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2023-01-25

第一篇:女娲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佛教的经典故事有哪些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的经典故事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一)前世是谁埋了你

从前有个书生, 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 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 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一息。这时, 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 决定点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 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 看一眼, 摇摇头, 走了……又路过一人, 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 走了……再路过一人, 过去, 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疑惑间, 画面切换。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

书生不明所以。僧人解释道:看到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吗?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唰地从床上坐起,病愈。

(二)蛛儿与芝草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动物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祭拜的熏托,动物蜘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动物蜘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动物蜘蛛。佛祖停下来,问这只动物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灼见,怎么样?”

动物蜘蛛遇见佛祖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祖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动物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动物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动物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动物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动物蜘蛛网上。动物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动物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动物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祖又来了,问动物蜘蛛:“动物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动物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朝吧。”

就这样,动物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十六岁了,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的十分漂亮,楚楚动人。

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中士,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倾倒。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祖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很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二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

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十六年前,圆音寺的动物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吧。”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的感觉?几天后,皇帝下召,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怎么也想不同,佛祖竟然这样对她。

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穷究急思,灵魂即将出窍,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祖来了,他对蛛儿的灵魂说:“动物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动物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动物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象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刚说完,佛祖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深情地拥抱在了一起……

第二篇:春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春节的传说故事主要为你讲述的是春节如何起源的,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春节的传说故事有哪些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1、春节的传说故事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上长着角,非常凶猛恐怖。“年”长年居住深山,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每个村里的人们全部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得浑身发抖,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

2、春节的传说故事点评

春节风俗源远流长,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是值得非常重视的,同时也是我们大家非常喜欢亲朋好友团结的日子,小朋友们在这一天是最开心的啦,每年都会有很多的红包,还能有家人和亲人的陪伴。春节可是我们小朋友们的大日子,让我们一起传承这么重要的春节。

3、春节的传说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上长着角,非常凶猛恐怖。“年”长年居住深山,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每个村里的人们全部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得浑身发抖,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第三篇:成语故事的来历有哪些

成语故事的来历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历史

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里的事件而得来的,有的是把一件历史事件归纳为成语,有的则是截取了其中的一些名句;

先人的事迹

从先人的事迹当中概括出来,这些成语故事大部分是比较有趣的,而且修辞效果也比较好,被后人广泛流传;

寓言

很多寓言故事当中有着深刻的含有,同时也就成为了成语的来源,但是这种方式的成语故事大多数讽刺韵味足;

古人所说的话

有一部分成语当中,是很多之前古人所说的话,这些话比较经典,从而被逐渐流传为成语;

对古人句子的改编

尽管有些成语并不是原封不动照搬古人所说的话,但是大概意思是基本上接近的,只不过是对其某些字词方面的改变;

谚语俗话

很多成语都有着两三千年的历史,尽管是文言文,可是说起来非常有感觉,所以很多经典的谚语和俗话就成为了之后的成语。

成语故事的来历有哪些,大致就是上述七个方面,这也算是国学教育里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因为幼儿学成语是极为重要的,这个关系到孩子的词汇量和语言水平的提升。成语故事的成语有哪些,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一看哦。

第四篇:动物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文档(范文)

在所有能够飞行的昆虫当中,蜜蜂是效率最高的一种。从理论上计算,一汤匙的蜂密可以为蜜蜂环绕地球飞行一圈提供充足的“燃料”。

世界上最重的活昆虫是非洲一种名叫“格利爱思”的甲虫,它有一个人的手掌那么大,体重达100克左右。

一个蚕茧看上去是那么不显眼,可是里面包含有1公里长的蚕丝。 最小的哺乳动物是白齿鼠,每天要吃比身体重3倍的食物。

蜉蝣虫的寿命只有6个小时,但排下的卵要用整整3年的时间才能孵经出来。

南美的虎鸟可发出类似老虎的叫声,而驼鸟能把狮子的声音模仿得维妙维肖。

雄蚕蛾的嗅觉异常灵敏,竟可以发现远在10公里外的雌蚕蛾。

龙虾的血液是蓝色的。

鼹鼠虽然个头不大,但可在一个晚上挖掘出一条长76米多的地道。

蜂鸟善飞,却不会走路。

鳄鱼色凶猛异常,却双目色盲。

象有特别灵敏的听觉,能捕捉到老鼠的脚步声。

一种亚洲鱼可以离水生活整整一个星期;非洲的羚羊则有在水底下睡大觉的本事。

在非洲,有一种常被误为昆虫的蜂鸟,身长不足2厘米,体重只有2克。

马达加斯加是倭猴的家乡,这种猴子身材短小到与老鼠不相上下,可弹跳能力特别强,一次能跳3米远。

在南非,人们对一种短蛇格外警惕,它虽然不到15厘米长,但毒液很厉害,可以致人于死地。

近年来,科学家们培育出了一些袖珍动物,给人们增添了新的“宠物”:阿根迁的小马体高30厘米,体重不到10公斤;德国的袖珍猪只有巴掌那么大;英国的一种狗只有10厘米高,339克重。 美洲沙漠里的牧豆树为了适应干旱的气候,根系十分发达,可以扎入地下33米的深处。

最大的水果是双重椰子,产于非洲的塞舌尔群岛,每一个重20公斤左右。 菲律宾的一种棕榈树要长近40年才会开花,可以同时盛开5000万朵花,组成“火树银花”的壮丽奇观,但不久便全部凋谢。 刺猬吃了盐会咳嗽的

第五篇:元宵节吃汤圆的故事有哪些

元宵节传统食俗为吃元宵,意味团圆、吉祥,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以下是“元宵节吃汤圆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

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的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

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百姓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到了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于是到了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元宵节吃汤圆的习惯。

后来就慢慢寓意元宵节吃完汤圆,黎民百姓都能在新的一年辛勤劳作,到了年尾便能大丰收。

延伸阅读:元宵节习俗故事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传闻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劫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汉武帝准奏,“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

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宵节的历史故事

南陈后主陈叔宝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妹妹乐昌公主,嫁给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其时隋军压境,南陈的灭亡已是不可避免。徐德言担心故国灭亡后夫妻离散,便与乐昌公主商定,打破一面铜镜,各拿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街市,以获得对方的消息。不久,陈果为隋所灭。由于为建立隋朝江山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杨素破陈有功,隋文帝就乱点鸳鸯,将乐昌公主送进杨素中,赐为杨素小妾。杨素对乐昌公很是宠爱,还为其专门营造了宅院。然而乐昌公主却终日郁郁寡欢,默无一语。

好容易盼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度尽劫波的徐德言匆匆赶到街市,果然看见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而且价钱昂贵,令人不敢问津。徐德言一看半片铜镜,忙按老者要的价给了钱,又立即把老者领到自己的住处。徐德言泪流满面地向老者讲述了破镜的故事,并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卖镜老人深为之感动,他答应徐德言,一定要在他们之间传递消息。徐德言于是题诗一首: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诗毕,徐德言千恩万谢,托老人带给乐昌公主。

乐昌公主看到丈夫题诗,不禁悲从中来,终日水米不进。杨素再三盘问,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深深地被打动了,顿生成人之美之心。他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让他夫妻二人团聚回归故里。于是便就有了破镜重圆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宋朝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时,有一年元宵节,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牶“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活跃了元宵佳节的气氛。

上一篇: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活动下一篇:年度麻醉质量安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