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2022-10-15

制度是长期的、规范的、有效的,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探索而来的。而落实责任的关键,就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优化举措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那么如何制定相关制度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肠道门诊布局合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清洁区(更衣室,值班室等)发现有污染或污染可疑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半污染区(治疗室,护理办公室,走廊等)应每天用消毒液喷雾或擦洗1或2次;污染区除做好经常性消毒工作外,应定期进行彻底消毒。

二、各区交界处应设置洗手消毒水和擦脚垫。

三、医护人员进入肠道门诊室内,应衣帽整洁,进入污染区护理、接触病人时要穿隔离衣,戴口罩,离开时脱去,并应消毒双手,消毒鞋底。

四、门诊不同分室使用专用消毒、清洁器具,做到标志清晰。

五、肠道病人使用专用厕所,应做到专用厕所标志醒目。

六、人的排泄物、呕吐物、生活用水、垃圾物、检验室废弃物必须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才能向外排放。病人用过的用具每次用后消毒清洗后才能再次使用。

七、非肠道门诊工作人员,如需进入病区,应得到允许,并严格遵守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第二篇: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执行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肠道门诊的清洁消毒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2、肠道门诊医务人员工作是须穿工作服,戴帽子,检查和护理病人时须戴口罩。

2、肠道门诊医务人员接诊处理完病人后应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检查每一患者后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试手3分钟,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每日更换泡手消毒液及擦手毛巾。

3、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听诊器、血压计等用品专室专用,用后消毒(如用75%酒精擦拭等方法消毒)。体温表用后清洗,消毒(如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诊疗桌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抹布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后晾干备用)。

4、地面每日清洁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一次,其余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有可见血液体液污染物时,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擦拭后,再湿式清扫。拖把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

5、在诊室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使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对空气进行消毒。

6、对病人的污水、污物经二次消毒后排放。若有周围环境或物品被污染,均必须严格消毒。

7、检查疑似霍乱患者后,更换隔离衣和床单。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诊室的桌椅、门把手、门窗、诊查床及诊疗器械,并浸泡被污染物品1小时。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放置2小时倒入下水道。便器、痰盂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8、医疗废物用黄色垃圾袋双层闭封包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第三篇:肠道门诊工作、消毒隔离制度

腹泻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腹泻门诊设专职的医护人员,须进行岗前培训,熟悉《传染病防治法》及霍乱防控相关知识,掌握自我防护措施。

2、医护人员进、出腹泻门诊时,必须穿、脱隔离衣、鞋、帽、口罩,并定点放置。隔离衣或工作服每周至少更换1次,有严重污染时及时更换。

3、诊疗器械专室专用,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血压计用75%酒精擦拭消毒。体温计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30分钟后冲洗。

4、检查每一患者后用0.5%碘伏溶液擦手1~3分钟。也可用75%酒精浸泡1~3分钟。每日更换泡手消毒液及擦手毛巾。

5、腹泻门诊要随时开展消毒工作。隔离衣或床单污染后要及时更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用漂白粉按1:2的比例搅拌放置2小时倒入下粪池。便器、痰盂用1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小时冲洗。消毒脚垫要随时喷洒消毒液使其浸湿。

6、医疗废弃物、垃圾用黄色垃圾袋双层闭封包扎并标记“感染性污物”,送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

7、每日下班后,诊疗桌、椅、门把手等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拖把、抹布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冲(清)洗;病历、化验单、登记本等,用甲醛熏蒸消毒后备用。

8、用杀虫剂消灭蚊蝇。

腹泻门诊工作制度

腹泻门诊是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前哨阵地,对于早期发现疫情,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起着关键作用,为使腹泻门诊工作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1、每年5月至10月开设腹泻病门诊,上班时间由专职腹泻门诊医师接诊,下班时间由急诊室做好腹泻病人的各项处理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腹泻门诊的业务范围是以急性腹泻为主的各种疾病,包括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3、腹泻门诊的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霍乱等腹泻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抢救治疗、疫情报告等专业知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4、诊治腹泻病人应认真询问病史、流行病学史和体格检查。对就诊的腹泻病人用《腹泻门诊病人登记簿》专册登记,填写时要求项目齐全、字迹清楚。需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病人另做详细病历记录。同时对可疑病人采样,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

5、发现疑似“霍乱”病人应立即隔离观察和诊治,同时要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单位领导和县疾控中心。发现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人,要按规定报告疫情。

6、对登记的各种腹泻病人,按月统计、上报县疾控中心。

第四篇: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

治疗(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 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记清楚。

二、 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二次,台面、地面消毒二次,保持清洁。

三、 医务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四、 室内应设有无菌物品专柜,无菌物品按日期依次排列。无菌包清洁无损,注有物品名称,有效日期、签名及化学指示带(高危险性包内有化学指示卡),无过期包。

五、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六、 启用无菌消毒液体需注明始用时间,开启的液体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抽吸的溶媒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最好采用小瓶装。

七、 治疗盘内碘酒、酒精应加盖保存,无菌持物钳保存于有效灭菌溶液内备用,持物钳、盛器每周灭菌一次。

八、 贮存棉球、纱布等的无菌储槽一经打开,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72小时;频繁启用的无菌贮物罐应每日更换并灭菌。

九、 治疗车上物品应放置有序,上层为清洁区,底层为污染区。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前、后应洗手,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特种感染伤口、应就地严格隔离(诊室或病室),不得进入换药室;隔离伤口、特种感染伤口敷料及器械按特殊消毒方法处理。

十、 一次性注射器材、各种引流管、袋等物品按规定处理后放置专用容器内封闭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

吸引器消毒

1. 将污物加水后放入500mg/粒康威达片配置成的2000mg/L康威达液中浸泡1小时后弃去。

2. 再将吸引器瓶放入2000mg/L康威达液内浸泡1小时(需完全浸没),取出后用清水冲净沥干备用。 3. 橡皮管,瓶塞同上。

连续使用时,试管内盛有75%酒精,玻璃接管及试管每班消毒,吸引器每周消毒一次。

体温表消毒顺序

用盛有1/3量的消毒液(2000mg/L康威达)杯子收取病人使用后的体温表(口表、肛表分别放置→放入第一盒2000mg/L康威达消毒液(A盒)浸泡5分钟→取出体温表用清水冲净后擦干放甩温仪进行离心→放入第二盒2000mg/L康威达消毒液(B盒)浸泡30分钟→取出用冷开水冲净擦干备用。 附注

1、收体温表杯子一天消毒二次,每次30分钟。

2、A盒、B盒一天消毒一次,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

3、甩温仪内离心管用2000mg/L康威达浸泡30分钟后擦干备用(有专用消毒容器)。

紫外线消毒方法

1. 紫外线灯管的电压为220V,辐射波段为253.7nm. 2. 空气消毒:1.5W/立方米30分钟,光滑物体表面消毒有效距离1米30~60分钟。

3. 紫外线强度测定:距离灯管垂直1米处,用中心波长253.7nm紫外线强度测定仪测定,紫外线辐射强度≥80µW/cm2,每半年测定一次;≤80µW/cm2 每季度测定一次;<70µW/cm2立即更换。

4. 紫外线灯管定期用95%酒精擦拭,保持清洁,无尘埃。紫外线在使用中,应保持灯管表面清洁、无尘,以免影响紫外线辐射效果。

空气培养方法 1. 用无菌巾包裹由细菌室领出培养皿。

2. 室内先通风、清洁(用消毒液擦台面及地面等)后关闭门窗,紫外线照射30分钟。

3. 间隙1小时后根据室内面积放置培养皿,室内面积≤30cm2, 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 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距墙1米。

4. 放置高度为操作带(距地面80~150cm)。

5. 培养皿放置于消毒巾上,用手指平提皿盖,将盖边缘斜搁在培养皿上,暴露5分钟后盖好,贴标签于后面。 6. 用消毒巾包裹送细菌室培养。

7. 空气培养值:病房<500cfu/m3 , 手术室、产房<200cfu/m3。

第五篇: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工作时要着装整齐、清洁。

2.病人在指定区域候诊、检查和治疗,不得随处走动。

3.医护人员进入处置室、治疗室应戴帽子和口罩。

4.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通风换气,湿擦桌椅,用消毒液拖洗地面,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痰盂内放1:200的“84”消毒溶液。

5.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隔离伤口用物应立即消毒处理。

6.诊疗换药处置等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

7.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不超过一周,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

8.无菌器械容器、器械盘、塑料罐、持物钳等定期消毒。消毒液定期更换,并贴有更换标签。

8.体温计用后,应用消毒液浸泡。

9.污物箱应带盖,并经常消毒。

10.病人使用的床单被服等要定期更换和消毒,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得随意乱丢。被脓、血、排泄物所污染的敷料和布类等采用可靠的方法进行浸泡消毒后洗涤,必要时再行煮沸消毒,小件敷料可焚烧处理。

11.室内要经常进行消毒,如有污染,随即清除和消毒,对不明高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在病人离开后要进行沏底消毒。

12.厕所必须保持洁净,每天由卫生员进行两次消毒,厕所地面及便池内外,不得有污染痕迹,如有病人排泄物等,应即消除和消毒。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具,与打扫其他场所的工具应严格分开。

上一篇:曹冲称象优秀教学设计下一篇:茨坝中学小组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