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期刊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医学期刊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医学期刊需要逐步往信息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目前,我国医学期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文章通过阐述医学期刊网络化的现状,分析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医学期刊OA出版模式的发展途径,推动医学期刊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地发展。

第一篇:医学期刊论文范文

论医学学术期刊的营销

医学学术期刊是医学科研成果、学术信息的交流平台,近年来发展迅速,也愈来愈凸显其商品属性和经济价值。但医学学术期刊的营销水平相对于其他期刊,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层次。医学学术期刊的营销主要包括发行营销和广告营销。

一、医学学术期刊的发行营销

医学学术期刊的发行营销大致经历了三种营销阶段,生产观念的发行营销阶段、推销观念的发行营销阶段和市场营销观念的发行营销阶段。①生产观念的发行营销阶段:医学学术期刊品种较少,市场处于卖方市场,销售、发行渠道单一,读者需求单一、层次简单,市场关注点以医学学术期刊的生产为中心,主要关注重点仅是邮政发行,处于“发行‘我出版的医学学术期刊’”的阶段。②推销观念的发行营销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竞争加剧。医学学术期刊的营销以扩大期刊销量、推销期刊为中心,主要关注终端宣传、专业学术会议推介等。这时处于“让更多的读者购买我出版的医学学术期刊”的阶段。③市场营销观念的发行营销阶段:目前,医学学术期刊市场发生了质的改变。同类医学学术期刊的竞争日益激烈,满足读者需求成为期刊经营的指导思想。这一阶段,在医学学术期刊的市场营销中,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和沟通非常重要。此时处于“出版读者需要的医学学术期刊”的阶段。由此,我们也可以判断出,定位分割市场、走细分化道路,才是医学学术期刊未来发展的方向。具体说来,现阶段医学学术期刊的发行营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细分市场,对期刊进行准确定位

营销,首先是寻找需求。在日趋成熟的市场环境下,就是努力寻找适合于自己的目标细分市场,再对期刊进行精准的定位。医学学术期刊市场的细分是指在保证期刊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读者阅读和消费行为习惯,根据读者需要,对目标读者阅读习惯准确把握和开发。这是医学学术期刊发行营销的关键。例如,英国工程研究院工程出版社(PEP)出版的Professional Engineer—ing和Environment Engineering,属于英国环境学会期刊,原本没太大影响力,发行量也很小,其成本依托PEP。为了走出困境,提高财政收入、影响力和发行量,这两种杂志在充分了解对手的竞争力和自身潜在读者群的基础上,敢于改革出版模式,敢于对自己重新定位,不断创新。几年来,Profesional Engineering利润和发行量连续在英国环境学会期刊中排名第一;Environment Engi—neering的发行收入也翻了十几倍。这两个例子说明,只要期刊在细分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选准目标市场,发掘自身潜力,就可以在期刊的发行营销中获胜。

2 打造品牌,扩大品牌效应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出版的科技期刊约12万种,年发行近30亿册,其中25%(约3万种)为生物医学类专业期刊,发行量近7亿册。如何扩大医学学术期刊的发行量,在众多医学学术期刊中脱颖而出,在激烈竞争中立足?打造期刊自身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提升作者和读者的关注度成为另一个关键点。例如,《中华内科杂志》是目前国内发行量最大的医学学术期刊。为打造品牌,它率先开设述评类栏目、组织期刊重点号、提供学术争鸣园地等。品牌效应的成功构建,使作者愿意将高质量稿件投向该编辑部,同时期刊也拥有了稳定的读者群,形成了作者一读者一编者的良性循环。甚至一篇文章的抽印本也能发行几万册,赢利十多万元,不仅对重点选题进行了深度推广,而且还能提高经济效益,使期刊成为医学界名副其实的“双效”、“双爱”医学学术期刊。

3 转变观念,适应市场变化

当发行中引入营销概念后,“发行”就成了计划经济的代名词。目前,医学学术期刊开始推出多种版本,包括纸质版、光盘版、网络版等,而且报价各不相同,网络版制作精美,同时提供HTML和PDF格式,订购渠道多元化。21世纪,人们对网络出版的认知和态度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期刊全文上网以及被引用文章之间的链接、参考文献的链接和从关键词到多篇文章的链接等,在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同时,又为期刊编辑提出了在线销售的新课题。Michael Jemen的研究表明,在美国,期刊的在线销售量已达销售总量的1/3。因此,医学学术期刊编辑除应具备编辑的基本能力外,还应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自身素质,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好更快地适应网络时代对期刊编辑提出的新要求。期刊编辑要强化经营理念,要能把握好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天平。

二、医学学术期刊的广告营销

1 重视广告经营

医学学术期刊的广告营销的科技含量高,与期刊的专业性相辅相成,广告客户提供的药品、设备、仪器等信息,涉及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关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期刊读者、作者需要了解,而且是在常规文献中难于获得的,可强化期刊的信息功能。

医学学术期刊作为一种特殊媒体,刊载广告具有独特优势,应以“学术引导广告”的经营理念,开展有效的广告经营。就学术期刊而言,广告营销是与学术质量有关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应提升医学学术期刊广告经营的重视程度,因为刊载广告确是期刊持续赢利的主渠道之一,医学学术期刊刊登广告,不仅是一种经营活动,同时也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美国的Science、德国的施普林格期刊社等,由于重视期刊的广告营销,广告年收入均达数千万甚至数十亿美元。英国的Nature杂志在许多国家都有广告代理,广告收入占期刊总收入的50%——60%。这不仅能使期刊从广告中获得丰厚利润,而且可以名利双收。广告客户在医学学术期刊上刊载广告的目的是让其产品最大限度地得到传播、推广。因此,他们常会购买刊载其广告的期刊免费提供给潜在客户。这样既能为期刊创造经济效益,又能提高期刊的知名度,吸引读者,增加发行量,达到与广告客户合作的双赢局面。目前,国内的很多期刊也极其重视广告营销,期刊广告经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如医学学术期刊中的《中国输血杂志》,广告页面约占正文页面的1/5,收入亦超过百万。《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与实力强、信誉好的广告客户合作,每年以其名义设立奖励基金鼓励作者发表优秀论文,而且每期广告客户都会购买一部分刊载有其广告的期刊。由此可见,不断提升医学学术期刊广告经营的重视程度,不仅可以提高期刊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增加期刊的信息量和可读性,吸引稿源和读者,增加发行量,为期刊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2 拓展广告营销空间

医学学术期刊可通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广告业务。医学学术期刊应在全面认识期刊的基础上,了解市场,找准广告客户并挖掘潜在的广告客户,拓展广告营销空间。在自己寻找客户的基础上,亦可选择信誉好的广告代理公司,争取把广告市场做强做大。在不断提高刊物质量的前提下,策划多种广告产品,不拘泥于传统的广告形式、广告定价等,是期刊广告营销的技巧。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的创刊,为广告营销拓展了新的空间。该系列杂志将动态广告视频引入其中,读者可更直观地了解广告产品,为广告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每年仅这一项广告收入就达30万元。2007年,中华医学会期刊社改变传统的广告营销方式,不断拓展广告空间,广告年收入为100—200万元的期刊达15种(12.7%,15/118),200万元以上的为7种(5.9%,7/118)。

总之,医学学术期刊必须尽快转变营销理念,改变营销方式,用高质量期刊吸引和引导读者,用现代多元化的立体营销手段巩固读者,实现期刊、读者、作者和广告客户的多赢共享。

作者:孙 激 杨 洋 毛 萌 石 磊

第二篇:医学期刊开放存取新业态

【摘 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医学期刊需要逐步往信息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目前,我国医学期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文章通过阐述医学期刊网络化的现状,分析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医学期刊OA出版模式的发展途径,推动医学期刊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好地发展。

【关 键 词】医学期刊;互联网+;开放存取;新业态

【作者单位】张春军,牡丹江医学院;董凯,牡丹江医学院;董琦,牡丹江医学院。

【基金项目】牡丹江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RS201510)。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应坚决将‘互联网+’计划落到实处,以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此同时,无论大中小型企业、高校或是科研机构都应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符合现代社會发展规律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当下,互联网俨然已经渗透医学期刊编辑出版业务的全部流程。如今,读者获取文献资料大多是通过网络途径,仅有极少数人群仍旧利用传统纸质资料获取信息资源,这样的信息获取方式无疑给传统纸质学术期刊带来巨大的冲击与影响[1-3]。因此,医学期刊也应牢牢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逐步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延长医学期刊的传统产业链,进而打造出含金量更高的优势品牌。

一、医学期刊网络化现状

由于我国医学期刊的网络化建设起步较晚,因而当前我国的医学期刊网站在可下载资料量和内容更新速度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据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目前国内的医学期刊中,有自主版权独立网站的仅有78家,占总调查数量的15.6%。而在这些医学期刊网站中,仅有34家能跟上网络期刊发行的脚步。总之,国内当前能为读者提供“增值服务”的医学期刊网站极为稀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学期刊网站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就目前国内医学期刊的发展现状而言,其无论是在规模、信息量还是服务水平方面,均无法与国外医学期刊网站相比肩[4]。具体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受国内学术体制的影响。在我国,医学期刊大多数依托于科研院所或是高校,这样的研究主体极易让部分学术期刊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成为服务作者的期刊。加之部分作者仅是将之视为获取学历、评职称、晋升的工具,忽略了读者的需求。

其次,受经营与推广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多数医学期刊尚未建立独立的网站,且即便建立了网站,其功能也仅仅局限于刊物的介绍、投稿以及免费阅览等。单一的功能与超低的信息量,让我国医学期刊网络化建设浮于表面,无法发挥实际作用。

再次,受互联网经营许可制度的影响。在我国,投身互联网需同时满足许多限制性条件,以致国内医学期刊网站大多都未能获得独立法人的资格,从而无法获取互联网的经营资质。而在一些其他国家,网站可提供网上销售、咨询、代理独立版权以及使用权限等各项服务,再放眼国内的网站经营模式,经营效益难以体现也就可想而知。

二、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所谓的开放存取,就是一种基于学术信息共享理念的出版机制,其宗旨是利用网络实现学术信息资源免费保存与获取。由于该机制运行成本低廉,且能有效提高刊物的影响力,加之其便捷的获取方式,使该机制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学术界、出版界以及信息传播界的广泛青睐[5-7]。

1.开放存取期刊的现状

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最早由瑞典的隆德大学图书馆创建,其内容不仅涉及所有学科,还包含了各种语言。此外,该网站所搜集的开放存取期刊大多都进行过质量控制。截至目前,该网站仍然称得上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开放存取期刊网站之一。就该目录所收录的开放存取期刊论文而言,除涵盖农业、科学、生物与生命科学、历史、考古学、政治学、文学、语言以及化学等17个学科主题领域外,还包括多学科与多语种。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开放存取期刊网站,其在收录开放存取学术期刊方面有着极为严苛的选刊原则。如针对目标刊物的信息覆盖面,要求该刊物的出版内容必须包含与学科相关的研究性或评论性文章的全文;而在刊物内容的获取途径方面,则要求其必须可以免费获取。当然,若刊物本身有禁运限制,则不将其视作可收藏的期刊。收集刊物后,该网站还会邀请相关专家对其进行评审,以确保刊物的质量。

2.开放存取期刊的特点

开放存取期刊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该期刊必须是学术期刊,即期刊的主要任务是报道研究发现与研究结果,或者是综合研究结果。二是要通过质量控制机制,该机制主要是为了确保论文的质量,而主要的评议方式则是同行评议和编辑审稿。三是开放存取期刊的著作权仍由作者保留。四是由于著作权保留在作者手中,因而出版人可自由决定开放存取期刊的性质,即赢利性或非赢利性[8]。

当前,开放存取期刊的经费主要有两个来源,即作者付费与机构付费。作者付费,即由作者出资完成研究成果的出版,其资金来源主要从研究项目或课题经费中抽取。机构付费,就是将负责医学期刊研究的大学或研究机构等发展为会员,获取会员对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的支持。当前,国内已有大学采取建立机构会员的方式设置单独的存取基金来支持开放存取期刊,以确保作者将文章发表于开放存取期刊上时不受经济条件的影响。

由于各方对开放存取期刊文献均享有极高的使用权,因而针对期刊的著作权等信息,仅需简单的注明即可,以免影响信息交流的直接性与交互性[9-10]。开放存取期刊的出版模式为作者付费出版,读者免费使用,虽然通过积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期刊的传播效果,但是这一出版模式仍然会对传统出版业带来严重冲击。此外,“互联网+”模式的出现使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为切实解决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瓶颈,应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我国医学期刊逐步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三、医学期刊OA出版模式的发展思考

1.初期实现编审系统网络化,编辑部实行网络化管理

建立自主网站是医学期刊发展的关键。当前,国内部分期刊社已经开发出在线稿件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友好的界面与直观的交互环境,不仅吸引了大量稿源,而且增强了组稿力度,从而确保科研成果能更快、更多地发表。与此同时,自主网站的建立也为医学期刊发表过程中的编、审、读等各环节提供了便利。比如,利用网络投稿系统对传统的编审环节进行优化,能够从质量控制等方面以更开放、灵活且生动的方式为医药行业的科研以及基层领域提供服务。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各行各业都已实现网络化办公。这对医学期刊的出版而言,既能提升工作效率,又能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因此,随着科学研究领域的逐步扩大以及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应不断加强医学期刊的网络化建设。传统医学期刊的发展趋势是随着不断壮大的读者群体,让稿源变得越来越充沛,进而逐渐缩短出版周期。而网络化的运作模式则需彻底摒弃传统医学期刊的出版流程,将投稿、审稿、加工、编辑、排版、出版、发行等环节集中到一起,实现对期刊出版各个流程的有效整合。唯有如此,方能确保医学期刊在出版网络化背景下的高效出版。与此同时,编辑部也要积极引进适合医学期刊编辑的在线办公系统。该系统除了要具备自动收发、出版等各项通告功能,还要能自动录入通知中的作者姓名、稿件标题以及手稿日期等,从而为专家的审稿提供方便。此外,该系统还能将加急或特约稿件分门别类,并利用电话、短信或邮件等途径提醒作者。

2.过渡期采用混合型OA模式,积极打造医学期刊品牌

混合型的OA模式是指基于传统印刷版订阅模式的网络版OA。我国医学期刊的受众相对固定,而欠发达地区读者的阅读方式仍以纸质媒体为主。因此,网络医学期刊的出版应在题目与摘要处下功夫,提前开放题目与摘要内容,针对后续的论文全文则采取即时或延迟开放策略。这样既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又有利于树立期刊品牌,从而促进我国医学期刊逐步完成从传统纸质媒体向OA期刊的过渡。

3.成熟期依托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走向世界,打造多媒体融合平台

由于我国的医学类研究大多依托于国内的研究院所或是高级院校等机构,加之这些机构均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且规模相对较小,因而很难产生较大的影响力。此外,医学类期刊的服务对象也大多为科研院所或高校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因此,受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我国要想在短时间内使所有的医学期刊都能成立独立的医学期刊网站是不现实的。医学期刊要想得到有效的发展,应借助国内技术趋于成熟的数据库网络平台,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醫学期刊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快速提升医学期刊的网络化水平。当前,国内仅有极少数学术期刊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网站,因而医学期刊的发展还需采用专门的采编系统。我国大部分学术期刊网站的内容主要来自知网、万方、龙源、维普等中文期刊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机构可为各类学术期刊提供各种各样的技术支持。因此,医学期刊也应加强与数据库机构的合作,积极借助数据库机构的网络力量来完成对学术资源的整合,从而初步实现传统医学期刊的网络化出版。随后,医学期刊应以此为基础,发展属于自己的独立网站,并积极运用功能日渐强大的网络传输技术,让医学期刊在移动阅读领域占得一席之地。为进一步提升医学期刊的感召力、观赏性以及可读性,医学期刊还应积极运用多媒体传播方式,将先进的3D特效技术、声音、文字、图片、动画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增强读者的视听效果,进而降低读者的阅读疲劳感。例如,医学期刊的网络化出版,可利用普通文字来呈现学术论文,而当涉及理论且该理论较为抽象时,便将图片或视频穿插其中,这样不仅能更加直观地将学术论文的独创性与学术价值表现出来,同时也更方便读者理解。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成为继网络、电视、广播以及报刊四大媒体后的第五大媒体。因此,医学期刊也应积极迎合时代的发展,使用微信公众号、微博、各类APP以及各类门户网站等平台,使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便能轻松访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移动阅读一跃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新型阅读方式。移动阅读的及时性、交互性等特点,不仅可以使读者进行在线阅读与下载,而且能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实时互动和交流,让读者与作者均能及时获取彼此的意见或建议,从而进一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医学期刊网站既是向外界宣传并展示自己的重要窗口,亦是读者获取信息以及作者与读者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期刊网站,作者可以随时查询稿件的具体情况,读者可以随时表达对某期刊或论文的意见、见解,编辑则可以在网站上发布各类信息。此外,期刊出版的组织者亦能通过互联网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相应的信息资源,准确把握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OA期刊是一种需要整合多方力量才能切实发挥作用的模式,所以,唯有完成对所有OA效能的有效组合,方能促进“开放”目的的达成。在我国,OA期刊最初以单刊的方式发布,而后转为多刊联合,直至最后的数字出版平台大联合,这意味着我国医学期刊界已经认识到联合作战以及自主研发的重要性。万方、维普等国内知名数字发布平台逐步完成向数字出版平台的转化,表明我国的医学期刊正逐步创建并依托本土数字出版平台走向世界。

四、构建多效能编审人才团队,推动医学期刊运营发展

要想顺利实现期刊网络化、信息化的目标,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创新与资源整合能力,还要建设多效能的编审团队,这也是期刊发展的战略核心。因此,出版社应在优化自身系统信息处理能力的同时,不断引进专业人才,增强自身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此外,在人力资源逐步往信息化方向转型的同时,出版社还应将目光集中于国际期刊的发展前沿,加强对国际医药卫生行业以及相关领域资源的整合,实现对人力资源以及人才效能的最佳配置,进而探索出符合我国医学期刊发展的OA出版模式,促进我国医学期刊的有效发展。

综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期刊出版的网络化运作必将成为未来医学期刊出版的主流发展趋势。因此,出版社更应积极利用“OA期刊三期发展模式”,在扩大期刊影响力的同时,增加期刊的影响因子,为实现医学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馨. 中国非医学期刊开放存取现状[J]. 出版广角,2014(8):50-52.

[2]郑建丽. 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国际化路径[J]. 中国出版,2012.

[3]谢文亮,郑添尹,颜志森. “互联网+”下学术期刊出版的新业态及改革思路[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10):1036-1042.

[4]孙超渊,慕萌,张俊敏. 学术期刊开放存取出版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6):915-917.

[5]胡爱玲,刘晨,屈清慧,等. 非营利性开放存取期刊——PLoS系列期刊的特色及学术影响[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6):959-963.

[6]崔伟. 开放存取期刊的运营机制与发展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2(8):22-25.

[7]龚维忠,杨洋. 中外开放存取期刊出版比较[J]. 出版广角,2014(13):59-61.

[8]李红,张翼. 开放存取期刊运营模式探讨[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9(3):400-403.

[9]代妮, 李栗, 徐丁尧,等. 关于国际开放存取期刊出版模式的思考[J]. 编辑学报, 2014(4):406-408.

[10]邵晶,周琴,苏黎,等. 开放存取期刊的出版模式及其“获取”途径[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39-44.

作者:张春军?董凯?董琦

第三篇:医学期刊全媒体出版策划研究

摘 要:全媒体时代对于医学期刊编辑出版来讲,既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能否找到与媒介融合的契合点并开展行之有效的出版管理建设,对医学期刊的发展极其关键。该文以内容、品牌、平台和商业4个方面的策略,分析了创意策划在医学期刊出版中的重要作用,并分别针对这4个方面策划的具体要求,阐述了医学期刊应具备的新时期的办刊理念和全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从选题策划、出版形象、综合平台、产品设计、营销服务等方面深入研究了医学期刊在全媒体出版中的创意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医学期刊 全媒体 期刊策划 出版创意

相对于电视、网络、广播等形式的媒体,期刊属于小众媒体,科技期刊受众面就更窄。期刊的卖点是追求深刻独到的见解,这意味着期刊的运营对策划提出的要求更高,倚赖度也更重。医学期刊属于科技期刊,受其学术属性影响,不易覆盖广泛通俗的读者群体,若想做到在所属学科领域内有足够的话语权,不仅要在学术上有见解,而且在经营中要有独特的办刊理念。在全媒体不断向新闻出版扩大影响力的当今时代,医学期刊面临着新的境遇,策划将成为出版经营的关键。

医学期刊的策划应突破以往思维模式的束缚。根据传媒业的特点,我们可把医学期刊在创意领域内的突破归纳为以下4点:突破传统的内容策划,突破保守的形式策划,突破现有的技术瓶颈,突破固化的经营模式。

1 内容策划

全媒体时代的阅读特点是碎片化,因此能够吸引读者的应是有观点的、有主见的内容。医学期刊要争取使自身的报道内容能够经得起读者的考验,从报道的角度、研究的深度、读者的关注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把作品做专、做强、做优,把市场做深、做透,把期刊做出风格和水平[1]。

1.1 选题策划要有创意

医学期刊的选题策划应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模式,不仅关注传统学术内容本身,还要针对多媒介群体的需求,提出新颖、适宜的选题策划。

往往深受读者喜爱的期刊在报道角度上都追求突破传统策划而另辟蹊径。同样的报道内容,以不同的方案进行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通常可选择重构知识架构的方式开展创意式选题策划,即以新的观念替代既有的知识架构地位,打破读者固有的思维模式,吸引公众的视线,提升期刊的关注效果。

1.2 整体策划要有创意

专业性强的期刊专注于某个行业及其连带产业,会把读者群分得更细,针对性更强,效果也比那些撒网式传播要好。

医学期刊专业性强,按常理来讲,宣传效果应不难做到。然而,目前我国多数医学期刊定位并不精确,整体效果不够鲜明,品牌形象不够突出。如果可将同出一辙的重复性医学期刊按各自细分化的学科优势重建专业布局,集中力量提高出版质量和经营水平,将会产生更好的出版效果。

2 形象策划

学术质量是医学期刊的关键,形象是期刊品牌印记形成的重要标志,二者缺一不可[2]。医学期刊要注重对品牌形象的策划,特别是对期刊形象识别的培育和塑造。

2.1 通过个性化的策划塑造鲜明的形象

期刊个性是指其具有独特的风格,被视为期刊的灵魂。任何品牌期刊都有自身突出的特色,而特色一旦形成,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会形成良性循环。

医学期刊拥有清晰的读者群,稳定的目标群,可以实现精确的投放,保证较高的阅读率。而我国大多数医学技期刊缺少的并不是传统的读者、渠道和市场;读者期待的长期缺失也不在于资源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否满足阅读需求。医学期刊要有其独特的个性表现力。医学期刊个性的培育就是要使其形成鲜明的形象,体现深刻的价值,使读者保持长期的忠诚度,凝聚成品牌的潜在力量。

2.2 通过新媒体技术扩大品牌影响力

品牌创新即通过技术、管理、商业和文化创新来增强品牌的生命力。消费需求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使品牌的内涵和形式不断发生变化。医学期刊的品牌创新要随着新媒体出版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满足读者新形式的阅读需求。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医学期刊品牌技术的创新增添了新的活力。平板电脑、手机等载体已经成为新增长点,医学期刊出版者应结合这些载体的特点来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形式。如一些盛行的APP杂志,不仅嵌入了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的内容,还增强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如收藏、分享、评论、背景资料链接等功能,延展了阅读视野,增强了阅读趣味性。医学期刊的品牌创新依赖于技术创新,通过技术的手段,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完善对期刊整体架构的设计,增强出版产品的功能和适应性。

3 平台策划

信息资源的融合离不开数字平台的支持[3]。平台策略是从出版产品丰富度和多样性的角度进行全面的建设,为出版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传播方式。

3.1 对媒体进行有效整合

新媒体为医学期刊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使信息发布的渠道和方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医学期刊应大力开展纸介质与新媒体相融合的跨媒体出版,利用传统纸介质的品牌优势和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用不同的媒体形式表现主题作品,增加出版物的价值,更好地满足全媒体时代读者的个性需求[4]。

3.2 对产品设计进行延伸

全媒体出版是一个从单一产品到产品集群的发展过程,使得资源从传统的编辑出版向出版产业链经营的方向发展。医学期刊应运用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将传统期刊的内容优势最大化,建设成为集信息发布、服务、咨询为一体的产业,实现期刊的内容增值。

3.3 加强刊网联动建设

传统媒体已经进入了与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相融合的时期。医学期刊应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通过个性化的理念设计,使出版经营从刊网一面向刊网联动发展,形成立体化的传播模式,建立并不断完善期刊服务平台。如《家庭医生》出版平台突破了传统的学术报道形式,对产品进行了深度开发,将纸媒与新媒体及读者服务三者有机结合,打造成为新媒体平台,实现了期刊价值的延伸。

4 营销策划

我国医学期刊多数为专业型期刊,集中满足医学专业研究人员的功能性需求,受众面相对较窄,依然是以内容售卖为主。而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期刊的价值往往更多地来自“第三次售卖”,即除了销售期刊内容和广告以外,注重对品牌和资源的销售,常见方式有特刊、光盘、数据库、网站、名录、会展、品牌授权、论坛等。

全媒体的传媒创新为我国医学期刊开启了新的方向。在出版经营中,期刊应争取三次售卖,尤其是扩大第三次售卖的价值。这要求医学期刊出版者以内容产品为节点,提供满足读者除内容之外的附加需求的增值服务产品,进行赢利模式的构建。

4.1 加强期刊衍生产品服务

对医学期刊产业链进行开拓,通过产品后续开发获得增值,将现有成功品牌嫁接到新产品上,赢得消费者识别和接受。医学期刊可挖掘媒体资源,推出品牌衍生产品,如期刊整合产品电子版、图书、教育产品、纪录片、图片库、日用品等;还可发挥专家资源的优势,提供专业化服务产品,如专题产品、市场策划产品、培训服务产品等。

4.2 开发学术活动产品

以医学期刊专业特色和品牌优势为出发点,开展学术交流和科普活动,可联合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赞助方等开设学术论坛、实现增值。这些活动可使专业信息由期刊纸质文字变成音频化、视频化的语言与图像,其传播影响力远远大于刊物本身。

4.3 拓展可操作的商业活动

医学期刊应充分研究期刊消费者心理,围绕兴趣点策划各类商业活动,如健康俱乐部活动、健康宝宝评选大赛、专题会展、新产品发布会、品牌合作活动、个性化体验等。活动策划应别具匠心,有效彰显期刊品牌的魅力。

5 结语

媒体在发展,阅读在变化,医学期刊的长盛不衰应以受众群体为中心点,进行人性化设计,满足市场的消费性需求。我国医学期刊在全媒体出版中应调整办刊思路,通过不断突破期刊的策划,在内容、形象、平台和营销方面做出长效化的发展策略,打造适宜消费者的出版形象,实现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麦尚文,蔡立.大众期刊“全媒体”出版转型实践[J].中国编辑,2012(1):63-65.

[2] 袁桂清.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编辑学报,2010,22(5):377-380.

[3] 张志勇.全媒体战略中资源融合的路径——证券时报跨媒体平台运作的尝试[J].新闻战线,2012(3):19-21.

[4] 马体娟.论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期刊竞争力的提升[J].出版广角,2012(12):34-36.

作者:杨智华

上一篇:土地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英语课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