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实施现状分析

2022-09-11

1 股权激励制度的发展

股权激励起源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 股权激励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蓬勃发展, 成为管理层薪酬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并且成为激励公司骨干人员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目前, 股权激励在欧美国家实施的比例非常高, 在欧洲80%的上市公司会实施股权激励, 在美国和加拿大甚至可以达到95%。而中国A股市场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却不足30%, 可见我国在股权激励的道路上落后很多, 未来可以提高的空间也很大。伴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开放与发展, 我国公司治理水平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快速成长。2005年实现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办法 (试行) 》条例, 2014年制定并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 不断完善着国内制度。2014年之后, 股权激励模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大量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出台, 仅2016年一年就达到372家, 截止2017年6月, 至少完成一次行权或者解锁的上市公司达到629家, 股权激励成为公司治理领域举足轻重的制度。

2 股权激励制度的多元化

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 在激励模式、业绩考核等方面不尽相同。目前主流的激励模式有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三种, 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的复合激励也并不少见。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由企业职工拥有本企业股权的股份制形式。限制性股票是指企业以较大的折扣价格奖励给经营者, 而企业经营者必须在满足特定目标之后才能进行股票出售。股票期权是一种股票选择权, 激励对象可以以事先确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本企业流通股票。除以上三种模式外, 还有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业绩股票三种模式供企业选择。

而我国的业绩考核仍以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收入为主。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新的指标, 如新产品销售收入, 市值增长率, 每股收益增长率, 甚至研发支出、研发费用占比等等。同时, 不少企业通过对标企业对股权激励的业绩进行考核, 如广东鸿图、招商蛇口要求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对标企业前一财务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资产收益率的50分位值水平。除了企业总体目标外, 部分企业还对员工的个人进行考核。如海康威视、奥马电器等在2017年公布的股权激励方案中规定:激励对象个人绩效考核结果需达到要求的目标。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 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还在激励的强度、覆盖的范围以及持续的期限等方面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多样的股权激励方案对我国公司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3 股权激励实施的效果

3.1 股权激励积极效果

(1) 利用股权激励可以规避经营者的短视行为。股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整体价值, 在传统的激励模式中, 经营者可以通过短期行为达成企业的业绩考核目标, 获得业绩奖励, 而股权激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对企业股权价值的影响将会受到市场的检验, 只有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行为才会获得激励。

(2) 利用股权激励可以减少代理成本。传统的激励模式需要企业根据职业经理人的表现, 调整薪酬, 从而设计一套完善而复杂的考核制度, 但是并不一定能够达成目标。这种通过考核进行现金激励的方式, 无疑会增加代理成本, 同时还会滋生代理风险。利用股权激励的方式, 能够将这种代理风险降低至最低程度, 同时还可以尽可能地缩减代理成本。

(3) 利用股权激励吸引高素质人才。对于管理者来说, 股权激励具有风险和收益的两面性, 一方面, 它可能会产生超额的回报, 另一方面它也可能使得过去的付出付诸东流, 只有真正真熟悉现代企业运作的精英人才才能适应这种激励方式。企业可以利用股权激励的方式, 筛选出高素质的人才。

3.2 企业股权激励的消极效果分析

股权激励在实践中, 遇到了许多问题, 代理问题层出不穷。一方面, 并没有明确证据表明, 股权激励会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效果。首先经理人会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对基期业绩进行控制, 从而降低行权达标的难度。股票期权方案中设置的主要行权业绩考核指标 (净利润增长率) 的标准显著偏低。其次虽然实施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但剔除公司绩效中的盈余管理“噪音”后, 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另一方面, 股权激励会使得管理层采用非正常的方式达到考核目标, 产生盈余管理和过度投资等不良行为。另外, 我国不成熟的股票市场也会对股权激励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管理层采取的战略会更迎合投资者而忽视企业本身情况。

4 结语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人才激励。虽然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 在不占用现金流的同时, 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网罗人才, 降低代理成本。但这种激励方式, 在实施的过程中, 仍是一把双刃剑。股权激励在实施中, 会受到股票市场以及经济环境的双重影响, 具有不确定性。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 设计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 使股权激励的效应最大化。同时, 相关的政策和研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 给予指导。

摘要:在我国, 股权激励制度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企业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股权激励的实施是一把双刃剑, 既能产生规避短期行为, 降低代理成本以及吸引人才的积极效果, 也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产生消极的效果。企业应当谨慎设计股权激励方案, 才能达成其预定目标。

关键词:公司股权,股权激励

参考文献

[1] 陈冬华, 范从来, 沈永建.高管与员工:激励有效性之比较与互动[J].管理世界, 2015 (5) .

[2] 谢学琴.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 2015 (6) .

[3] 肖淑芳, 刘颖, 刘洋等.股票期权实施中经理人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行权业绩考核指标设置角度[J].会计研究, 2013, (12) .

[4] 许娟娟, 陈艳, 陈志阳等.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 (3) .

上一篇:单片机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下一篇:论传统木版年画与皮影艺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