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2022-09-10

1 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初中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 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发言, 然后都举手赞成, 所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阅读分段来说吧, 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 然后才理解赏析。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多面体, 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 会划出不同层次, 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 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次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初中语文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之一, 就如何站在创新的高度进行教学,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方法

2.1 教学思想的更新

初中语文教师要有教学思想创新的意识, 最主要的是要有独立的思考的勇气, 尊重学生思想创新的权利。初中学生思想活跃, 很少保守。他们对教材、对人、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 这是正常的, 应予以保护。我们不能扼杀学生的思想创新意识, 更不能要求他们循规蹈矩, 迷信权威、迷信老师, 自己一点思考的权利也没有。我们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的思想创新, 千方百计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 让他们的心灵获得自由, 还他们一方思想创新的蓝天。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多少“不一致”, 这就是思想创新的必然结果。从某种角度说, 宽容学生的“异端”, 让学生自己去比较, 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思想创新权利的尊重。

2.2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营造教学氛围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 学习时就会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时要很好地创设某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 怀着探索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语文阅读的学习活动中去, 达到启迪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语言平实自然, 却是蕴含着至爱深情的散文, 学习这篇课文, 主要一点是要培养学生做一个有孝心的人。但面对这群物质生活较优裕的孩子,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 他们可能不大会懂得孝敬父母。于是, 课上笔者先让学生仔细聆听满文军充满深情的歌曲《懂你》, 领悟了歌词的含义后, 再请学生回忆一下与父母相处的日子, 叙述一件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 好多同学动情地谈起了自己的经历。这样, 以此切入课文, 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了, 而且班级也形成一个很融洽的气氛。

2.3 倡导小组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

合作探究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 既有明确分工又相有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 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使大家在互相学习中不断地取长补短、相互启发, 从而拓宽思维、深化认识。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首先, 教师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 研究和发现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规律, 探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体性特点, 并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 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其次, 鼓励小组式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也是一个深化和巩固单元学习重点的过程。讨论的基础是倾听, 听取反对的意见, 讨论的关键是寻找证据。教师在教学中可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 按照一定的人数编成学习小组, 并引导学习小组对那些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2.4 追求语文教学的个性化

(1) 我们初中语文老师要追求个性化教学思路, 也就是说思路要新颖, 不同凡响, 别出心裁, 有自己的想法: (1) 不拘泥于教科参考书, 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例如, 在讲授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文第二段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能力。抓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 教会学生写作方法, 诸如写了按什么顺序、用什么方法写、哪些景、抓住什么特征写、等等, 让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理解课文及其所包含的语文知识。 (2) 找准教学“突破口”。如教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 可以以肃穆崇敬为“突破口”、教学《天净沙·秋思》是以清静悲凉为“突破口”、教学《三峡》时以豪迈奔放为“突破口”等等。再者, 我们要引导学生讨论, 讲个性的话, 讲真实的事, 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

(2) 个性化教学艺术也是我们老师需要学习的,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学生。如《松鼠》教学的导入, 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播放有关松鼠图片, 加上解说, 然后再谈谈感性认识。比如提问有哪位同学们都接触过松鼠, 或对松鼠有什么印象?让学生畅所欲言, 谈自己对松鼠的印象。同学发言后, 教师可以顺势力导入课文学习———“刚才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松鼠的印象, 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进行说明的, 这节课我们学习《松鼠》”。这样将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教材中, 引导学生鉴赏、联想, 将教学的情趣和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 活跃课堂气氛。

2.5 利用多媒体, 创新教学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 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 无所不容, 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 学生走进了多媒体教室, 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 它容量大, 效率高, 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地拓展延伸, 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 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

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 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 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 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本文对学生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可行性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上一篇:高职院校食堂满意度调查及对策分析——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下一篇:新形势下创新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