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真好初中一年级作文

2024-05-04

阅读真好初中一年级作文(通用17篇)

篇1:阅读真好初中一年级作文

阅读真好初中一年级作文

我喜欢读书、看书和听书。无论是漫画书、小人书、>故事书还是科普书,我都很喜欢。在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给我讲了《青蛙王子》、《拇指姑娘》、《西游记》等故事。稍微长大一点,父母又教我一些诗词,什么“又是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什么“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等等,我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也正是在那时,我感到了听书、看书和读书的乐趣。并且立下誓言,长大以后,一定要用许许多多的书来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时光飞逝,我也渐渐地长大。长大以后的`我喜欢读书。喜欢读杨红缨的搞笑,喜欢读鲁迅先生的认真,喜欢读马克·吐温的幽默。而且,我喜欢读中国的名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我读了许多的书,我从他们那里寻求来自心灵的共鸣。

什么四面八方,古往今来,都任我的心自在逍遥,因为,我爱读书。我没有闹过天宫,却有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满足;我没有去过美国的乡下,却有汤姆·索亚惊奇历险的开心;我还可以和李白同坐敬亭山。真的,读书真好!不读书的的确确是一种遗憾。没有了书,就等于没有了生存的乐趣,也像是少了许许多多的知音!

篇2:阅读真好初中一年级作文

世界上不幸福的原因有成千上万种,而幸福的原因只有一种——就是有家!

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家里打打闹闹却从不放弃彼此,家里是幸福的,是欢快的,是独一无二的。

而我,就拥有了这样一个家,在这个家里充满了浓浓的亲情和满满的爱意。每天早上,妈妈总会为我和爸爸准备早饭,但她却从不说累,脸上总洋溢出幸福的笑容,每天早上从晚上,爸爸工作了一天,却从不叫苦,因为他为这个家的美满感到欣慰,每天,我都努力学习,当取得好成绩时,总会感到十分欢乐,因为是我给了爸爸妈妈前进的动力和力量。

一次,爸爸因为工作过度,晕倒在公司,被送去了医院,我和妈妈十分着急。立即赶往了医院,医生说:“病人因为劳动过度,不按点吃饭,再加上本来胃就不好,所以引起胃病,不过现在没什么大碍了,住院观察几天,没什么事,就可以出院了。”我和妈妈听完医生说的话,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到了病房里,爸爸以前红润的脸,变得蜡黄,妈妈心疼的抚摸他的.脸,爸爸无力的笑笑说:“没事,我这不是挺好的。”妈妈生气的说:“都这时候了还开玩笑。”我在旁边说道:“爸爸,你以后别这样了啊。’爸爸抚摸着我的头发,说:“女儿长大了,知道关心人了。”我羞愧的低下了头,是啊,爸爸妈妈拉扯我长大多不容易,以前只知道气他们,现在懂事了,该做点事情感恩他们了。

看完爸爸后,我和妈妈回到家里,原本三个人的家,只剩下我和妈妈两个人,突然觉得空荡了许多,心想:爸爸,你要赶快好起来,回到家里。

爸爸身体恢复得不错,医生让他早些出院了,我们一起回到家了,我觉得有家真好。

有家真好,它给予了我幸福,帮我赶走孤独带来快乐,给了我心灵的抚慰,生活的寄托,避风的港湾,家对所有人来说,是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

篇3:阅读真好初中一年级作文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美国诗人狄金森的诗句每每让我想到的是, 这些年依仗着阅读为我启明的方向, 循着光亮慢慢前行, 发现一路风景旖旎。

一、随山到水源

文本解读是课堂教学的根, 如果文本解读出了差错, 学生的解读就会缺少深度, 文本的美妙更无从领略。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有限, 对经典文本经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隔阂。孙绍振在《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中这样说道: “经典文本的历史性和当代青少年之间的隔膜, 是一个重大难题, 但, 并不是不可沟通的, 只有具有深邃的认知图式的教师才能得心应手, 构建起历史经典文本和当代青少年精神这一巨大跨度之间的桥梁。”

深邃的认知图式源于什么? 我想还是先阅读, 然后搭起文本和学生间的桥。《逍遥游 ( 北冥有鱼) 》的备教是其中最难忘的一次。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流沙河《庄子闲吹》、王蒙《庄子的享受》、《于丹〈庄子〉心得》、傅佩荣《向庄子借智慧》, 它们的智慧我都借鉴过。但我知道这仍然是作家的个人解读, 我要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更不能忘记教师才是学生文本解读的舵手。

《逍遥游》作为《庄子》的首篇, 是庄子哲学思想开宗明义的体现。马叙伦先生在《庄子义证》中说“开宗不了逍遥字, 空读南华三十篇”, 可见《逍遥游》在《庄子》一书中的重要性。然而只节选前两段“鲲鹏”形象部分, 仅仅有142字的篇幅, 能不能通过有效的教学让初中学生对庄子思想有所窥见和体悟, 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文章节选部分, 庄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北海中生活着一条“不知其几千里”的鲲, 而它竟又变化为一只大鹏, 还要腾空而起, 乘六月海风作万里之游。处于九万里高空的大鹏俯视下界, 只见一片莽莽苍苍。文章写如此夸张的鲲鹏形象有什么用意? 鲲鹏和“逍遥”有什么关系? 类似这样的问题, 在课前调查中, 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问到。而庄子深邃的哲学思想, 迂回曲折的深沉情感正是寄托在奇幻的想象里, 仅疏通词句或直接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是难以触及其博大深邃的精神世界的。因此,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 透过奇幻的表象, 怎样把文章蕴含的思想内涵挖掘出来, 使文中包含的思想境界感染学生, 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我们知道, 在《逍遥游》原文中, 庄子追求的是无所凭借、真真正正的逍遥, 也就是庄子概括的:“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 故曰: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这是一种“无待”的精神幻想。而在选文部分, 文意仍停留在对大鹏南飞的描写上。笔者最初设想在教学中引入庄子的这个结论, 启发学生大鹏的逍遥仍是“有待”的, 并不是庄子追求的逍遥。然而没有铺垫、突兀地引入这段话, 不仅难懂, 而且有舍弃文本之嫌, 事实上大鹏的“有待”在选文中已有所体现。

最困难的是, 对一个多元的文本, 到底该怎样取舍主旨? 如果全然否定大鹏, 提出“无待”之说, 可能引向虚无, 使初一的学生对庄子敬而远之。如果只肯定大鹏的逍遥, 又可能曲解了庄子的本意。选文的最后一句“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尤其是“则已矣”中虽有深深的无奈, 又何尝没有豪气? 庄子固然认为真正的逍遥境界难以达到, 可是他何曾放弃了追求。翻开《庄子》一书, 满目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庄子, 他说“我只是贫穷, 不是潦倒”, 一个拥有自由心灵的人, 甚至还能感受到鱼儿的快乐。他的一生都在诠释着“逍遥”。

在尊重文本的情况下, 找准学生与文本之间情感的融合点, 发挥文本的积极作用,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使学生得到智慧的收获、心灵的碰撞, 至关重要。最后让我醍醐灌顶的是《庄子·人间世》里的两句话, “乘物以游心”“外化而内不化”, 生活中有太多东西我们无法选择, 但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的, 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是对梦想的坚守。

在教学中, 给了学生很多的时间, 结合文本讨论“大鹏到底逍遥不逍遥?”在整个讨论过程中, 教师不置评论, 只在最后小结中提醒学生不管怎么看待鹏, 值得关注的是鹏懂得利用条件, 并提升了自己的境界, 这是值得现代的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也符合庄子“乘物以游心”的主张。古代的经典与现代的学生, 在这个层面上有了价值体系上的交融点, 不啻为一次精神上的特殊旅程。在教学的最后, 我们再次朗读了选文最后一句话, 那时候我们是微笑着读的, 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孜孜不倦追求着精神自由的微笑着的庄子, 也感受着庄子对我们醍醐灌顶的“点化”。在物欲充斥的现代社会, 庄子的哲学并不过时, 相反, 他给我们精神上的引领, 让我们在烦累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平常心, 顺应自然, 回归生命的本真。

“遇雨看松色, 随山到水源”, 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从阅读走到内心, 这一路, 急不得, 慢慢行, 细细悟, “随”性而至, 你会听到山泉淙琤。

二、源头活水来

也有一类文本, 课文蕴含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 学生比较熟悉, 一读觉得懂了, 其实并未能真正理解。还是在《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中, 孙绍振有句非常霸气的话: “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 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 有朝一日, 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 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 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我认为这种霸气是一个懂得文本解读的教师的自信, 而自信来自于“源头活水”的充盈。阅读, 仍然是最好的补充方式。最近一次《金色花》的备教深有感触。

“文中有三次嬉戏, 而三次嬉戏与母爱有什么关系?”“文章是表达母爱, 为什么要写孩子的天真、顽皮?”“为什么‘我’那么天真, 那么快乐, 那么活泼, 那么可爱?”“为什么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发生想象?”“本文的题目为什么要取为‘金色花’? ‘金色花’又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文中并没有都讲‘金色花’?”“作者全文把自己写成孩子, 是在写童年的自己吗?”这些是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中的几个。或许在初始阅读中, 好多孩子已经认定这就是讲母爱的, 或许他们会朦胧地感觉到, 这种情感与平时所讲的亲情好像有些不同, 但却说不出来。

幸好有阅读打底。先是看了郑振铎译的《新月集》, 看《新月集》会觉得泰戈尔拿着一把钥匙, 引我们走入孩子的圣洁世界, 而那把钥匙, 我也有。

只要孩子愿意, 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他所以不离开我们, 并不是没有缘故。他爱把他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 他即使是一刻不见她, 也是不行的。———泰戈尔《新月集·孩童之道》

每一个孩子, 都是上天赐给父母的天使, 《金色花》里也有这样一位小天使, 依恋着母亲。

泰戈尔创作《新月集》是在妻子离他而去之后。妻子去世后, 他要照看5个孩子。几个幼小的孩子失去了母亲, 更依恋父亲。他不得不忍住自己的悲痛, 关心照顾他们, 使他们不至于因失去母亲而失去童年的快乐。

他参与孩子们的谈话和游戏, 从他们的话题和游戏中, 他发现了那个自然天真、自由自在的童心世界。

从此以后, 在这个小孩的游戏中做成的买卖, 使我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泰戈尔《新月集·最后的买卖》

诗人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 用儿童的心理去想象, 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 写出一首接一首表现童心之美的诗。

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看着熟睡的孩子, 他一定想起了孩子们的母亲, 也想起了自己幼年丧母的经历, “假如”她们能回来……

她走的时候, 夜间黑漆漆的, 他们都睡了。现在, 夜间也是黑漆漆的, 我唤她道: “回来, 我的宝贝;世界都在沉睡, 当星星互相凝视的时候, 你来一会儿是没有人会知道的。”———泰戈尔《新月集·召唤》

然后又读了《泰戈尔回忆录》, 在那里, 我仿佛住进了泰戈尔家, 看着他长大。我看到这个家到处弥漫着文学和艺术的气息, 我感受到泰戈尔丰富的感受力与天才的想象, 它们从诗人的童年时代就已经开始闪耀, 就像院子里那棵榕树的树根那样盘根错节, 纷繁丰富。他说他“渴望用心灵看眼睛之所见, 用眼睛看心灵之所想”。所以你能够理解, 为什么接连经历丧妻和丧子之痛的泰戈尔, 还能写出如此纯净的《新月集》, 皆因他心灵之眼里散发出来的宁静而优美的清辉。

再阅读《吉檀迦利》, 我能感受到那迎面而来的虔诚玄想。“梵就是树木、种子和幼芽, 梵就是花朵、果实和树荫, 梵就是太阳、光明和被光明照亮的东西。梵无所不在, 世界上的男女都是梵的形相。”金色花的光辉里, 承载的是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有了这样的丰盈, 在引领学生和文本对话时就有了方向。我们品读孩子好玩背后的体贴, “嗅”的淡淡花香里, 有既不让妈妈发现, 也让妈妈舒爽的纯真; “投”的淡淡光线里同样是体贴, 更有孩子投身母亲怀抱的欢喜和满足; “坏孩子”的称谓里其实满含着爱, 更重要的是母亲的话, 是孩子的模仿, 甚至连母亲这些情感细微的变化都能模仿出来; 读的是宗教神话故事, 做的是宗教祷告礼仪, 嬉戏场景与宗教淡雅、宁静、高贵的气氛相吻合, 也只有金色花能代表这份圣洁。

“这首散文诗表现的其实是一种理想中的母子之爱, 甜蜜、默契, 欢乐而神奇, 甚至带有一种宗教色彩。作者把普天下最纯洁的童真汇聚在了这个孩子身上, 把普天下最圣洁的母爱也汇聚在了这位母亲身上。文中的‘我’可以是我们每个人, 文中的母亲也有你们的母亲的身影。”这是我这堂课的结束语。借着阅读给予的充盈, 我和学生们在文本里读到了比以前更深宏的东西。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丰厚文本, 文本丰厚心灵。

李海林教授在《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一文中, 曾旗帜鲜明地为语文教师定位: 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者, 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把外部的阅读转化为引领课堂的智慧, 这是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点经验。

篇4:阅读真好初中一年级作文

【关键词】新生 作文写作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96-02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课程内容、教师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许多初一新生来说会有新奇、新鲜的感觉,但学习方面也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从小学到初中的语文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对学生作文写作教学的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一新生的作文写作教学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让学生学习自然轻松的过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

学生升入中学也就进入了七-九年级的第四个学段,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要“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要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些课程目标都要通过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来达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室)和学生家庭藏书等,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明确的要求,每周读一篇文章,每学期要读两部名著。倡导广泛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对学生自己感觉优美的词句、动人的篇章、感人的名人事迹和典故等能做好读书摘录,通过大量的阅读使学生在写作的遣词造句、文从字顺、语言达意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对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引导

学生经常反映作文:“没有什么可写的,不知道写什么,认为自己的生活内容单调乏味,不值得去写,写的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内、回家途中、家庭生活等各各方面,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去思考,要学生自己从身边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等找出写作的素材,中学初始的学生作文写作不要去刻意限定学生作文的字数,不要求多长,可以是几十字、一二百字组成的篇章,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能写出多少就写多少,要让学生能“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引导学生要通过循序渐进、以少积多的方式让学生去积累写作素材。曾经有一次我一个学生写了一篇不足400字的小作文,记述了他的父亲要出国去打工,自己帮着母亲一起为父亲收拾行装的过程,作文表达了学生为父亲远行的不舍和父亲不在时母亲劳作的辛苦,因为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是类似的情况,小作文在班上由学生自己读出来后,在全班同学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借利用这个机会我让所有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情况进行描述,引导他们和这个同学一样写了一篇对他们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习作,同时也使他们懂得了去收集作文写作素材的方法。

三、积极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作文写作练习机会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可以坚持在每次作文写作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几分钟的时间,不拘于形式和内容进行口头说话方面的训练,学生们可以评议时事和社会现象、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倾诉家庭中的亲情、朗读优美的诗词、说说有趣的笑话;可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室),也可以利用学生家庭藏书来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以同桌或是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读书心得,相互点评,教师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大家展开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通过在班级中定期的举办朗诵会、故事会、名篇名著讲解、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大胆的怀疑,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新,可以鼓励学生对同学之间共同的看法或意见提出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充分利用多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体验和展示的机会

在初一新生的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手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等主导资源,把学生中写得好的,或者是有很大进步的学生习作和文章在班级或学校里展现出来;可以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校刊,鼓励学生积极写作和投稿;让学生自己来当小记者小编辑,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找校园内外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等素材,自己动手进行收集和整理,在班级和学校专栏上进行刊登;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市、省、国家等各级组织的作文写作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努力为作文写作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促进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所在地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历史人物等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写作能拥有独特的自身特点,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以上几点建议是平常自己在作文写作教学所体会到的,希望能对大家的初一新生作文写作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5:阅读真好初中一年级作文

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每当我捧起书,书就像一块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的目光久久不能从书上移开。闲暇时,我翻着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书,沉浸在书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常常到了忘我的境地。

一个星期天,我在书房里津津有味地看《红色羊齿草的故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牵引着我的心,我佩服勇敢的老丹,喜爱机灵的小安。这时,妈妈过来对我说:“等会儿要去学英语了,我有事先下去了,你十分钟后下来。”“唔,唔。”我心不在焉地答应着。分针转了一圈又一圈,我却丝毫没有察觉。那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使我如痴如醉,正当我为两只机智勇敢的猎狗喊加油时,“咣当”一声门开了,门口露出妈妈“凶神恶煞”般的脸,随后传来她的河东狮吼:“你这孩子,怎么一点都没有时间观念,你看看现在几点了!”我一看手表,糟糕!十分钟早过了,我急忙去穿鞋子,可是目光还不时地往书上瞟。妈妈看着我这样子,无可奈何地说:“你这个小书虫呀!真拿你没办法。”

篇6:阅读真好初中一年级作文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十万个为什么》他说了水为什么烧开了才能喝。

我把这篇文章看完了,原来是这样的:在一般饮用水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同时还含有大量的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 ……

哦, 难怪爸爸妈妈叫我别喝没烧过的水,但是今天知道了很大收获。

篇7:一年级读书真好的作文

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根据不同的景象体会作者不同的心情。以花为例,如:表现爱的情感时,郑谷的《曲江红杏》里有“女郎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抒发愁情更少不了花,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恬淡闲适之时正好赏花,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人以花入诗,描写多姿多彩的个中韵味,难于曲尽笔端。读书可以使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使我们更透彻地领悟人生真谛,从而更加成熟。

读书白天易倦,读当代小说可提神:月夜舒缓,读古典名著易入境;晴天心静,读散文惬怀;雪天浪漫,读诗词曲赋动情。

读书时总会感到自己在水面上漂游,睹鱼儿跳跃,嗅荷香阵阵,这是读书人应有的享受。也许有人说:“不是不愿读书,而是时间太紧、书价太高。”是啊,你忙着“砌长城”、喝酒、侃大山,哪有时间读书呢?买一件几百元的衣服,抽一包几十元的烟,哪有钱买书呢?外物之味,久可生厌。读书之味,愈久愈鲜。昨天,我们的脚印已被深深烙在岁月的烟尘里。今天,生活的道路在我们脚下延伸,读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抓住似水流年,读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抓住似水流年,读懂变幻莫测的人生。

篇8: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法一探

【关键词】 初中语文;讲学研究;培养文感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所谓“文感”,是指对文章的直接感知能力,不需要特别仔细地把握整个文章,以达到临其境、动其情、明其事、悟其理,它是以培养学生整体阅读能力为最终目的,有利于学生从“文”与“道”的总体上来把握上,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文感教学在阅读体验时,需要采取诸多不同的阅读方法

1、猜读。学生阅读之始,老师要求学生将课文中的任意一部分(一般为开关、结束与中间段落)遮去,然后,通过对显示部分的阅读体验,猜想被遮去部分的内容。再将自己的猜想与文本进行比较,从而把握文本的精神实质,寻找作者的精神世界,并总结写作的基本规律与创新规律。

2、倒读。倒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法,即学生不是按照文本的正常顺序阅读,而是从最后一段开始,往上逐段阅读。倒读不但具有游戏的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也可促使学生阅读注意力的提高。通过倒读,不但能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框架结构,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推断与记忆的能力。

3、较读。比较阅读是文感教学中最重要的活动,也是实现文感的最重要的途径。通过各种方式的比较,不但能使学生快速的建立信息通道与文本结构,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与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与文本的潜在意义。在语感教学中,比较阅读往往定位与在某些句子,甚至是某些词之间的比较。而文感教学中的较读则主要在于文本内部的比较,或文本与文本的比较,甚至大到单元与单元间的比较。

4、图读。通过图示的手段强化学生的阅读,这是一种突破音读法的全脑阅读法。教师在让学生粗读文后,出示与文本相应的形象图片或者文本结构图,让学生一面读图一面回味刚才粗读的内容,从而获得较为完整的体验。

二、写作实践助推文感提升

叶圣陶先生指出:“多思索,多观察,必有所见;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语感在写作中主要体现为准确用语,精炼文句,恰当修辞,而语体与文体的选择,整体把握与全息表达则属于文感所专长。作文实际上是一种整体结构能力,是语言和言语、材料与主旨、审题与用例、情感与理性的总体把握与宏观控制的能力。因此,写作体验活动的终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文感,而文感的形成与提升又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模仿写作。模仿写作是目前写作教学中较为热门的写作教学模式,模仿写作的优势在于它有一个优质而合适的参照对象,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激发学生的思维。模仿写作有两种:一种是语言上的模仿,着重根据模仿对象的语言特点,创造一种内容不同而语言结构、修辞特点相同的新的语句。这种模仿主要考虑学生的语感的形成。另一种是整体结构的模仿,这种模仿不但注意到了模仿对象的语言特点,更注重对象整体结构特点,从整体入手,重视文体感与语体感,这种模仿对于学生文感的形成帮助较大。

2、组合写。组合写作是集资料搜集、筛选整理、集成、润色于一体的创作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搜集与写作任务相关的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筛选、整理、归类,把分好类的资料根据文体及结构,按照一定顺序集成,形成一个相对粗糙却相对完整的语言产品。最后加工润色,使之成为一篇结构严谨的文章。组合写作实际上是一种“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的方法,从材料角度看,少有原创成分。但是要组合成文也非容易之事,它需要作者极强的文感意识与能力。作者如果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体结构,语体风格及其信息的迁移,即使面前摆着一大堆有用的材料,也难以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而组合写作又是从整体着眼,全面整合,融合贯通,因此,对于提高学生的文感能力帮助较大。

3、格式化写作。目前的语文教学理论,都强调个性化写作,反对写作的格式化倾向。其实任何文章总有一个格式,只不过有的格式显性一点,有的格式隐蔽一些,有的中规中矩,有的破格而出。对于初中生来说,有格比无格强。“破格”不是无格,而是创造新的格式。格式写作,就是教给学生各类文体的基本格式。这些格式可用简约的文字作简单的表示。

例如目前常见的新闻导语格式:先写一段场景,接下来就是“这是发生在×××的一幕”、“这一幕,就发生在×××”、“这是昨于记者在×××看到的情景”、“这是×××遇到的一件烦心(蹊跷、有趣、稀奇)事……这些格式,对专业新闻工作者来说,也许显得僵化教条,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闻写作的成功起步。

学生拥有的格式越多,文感就越强,写作时也就越能得心应手;反之,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文体格式观,写作时很有可能东拉西扯,甚至写也“四不像”来。“格式写作”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体感与整体感,最终形成学生的文感,从而为学生的破格做好准备。因此,在中小学阶段,教师既要大胆开展格式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文感,同时也要防止训练过度,导致僵化式写作的出现。

篇9:一年级作文:过年的感觉真好

过年不但可以吃香喷喷的的饭菜,还可以放炮,看联欢晚会,还可以收到红包,可以和许多亲情朋友在一起,开心得不得了!我盼望的过年今天终于来到了!

除夕,我们一家八口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着满桌子丰盛的菜肴,爷爷感慨的说:“现在的物品真丰富呀,和过去真是没法比!”我好奇的问:“那过去过年是什么样啊?你给我们说说吧!”爷爷先喝了一酒,兴致勃勃的说:“一到灾荒年,粮食收成更少,有一句顺口溜:种一坡,收一箩,挑一簸萁,煮一锅。所以粮食定量配给,每人每月26斤,其中还有30%的粗粮。逢年过节,菜店进点鱼肉,不但要凭票,而且天不亮就要排队,等四五个小时……”

我望着满桌的鸡鸭鱼肉,不禁感慨万分:现在的生活真好啊!大商场比比皆是,商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再也不需要凭票购物了。

篇10:有你真好初中七年级作文

晚上,月光如纱,温柔地笼罩着大地,城市没有了白天的喧闹与繁忙,只留下一片安静与祥和,给人一种温馨而又惬意的感觉。

我正坐在房间里专心致志地写作业,门外传来一阵滞重的脚步声,一步,两步,越来越响。我知道,是奶奶。

我连忙放下笔,起身去开门。迎上奶奶脸上还未来得及隐去的惊讶,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顿时现出关切的笑容。我明白,这是因为我的到来。

奶奶轻轻走进房间,生怕影响刚刚还在思考一道难题的我。等我抬起头来,她才清了清嗓子,关心地问道:“我是想问问你,你晚上做完作业会不会饿,牛奶和面包够不够,如果不够我就再准备些零食。”

“不用了,我不会饿的,您也早点休息吧。我只再做一会儿作业,吃了面包喝了牛奶也去睡觉了。”

奶奶带着些许担心与欣慰转身离开,我耳畔再次响起了那阵脚步声。奶奶,有你关心的询问,真好!

我继续在灯下奋笔疾书,过了一个多小时,才写完了作业中的最后一个字。放下笔,关掉台灯,走到客厅,似乎还真的有点饿。餐桌上没有别的零食,牛奶和面包足以让我满足,我可以去好好睡觉了。

正躺在床上酝酿一份平静的心情进入梦乡,那阵脚步声又响起了:听得出来,走得很小心,很谨慎,好像稍重的脚步声就会打破这水晶般澄清纯粹的宁静。停下了,脚步声又渐渐远去,最终让我不能再捕捉得到。原来奶奶已经等了我快两个小时!奶奶,有你默默的陪伴,真好!

我被感动了,忽然想起:我刚刚喝的那杯牛奶,吃的那个面包,都还是温热的,想必是奶奶刚放在那儿不久的吧。可是又有谁知道,在我做完作业走进客厅之前,它们被奶奶热过几回……奶奶,有你无声的关爱,真好!

我睡着了,梦里的脚步声,是滞重的、谨慎的,更是充满爱的。真好!它也许没有歌声那般动听悦耳,不及琴声那样令人陶醉,但却比窗前那略带清冷的月光更加温馨,因为它承载着亲情的温暖。

篇11:读书真好小学一年级作文200字

我出生在一个平方的家庭里,爸爸妈妈都是农民,我亲身体会过劳作的艰辛,也知道爸爸妈妈的辛苦,所以我很感激爸爸妈妈对我的付出,以及为了我日夜不辞辛苦的劳作。

今年的农忙假,我要求爸爸让我下田帮忙做农活,可是,爸爸一直不肯让我做这些,他希望我好好读书就行了,我求了很久,爸爸太答应了。我很感激爸爸让我体会到种田的辛苦,也知道爸爸为什么一直不肯让我帮忙干农活,因为我是爸爸的“掌上明珠”。

篇12:阅读真好初中一年级作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4月20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社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4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未成年(0-17岁)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8.45本,稍高于成年人的人均阅读数量,这数字却远低于韩国、日本、法国等国家。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情况,初中阶段应该是学生阅读阶段的高峰期,如果这个时期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兴趣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重要的位置。除了课内有限的阅读,教师应该大力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进行课外阅读。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每位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都非常清楚,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困难。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

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笔者曾对几所中学做过调查发现:初中生喜爱课外阅读的居多,但认认真真将一本课外书看完的不多。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时间紧迫

一上初中,学习科目骤然增加,学习任务加重,况且刚上初中的学生还需要调整心态来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每天起早贪黑上学哪有时间看课外书,将课内的消化掉已不是件易事。

(二)无计划,无组织

初中生大部分学生都还是爱看课外书的,但真正坚持看书的学生寥寥无几。更多的是有兴趣就随手翻翻杂志,一看到大部头的名著就将其搁置书柜,任灰尘覆盖。初中语文教师一般是任教两个班级的语文,大多数要兼任班主任,平时各种事物繁杂,再加之初中生课内名著每年都有阅读任务,这些名著需要参加中考,教师和学生相对重视些,其他的课外书再也无暇顾及了。

(三)电子产品影响

21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就是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虽然许多中学校规规定不准中学生带手机上学,但隐形手机携带者居多。一放学手机电脑同时开放。学生在家的常态就是做一会儿作业,瞄一下手机,刷一下屏,能把作业完成就很不错了,哪有时间和心思看课外书呢?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确实令人担忧。笔者根据这种现状,制定了相应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从刚开始无计划无目标到有兴趣、有计划、一级一级阶梯式进行课外阅读。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课外阅读若无教师的引导,那这三年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得到很好的提升。一般来说,阅读的规则是:努力越多,效果越好。因此学生刚入初中,笔者就引导学生制定三年的阅读计划。《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阅读是基础阅读,这个层次的阅读主要是识字,有基本的阅读能力,这个层次的阅读在小学阶段已经完成。第二层次的阅读是检视阅读,也可以称之为略读或粗读。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阅读完一本书,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第三层次的阅读是分析阅读。分析阅读相对于前两个层次的阅读来说要复杂些。这个阅读层次不限定阅读时间,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目的在于对文本的全面理解。如区分书本的种类,简要概括书本的内容,给书拟一个纲要,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等。第四种层次的阅读是主题阅读,也可称之为比较阅读。这个层次的阅读规则要求较多,学生若是达不到这个层次也不强求。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个阅读层次之间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渐进的。因此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关注阅读层次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在每一个年级的课外阅读中侧重不同阅读层次的培养,最后达到课外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

(一)七年级注重制定阅读计划、侧重检视阅读,培养阅读速度与广度

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学生刚上初中接触都是新的同学,想寻找志趣相同的朋友,这时初中语文教师可抢占先机让他们以书会友。因此在开学第一课笔者要求所有的初一新生都带一本自己喜欢的并且是近期看过的书拿到学校来,第一节课便是带着书本介绍自己。先小组内互相介绍,再每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这位同学需要介绍自己个人情况及小组内各成员的书籍。这样别开新面的自我介绍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学生便会交换书籍。那如何让学生的这种阅读热情保持下去呢,教师需要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定期检查。这个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广度,提升阅读的速度。因此在阅读书目上没有做过多的要求,但笔者在开学时发了一份推荐书目给家长,这份推荐书目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既考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考虑到了阅读内容,让家长和学生选一部分书籍够买,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看了这些书。当然光要求学生广泛看书还是不够的,这时还需要有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定期交流自己所看的书籍,并及时点评鼓励,这样阅读的兴趣才会持续下去。

(二)八年级侧重分析阅读,培养学生选择性阅读

经过一年的广泛阅读的培养,学生已经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的阅读速度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课间休息时三五成群会一起讨论最近看的课外书,他们会自主交换自己所看的书;且每个月看两本书的计划也得以延续下来。接下来笔者带领学生走另一个层次的阅 读——分析阅读,给予学生阅读上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介绍一些经典书目,让学生从浅层次的泛阅读进入有选择有方法的多种形式的阅读。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因此八年级主要侧重精读,全班每学期共读1-2本书籍,要求学生反复阅读,学会一边阅读一边做批注。教会学生做批注的方法,一本书阅读完后,要求学生把握以下几点。第一,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书本的主要内容。第二,将隐藏在书本内的文章的纲要拟出来。 前期的阅读工作完成后,定期举行阅读分享。在阅读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对于在阅读技能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学生间形成互助小组。

(三)九年级侧重分析阅读,培养学生评价性阅读

九年级的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这时适合让学生进行深层次阅读,不追求阅读的数量。教师适合推荐一些名人传记和经典名著,让学生潜入文本,细细品味。虽然这个阶段仍然是侧重分析阅读,但要求及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九年级的学生不仅要求能把握文本的内容,分析书本的结构脉络。还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抓住重点句子把握文章的主旨,更重要的是会对书本做出自己的判断。九年级的学生理性思维有了较大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对同一部作品会有不同的看法。当然对作品提出评价的前提是已经读懂了作品。这个阶段可以定期开展辩论赛,专门针对大家共读的一部作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评价。因为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总之,笔者根据初中阶段学生思维的特点,每个学年段制定不同的阅读策略,侧重点各有不同,但这几个阅读层次是渐进的,像生活中的梯子,只有一层一层往上走,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地提升。

参考文献

[1](美)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紫军,女,1983年生,中学一级,任教于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研究方向: 初中语文。

篇13:阅读真好初中一年级作文

难得到了雨季,下雨天便成为了我们最期盼的日子,若是平常上体育课,“例牌”先跑两圈操场也就是八百米,然后或跑步或仰卧起坐或俯卧撑或……总之不是一个“痛苦”可以讲明……

这几天,老天老是阴阴的样子,像下雨又不下雨,我们大家都看着着急——老天啊老天,你赶快下雨吧,求求您了~可这老天不知是聋了还是故意跟我们过不去,老是听不见。星期四早上的第一节课是数学课,然后第二节课就是体育课,上数学课上到一半的时候,小雨飘飘洒洒地下起来了。

——“太好了!终于下雨了~”枝高兴死了,估计她都没听到级长(*也就是数学老师)在讲什么。

——“是啊是啊,终于下雨了,不过这雨这么小,体育老师会轻易放过我们吗?”我忧心忡忡地说,“哎呀,好像雨停了~”

——“啊?不会吧,这么快?你再看清楚点!”枝着急得不得了。

——前面的梁昊轩忽然插进来句:“下不下雨又怎么样?”

——我前面的麦子葱也说话了:“下雨上体育课就没那么痛苦了!额,要是下大雨会不会改自习呢?”

——“改自习好啊,星期五就月考了,我还没复过习呢!”我激动地说,可能音量大声了点,周围的人也被我吸引住,加入我们对于下雨的讨论。

在我们热烈的讨论中,雨越下越小,估计老天爷那么一点点了也就这么榨干了。

——“快点下雨啊!”枝连课也索性不听了,嘴里不断地悼念着要下雨,“不如我们把天空中的云弄湿得了!”

——梁昊轩正在不断地祈祷,听到黄泳枝这样一句话,也说:“我们搭飞机飞到云的上面去倒水得了~”

——“要这么麻烦么?”麦子葱很轻蔑地说,“索性用袋子装着水,网上一扔不就行了~”

——李佳颖不知干嘛也插进来了:“这还不麻烦啊?应该打电话给上帝还是如来佛祖,对他们说要下雨不就行了~!”天!我这些同学想下雨想到发狂了~

——我后面那个梁伯听到我们在讨论,说:“打119叫消防员喷水不就行了?”

——我竖起大拇指,很敬佩地说:“梁伯,你、太有才了!”

在热烈+热烈+热烈的我们的讨论中,数学课完了,体育课快要上了,天依然是郁郁寡欢的样子,想哭却又不哭。现实是残酷的——体育课一上完,马上就下雨了——气得我们一班的人那个……

篇14:第一册议论文阅读材料初中一年级

记得有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话:人如果能重走生活的道路,也许早就成为天才了,此话说得既深刻又实在。

我们每个人回首往事,都有过教训和遗憾,或多或少走过弯路,付出过代价。“如果……那就……”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的一维性决定了它一去不回。吃后悔药是没有用的,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往者可鉴,来者可追,“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名言警语都是激励年轻人应勤奋好学,奠定一生事业的基础。这无疑是正确的。但也确有一些人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如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等因素影响,个人才能的早期表现得不到发展,从而失去了黄金时期。那么是不是就该空留浩叹、灰心丧气呢?西汉经学家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日本学者佐藤一斋对这段话有新的理解和发展。他说:“少小而学,及壮有为;壮年而学,及老不衰;老年而学,及死不朽。”不管什么人,只要肯学习,总会有成果,就像春种秋收,总会有收获一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无论何等之老人,学其所不知者,决非耻辱之事。”在这方面,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留下了佳话。东汉的马援,小时候并不聪明,也耽误了些光阴,以致与别人相比差距甚大,“见之自失”。马援的哥哥安慰他说:有人是“小器速成”,你是“大器晚成”,要发奋努力,不要自卑,于是马援努力学习,以后成了一代名将,屡建奇功。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岁才“发愤为学”,开始时文才并不高明,连考几科都落选了,但他并不泄气,“悉焚常所为之,闭户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后来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明朝的李贽,从小家境贫寒,青年时代在颠沛流漓中度过,立志著书时已54岁了。他的名著《焚书》和《藏书》是先后在64岁和73岁时完成的。近代画坛巨匠齐白石30岁才开始学画。后来成了蜚声海内外的.大画家,这些名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不认为学习已经晚了,而是从“今”开始,发奋努力,寄希望于未来,终成大业。

认为“学习晚了”是因为我们有个根深蒂固的想法,以为年龄增大免不了脑子衰退。其实,如今研究发现老人的脑仍然功能惊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德格斯•坡厄尔测试过16000个25岁到92岁的人的推理能力、记忆力、视力,以及对空间的判断力。在这些测试中,他发现80岁的人甚至表现得和年轻的对手同样良好。一些80多岁与90多岁人的智力接近于任何年龄的最高水准。即使那些脑力表现最差的,也只不过是轻微的衰退。许多年来,大家都以为老年人脑中的神经细胞每天死亡10万个――随之而逝的是可贵的人生记忆。神经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老年人脑细胞虽然减少,却非大量死亡。英国神经生理学家科斯零利斯和米勒,经研究得出结论:人的大脑受训练减少,衰者也就越快。他们认为,人的脑子紧张工作开始得越早,持续时间越长,脑细胞的老化过程也就越慢。

1.为什么说日本学者佐藤一斋对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说的那句话“有新的理解和发展”?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句话作本文的标题非常恰当,找到这句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个自然段阐明了什么观点,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论文阅读材料(参考答案)

语文中考资源网 -9-17

 

1.刘向只是说出了学习对于人生各个阶段所起的作用,而佐藤一斋则进一步阐明了学习与人生各个阶段发展的关系,内涵更丰富,意义更深远。

2.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3。学习――永远不晚

4.老人的脑仍然功能惊人。证明了中心论点“学习――永远不晚”。

篇15:小学一年级语文《这儿真好》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引入:一座小小的荒岛上住着一只小熊。小熊感到孤零零的,假如你是小熊,你这时最想做什么?............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小熊每天睡觉都梦见和许多朋友在一起玩。

二、1、(课前准备好头饰:白云、小树5-6棵、小鸟、小鹿、小猴)老师边复述课文内容学生边带着头饰出场演绎小熊梦中的意境,这样就把学生引入了课文的意境中。

2、组来模仿刚才的表演来扮演课本剧。这样寓学于乐,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熟悉了课文的`内容了。

3、组表演,由学生来评一评哪一组表演得最好。

4、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表演读。

5、讨论:为什么小鸟、小鹿、小猴它们都说,这儿真好!

三、教学生字词

四、抄写生字词

五、背书

教学后记: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了本课生字,理解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两个偏旁部首。

篇16:让一年级的宝贝爱上阅读

[选材篇]

一年级是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给孩子选择任何书籍,目的都是为了让他们保持阅读的兴趣,而不是学会什么高深的学问或者认识更多的字。给一年级的孩子最好选择文字量不大、篇幅短小、内容有趣生动的图书。

童话类

一年级的孩子大都喜欢读童话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想象力丰富,能满足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但是一年级孩子喜欢的童话大都是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比幼儿园里读的情节更为曲折的故事,而且富有幽默感。

诗歌类

一年级的孩子对语言的韵律仍然十分敏感,有趣而琅琅上口的诗歌仍然会博得他们的青睐,但是,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的诗歌通常有一定长度,比三言五言的童谣复杂得多,并且,内容有一定的情节性,一般来说,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诗最受他们的欢迎。

图画书类

一年级孩子适合读的图画书非常多,实际上,图画书这种图文结合的形式可以让识字量不是很大的一年级新生从听故事顺利过渡到自主阅读,是最为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读物。

动手动脑类

平时在家里读书,如果读的是可以结合书中描写的方法做一些游戏或者是试验的书。会让孩子感觉更加开心,而且这类书籍也对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大有好处。

[方式篇]

不同的孩子,读书的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

奖励式阅读

将书做为礼物送给孩子,或者将读好玩的书,作为对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一种奖励,这对促进孩子读书的渴望会有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大多数家长都知道。对孩子来说,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就越想要,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得到的奖励也会格外让孩子喜悦和珍惜。使用这种方法要特别注意的是读物的选择。最好是图画书或者游戏书等让孩子看了就喜欢的书籍,这样才能更好调动孩子去赢得奖励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互动式阅读

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父母读一段,孩子读一段,最适合这种方式的是诗歌类书籍,因为琅琅上口的句子特别适合大声地朗读。另外还有一种互动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猜书里的谜语、做书中的游戏,这样的阅读可以不拘时间。

分享式阅读

家里来亲戚朋友的孩子时,拿出有趣的游戏书和手工书,让孩子们一起阅读和玩耍。还可以让孩子拿出读过且喜欢的文字书和图画书,让他读给别的小朋友听,这对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我已经会读书给别人听了”的自信感都非常有好处。

计划式阅读

这种方式只适合于一些比较热爱读书且有阅读基础的孩子。制订阅读计划,首先要选择一些长度适当的读物;其次。要让孩子学着自己制订计划;另外,计划中应该包括其他的活动,如做作业和游戏的时间。可以给孩子一张好看的彩色纸,用尺子打好格子,然后让他自己去填写计划。如果他每天都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完成任务,就让他在表上贴一朵小红花或者是一颗小星星,这样孩子会因为自己完成了计划而产生成就感,可以帮孩子养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好习惯。

[几种错误的阅读方式]

在孩子读书时不断提问

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不认识字或者看不懂故事而频频提问,这一来会造成孩子在阅读中的心理压力,二来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既然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在孩子读书的时候就尽量不要多问,而是自己也找一些书看,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如果孩子主动向你提问,不要急于回答,而应该以反问的形式,如“要是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等问题来促使孩子自己思考。

让孩子读注音版的读物

如果孩子以拼音为基础来阅读一本书,他肯定会把主要的注意力用于看拼音而非看文字,所以注音版的读物不但不能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而且会让孩子产生“不看字也照样可以读书”的概念,所以,应该给识字不多的孩子购买图文结合较紧密的图画书,大人先给孩子读这些书,再让孩子自主阅读,这样可以让孩子由理解故事过渡到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阅读,而且图画书的文字量不大,而情节又大都比较生动,最能调动一年级孩子的阅读兴趣。

让孩子写读后感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文字表达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让孩子去写读后感,只会令孩子因为表达不出自己真正想说的话而增加烦躁感和对读书的畏惧心理。不过,可以让孩子用画画、做读书卡片、复述故事、编故事等形式做一些简单的读书记录。※

篇17:这儿真好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偏旁部首。

情感目标: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部分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就课题提问:这儿指哪儿?它好在哪儿?

3、让我们来读课文了解吧。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号

3、出示词语,检查自读情况

一座荒岛孤零零梦见

天空云儿飘来飘去连忙

种呀种许多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高兴极了不停地说

4、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齐读全文

三、书写指导

座空年象极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小熊是怎样找到朋友的,知道这儿好在哪里,教育学生从小要懂得爱护环境。学会本课部分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第十五课--《这儿真好》(齐读课题)

2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熊。

3今天小熊呀,来到了小朋友们身边,听,它正向大家打招呼呢!(小熊:大家好,我是小熊,看到屏幕上的这些词语了吗?你们能教会我这些词语怎么读吗?)哦,小熊要向大家请教这些词语怎么读,你们能帮帮他吗?

[显示]

一座荒岛孤零零梦见

天空云儿飘来飘去连忙

种呀种许多漫山遍野绿叶成阴

高兴极了不停地说

(1)给你一点时间,把这些词语先读给自己听一听。

(2)各个声音响亮都很自信,看来,要把这些词语读准确难不倒大家。可要明白了词语的意思,并把它们念好,可就有点难了,谁愿意来试一试的`?你觉得我能把哪个词语读得特别好,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给我打个招呼,好吗。(指名读:你想读哪个词?)

(3)刚才这些小朋友给小熊当老师,表现得都不错,这样让我们一起再来给小熊读一遍好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度:小熊该走了,我们一起把他送回家吧,哎小熊他住在哪儿呀?

(生:小熊住在一座荒岛上。)[显示S1]

1这是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的,小朋友你们就把自己当成是这只小熊,投入地读一读这一段话,体会一下小熊孤单一人生活在荒岛上的感受。

2刚才你们是自己读给自己听,现在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一人读)

师:我仔细听了,这个词他读得真好(点出:荒岛),让我知道这个岛上什么都没有,真是荒凉极了。你听得仔细吗,他还有哪儿也读得很棒?

3引导学生讨论

生:孤零零这个词他读得也很棒,让我感受到小熊生活在荒岛上很孤单,很寂寞。(点出:孤零零)

生:他把梦见读出来了,让我知道小熊连做梦都想找到朋友。(点出:梦见)

生:可能提到每天许多

4xxx听到了吗,同学都夸你读得好呢,我的心里也痒痒的,真想和他比一比,听我来读一读好吗?(师范读)我在读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了这只小熊,细细地体会他心里的感受,体会得深了,就能读得很投入。还有谁也能像我们一样,把自己就当成是这只小熊去读这段话,把你生活在荒岛上的感受告诉大家?(指名读,师点评:我很同情你这只寂寞的小熊,听出来了你是多么希望身边能有朋友啊!)(齐读)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就在这时,小熊看到天空飘来一朵云,连忙问云呀云,我怎样才能找到朋友呢?[显示S2]

(2)让我们一起来帮着小熊问一问。(生齐读)

2云儿不说话,飘来飘去变成了--一棵树。[显示S3第一句]云儿的主意有点怪,他的意思你猜出来了吗?(生:他是要让小熊在岛上种树,岛上有了树,那些爱生活在树林里的小动物就会跑来和他做朋友了。)(多请几人)

3小熊和大家一样聪明,他也明白了[显示S3第二、三句]师引读:他在岛上种呀种,(想一想这个词应该怎么读?生:读得慢一点,让大家感觉到小熊种树种得很辛苦,那就请你来读一读。一起来)种了许多小树苗。(他种得可真多。)

4一年,两年,小树苗--长大了,小岛变了样。[显示图片]小朋友快瞧,在小岛上你们看到什么了?(生看图自由交流)小岛上真是[显示两个词语]漫山遍野,绿叶成阴(指名读,齐读)(要让大家感觉到山上山下到处都是树)(树叶长得可茂盛啦,就像撑开了一把把绿色的大伞)

四、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漫山遍野、绿叶成阴的小岛可真美。

2(1)看一只小鸟飞来了,他说--(小鸟可喜欢这儿啦,谁再来夸一夸。)

师:许多小鸟飞来了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他们在说什么呢?(小鸟说话的时候它多高兴,多喜欢这儿呀!)小鸟还说?

生:自由发挥

(2)瞧,又有谁来了?生:小鹿,小象,小猴划着船来了。(提醒次序,完整)

师:小鹿蹦上小岛也夸这儿真好,小岛好在哪儿呀,你也来做小鹿说一说。?小鹿还会说什么?

师:小象一来到岛上,他也乐坏了,一个劲地说,你听到他说什么了?

师:小猴跳上小岛高兴地说,他会说什么呀?

生;自由发挥(就把自己当成小动物直接说)(注意提醒表情、语气、联系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展开合理的联想)

3小岛的环境变美了,引来了这么多的小动物要住在这儿,好热闹呀。哎,我们来把小动物们纷纷赶来的热闹景象表演一下吧?

可是上来表演就看不到屏幕上的台词了,所以要请小朋友先把小动物们说的话背出来。一边背可以一边配上表情,加上动作。自编自演试一试。

(1)生戴头饰表演,师旁白

(2)引导点评小熊很兴奋,很热情。

(3)再请第二组上台表演,生齐旁白。(说旁白的重要性)

五小结

1荒岛变成了一个漫山遍野,绿叶成阴,动物成群的地方,我想无论谁去那儿都会夸这儿真好。(指名读课题)加感叹号,谁真心喜欢这个美丽如画的地方的,再来夸一夸?(指名读,齐读)

2小朋友拿起书,让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读一读。

六书写指导

上一篇:读《朱自清散文集》后有感下一篇:潼南县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