视工作的前提

首先,各级党委要严格按照巡视工作条例,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纪委和组织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参与”的巡视工作领导体制,切实把巡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工作。其次,建立巡视工作日常机构,明确职能职责,负责处理好日常工作,包括建章立制、人员选派、业务培训、巡视协调、督促整改等。第三,建立人员准入

- 3

问题,也可以使各巡视组能准确把握工作尺度,防止因主观因素导致工作出现较大偏差问题。第二,创新巡视模式。如果单从反腐败的角度开展巡视工作,巡视监督的职能不免过于单一,也和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不相匹配。可以将领导班子任期考核、后备干部推荐考察、专项工作督查等工作与巡视工作合为一体开展,并结合新的形势要求和阶段性重点工作适时调整巡视内容。这就赋予了巡视工作更丰富的内涵,既起到了对下级党委领导班子的监督作用,又为同级党委决策提供了参考、推荐了人才。第三,把握巡视重点。由于时间和人员有限,巡视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处处深入,这就需要有所侧重,选准重点。在巡视对象上,要始终把单位领导班子作为重要对象,尤其是党政主要负责人更要作为重中之重。在巡视内容上,重点监督检查中央及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单位的规范管理情况、遵守财经纪律情况、选人用人情况、班子建设情况、廉政从业情况等,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及时进行调整,例如当前领导干部的“四风”整治情况、职务消费的规范情况等。第四,有的放矢去开展巡视。巡视前,巡视组要熟悉掌握被巡视单位的基本情况,听取审计、纪检监察等监督部门对被巡视单位领导班子的意见,特别要对审计部门发现的重大问题和群众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巡视开展到一定阶段,结合已了解掌握的情况,要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有针对、有重点的去深入核实一些问题。第五,密切联系群众。脱掉巡视组神秘色彩外衣,多到基层、群众中去,通过深入了解,听真话摸实情,把群众普遍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发现问题的重要路径。主动公开身份和联系方式,拓宽群众诉求反映渠道,通过电话、QQ、微信等形式与群众真正建立信任,真诚交流。 第六,增加巡视组权限。巡视组不同于“钦差大臣”,权限上

- 5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13-11/06/c_125658813.htm.

To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Explore The Patrol Work (Chongqing tobacco company Liu Baofeng)

Chinese abstract: Patrol work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ncrease supervision of the Party. At present, due to continuing supervision patrol work is difficult, touch the core problems and achievements, to a certain extent, affected the patrol monitoring results. By building a perfect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responsibility, work and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esent problems, more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supervisory function of the patrol. Keywords: Patrol work The problem A long-term mechanism

作者简介:

刘保峰,男,汉族,1972年10月,山东省金乡县人,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毕业,硕士研究生,曾在省级以上学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目前就职于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政工师,研究方向:纪检监察。

通讯地址:重庆市江北区五里店五江路20号烟草大厦监察处 邮编:400023 电子邮箱:460808441@qq.com 联系电话:13508357185

- 7 -

第五篇: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满庄镇中淳于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长效

机制构建

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挥在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所有素质中,师德最为重要,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关系到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面对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师德建设的垒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造就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学人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合格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作出贡献。

一、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统一协调机制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垒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做好师德建设工作,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健全机制。建立统一协调机制是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内容。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人员落实。

1

二、以教师为本,构建教师的成才成长机制

邓小平同志讲:“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训,要从思想教育人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引导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教育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引领学生。

三、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

一、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师德考核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做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考核可以激发教职工的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能够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职业道德,改进和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健全师德建设的奖励机制。学校要把对教师道德规范要求纳入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具体决策之中,要将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制度化,要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奖励与舆论导向相结合,在精神奖励上,通过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和倡导高尚的师德活动,树立教书育人的典型,以掀起树

2

形象、学榜样、找差距、作贡献的热潮,充分发挥典型任务的激励、向导、示范作用,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在物质奖励上,通过设立师德奖励基金,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师予以表彰和重奖,在住房、晋级、评聘,职称评审、进修深造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教师发表的有关教书育人的文章、著作,应以教育科研成果对待。

三、加强师德建设的舆论宣传。通过校报、宣传栏、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师德先进,如在校报上开设“名师”专栏,建立师德教育网站等,以扩大师德宣传网络的覆盖面,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利用每年的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对那些思想道德素质优秀、教书育人事迹突出、贡献突出、学生称颂的优秀教师大力进行表彰,广泛宣传先进事迹,交流教书育人工作的先进经验,以倡导尊师重教的好风尚。

四、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动态监控机制

教师的师德行为具有外在性、主动性、善恶性、可塑性的特点,可以通过教育、评价、监督来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构建民主监督、教师职业良心自律监督等方式来调控教师的师德行为,最终促使教师自觉履行师德义务。构建监督机制也应做好如下工作:

3

第一、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一是建立师德建设的领导与监督机构。二是建立师德建设督导队伍。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

第二、建立系统完善的约束制度。学校要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有关法规、条例,从增强敬业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师德风范入手,制定本学校《师德建设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制度,重点强化教职工队伍在思想道德、教学纪律、教学风气、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座谈会、观摩教学、参观访问、学习典型等多种形式,使师德教育制度化、科学化、有形化、经常化。

五、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信息反馈机制

反馈是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构建信息反馈机制,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信息反馈要迅速、准确。信息具有滞后性、时效性特点,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反馈的时效和速度,一旦发现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应及时汇报,迅速向决策机关和管理部门反馈,信息反馈者要对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认真核实,对所掌握的材料认真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保证信息的价值及准确性。

第二、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建立一支有高度责任

4

感的信息反馈队伍,形成信息网络,建立必要的信息反馈制度,明确责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建设,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体现高等教育精神的重要一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实践,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之所在。作为的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扎扎实实地将师德建设抓紧抓好。

满庄镇中淳于小学

2014年9月

上一篇:古今算命大师纂要下一篇:工匠精神电子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