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期刊论文

2024-04-08

水利期刊论文(共8篇)

篇1:水利期刊论文

TV 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表序号 刊名 1 水利学报 2 泥沙研究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 水利水电技术 5 人民黄河 6 水力发电 7 水科学进展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核心期刊表序号 刊名 1 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 3 环境科学学报 4 环境化学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6 环境科学研究 7 环境保护环境污染与防治 9 环境工程农业环境保护(改名为: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1 化工环保 12 工业水处理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序号 刊名 1 土壤学报水土保持学报 3 土壤通报 4 土壤中国水土保持 环境)水土保持通报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类核心期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农业工程类)

序号 刊名人民长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0 水力发电学报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12 中国农村水利发电 13 长江科学院院报 14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序号 刊名 13 海洋环境科学 14 中国环境监测 15 环境科学与技术 16 水处理技术 17 农村生态环境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9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1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2 自然灾害学报 23 水资源保护

序号 刊名 7 应用生态学报 8 土壤肥料水土保持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与环境(改名为:生态

篇2:水利期刊论文

关键词:理工论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水利工程,隧洞施工,分析

隧洞的开凿因为受地质条件、施工条件以及安全稳定性等因素的制约而成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难题。

隧洞开挖

隧洞进、出口的边坡开挖要按照所设计的洞脸开挖坡比进行,进、出口洞脸和两侧边坡宜避免边坡开挖,当无法避免时,要边开挖边支护;隧洞横断面的最小尺寸,一般情况下,圆形断面的内径不宜小于1.8 m,非圆形断面的高度不宜小于1.8 m,宽度不宜小于1.5 m,可采用掘进机、架钻台车、钢模台车等较大型设备施工,但其断面尺寸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及建筑物的安全,隧洞进洞之前,最好先施工洞外建筑(明洞或暗渠),稳定洞脸及提高洞口施工的安全系数;水利工程隧洞施工规范规定,洞室开挖严禁欠挖,控制超挖,径向超挖值不大于10 cm,且所有松散岩块要彻底清除,超挖回填必须用同标号混凝土回填,且不予计量。隧洞支护与衬砌

隧洞支护形式与围岩类别、隧洞的工况、隧洞的大小、开挖形式及支护的材料和设备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开挖方式一般为全断面开挖、上下台阶开挖、先导洞开挖和眼镜法开挖等多种形式。其支护手段一般为:喷混凝土、锚喷混凝土、锚网喷混凝土、锚网结合钢支撑(或格栅钢架)喷混凝土、混凝土衬砌、钢筋混凝土衬砌等。针对软弱破碎喂岩,为确保施工安全,常常在掌子面进行超前预支护,其方法一般包括,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管棚、预衬砌、水平高压旋喷压注、围岩注浆等手段。另外对特殊洞段宜采用超前管棚、预注浆及钢拱架支撑等特殊支护措施。

隧洞衬砌形式与断面形状和尺寸、运行条件、内水压力、围岩条件(覆盖厚度、围岩分类、承担内水压力能力、地下水分布及连通情况、地质构造及影响程度)、防渗要求、支护效果、施工方法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衬砌一般为平整衬砌、单层衬砌、锚喷衬砌、混凝土衬砌、钢筋混凝土衬砌和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机械式或灌浆式);当隧洞在穿过断层、软弱破碎带以及和竖井交接处时出现较大的相对变位时,衬砌需要加厚应设置横向变形缝,围岩地质条件比较均一的洞身段只设施工缝;根据浇筑能力和温度收缩等因素确定沿洞线的分段长度,一般采用6~12m底拱和边拱,顶拱的环向缝不得错开。

隧洞围岩的开挖与支护

①隧洞V类围岩。Ⅴ类围岩选择上导洞先进、两侧面跟进的环形开挖法,采用喷钢纤维混凝土及挂网;在隧洞进口区明挖支护完毕后,进行隧洞开挖,采用大断面开挖;隧洞开挖炮孔布置,施工时的爆破参数应根据现场爆破试验确定。②隧洞Ⅲ-Ⅳ类围岩。Ⅳ类围岩采用上部台阶先进的分部开挖法,要求短进尺,弱爆破、多循环。可采用挂网锚喷;采用全断面开挖;钻孔深度3.50 m,循环进尺3.20 m,开挖炮孔布置,施工时的爆破参数应根据现场爆破试验确定。③隧洞Ⅱ类围岩。隧洞Ⅱ类围岩的开挖采用全断面开挖;钻孔深度3.50 m,循环进尺3.20 m,开挖炮孔布置,施工时的爆破参数应根据现场爆破试验确定。

锚杆的施工技术

根据设计要求和喂岩情况确定孔位,并做出标记,开孔位置允许偏差为10 cm;钻孔前要选好钻头尺寸,采用“选注浆后插杆”的程序,钻头直径应比锚杆直径大15mm以上,若采用“先插杆后注浆”的程序,孔口注浆时,钻头直径比锚杆直径大25 mm以上,孔底注浆时,钻头直径应比锚杆直径大40 mm以上;而钻孔的深度则由不同的锚杆而有不同的规定;在钻孔结束后,应清除干净孔内的岩粉和积水;在IV类、V类围岩及特殊地质围岩中开挖的隧洞,应根据现场情况先喷湖拧土或挂网喷混凝土,再安装锚杆,为防止塌孔,应在锚杆孔钻完后及时安装锚杆杆体,当成孔困难时,可采用自钻式注浆锚杆或管式锚杆。

隧洞混凝土衬砌

水利隧洞混凝土有抗渗要求,混凝土粗骨料一般要求双级配及以上;在衬砌时,单层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不宜小于250 mm,双层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不宜小于300mm;钢筋混凝土衬砌从隧洞中间伸缩缝处开始衬砌,按照设计分仓浇筑,且混凝土浇筑要连续,从搅拌站把混凝土用罐车运至浇筑段,直接卸入混凝土泵(HB30)料斗内,经导管由模板下料口入仓,水平分层铺料,厚度不大于50 cm,下料由底拱开始,两侧均匀下料,逐渐升高至边顶拱。采用2.2 kW 软轴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要求将混凝土内的空气引出,振捣器垂直插入干层5 cm~10cm ,并做好封仓处理;一旦因故混凝土浇筑中断,要将已浇筑混凝土顶顶面凿毛,铺2~3 cm厚砂浆方可继续浇筑,若在加大水位以内出现施工冷缝,此段混凝土视报废产品,要求返工。

隧洞喷混凝土

应根据工程量、进度要求、工艺流程等条件选择喷射机,优先选用湿式喷射机,则其对所用的黄砂对细度模数、含泥量及含水量要求较高,施工时应严格把好黄砂质量关。喷射混凝土前,应清除开挖面的浮石和墙角的石渣、堆积物,用高压风水将受喷面冲洗干净,对于遇水易潮解、泥化的岩层,应用高压风清扫岩面。隧洞喷射混凝土施工时,按先底拱—边拱—顶拱的顺序分段、分次进行,喷射进行,各段间的结合部和结构的接缝处要做好妥善处理,不得存在漏喷部位。喷头与受喷岩石面垂直,螺旋式喷射,喷射距离控制在0.6~1.2 m。一次喷射厚度控制在5cm左右,第一层喷射混凝土终凝后,第二层喷射应在前一层喷射混凝土终凝后进行,直至达到设计厚度,如遇终凝超过1 h,则用高压水冲洗干净后,再进行第二层喷射。喷混凝土终凝2h后即进行喷水养护,一般工程不得少于7d的养护,重要工程不得少于14d的养护。当气温底于50℃时,不得喷水养护,必要时还需采取保温防冻措施。

隧洞灌浆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衬砌的顶部(顶拱),必须进行回填灌浆,目的是充填混凝土衬砌与拱部岩面的空腔,防止通水后拱部塌方砸坏拱圈,危及供水;而回填灌浆的范围、孔距、排距、灌浆压力及灌浆浓度等都和隧洞的衬砌结构型式、运行条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回填灌浆的范围宜在顶部或顶拱中心角900~1200°以内,孔距和排距宜为2~6 m,灌浆压力应视混凝土衬砌厚度和配筋情况确定;对混凝土衬砌可采用0.2~0.8 MPa;对钢筋混凝土衬砌可采用0.3~0.5 MPa;灌浆孔应深入围岩50 mm以上;灌注要分区段进行,且要分两个次序进行,后序孔为顶孔,先灌一序孔,后灌二序孔,施工应自低的一段开始,向较高的一段堆进,同一区段的同一次序孔可全部或部分钻孔后在灌浆,也可单孔分序钻金和灌浆;当隧洞衬砌遇有围岩塌陷、溶洞、较大超挖等情况时,施工时应在该部位顶部顶拱预埋灌浆管及排气管;隧洞封堵体顶部也要进行回填灌浆,封堵体其他周边与围岩间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张开的缝隙均应做接触灌浆;封堵段围岩的固结灌浆可根据围岩条件作用水头大小以及封堵体型式研究决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水工隧洞施工技术的介绍,我们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由于每一个水利工程隧洞的施工技术受所实施的工程状况、环境、地质、围岩等不同情况的影响,则其具体的施工技术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具体的工程施工时,应结合具体的情况和施工能力形成具体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技术的水平。

参考文献:

篇3:水利期刊论文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 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 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它与传统出版最大的区别就是阅读载体的不同, 即数字出版是以电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屏阅读”终端为载体的。与传统出版相比, 数字出版更加快捷方便、形象直观, 并且可以多向交互。

二、科技类期刊数字出版的实践

(一) 《水利建设与管理》杂志数字出版现状介绍

《水利建设与管理》是由中国水利工程协会 (以下简称“协会”) 主办的集实用性、技术性和学术性于一体的公开发行的科技月刊, 主要受众群为水利企事业单位领导以及从事水利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科研、检测、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2010年6月, 《水利建设与管理》加入了知网数据库, 成为该数据库的来源和收录期刊;2012年4月, 杂志通过了万方数据库的审核, 成为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的收录期刊;2013年2月, 杂志被维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全文收录。

杂志社自2011年底开始与技术公司合作自建网站, 将每期的最新目录在纸质期刊出版之前上传到网站上, 并且在目录页增加了万方和知网数据库的链接, 读者可以从这两个数据库中找到全文。2012年8月网站开始正式运行。作为协会会刊, 杂志的PDF电子版从2013年1月开始免费提供给协会会员下载。

协会从2014年4月开始, 与技术公司合作开发制作手机客户端。在这个客户端中, 有一个专门的“协会会刊”栏目, 每月发布刊物当期的目录、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并利用后台的站外链接功能, 在每期文章摘要的标题下都增加了万方和知网的链接。

(二) 已建成的数字平台对期刊经营的影响

1. 扩大了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网站是杂志社形象展示的平台, 网站上“杂志简介”“杂志栏目设置”“联系我们”栏目对杂志进行的简要介绍起到了让更多的作者和读者了解杂志社的作用。从网站2012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至2014年年底, 累计访问量达到21万多人次, 一定程度上对外宣传了杂志社, 扩大了杂志的影响力。网站上与数据库网站的链接, 间接提高了论文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指标。从万方数据库的统计资料来看, 期刊的总被引频次从2012年的177上升到2014年的404, 在水利工程类期刊 (共68种) 的排名中上升了23位。影响因子从2012年的0.12上升到了2014年的0.173, 在水利工程类期刊中的排名比2011年提高了11位。

2. 规范了来稿质量。

在网站的“投稿须知”栏目中, 列出了杂志的“征稿启事”“摘要及关键词编写要求”“严禁抄袭的通告”“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量与单位用法的规定”“稿件格式模板”等, 向作者明确了稿件的各项格式要求及写作规范, 使来稿质量在规范化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3. 更好地服务读者和作者。

杂志网站的建设, 架起了杂志社与作者、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了更全面优质的服务。网站的“最新目录”和“期刊订阅”栏目可以按年份展示期刊列表, 期刊列表可以进行年份选择、关键字查询、期别选择等操作。选择某一期的期刊, 可以显示该期期刊的目录, 与数据库的链接和期刊购物车的操作。通过“在线咨询”栏目, 作者和读者可以随时咨询自己关心的问题及稿件状态, 并得到及时的回复。

手机APP中提供的当期杂志的目录、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在当期杂志定稿后、印刷之前就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浏览到, 相比于传统的纸质期刊更具时效性和便捷性, 满足了读者碎片化阅读的需求。

4. 带动了杂志发行。

通过“期刊订阅”栏目可以直接从网上填写订购信息, 包括购物车内容、单价、数量、总价、运费、接收人、单位、地址、发票抬头等。这一功能, 间接地带动了杂志的发行。目前杂志的月均发行量已从2011年的月均4000~5000册, 上升至2014年的月均8万~9万册, 成为水利系统发行量最大的学术期刊。

三、对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思考与展望

(一) 运用微信公众服务号, 增强互动, 扩大受众范围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微信在广大智能手机用户中已经极大地普及, 作为一款最为常用的即时通讯服务免费应用程序, 它在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统计显示, 2014年第二季度, 微信和微信海外版的合并月活跃用户数量已达4.38亿。凭借着庞大的用户数量, 杂志社建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无疑会起到极好的宣传推广和内容推送作用。

目前杂志社正在和技术公司合作, 策划开发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 计划充分利用平台的各种功能, 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并设专人进行平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具体建议如下:

(1) 定期向用户推送最新录用情况、最新目录和摘要以及行业的最新动态。

(2) 开发平台的菜单功能, 为用户提供其最期待的服务, 如审稿进度查询、优秀论文推荐、学术论文写作技巧、最新录用论文的题目、当期目录、往期目录、期刊介绍、最新活动等。同时以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作为有效补充, 增强期刊微信平台的互动性。

(3) 开发一个供读者和作者检索的信息数据库, 集成杂志社的所有刊物。作者、读者可以检索已出版的文章作者、标题、刊登年月、关键词等, 以及未出版的稿件审稿和编辑状态。

(4) 杂志的微信号除了面向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以外, 还可以面向关心水利事业的普通大众。定期向他们推送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科学知识以及与水相关的民俗常识, 会拉近杂志社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吸引用户关注、丰富用户体验、培养用户黏性。总之, 始终让用户感觉有用, 才不会失去用户, 才能使受众面越来越广, 为后期的经营打下基础。

(二) 充分利用手机APP的各种功能, 并加强期刊推广力度

手机APP中协会会刊栏目发布的期刊最新目录、摘要及关键词, 虽然使期刊多了一条内容推送的渠道, 但就目前统计数据来看, 影响力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针对受众面窄的问题, 建议进行如下改进:

(1)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 比如:音频、视频、图片等, 以弥补纸质期刊纯文本的局限。

(2) 利用手机的互动功能, 以奖励的形式 (如赠送样刊) 鼓励用户发表对期刊内容的评论和反馈。利用“问卷调查”的功能, 在用户中开展调查, 了解用户需求。

(3) 利用手机时效性的特点, 及时发布杂志社相关资讯、行业资讯及动态。

(4) 采用登录换积分的形式, 提高APP的黏性和吸引力。积分可以兑换过刊或手机话费。

(5) 为了加强宣传推广力度, 除在纸质刊上刊登APP二维码以外, 还可以在杂志社官网上提供APP二维码, 并在杂志社作者QQ群、微信群中发公告, 在给作者的电子邮件中附上APP二维码, 增加将文章分享到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功能等方式, 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使用杂志APP。

(三) 进一步完善杂志官网的各项功能, 实现数字出版

目前杂志社所建官网只起到了服务的功能, 并没有完全意义上实现数字出版的功能。也就是说, 载体虽然变化了, 但还没有实现“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其中, “内容生产数字化”和“管理过程数字化”可以通过技术公司开发的期刊编审系统实现。“产品形态数字化”可以通过建期刊全文数据库实现。在传播渠道网络化方面, 可以完善网站原有的“期刊订阅”功能, 通过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 真正实现订单的在线支付和发票的开具。

(四) 数字出版经营模式初探

1. 内容经营。

目前, 《水利建设与管理》采取与国内几大中文全文数据库服务商合作的形式, 每年进行利润分成。如果在杂志社自己的官网上为读者提供全文下载, 开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免费的, 随着用户群的扩大, 可以尝试适当地收取比在上述数据库中下载单篇文章相对较少的费用。此外, 建多媒体期刊, 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但技术上的投入会比较大。再有, 在手机微信用户形成一定规模后, 可以利用微信公众账号里的移动支付功能, 实现单篇文章或整本期刊的线上交易, 或通过“购物车”菜单, 实现纸质期刊的线下交易。

2. 广告经营。

当电脑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上的用户达到一定数量之后, 可以在网站和手机客户端页面中嵌入一些软广告, 如水利企业产品介绍等。广告主可以按传统的方式购买版面, 也可以按照广告被读者打开的次数进行购买, 甚至可以将广告本身以多媒体期刊的形式通过平台进行发布。

四、结语

在新媒体时代, 《水利建设与管理》杂志通过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种新媒体中的实践, 扩大了期刊的影响力和受众面, 更好地服务了读者和作者,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杂志的发行。今后在 (下转第81页) (上接第72页) 完善上述数字出版平台的同时, 必须注重期刊本身的内容质量, 因为对于科技期刊而言, 内容才是所有发展的根本前提。只有以优质的内容做保障, 读者才会关注, 广告商才会被吸引, 期刊所提供的服务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国出版, 2010 (11) (上) .

[2]舒文琼.从高朋微商户看微信营销:善用病毒式传播神器[EB/OL] (2014-10-23) [2015-01-15].http://www.cww.net.cn/.

[3]马勇, 赵文义, 孙守增.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选择分析[J].数字无限, 2014 (9) .

[4]欧阳菁.借助新媒体扩大科技学术期刊受众的范围[J].编辑学报, 2013 (10) .

[5]杜秀杰, 等.数字出版时代学术论文的互动评价探索[J].编辑学报, 2014 (2) .

[6]谢文亮.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1) .

[7]王秋艳.我国期刊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研究[J].中国出版, 2010 (9) (下) .

篇4:从湖南期刊看2008年期刊市场

生存业态

众所周知,期刊分为两类:消费类期刊和专业类期刊。由于专业类期刊存在强烈的特殊性,目前,走市场化路线的均为消费型期刊。徐升国先生曾根据我国消费型期刊的趋势与现状,将其分为七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以一个类别为主体——大众文化类期刊、娱乐休闲类期刊、财经类期刊、生活服务类期刊、时政类期刊、细分市场类期刊和国际化期刊。以笔者所属的湖南期刊业来看,基本上都处于第二阶段,即娱乐休闲类期刊。虽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娱乐休闲类期刊就成为了市场化期刊的主体,但此阶段方兴未艾,大有可为,从未来发展看,时尚、休闲、娱乐期刊仍将是期刊行业的大热门,且仍将是搏杀的主战场。这点从2008年美国期刊市场就可以得到印证——时尚、休闲、娱乐期刊依然为新创期刊的大热。

第一阶段中,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大众文化类期刊占据主导地位,在一片荒芜的期刊市场取得了迅速而巨大的成功,《读者》、《知音》等杂志以这一阶段代表期刊的姿态出现。在这一阶段中,受到市场认可的畅销期刊,主要以故事和心灵鸡汤般的情感消费为主打内容,以巨大的发行量支撑,形成了一种以发行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模式。然而,湖南市场化期刊目前主要以娱乐休闲类期刊为主导,就2008年的经验来看,妄图效仿第一阶段,以故事取胜的刊物均停滞不前。即便像《华声》较之2007年有明显进步,在发行、内容制作上均上了一个台阶,但也只是很小的进步而已,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使自己摆脱焦虑,依然在逆风而行,步履缓幔。实际上,第二阶段杂志的共性是,观念(或称为姿态)制胜,在这点上,以“优秀城市生活读品”示人的《晨报周刊》,在2008年就成功打下了属于自己的坚实阵地,给湖南本地读者培养起了一种长效阅读习惯。虽然因体制原因,目前《晨报周刊》在财务上尚无法独立结算,但依其发展速度,相信在2009年里,一定可以获得更长足的进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处于第二阶段的湖南期刊,不应再充当说书人和催情丸。随着投入门槛增高,市场培育期延长,低端纸张和简单印刷日渐式微,发行取利的模式渐行渐远。所以,妄图以发行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支撑整个刊物的运作思路,在2008年已宣告陈腐过时。而那些追求品质,从业者趋于高端化甚至精英化的刊物,抱紧如下战略一一零售与订阅双管齐下,在很多时候甚至以零售为主、订户为辅;旨在培养读者阅读习惯,为未来开辟出一个长效稳固的读者市场;吸引时尚奢侈品、汽车、通讯、地产广告投放……只要能顺利度过创刊的青涩期,成功从相对于读者的“陌生性”发展为“高粘性”,均可以在未来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简单地说,就是老话儿——目光放长远,挣未来的钱。

定位之痒

定位的首要问题,是姿态。

笔者从未在心里认同过娱乐休闲类期刊就要“俗到极致”这一说法。如何滿足读者的内容需求,以怎样的姿态示人,成为2008年办刊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消费型期刊来说,针对读者内容需求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假如一份娱乐休闲类期刊坚持“俗到极致”的方针,认为不加取合地取悦俗众文化就能获得广泛的读者群,那么我想,这样的杂志,只会变得文本单一、姿态一样、为搞而搞、为闹而闹,甚至几近下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读者终将会产生阅读疲劳甚至排拒心理,难以对这份杂志产生应有的认可,至于尊重,就更谈不上了。

以《华声》为例,在2008上半年,秉承着“一切都可以恶搞”、“每篇文章都要可乐可笑”、“标题尽可能骇人听闻”、“每个版面都跳出惹眼,视觉冲击强烈”、“对玩味心态坚决割合”等激进的观点,以一种狂暴的形式出现,结果导致如下后果——市场:反馈欠佳;读者:杂志不能轻松阅读,视觉感太累,文风单一,无法形成期待感;广告商不认可:过于流俗,影响品牌形象。

造成这种激进思路的原因,恰恰正是对于“俗众”定位的极端理解。

在意识到这一严峻问题之后,《华声》在2008年中期进行了一系列改版活动,针对以下四点进行加强,全面纠正主导思路一姿态先行,用事实说话,骨子中透出一种威重;富有智慧气息的软幽默;隐隐约约的书卷气;相对兼容并包。

于是,在下半年,《华声》走出了困局,开始步入正途。

此外,在定位方面,如何取长补短,曲径通幽,也是办刊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晨报周刊》为例,在2008年有近两个版的美食内容,主要是介绍长沙本地名不见经传或口耳相传的店家的特色菜肴。然而,湖南本地有线电视台中,至少有三个台有类似的带状专门节目,在电视节目活色生鲜、每日更新的美食资讯冲击下,这两个版的时效性和精彩程度被电视媒体活活比了下去。于是,《晨报周刊》也做出了调整,在2009年将这部分内容缩减至一个版内,且不再以详细介绍的形式出现,取而代之的,是简洁干脆的短讯——几十字,告诉读者哪里有什么吃的,去吃就是了。

办刊的过程正是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转变自我的过程,只要办刊者能够及时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转危为安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强。

混乱战局

先亏本,不计投入,以期获得长期利益;谨慎行事,做有价有效发行,抓住可见的短期利益——这是个矛盾的问题。

一份期刊,是通过华丽的包装、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追求较高的广告价值;还是专心做好内容,提高读者粘合度,从而吸引广告投放商关注呢?——这也是个问题。

从目前来看,有较好的包装、较强的宣传,是吸引广告客户投放的重要手段,因为广告客户品牌价值获益能够以直观有效的形式立即表现出来。但是,从读者市场的角度分析,很多杂志读者群并不庞大,通过发行收入根本无力自保,一旦不计成本地投入,以高姿态得到广告客户的认可,就将内容制作放在了一边(因为读者市场的支撑在此时并不能决定其生死),从追求长期利益转变为一种放弃读者的病态短期效应,先挣看得到的钱。如此一来,

一些期刊就走入了这样一种怪圈——大规模投入,轰炸式宣传,高姿态示人,以谋取长期利益的方式做着追逐短期利益的事,但又忽视了短期利益中最重要的一环即读者市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当广告客户发现你的发行疲软,不再投放后,你的期刊就很快面临生死问题。

许多期刊意识到了以上的危机,于是展开了残酷且混乱的战局。

报刊亭的街头争夺战,有无数的前辈已经阐述过多次,笔者在这里就不赘言。除去街头争夺战外,机场的期刊核心广告位与杂志专卖架,公车站和人行道旁的灯箱广告,高速公路、大桥以及写字楼上的广告牌,咖啡馆、茶座甚至出租车上的免费赠阅……这些抛开了传统终端——报刊亭,针对第三方的争夺,对现今的刊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至于各家刊物在这些阵地上的争夺和手段,严格说来,属于内部营销机密,在这里就不便详述了。

谋时谋世

其实,因为种种可以理解的原因,如成本回收周期、运作压力、盈利何时实现等,一份刊物的决策人和执行者,或多或少都有一种焦虑感,有时甚至是一种难以遏制的焦灼。

在这种心态的驱驰和逼迫下,人的动作常常会发生变形,呈现出一种张皇失措感,因而会匪夷所思地矫枉过正,甚至于左右手互搏,导致自己面目全非。

原有的理念被肢解,各种纷乱的甚至相互矛盾的信息胡乱杂陈,在这种情形下,办刊者的判断极易失准,会脚步踉跄。这一年来,笔者本人的行为举止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如果稍加探究,则会发现,它们大多出于下意识,而并非蓄意为之。

可惜的是,人在焦灼状态下,很难看清自己。

对于2009年的憧憬,我想应该是在传统期刊与网络的深度结合上——2008年的一系列事件都说明,网络的力量已经庞大到无法估计的地步,网络化给期刊带来了无限的挑战与机会。就笔者所知,基本上有能力的杂志社,都开始试水网刊,一些时尚、财经、体育、时政類期刊都推出了网络版专志。其实,传统媒体不应该惧怕网络,网络有网络运作的规则,其盈利模式和推广模式与传统媒体相比,差异性非常大。所以一份期刊做成网络版,只是一个形态上的变化,并不会对它的根源和本质产生影响。对于办刊者来说,如何应对网络的海量资讯需求,才是真正需要深思的。也许,传统期刊与巨无霸型的门户网站合作,携手达到双赢,才是在网络时代到来的今天,持续创造新价值的惟一道路。

最后,把在2008年间搏杀出来的一些“结论型”建议放在这里,与诸位同业者共享——

娱乐休闲类期刊,无论表现姿态如何亲切可人,但它的骨骼一定要是令人尊重的。“普天之下皆可一搞”,是一种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泼皮无赖牛二的做法,是为人所不齿的。

尽可能以现存事实、背后事实和可能事实说话,让读者尊重并达成共识。莫须有的东西相当于“狼来了”,只能欺一时,不能成一世。

所有的栏目乃至稿件都以一种面孔或姿态示人,会让人生厌。

应该掌握读者阅读过程中的求知欲、阅读兴趣和向上心理。

期刊业已被证明不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现阶段及以后更不是。一味追求短期效益,是投机者的做法。

如何做到“大树之下,百草丰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正常的判断常常来源于对尽可能多的最新事实的掌握,而不是用过往经验来衡定。

就期刊业而言,最新的知识远比十年前的经验更有用。

投其所好,更多的是营造一个好心情,但未必可以打遣一个事业。

听到风未必就是风,听到雨未心就是雨。

篇5:国内岩土类期刊学术期刊汇总

A.国内岩土工程期刊

1.岩土工程学报

http:// 2.《地质学报》 :http:// 3.《地球科学》 :http:// 4.《地学前缘》 :http:// 5.《岩石学报》 :http:// 6.《沉积学报》 :http:// 7.《地球化学》 :http:// 8.《矿床地质》 :http:// 9.《地质科学》 :http:// 10.《第四纪研究》: http:// 11.《地球学报》: http:// 12.《矿物学报》: http:// 13.《地质地球化学》:http:// 14.《地质科技情报》: http:// 15.《地质与勘探》: http:// 16.《现代地质》: http:// 1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http:// 18.《地球科学进展》: http:// 19.《中国区域地质》: http:// 20.《高校地质学报》: http:// 21.《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http:// 22.《地层学杂志》: http:// 23.《古生物学报》: http:// 24.《矿物岩石》 :http:// 25.《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http:// 26.《岩石矿物学杂志》: http:// 2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http:// 28.《中国岩溶》:http://

篇6: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的区别

2:54

提问者: 深浅适宜 | 浏览次数:

我来帮他解答

核心期刊:

国内盛行的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每4年出版一次,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按照规律,第五版应在2008年出来。故网上出现的如2005、06、07版的核心期刊均不是指该目录。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而有些杂志宣称的核心期刊,实际是由中国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编制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其核心版即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因其权威性、全面性而广泛作为评定标准。

科技期刊的评定方式多样,大多数的科技管理部门结合这两种方式。当然也有一些单位只认其中之一,或参考该目录再增减行业内认定的期刊作为自己的标准。

附: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的区别

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编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简称《总览》)和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ISTIC)主编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hinese S&T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CJCR)所分别列出的核心期刊表和源期刊表常是我国作者发表论文的选刊依据.两种期刊表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核心期刊和源期刊概述 核心期刊 :

指刊载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信息较多、水平较高,能够反映该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受到该专业读者特别关注的那些期刊.这里是指《总览》上所列出的中文核心期刊,《总览》于1992年出版,1996年再版,2000年三版,2000年四版;每4年发布一次。核心期刊在总体上保持稳定,既有继承性,又有动态变化.统计源期刊:

指编制某种检索工具(数据库)时提供来源文献的那些期刊.这里所说的源期刊是指由ISTIC依据文献计量学方法评价和推选出的能较客观反映和展示科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前沿水平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ISTIC从1987年开始对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JCR就是以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为基础,选择数学、信息与系统科学、物理学、力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电子与通信、计算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学科的1300余种中国大陆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期刊作为其来源期刊,并根据来源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编制而成,并每年举行新闻发布会.1.2 核心期刊和源期刊的选刊标准

1943年英国著名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Samuel Clement Bradford)发现并提出一次文献(学术论文)在刊物中的分布规律:即对某一特定主题来说,有关它的学术论文大量地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刊物上,其余的论文则分散在为数众多的大量刊物中.有人研究了二次文献(文摘、题录、索引)的分布状况,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说明学科文献在它的产生、情报加工(二次文献)、使用(借阅、引用)等过程中都存在着集中与分散的现象,这就是确认核心期刊的依据.核心区与非核心区之间没有明显的、客观存在的界线,《总览》的选刊标准是:累积载文量占总载文量的30%~50%,累积文摘量占总文摘量50%~70%,累积被引量占总被引量的70%~80%.源期刊的选刊标准有17项,它们是:(1)总被引频次;(2)影响因子;(3)年指标;(4)自引率;(5)他引率;(6)普赖斯指数;(7)引用半衰期;(8)被引半衰期;(9)老化系数;(10)来源文献量;(11)参考文献量;(12)平均引用率;(13)平均作者数;(14)地区分布数;(15)机构数;(16)国际论文比;(17)基金论文比.影响因子是指某一刊物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说明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1.3 医学核心期刊和医学源期刊的关系

2000年《总览》收录核心期刊总数为1571种(较二版少25种,其中1301种是二版的核心期刊,270种是新刊).其中生物科学类核心期刊38种,医药卫生类183种,去除4种被重复收录的期刊,共计217种.2000年发布的1999年CJCR中,源期刊总数为1372种(较1998年的1286种增加了86种),其中生物科学类期刊45种,医药卫生期刊290种,共计335种.可见源期刊所收录的生物医药类期刊比核心期刊所收录的多三分之一.两种期刊表中所选的一部分医学期刊重叠,在335种医学源期刊中有157种同时是核心期刊(占47%),即在217种医学核心期刊中有72%的期刊同时是源期刊.被收录期刊分析

2007年CJCR中收录高等医药学院校学报42家

医学核心期刊及源期刊与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关系

篇7:教育类期刊主流期刊目录最新版

1.本目录仅收录教育类期刊,其读者对象主要为中小学教师。2.本目录为求简明,《江苏教育》等省级教育机关刊物及省部属高校学报等重要期刊从略。

3.本目录所载地址仅供参考,如与联系,请予核实。

4.本目录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机构查询系统为据,如有疑问,可登录查询。

5.本目录所标注的中文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为据,如有疑问,可查阅《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为2008年中文核心期刊,★为2011年中文核心期刊。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教学,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100037 ☆★语文建设,北京市朝内南小街51号,100010 语文学习,上海市永福路123号,200031

语文教学通讯,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语文报社,030024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710062 语文月刊,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文科6楼,810631 读写月报,南昌市高新区紫阳大道99号,330022 语文教学与研究,武汉市华中师大内,430000 中学语文,武汉市武昌区学院路11号,430062

语文教学之友,廊坊市廊坊师院,102849 语文研究,太原市并州南路282号省社科院内,030006 中华活页文选,北京市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100073 新语文学习,南京市湖南路1号A栋20楼,210009

☆★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100083

中学数学

☆★数学通报,北京师范大学数学通报编辑部,100875 ☆★数学学报,北京市海滨区中关村东路55号,100190

数学教学,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3663号数学馆东102室,200060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710062 数学教学通讯,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数学系,400715 中学数学月刊,苏州市十梓街1号苏州大学,215006 中学数学,武汉市武昌区学院路11号湖北大学,430062 中学教研(数学),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321004 中等数学,天津市和平区天津师范大学甘肃路校区,300020 中国数学教育,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15号,110031 中学数学教学,合肥市金寨路327号合肥师范学院,230061 数学教学研究,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综合实验楼D03,730070 中学数学杂志,曲阜市静轩西路1号曲阜师范大学,273165 ☆★数学教育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八里台校区,300074 初中数学教与学,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225002 数学通讯,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430079 中小学数学,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100048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330027 中学数学研究,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510631 上海中学数学,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200234 福建中学数学,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350007

中学物化生

中学教学参考,南宁市建政路37号,530023 中学理科园地,福州大学(旗山校区)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系110,350018 ☆物理教学,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内,200062 ☆中学物理,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哈尔滨师大,150080 物理教学探讨,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1号西南大学,400715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710062 物理通报,保定市五四东路 1 号河北大学,071002 ★物理教师.高中版,苏州市十梓街1号苏州大学,215006 物理之友,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210097 中学化学教与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甲59号文化大厦1306,100872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校内,710062 ★化学教学,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化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00875 中学化学,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150080 化学教与学,南京市宁海路122号,210097 ☆★化学世界,上海 上海卢湾 上海市南昌路203号,200020 ☆★化学通报,北京2709信箱,100190

数理化解题研究,哈尔滨南岗区学府四道街哈尔滨学院,150086 数理化学习,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哈尔滨师范大学,150080 ☆生物学教学,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200062 ☆生物学通报,北京市新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100875 ★中学生物教学,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710062

生物学杂志,合肥市安徽师范大学,230001 中学生物学,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21009

中学政史地

☆★思想政治课教学,北京师范大学乐育2楼4门202号,100875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710062

中学文科,南宁市建政路37号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530023 教学月刊,杭州市文三路140号浙江省教育学院,310012 中学政史地,郑州市健康路150号河南大学出版社,450012 ☆★历史教学,天津市张自忠路189号,300020

★历史教学问题,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62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710062 中学历史教学,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510631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710062 地理教学,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主办,200062 地理教育,重庆市沙坪重庆师范学院,400047

职业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5号,100032 ☆★中国成人教育,济南市青年东路1号山东文教大厦,250014 ☆★中国特殊教育,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00088 ☆★教育与职业,北京市安乐林路甲69号,100075 ☆★职业技术教育,长春市凯旋路3050号,130052 现代企业教育,济南市共青团路石棚街8号,250012 ☆★职教论坛,南昌市昌北区下罗镇红角州学府大道589号,330038 职教通讯,常州市育英路2号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内,213001 中等职业教育,杭州市庆春路219号602室,310003 ☆继续教育研究,哈尔滨市利民经济开发区师大南路1号,150025 ☆成人教育,哈尔滨市和兴路133号,150080

★高等农业教育,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路120号沈阳农业大学,110161 ☆★民族教育研究,北京中关村南大街27号,100081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版),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语文报社,030024 小学语文教师,上海市钦州南路81号出版大楼908室,200235 教学月刊(语文版),杭州市文三路140号,310012 小学语文教学,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17号,030009 作文教学通讯(小学版),赤峰市作文报社,024000 小学教学(语文),郑州市顺河路11号,450004

新语文学习,南京市湖南路47号10楼,210009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与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甲59号文化大厦1306,100086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首都师范大学数学楼,066004

小学数学教师,上海市永福路123号,00031

小学数学教育,沈阳市皇姑区宁山中路29号,110031

小学教育

小学各科教与学,北京市中关村大街45号兴发大厦905室,100086 小学教学研究,南昌市抚诃北路291号,330008 小学教学参考,南宁市建政路37号,530023

小学教学设计,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5号,030009 小学科学,北京市丰台怡海花园恒泰园2号楼103室,100070 小学德育,广州市石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楼一楼,510631 辅导员,北京市前门东大街10号楼,100051 中小学英语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200062 ☆中小学外语教学,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100875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100875 疯狂英语,南昌市抚河北路291号,330008 中学外语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122信箱,100007 英语教师,北京89-077邮箱,100089 英语新世纪,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B座23F,210009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华中师范大学3号教学楼5楼,430079 基础英语教育,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50000

中小学音体美

中国音乐教育,北京市翠微路2号,100036 中小学音乐教育,杭州市建德路九号,310006

☆★音乐研究,北京朝阳门内大街甲55号,100010

☆★人民音乐,北京市朝阳区德外北沙滩1号院32号楼B1203室,100083 ☆★中国音乐学,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100029 ☆★中国音乐,北京市朝阳区安翔路1号,100101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北京西城区鲍家街43号,100031 ☆★音乐艺术,上海汾阳路20号,200031

☆★黄钟,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255号,430060 ★交响,陕西省西安市长安中路108号,710061 ☆★音乐创作,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100026 艺术教育,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5号403室,100013 艺术百家,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2号9楼,邮政编码为210005 中国学校体育,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上地科技大厦4号楼602室100085 ★体育科学,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体育学刊,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公体楼303,510631 体育与科学,南京市孝陵卫灵谷寺路8号,210014 体育教学,北京市北三环西路11号,100088 体育博览,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5号安华大厦11层,100029 中国体育科技,北京市体育馆路11号,100061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市体院路2号,610041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上海市清源环路650号,200438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100084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洪山区珞喻路461号,430079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天津市河西区卫津南路51号,30038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西安市含光路65号,710068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广州市广州大道中1268号,510500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山东济南市世纪大道10600号,250102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11号,100191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金钱松东路36号,10102 ☆★中国体育科技, 北京市崇文区北京体育馆路11号,100061 ☆★体育与科学,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210014 ☆★体育学刊,广东广州石牌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学楼4-5楼,510631 ☆★体育文化导刊,北京市崇文区天坛东里中区甲14号,100061 中国美术教育,南京市宁海路122号,210024 美术之友,北京市东城区总布胡同32号,100735 ☆★美术研究,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100102 ☆★美术,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0号13层,100026 美术大观,沈阳市和平区民族北街29号,110001 ☆★世界美术,北京市花家地南街8号中央美术学院,100102 美术向导,北京市北总市胡同32号,100735 美术教育研究,合肥市花园街4号科技大厦11楼E座,230001 中国中小学美术,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2号,100735

少儿美术,天津市和平区马场道150号,300050

☆★装饰,北京海淀区清华园1号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431,100084 ☆★美术观察,北京朝阳区惠新北里甲1号,100029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210013 ☆★新美术,浙江杭州南山路218号,310002

☆★中国书法,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文联大楼15层,100125 ☆★美苑,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19号,110004

★美术学报,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西路168号,510006

中小学信息技术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25号北汽大厦601室,100021 ☆★中国电化教育,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电教大楼312信箱,100031 ☆★电化教育研究,兰州市安宁东路805号西北师范大学,730070 中小学电教,长春市湖园路1号,130022 ☆★中国远程教育,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45号,100039 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电教中心,100084 远程教育杂志,杭州市教工路42号,310012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3号,610073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B座310室,100029 教育信息技术,广州市江南大道中路233号,510245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100007 ☆★课程•教材•教法,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100009 ☆★教育研究,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00088 ☆★外国教育研究,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东北师范大学,130024 ☆★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100875 ☆★全球教育展望,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教育与经济,武汉市武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430079 ☆★中国教育学刊,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城园3区13号楼,100078 ☆★人民教育,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100082

☆★教学与管理,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030031

☆★中小学管理,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什坊街2号,100120 ☆教育导刊,广州市西湖路83号,510030 江苏教育研究,南京市北京西路77号教育科研大楼,210003 ☆★辽宁教育研究,沈阳市黄河北大街249号,110034 ☆★教育发展研究,上海市荣陵北路21号,200032 素质教育博览,福州市东水路76号新闻出版中心大厦,350001 基础教育研究,南宁市建政路37号,530023 ☆★教育评论,福建省福州市华林路248号,350003 ☆★教育科学研究,北京市朝阳区北西环东路95号,100101 ☆★教育理论与实践,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030009 ☆★教育研究与实验,武汉市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430079 教育实践与研究,石家庄市新华区中华北大街65号,050000 ☆★上海教育科研,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200032 山东教育科研,济南市历山路53号,250013,★教育学术月刊,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南大道2888号,330038 ☆★教育科学,大连市黄河路850号,116029 ☆★开放教育研究,上海市阜新路25号,200092 现代教育论丛,广州市华南师大教科所,510631 中小学德育,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510631 教书育人,哈尔滨市中兴路50号,150080 教师博览,南昌市文教路77号,330029 教育文汇,合肥市屯溪路435号,230022 教育艺术,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804信箱,100037 教师之友,成都市盐道街3号,610012 中小学心理健康,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100089 中国校外教育,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中心,100035 中国德育,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100088 班主任,北京市北四环东路95号,100101 班主任之友,武汉市武昌武珞路9号,430060 ☆★教育探索,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街19号,150080

☆★教学与研究,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100872 教学月刊,杭州市文三路140号,310012 ☆★教学月刊.中学版,杭州市文三路140号,310012

中小学教学研究,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46-2号,110032 ★现代中小学教育,长春市人民大街138号,130024 教育研究与评论,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A座21F,210009 ☆★教师教育研究,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当代教育科学,济南市青年东路1号,250011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100871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100084

篇8:“期刊+”,期刊转型与创新路径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2016年8月发布的《201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15年全国共出版期刊10014种, 平均期印数14628.25万册, 总印数28.78亿册, 总印张167.78亿印张, 定价总金额242.97亿元。与上年相比, 种数增长0.48%, 平均期印数下降6.60%, 总印数下降6.99%, 总印张下降8.60%, 定价总金额下降2.57%。我国期刊业正面临经济下行, 读者大量分流, 广告严重下滑, 商业模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期刊经营陷入空前困难。这个挑战对期刊来说, 看似生死攸关, 其实不一定是坏事。我国有句古语“置之死地而后生”, 面对多重压力, 可以迫使期刊放弃因循守旧, 勇于创新重构, 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路径。

根据作者统计, 2015年1月21日至2015年12月23日,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批准创办了57本新期刊, 2015年1月6日至2015年12月31日共批准更名116本期刊。这说明国家鼓励期刊出版单位在新领域、新学科领域创办具有主流价值的期刊, 也说明业界正在积极调整办刊定位, 重塑出版模式, 重新引领国民阅读。

作者这里提出的“期刊+”, 是新时期的期刊转型和创新进一步实践成果。“期刊+”依靠期刊多年形成的内容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 以互联网思维引领期刊创新传播方式、创新出版理念、创新经营模式, 激发创新活力。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满足受众用户需求, 培育新兴业态完成期刊转型创新和产业升级, 实现期刊的“媒介平台价值”。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水利期刊论文】相关文章:

水利期刊论文范文05-11

水利水电期刊论文05-12

水利水电期刊论文05-29

建筑水利期刊05-08

期刊论文题目05-01

期刊论文范文05-08

期刊论文提纲11-15

机械类期刊论文05-25

期刊产业投资论文04-16

职教期刊职教论文04-16

上一篇:竞选团工委副书记演讲稿下一篇:运动会--加油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