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海世博会开幕为话题的作文

2024-04-15

以上海世博会开幕为话题的作文(共12篇)

篇1:以上海世博会开幕为话题的作文

今天下午是艺术节开幕,阿姨们给我们带上了银色的手环,我们大家带好之后就排队到操场上。

到了操场我们开始练习列队走路,大家都练的很认真,过了一下子,老师就叫我们去里面的操场,我们一(1)班是第一个走的,大家先在主席台边上准备好等喇叭一说我们就开始走了,大家走到主席台之后蹲下开始挥手喊口号,然后我们走过主席台排到最边上等着别的班级走完,不一会儿就退场回教室了。今天真的很开心啊!

篇2:以上海世博会开幕为话题的作文

今天,我校举行了第33届运动会。是由我校学生表演全国各地的热带风情、名族风光。其中我们班表演的是中国。中国这个简简单单的字,一个普普通通的词。

有人觉得演中国人特好演但实际上演中国人是要有中国人的精神气质的`。首先要那整整齐齐的队伍和整洁的衣裳,精神上的良好精神的。有的人看上去感觉非常自豪、骄傲的心态,但是这花费了我们宝贵的时间。俗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其实演什么国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团结。

篇3:以上海世博会开幕为话题的作文

一、媒介传播的仪式观

20世纪70年代初,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 (James Carey) 从文化研究的角度, 在杜威和芝加哥学派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传播的两种观念, 即传播的传递观 (a trans m is s ion vie w of com m unication) 和仪式观 (a ritual vie w of com m unication) , 并且他对传播的仪式观持肯定的态度。

詹姆斯·凯瑞把占据主要地位的传播学研究称为“传递式”的传播研究, 这种传播观念以地理为隐喻, 主要考察信息在空间上的传递和扩散, 呈现的是从传者到接受者的线性传播模式;而对于传播的“仪式观”, 他认为在“仪式观”中, “传播”一词的原型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在一起的神圣仪式”[4], 与传递观不同的是, 仪式观以仪式为隐喻, 强调的不是信息在物理空间上的扩散, 而是一个文化共享的过程, “通过信息的共享来达到在时间上对一个共同体的维系;它强调的不是控制与权力, 而是共享与交流”[5]。

传递观和仪式观除了在词源上的差异、不同宗教渊源、判断成功的标准不同之外,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两者的意涵不同, “仪式观的中心意思是意义, 是通过信息共享建构并维系一个和谐、有序的世界, 反映的是一种情景模式或场模式;在传播的过程中, 参与其中的个体或组织不是为了发布或接收到多少信息, 而在于沟通和交流, 这些个体或组织扮演的不再是发送者或接收者的角色, 而是仪式的参与者与共享者的角色。”[6]詹姆斯·凯瑞认为传播是一种现实得以生产、维系、修正和转变的符号过程, “传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 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传递, 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 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7]

二、媒介仪式的电视呈现

“社会在工业化与后工业化以后, 其连接的纽带是信息与传媒。所以人们在践行仪式时借助的主要途径不再是乡村集会、巫术舞蹈、祭祀占卜, 而是通过传媒技术践行与实现的。”[8]大众传媒介入到了仪式的传播中, 以赋予了仪式不同的呈现样态。2003年, 英国传播学者尼克·寇德瑞在詹姆斯·凯瑞传播仪式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媒介仪式” (media rituals) 这一概念, 他认为詹姆斯·凯瑞对“传播的仪式分析缺乏细节化的分析模式, 也没有关注到媒介机构定义社会现实的权力”[9], 他的媒介仪式指的是“围绕与媒体相关的关键类别和边界 (key media-related categories and boundaries) 组织起来的、规范化 (formalized) 的行为, 这些行为的实施能建构, 或意味着 (suggests) 其与更广泛的、与媒介相关的价值 (wide media-related values) 之间的联系”。

简言之, 从传播的仪式观来看, “媒介仪式是指广大电视公众通过电视媒介符号的传播, 被邀请参与到某些重要显著的共同性活动或者某些盛大事件, 最终呈现的一种象征性和表演性的文化实践过程和行为。”[10]这样的媒介仪式往往是和媒介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大众传媒通过戴扬和卡茨所说的征服、竞赛、加冕、幻想破灭、脱轨、冲突等类型的媒介事件, 为大众营造统一的国家认同感, 增强整个民族或国家的集体记忆, 从而产生强大的认同的力量。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作为媒介事件也同样如此, 电视直播带来的仪式感赋予了整个事件超验的、神圣的内涵。下面本文将从媒介仪式的角度对上海开幕式进行解读。

(一) 播出方式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正像戴扬和卡茨所说的那样, 媒介事件往往是经过提前策划、宣布和广告宣传, 提前告知公众是为了给电视台和观众准备收看的时间, 并可以调动观众对于媒介事件的关注热情和观看激情。2002年12月4日, 经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表决, 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 在世博会开幕之前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已经有专门的专题对此世博会进行报道, 如新浪网的“新浪世博”专题、人民网“我与世博共成长”、中国网络电视“全景世博”、中央电视台“世博会频道”等节目, 从世博会的历史、上海世博会的筹备过程、场馆建设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关注世博会, 经过媒体预热后的世博会开幕式因此成了广大观众期待的焦点。

2010年4月30日世博会开幕式当晚, 中央电视台一套、四套、七套、新闻频道、上海东方卫视、湖南卫视等全国35个上星频道在同一时间进行了现场直播。这改变了传统仪式的时空限制, 使仪式的传播范围大大扩展, 可以在同一时间把媒介事件覆盖到最广的领域。同时, 从某种意义上说, 作为媒介事件的世博会开幕式是非常态的, 媒体对世博会开幕式所进行的报道打破了电视台常规节目的播出流程, 干扰了观众的日常收视习惯, 实际上对大众正常生活秩序的一种破坏, 正是这样的非常态影响了观众的收视心理, 使之易于生发出对仪式的期待、崇敬等情感。

同时全国35个上星频道共同转播了世博会开幕式, 这无形中传递了一个信息, 即世博会开幕式的重要性, 多个电视台甚至包括网络对同一媒介事件的同步传播进一步强调了仪式的价值, “它们促使观众聚集在电视机前进行集体的而不是个体的庆典……这些事件以集体的心声凝聚着社会, 唤起人们对社会及其合法权威的忠诚。”[11]

(二) 开幕式议程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由三部分组成, 即室内仪式、文艺演出和室外灯光喷泉焰火表演等, 其中室内仪式是开幕式仪式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室内仪式议程和内容如下所示:

1.全体起立, 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中外贵宾

2.介绍出席今天开幕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际贵宾

3.宋祖英、成龙演唱《和谐欢歌》

4.上海世界博览会组委会第一副主任委员俞正声宣布开幕式现在开始

5.请全体起立, 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6.升国际展览局旗, 奏国际展览局曲

7.升上海世博会旗, 奏上海世博会主题曲

8.参展方旗帜入场

9.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委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致辞

10.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致辞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宣布上海世博会开幕

按照戴扬和卡茨将媒介事件划分为征服、竞赛、加冕、幻想破灭、脱轨和冲突等几种类型来看,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属于戴扬和卡茨所说的“加冕” (包括庆典等活动) , 强调的是一种“过渡礼仪”, 这一类型媒介事件的规则是“由传统强加的而不是经协商同意的”[12], 既定的议程是一种威权的表征。

从开幕式室内仪式可以看出, 整个议程的设置是在强化事件的威严、隆重, 特别是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军乐队现场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升国际展览局旗等程序将代表秩序、国家尊严、主流价值观的符号进一步提升其意义, 并通过媒介的参与将这些象征意义传递给公众。

(三) 节目编排

“从符号关系学上讲, 可以认为媒介事件的特征首先取决于干扰性、垄断性、直播性和远地点性这些要素”[13],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开幕式报道中很好地结合了演播室播出和现场直播的方式, 在开幕式开始前几分钟的《看世博, 知世界》特别节目中, 主持人白岩松在演播室里简短介绍了世博会的有关情况, 串词随即转到“记者欧阳夏丹从现场给我们发回了报道”, 镜头由演播室切换到了欧阳夏丹所在的上海世博文化中心的主会场, 使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产生了随记者同步到现场观看的视觉感受。在开幕式正式开始后, 记者所代表的电视媒体就不再介入媒介事件的发展过程, 整个流程自然过渡到仪式本身, 保持了开幕式的庄重和仪式感。

(四) 画面呈现

1.拍摄方式

整个开幕式气势恢弘, 一开场先是上海璀璨夜景的一组俯拍远景镜头, 随着航拍镜头的缓缓移动, 东方明珠电视台等上海标志性建筑清晰可见, 正如解说词所说“高楼耸立, 鳞次栉比……挺拔了一座城市的高度”, 向观众显示了上海乃至中国的繁荣兴盛。

镜头在景别运用上对主席台上的嘉宾多采用近景拍摄;而在文艺表演时, 镜头则多采用全景甚至远景的拍摄方式, 如宋祖英、成龙合唱《和谐欢歌》时, 舞台上出现了数百位身着粉色服装的少女, 舞台布景华丽, 镜头多是从远景拍摄, 充分表现了整个场面的宏大。在《相约上海》等篇章中也较多运用全景或远景的景别呈现方式, 同时在拍摄高度上俯拍角度也运用较多, 如在室内仪式中对会场内场面的拍摄和文艺演出中舞台场景拍摄等。

俯拍和全景、远景镜头拍摄在一定意义上减少了个体出场的形象, 弱化了个体的地位和力量, 而从整体上营造了一种集体的观看氛围和仪式的庄严气氛。

2.舞台设计

本届世博会开幕式的舞台设计采用了多种高科技元素, 打造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最大的亮点之一便是空气浮球的应用。在表演中, 从舞台台口位置升起一组凌空浮球, 随着音乐节奏而上下优美地摆动着, 并随着灯光变幻各种颜色。其原理是利用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为动力, 运用伯努利原理, 通过小球底部的风管提供风力, 托起直径约600毫米的空气悬浮球。调整小球底部风力的大小, 就可以控制小球的升降、速度与高度, 从而形成很多美妙的造型。

(五) 仪式致辞

在室内仪式中, 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主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 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等的致辞也暗合了“加冕”这一类媒介事件的特征。

王岐山:

尊敬的胡锦涛主席和夫人, 尊敬的蓝峰主席, 尊敬的各位来宾, 女士们, 先生们:此刻, 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黄浦江畔, 共同开启一场全球盛会的帷幕。明天, 有着159年历史的世博会将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举行。

一个半世纪以来, 人类前进的脚步在世博会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蓝峰:

国际展览局代表其157个成员国, 对以城市为主题的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 在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 同时正在经历巨大和史无前例的城市革命的国家举办, 感到无比高兴。

衷心祝愿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

从上面列出的王岐山和蓝峰各自的致辞可以看出, 开幕式不仅仅是场五光十色的文艺演出, 更是对中国取得举办权、世博会正式拉开帷幕的一种身份确认, 在“过渡礼仪”中通过观众参与来达到文化共享, 通过媒介仪式来强化这一媒介事件。

三、媒介仪式中的国家形象塑造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呈现出的整体风貌、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是国际社会的民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 是外国人对另一个国家的主观感知和印象, 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国家形象包括国家的社会制度、民族文化、综合国力、政治局势、国际关系、领袖风范、公民素质、社会文明等”[14]。

在大众媒介时代, 媒体已经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媒体也成为树立和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 “国家形象是存在于国际传播中社会公众对国家的认识和把握, 是公众作为主体感受国家客体而形成的复合体, 也即国家行为表现、性状特征、精神面貌等在公众心目中的抽象反映和公众对国家的总体评价和解读。既然是主观反映客观, 那这种反映有可能与客体本来的面貌有所出入或相去甚远, 所以, 国家形象绝非国家状况的客观再现。”[15]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因意识形态和跨文化传播带来的符号误读等因素的影响在国际传播中一直存在他国对我国的刻板印象, “中国威胁论”等观点在国际社会中一度甚嚣尘上, 如何在媒介中向世人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呈现出良好的国家形象, 一直是对外传播中需要思考的问题。上海世博会为我国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特别是作为媒介仪式的世博会开幕式因高关注度和参与度更应该成为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一) 开幕式风格定位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既是做给中国人看的, 也是对外展现中国形象的契机。在开幕式的整体风格定位上, 总监滕俊杰结合世博会的主题“better city, better life”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一直思考如何表现今天、表现未来、表现今天城市的命题、表现城市未来的探寻, 导演组试图在吸取历史养分的同时, 重在进行当代表述, 简约而突出艺术质感。从当代表述的角度进行演绎, 应该说突破了中国跨文化传播中注重历史感的局限, 我国一直强调上下五千年的厚重人文底蕴, 对于外国人来说这一点已经深入人心, 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也就此造成了外国人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当今的中国不仅具有悠久历史, 同时更散发了蓬勃生机, 展现中国的城市发展进程, 诠释未来城市理念, 是开幕式想要传达的理念。

同时, 和谐的家庭文化是人们通向“美好城市生活”的基本条件之一, 所以“不同肤色的家庭亲密无间, 惊艳出彩”成为开幕式室内创作方案的重要元素。

(二) 开幕式内容分析

开幕式中室内仪式部分如前所述, 议程带有特定性, 而文艺演出在节目编排等方面更灵活, 也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想向世界透露出的信息, 因此本文主要对文艺演出进行内容分析。

文艺演出共分为“相约上海”、“江河情缘”、“世界共襄”和“致世博”四个篇章, 节目短小精悍, 世博会开幕式的室内演出试图包含中国特质、世界特征和世博理念, 因为不是大型团体操表演, 也不采用“人海战术”, 因此力求室内艺术的精致, 从音乐、服装、道具、化妆, 力求精细化。在“相约上海”中, 来自五湖四海的身穿各式民族服装的舞者在世博舞台上欢快起舞;“江河情缘”将东西文化融会贯通, “西方的多瑙河和东方的长江, 因为世博会的源远流长而深情守望”;“世界共襄”中, 两位美国歌手倾情演唱上海世博会英文主题歌, 新西兰毛利艺术团的民族舞蹈象征着人与世界的和谐相处, 日本歌手献唱世博代表着中日两国人民友谊地久天长, 数十位来自非洲的歌手共同唱响《一种爱》, 表达了全人类关爱彼此, 同呼吸共命运的强烈情感, 意大利盲人歌手与中国小女孩演绎《今夜无人入眠》, 将开幕式文艺演出推向高潮;“致世博”篇里, 两位来自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的藏族小朋友和三口之间牵手拥抱, 表达了人类必须团结一心相互支撑、携手面对未来一切挑战的寓意, 75位演员用人体和威亚技术拼搭成“心手相连”的巨大造型表达了人类相互支撑共同走向未来的主题。

在世博会开幕式中, 可以看到来自国内外不同肤色的人同台演出, 跨越了种族、地域和语言的界限, 展示了中国正日益走向世界, 开放的中国以博大的胸怀、开放的姿态迎接四海宾朋。在文艺表演中,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优美旋律在演出中多次响起, 这首在中国乃至世界广为传唱的歌曲将世界与中国的脉搏拉得更近, 缩短了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差异。在舞台布景上, 除了前面提到的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展示本届世博会“科技世博”的理念外, 也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的科技力量;舞台设计上突出了中国元素, 如现场大屏幕上水墨荷花和山水图景、770个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小球矩阵形成一只动感十足的和平鸽等都具有深刻的寓意。这场傍水的室内演出还突出了“水”的元素。滕俊杰说, 《长江之歌》元素的运用, 正是希望表达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放、包容的姿态, 以及海纳百川、上善若水的气度和精神。

四、结语

传播的观念不仅仅是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传递观, 而且包括文化共享的仪式观, 传播的仪式观对于我们研究借助媒介仪式展现的媒介事件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传统仪式在媒体时代下发生了表现形式上的变化,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作为媒介仪式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研究样本。媒介仪式往往因事件的重大而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 传播范围较广, 是对内对外塑造国家形象的良好契机。特别是国际传播中, 可以借助媒介仪式采取积极措施, 充分展现本国形象, 逐步消除别国对本国的不良刻板印象, 而这是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央视网[EB/OL].http://ad.cctv.com/special/news/20100504/104287.shtml.

[2]菲奥纳.鲍伊.宗教人类学[M].金泽, 何其敏,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78.

[3][8]王清清.电视仪式:电视人类学研究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 2010 (1) :35.

[4][7][11]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 译.华夏出版社, 2005:7, 7, 9.

[5][6]米莉.詹姆斯.W.凯瑞传播仪式思想探析[D].兰州大学, 2007:1, 14.

[9]黄晓钟, 杨效宏, 冯钢.传播学关键术语释读[M].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248.

[10]张兵娟.仪式、传播、文化[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7 (3) :85.

[12][13]丹尼尔.戴扬, 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M].麻争旗, 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40, 11.

篇4: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感悟作文

他说,世博会开幕式以仪式为主,辅以表演,经过了150多年的历史演变,已形成了专属于世博会的特色。

世博会要看“184天的精彩”

周汉民说,历届的世博会开幕式与奥运会开幕式从来就是不同的。众所周知,奥运会开幕式的传播,着重于通过那些购买了电视转播权的媒体,向全球受众进行直播。

他分析,而针对世博会开幕式,国际展览局和世博会主办方更关心的是,在简洁、庄重的仪式后,八方来客在184天展期内在世博园区内的亲历亲闻。

“值得铭记的是,世博会的科技创新与文化多元,正是通过长达半年的‘欢聚、理解、感知、相传’而蔚为风尚的。”周汉民说。

简洁・唯美・高科技

“简洁、唯美、高科技。”周汉民用三个词来形容20xx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式和20xx年日本爱知世博会开幕式。

他说,简洁是世博会开幕式的惯例,开幕式必须符合国际展览局的传统仪规,与本届世博会的主题紧密相连,并显示东道主的文化特质。

爱知世博会开幕式以仪式为主,主办国国旗、国际展览局局旗和爱知世博会会旗依次在会场上升起。随后,各参展方的旗帜入场。周汉民说:“旗帜入场是一个活泼、简单、快速的过程。”在此之后,则是东道主和国际展览局的领导人和嘉宾等致词。

“钢琴曲、交响乐、歌曲等是开幕式的必备元素,文艺表演内容柔和而丰富,可以用唯美来形容。”周汉民分析说。

以爱知世博会开幕式为例,表演包括“让我们心连心”的歌曲大合唱,近百名世界知名音乐家组成的“世博超级全球管弦乐团”演奏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之《木星》、肖邦的`《夜曲》、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等。

相比之下,汉诺威世博会更简单,以仪式和国宴为主,辅以多国文艺节目和焰火、激光、喷泉组成的多媒体表演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爱知世博会开幕式上有不少高科技看点,包括一段科幻短片,一项高科技环保工程的介绍,甚至还有14个类人型机器人登台表演,将开幕式推向高潮。

创新理念引领开幕式

“创新是世博会的灵魂,它不仅指展品的创新,更是指理念的创新,对于世博会开幕式的理念而言,也同样是如此。”周汉民说。

据了解,1851年至1933年,尽管当时的世博会还没有明确的主题,但几乎每届都有新奇产品展现,开幕式也采用了不少高科技元素。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开幕式上出现了飞艇、飞机、汽车等。

到1970年大阪世博会时,开幕式成为包含策划、组织、运营等的一种有体系活动,从此世博会的开幕式一般分为仪式和表演两部分。当时在大阪的开幕式上,不仅有日本著名的宝冢歌舞团亮相,还组织了以儿童为主的大型文艺表演,预示美好未来。

周汉民说,令人记忆犹新的是,日本爱知世博会赠予每位开幕式出席者的小礼物――一粒种子,这寓意了人类共同的希望。

篇5:上海世博会开幕的积极意义

一、科技意义

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往往代表着当代

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世博会让世人了解蒸汽机、缝纫机、橡胶、海底电缆、电话、电视、汽车等,让世人熟悉计算机技术、公共网络和数字化经济、人类基因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现代数码影像摄影技术等。世博会是各国展示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科技成就、科技实力与智慧成果的盛会,求真、求实、求规律,有利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性的探求以及自然规律的揭示

二、经济意义

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举办世博会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加速推动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这是迄今为止大多数世博会的举办动机。“世博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来源:好范文 http:///)济建设的各种相关活动。世博经济有五个特点:一是多元性。从参与世博经济对象看,不仅是参展城市、参展国本身,甚至世界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从参与世博经济的要素看,不仅有劳动力、资本、土地等有形要素,而且涉及到管理、技术、信息等无形要素,具有多要素流动与配置的特点。二是阶段性。在筹备阶段,经济影响主要表现为大规模的投资活动;在举办阶段,主要表现为迅速增长的旅游、会展和消费对经济的推动;在会后阶段,主要表现为场馆设施的后续利用对经济的影响。三是带动性。世博经济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其影响涉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对经济发展起一定的刺激作用,为此促进举办城市与周边地区形成紧密联系的经济带,提升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四是非均衡性。世博会对旅游、交通等第三产业影响和推动力最大,对工业和建筑业影响和推动为次,对农业等的影响和推动相对较小。五是长效性。世博经济的推动和影响作用通常会在世博会闭幕后延续多年。

三、政治意义

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大限制,参展国家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同时,参展国送展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并且都是本国最具特色、最新、最先进的,东道主花较少的钱就能看到和学到很多的东西。另外,举办城市将以此为契机,市政建设再上一个台阶。届时,四海兄弟、五洲朋友和六方宾客云集,其中蕴藏了大小商机无数,举办国的第三产业又再度辉煌。当然,更多的是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显示综合国力的机会。难怪申请举办世博会的国家如此之多。

四、文化意义

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世博会系推动和平、友谊、和谐的盛会。世博会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国籍,其发展理念是“欢迎、沟通、展示、合作”。世博会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能够把一个时代的文明高度地集中起来,把那些零星的、分散的、还不完善的同类事物,通过主题思想将其集中起来,并加以完善化、系统化,甚至艺术化;把人们共同关心的难题连同相关的各种解决途径集中起来,再生动地加以展现,给人们以最大的启示。世博会不仅是展示各国环绕主题所取得的成果,而且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大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切磋,以便能为人类共同的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世博会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世博会是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的象征。当一个城市代表特定的民族和国家,庄严地对举办世博会进行精神追求、文明寄托、文化思考、综合承诺的时候,往往呼唤着新的城市精神:当一个城市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意志、市民的智慧积极筹办世博会的时候,往往历史地推动着城市精神的绵延:当一个城市因世博而接纳千百万人,进行经济、社会、文化互动的检阅,让经济理念、科技创新、人文关怀、文化创意、社会时尚和时空再造集中地展示的时候,也往往把城市精神的弘扬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篇6:以上海世博会开幕为话题的作文

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我的愿望终于如愿以偿啦!

那天我起得特别早,和妈妈一起乘火车来到了上海科技馆。一站在馆前,我的心便被震撼了:只见整个科技馆的造型就像一个地球,召唤着我们一起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进入场馆,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离开“地壳探密”,我游了最喜欢的“机器人世界”。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都很能干。有的在修汽车,有的在跳舞,还有的在弹钢琴,真让我大开眼界!来到会下棋的机器人前,我情不自禁地想跟机器人比一比棋艺。可是,与机器人下五子棋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时间一长,本来必胜的心情变得沮丧起来。怎么还不赢?我有点烦躁了。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克服了急躁的毛病,一步一子,稳中求胜。哈!还真让我战胜了机器人。看着机器人礼貌地向我鞠躬祝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多么能干的机器人,人类都是可以用我们的智慧将它们打败的。

告别了可爱的机器人世界,我迈步来到了“地球家园”。这儿呈现着一片绿色,但陈列在柜中动物标本却让我瞠目结舌:一些平常见过的动物,在这儿竟然成了一些怪物。狗多长了眼睛,羊多长了腿,甚至还有两个头的牛!真让人惊讶不已。从一边的电脑游览中了解到,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许多鸟儿正频临灭绝……这应该将怨言投到那些不爱大自然,没有环境保护意识的恶人头上,让他们好好反省反省,懂得如何去爱护世间的一草一木。自然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却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进入了“热带玉林”之中,特殊的生态和微妙的物种关系,使热带玉雨林在我们面前呈现出了种类繁多的奇花异卉。有多姿多彩的数百种蝴蝶标本,有色彩斑斓的花叶植物,有大蛇、大天牛、大蜻蜓……展览厅内所有展出的动物和植物保持一种自然平衡的生存状态——移动任何一个都会影响整体的完美。我希望,世界上的热带雨林自然美景都能保存下来,千万不要只剩下一个精心保存的人工复制品。

篇7:以上海世博会开幕为话题的作文

中国已成功举办了两次世界级的特大型活动, 分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且很有可能在今后承办更多世界级的大型活动。为举办类似规模或性质的活动累积经验, 有必要在举办特大型活动之后对客流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分析世博会客流数据 (数据由上海市交通局提供) , 为大型展会客流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活动期间行人交通行为以及疏散方法。前者的研究为后者的基础。在大型活动行人交通行为研究方面, Alan N研究了大型活动的不同类型对参与者行为的影响[1];Sime J D.阐述了大型活动期间行人遇到紧急状态可能产生恐慌的原因[2]。在人群疏散方面, Helbing D.通过社会力的行人疏散模型, 说明行人运动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所形成吸引力和排斥力[3]。

国内举办大型活动的经验较少, 研究多侧重于单个案例的分析和预测。如:刘小明等分析了北京奥运会的交通运行状况, 并总结了一套关于大型活动交通组织规划阶段的标准化方法[4];崔洪军等提出了大型活动交通管理策略框架并阐释了如何具体地利用该框架对十运会的交通需求进行管理[5];杨忠振等设计了“需求分析—方案指定—方案验证—方案实施—数据收集—方案回顾”的组织和管理流程[6]。另外, 还有针对大型活动客流预测的研究。纪英根据活动场馆所处位置以及周围交通设施状况, 对行人交通需求的时空分布进行预测[7]。崔洪军建立了基于重力模型的大型活动观众生成预测模型, 提出大型活动交通组织管理方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8]。有别于前人侧重于宏观规划预测及大客流疏散对策的研究, 本文以世博会为例, 聚焦于大型展会入口设置对客流空间分布产生的影响, 利用统计方法对世博会各入口客流数据进行分析, 结合对各入口交通配套设施的归纳整理, 总结世博会客流在空间上分布的规律性特征。由于世博会客流原始数据庞大, 使得初始数据统计表所占篇幅较大, 笔者将不予列出。

2 世博园各陆上入口特点归纳与客流特征概述

笔者对于客流特征的分析, 侧重于对峰值规律的把握, 因为这关系到对入口规模设计等统筹规划问题经验的积累。原始数据是将各出入口每半小时入园客流量进行一次统计, 数据量庞大, 这里选取9~11时的入场客流量作为研究对象, 因为9~11时入园客流总体上平均占全天入园客流的69.22%。

上海世博会园区横跨黄浦江, 共设置8个陆上出入口, 浦西3个、浦东5个, 按顺时针顺序分别为鲁班路、西藏南路、半淞园路、白莲泾、高科西路、上南路、长清路、后滩。其中, 以散客为主的出入口包括西藏南路、半淞园路、白莲泾、高科西路、上南路;另外3个以团客出入为主。客流分布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8个陆上出入口虽有不同的特征, 但是, 可以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几类。由于数据量大, 有必要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出入口进行研究。

3 各陆上出入口客流特征分析

3.1 典型出入口筛选

将各出入口在客流量所占比重最大的9~10时入园客流的情况加以统计, 发现各入口入园客流量有显著的分层, 按多少可以划分为四个“阵营”, 第一阵营即入园客流量最多的是上南路、后滩、长清路, 人数在15000人次左右波动;第二阵营为鲁班路、高科西路, 在10000人次左右波动;第三阵营为西藏南路、白莲泾, 在7500人次左右波动;第四阵营为半淞园, 在5000人次左右且基本上低于5000人次。

根据不同时段的均值、方差统计可知:鲁班路入口客流均值较大, 且方差与均值的比值最大, 所以, 其处理极端值的压力较其他入口更大。上南路入口不确定性高, 面临一个9时半到10时入园客流骤然增大的局面。根据客流数据性质和配套交通设施的不同, 筛选出5个具有代表性的入口, 如表2所示。

3.2 典型入口客流特征分析

3.2.1 鲁班路入口

鲁班路入口9~10时入园客流量占上午入园客流量的70%左右;多数情况下, 9时半到10时客流入园比例要大于9时到9时半, 但后者大于前者的时期出现在5月4~11日、6月29日到7月5日、7月30日到8月6日、8月30日到9月2日、10月25日到10月31日。推断其原因是:鲁班路出入口作为浦西团客入口, 在开园不久还未平稳运营以及闭园前指定日期间, 旅行团等组织团客游览世博园的意愿降低;6月底、7月初是暑期第一波高温热浪, 7月底、8月初是第三波, 8月底、9月初是学生开学所导致的客流减少。由相关性研究可知:10~11时前后的两个半小时呈现显著正相关, 说明增加的客流在这两个时间分布较为平均。

3.2.2 半淞园路入口

半淞园路入口9时半到10时入园客流量比重显著高于9时到9时半的时间段, 在某些时间段表现出9~10时入园占据非常大比重的情况, 主要分布在8月份和10月底。其中8月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推断为受高温影响, 该入口由于与地铁站之间需要接驳难以吸引散客客流, 且接近中午的时段往往更为炎热, 从而导致10~11时几乎无人入园的局面;而10月最后一周为指定日, 游客积极性降低, 又由于游客倾向于提早入园, 所以, 非周末上午十点之后几乎无人从该入口入园。

3.2.3 白莲泾入口

白莲泾入口9~10时入园客流在两个半小时之间均分。总体客流较少的时间段, 9时半到10时入园客流比重都较小, 而9时到9时半入园占据较大比例。相关性研究表明:10~11时与9时到9时半呈现较显著负相关, 说明后者比重的下降大部分归因于前者比重的升高。

3.2.4 上南路入口

上南路入口9时到9时半入园人数所占比重最大。7月底到8月底, 9~10时入园客流比重要远超过10~11时入园比重 (7月27日到8月30日9~10时所占客流量均值为73.73%) , 这仍然是由于天气的原因。由相关性研究可得:上南路入园客流的增加主要是增加在10时到10时半。

3.2.5 后滩入口

后滩入口9时到9时半与9时半到10时所占比重趋于一致。根据相关性研究:最大的正相关为10时半到11时与总体的相关性, 而该时间段与9~10时之间的入园客流量形成较大的负相关;最大的负相关为9时到9时半与10时到10时半的负相关, 10时到10时半与总体相对而言也有较大正相关关系;但两个正相关关系都不如上南路出入口更加明显。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入口的服务性质会对客流的到达规律产生影响。主要散客入口在9时到9时半入园客流比例大于9时半到10时入园的比例, 且其9时到9时半入园客流比重与9~11时总入园客流的负相关性越大, 说明当客流增大时这些入口呈现到达平均化的趋势。团客客流出入口在9时半到10时入园客流的比重往往最大, 且这些入口在两个时间段之间分配的客流比重差距更为明显, 说明团客入园时间往往比散客推迟, 造成某些时间段突然出现的大客流。

二是大客流对入口的选择有一定的倾向性。世博会这一案例中, 9时半到10时这一入园客流最大时间段, 附加在浦东入口的客流量更多。如白莲泾入口虽然总体入园客流低于鲁班路入口, 但其与总体客流的相关性要高于鲁班路入口。

3.3 最大客流量出入口特征分析

世博园客流量最大的三个出入口为后滩、长清路、上南路入口, 将这3个入口每日9~11时总入园客流量两两相减并取其绝对值, 将绝对值与每日总客流的比值列表计算, 如图1所示。

图1上的三条曲线呈现以下六种形态:

(1) 蓝色曲线在下, 红色与绿色曲线在上且相距较近, 这种情况通常是后滩出入口的入园客流大幅高于长清路与上南路出入口;

(2) 红色曲线在下, 蓝、绿色曲线大幅高于红色曲线且趋近, 这种情况一般是客流在长清路和后滩入口分布较为均衡而上南路出入口客流明显少于前两者;

(3) 绿色曲线在下, 红、蓝色曲线趋近, 这一般是上南路入口客流为最大、后滩入口客流与其相近, 而长清路入口客流较为显著低于前两者的情况;

(4) 红、蓝色曲线在下且趋近, 绿色曲线大幅高于红、蓝曲线, 这种情况通常是客流在三个入口分布呈现较显著的分层现象且大致呈现一种等差分布;

(5) 三种曲线明显地分开 (一般情况下从高到低按绿、蓝、红排列) , 这一般是三个入口客流出现分层, 且长清路与上南路入口的差值要大于长清路与后滩入口之间的差值;

(6) 三种曲线接近且值都较小, 这种情况表示单日客流在三个入口分布得较为平均。

取典型表现这六种形态的时间段列表如表3所示。

以入园客流量从低到高增长为顺序, 则这六种形态出现的先后顺序为1→2→5→4→3→6, 这种顺序的含义如下:当客流在20万左右时, 后滩入口入园客流量大幅大于长清路与上南路入口;当客流逐渐增至30万附近时, 长清路入口的客流量大幅增加, 与后滩入口接近, 而上南路入口未有明显增加, 所以客流量明显少于另外两个入口;当客流上升到35万附近时, 上南路入口的客流不断增加, 有缩小与长清路入口差距的趋势;当客流上升到40万附近时, 三者基本上呈等差分布, 也就是说, 上南路与长清路入口之间差距进一步缩小;当客流上升到45万附近时, 上南路入口的客流量可能高于其他两个入口;当单日总客流超过50万时, 在三者之间分布渐趋平均。也就是说, 单日总客流从20万上升到30万的客流主要附加在长清路入口;而从30多万上升到40多万则主要附加在上南路入口。这说明上南路入口在客流高峰日有客流量剧增的情况, 这与上南路入口标准差在三个入口中最大一致。

4 结论

本文以世博会为例, 归纳整理了其各入口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利用基本数理统计工具和其他方法, 对各入口单独分析, 并对极大客流量入口进行横向比较, 从而总结了世博客流在各个入口的分布特征, 为将来大型活动客流方面的统筹规划提供经验数据。

本文重要的结论可归纳如下:

(1) 各个入口的不同特点, 如交通设施的便捷性、主要服务的客流性质等会影响到世博客流的分布, 包括入口的选择倾向性和到达规律。一般而言, 配套设施便捷、热门场馆多的入口吸引的客流更多, 在客流量增大时, 附加在这些入口的客流量更加明显。

(2) 随着世博每日总客流量的变化, 在各个入口分配的客流量呈现一定的趋势。如单日总客流从20万到30万到40万的上升过程中, 分别逆时针附加到后滩、长清路、上南路入口;入园客流规模较小的入口, 当总体客流增加时入园人数在各时间段呈现平均化的趋势。

(3) 由于入园客流在不同入口的不均衡性, 给某些入口造成了极大压力, 后滩入口客流量最大时出现20分钟以上等待安检的局面, 这与其周边停车设施方便、与经中环至浦东入口车流联系最便捷、热门场馆多有关。因此, 应根据对客流倾向性、入口附近交通设施配置等情况合理设置入口规模, 同时, 还要对客流加以引导, 手段可以是信息的及时互动、热门场馆与热门入口之间的均衡等。

参考文献

[1]Alan N, NigerB, Mark M.Crowd influence on decisions in association football[J].The Lancet, 1999 (353) .

[2]Sime J D.Crowd psychology and engineering[J].Safety Science, 1995 (21) .

[3]Helbing D.Simulating dynamical features of escape panic[J].Nature, 2000 (407) .

[4]刘小明, 陈艳艳, 荣建.大型活动交通组织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5]崔洪军, 陆建.型活动交通管理措施及在十运会开幕式中的运用[J].现代城市研究, 2006 (5) .

[6]杨忠振, 陈刚.大型活动的交通组织方法研究[J].城市交通, 2007 (3) .

[7]纪英.大型活动行人交通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07.

篇8: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时间

根据上海世博会组织方的介绍,目前已确定世博园区的正常开放时间,为北京时间上午9时至夜间24时,共15小时。备受关注的参展方展馆范文网[]的正常开放时间,为北京时间上午9时30分到夜间22时半,共13小时。园区公共区域商业设施的开放时间与园区开放时间一致。

根据预测,上海世博会期间的参观客流量将达7000万人次以上,日均40万人次,高峰日可达60万人次。为保障园区参观有序,组织者初步制订了“参观预约”的方案。参观者不仅可以预约参观展馆,还可以预约参加活动,包括在室内外举行的限制人数的非售票表演、专题汇演、国家馆日活动等。组织者特别强调:参观者将遵循“先约先得”和“一次机会”的预约规则:先预约者优先获得预约权;每个参观者每天仅有一次预约机会。

另据了解,“参观预约”的最终方案将于今年年底前确定,并于2009年上半年完成世博会预约信息系统的开发。目前,中国馆、主题馆、企业馆、课件下载[]世博会博物博览馆、城市最佳实践区均计划提供预约服务。各参展方的展馆和活动也可以加入世博会参观预约系,为参观者提供便利。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上海世博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天,组织方首度对外发布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规划方案》。根据这个方案,上海世博会184天会期中,每天园区内的举办的各类活动近100场,总量将超过2万场。

其中,由组织方组织的重大庆典活动仪式已确定有:2010年4月30日晚的开幕庆典、10月31日举行的闭幕庆典、10月1日举行的中国国家馆日活动。

由参展方组织的活动包括各国国家馆日、国际组织特别日、城市特别日、企业特别日和中国省区市活动周。

组织方还表示,上海世博会6个月会期间,将根据参展者提供的节目,举办“世博主题月”,更好地引导观众欣赏全球多元文化。目前课件下载[],初步确定的顺序是:5月为欧洲月,6月为非洲月,7月为美洲月,8月为大洋洲月,9月为亚洲月,10月为中国月。

篇9: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流程

一、仪式前表演

主持人:杨澜、陈蓉、林海、吴大维

歌曲《打起鼓来唱起歌》

表演:湖北土苗兄妹

评弹《江南好风光》

表演:苏州评弹学校

侗族大歌《蝉之歌》

表演: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间侗族歌手

歌曲《分享庆丰收》

领唱:高金素梅林广财庄莫俄

表演:台湾高金素梅文化团队

歌曲《世界》

演唱:刘恋熊郁菲周进华韩鹏世博志愿者

歌曲《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演唱:李泽雪莲斯曼组合薛之谦巫慧敏小松拓也关吉吉家都来赛》全国冠军家庭

二、嘉宾上场音乐

演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三、序和谐欢歌

《和谐欢歌》:宋祖英,成龙

四、上海世博会领导人主持开幕仪式

五、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六、升国际展览局旗,奏国际展览局曲《全

七、升上海世博会旗,奏上海世博会歌

八、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旗帜入场

九、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组委会领导人致辞

十、国际展览局领导人致辞

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宣布“中国2010年上海上世博会开会幕

十二、文艺表演第一章相约上海

《相约上海》:刘媛媛、毛阿敏、周华健

十三、文艺表演第二章江河情缘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上海交响乐团及指挥余隆

钢琴协奏曲《新上海协奏曲》

钢琴独奏:郎朗

指挥:余隆

芭蕾舞:金山芭蕾舞团领舞:谭元元范晓枫季萍萍孙慎逸吴虎生余晓伟刘爽赵媛王韵吕萌焦洋郑宇张文君

十四、文艺表演第三章世界共襄

《Better City,Better Life》:乔纳森·巴可和席依达·盖瑞特《勇敢的号角》:毛利歌舞团

《星》:谷村新司

《一种爱》:索韦托非洲合唱团

《今夜无人入眠》:安德烈?波切利

篇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解说词

上海世博会: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解说词
文艺演出第一部分——相约上海.文艺演出第一部分——相约上海.——相约上海 我们在这里相约,在上海,在中国,为世界.来自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区的舞者,他们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迈着代表各自传统特色的舞 步欢快起舞,营造出一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情氛围.文艺演出第二部分——江河情缘 文艺演出第二部分——江河情缘 —— 这是一场精彩的对话,它跨越了 159 年的时空.西方的多瑙河和东方的长江,因为世博会的源远流长而 深情守望.今天,在这盛大的舞台上,我们把灵感融入音符,在江河的记忆里感悟岁月的悠远.今天,在辉煌的舞 台上,我们让激情盈满心间,在生命的交响中演绎未来的情缘.起初,舞台上下一片星空闪烁,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束灯光打出,随着《茉莉花》的轻柔音乐,大型交 响乐团出现在沉浸于碧波荡漾的舞台上,奏出在 1867 年巴黎世博会之际创作的《蓝色多瑙河》 ,随着音 乐节奏的起伏,神奇的小球矩阵忽而幻化成立体的 EXPO 字样,忽而款款如波浪般轻柔舞动,最终渐渐 变成一座“中国馆”的造型,神奇的变化令人充满遐想.26 台世界最先进的巴库影像灯投射出美丽的蓝 色多瑙河,舞台上一组空气动力浮球随音乐优美的旋律,悬浮在舞台台口浪漫地起伏舞动.在美妙的乐曲声中,世博会 150 多年来的人类智慧结晶在大屏幕上一一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电灯,丝绸, 汽车,蒸汽火车,磁悬浮列车,飞机,航天器……艺术地表达着“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真谛.既是对人 类文明结晶的展示,也是对世博历史的回顾和致敬.音乐转调, 屏幕上的人类指挥结晶, 幻化成黑白琴键, 著名钢琴家朗朗在舞台上激情演奏钢琴协奏曲 《新 上海协奏曲》.在这首本届世博会的主题音乐演奏中,当钢琴进入清新优美的《长江之歌》旋律时,160 余名中国芭蕾 舞界最优秀的舞者层层叠叠,翩翩起舞,浪漫优雅地演绎出中国舞台上迄今为止最壮观的芭蕾盛典,用 充满中国元素的现代芭蕾表达着城市的朝气,青春和开放的活力,超大型的经典阵容,表达着新时代的 上海一种海纳百川的开放仪容.今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将用他们的歌声和舞姿共襄世博盛世,今晚,我们将听到热情友好的远 方朋友们和我们一起搏动的心跳.这首歌生动的诠释了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艺演出进入第三部分——世界共享 文艺演出进入第三部分——世界共享 —— 音乐从清新的水乐开始,鼓者有节奏地敲打着盆中的清水,既是一种独特的打击乐表现形式,又凸显了 人类文明与水的密切关系.充满爵士动感的乐队在升降台上缓缓升起,来自拉美的舞者表

演着热情奔放的舞蹈.两位美国歌手倾情 献唱,表达着他们对上海世博会的祝福,独特的音乐,魅力四射的舞台表现,生动地诠释了“城市,让 生活更美好”的本届世博会主题.这段名为《勇敢的号角》的舞蹈与器乐演奏,取材于南太平洋原住民们欢迎宾客到来的动感乐章.身着 民族服装的演员们踏着欢快的节奏,带来原汁原味的南太平洋民族舞蹈;小提琴手则用华丽的炫技点燃 全场的热情.这一切都表达着尊重自然,勇敢面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朋友相会的浓烈情感.一组亚洲的少女手执星星从两侧走出,与全场灯光交相辉映,营造出星河绵延的温馨氛围.歌词大意: 闭上眼睛,一片遐想,星光,洒向四方,照亮我一路前行,穿越荆棘,我的心中充满热情,追随美妙梦 想我一刻不停.深情而励志的歌词,悠扬而动人的旋律,浪漫而典雅的灯光,以及舞台上下的闪烁星光,既体现了人类 情感温情而细腻的一面,又如同一位久违的朋友,给我们带来回味无穷的感动.

舞台被染成一片热情的橙黄色,浓郁的非洲风情跃然台上,强烈的动感音乐震动着全场.数十位来自非洲的歌手激情澎湃,载歌载舞登上舞台.在这首名为《一种爱》的歌曲中,表达了全世界, 全人类用“一种爱,一颗心”来感受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的浓烈情感.优美而精准的和声,充满非洲特 色的舞蹈,绚丽的灯光与欢快的人群,这一切都令观众真切体验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今晚,耀眼的星空和真挚的热情将陪伴我们度过一个美好的不眠之夜.大屏幕上是田园诗般的美妙欧洲夜景.大屏幕画面过渡到黎明日出辉煌灿烂的盛典氛围, 浓烈的舞台灯光效果营造出来自四方的人们共襄盛举, 激动难眠的场面和真挚感情.歌词大意:今夜无人入睡,远方的人也一样,热烈地盼望,那因希望而闪烁的星光,但秘密藏在我心里, 没有人知道我姓名,等黎明照耀大地的时候,我们会赢得胜利.当世界在黄浦江畔把梦想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就有了拥抱明天的信念.当人类在新的纪元有了和谐,合 作的精神理念,彼此就有了尊重和携手的未来.文艺演出进入第四部分——致世博 文艺演出进入第四部分——致世博 —— 音乐高潮中,75 位年轻演员,用人体和威亚技术拼搭成“心手相连”的巨大造型,在音乐中骤然升起, 飞向天空,表达了栖息在地球上的人们必须彼此信任,互助与支撑才能真正登上地球之巅,主宰人类未 来命运的深层次主题.歌词:你曾是阳光下打开的窗,看尽了千万里风光.你曾把文明的光带到远方,穿过了山脉海洋.世界 在你手中转动,播下友谊火种.博大的心胸不停跳动,让人类血脉相融.这一刻我们又相逢,我知道你 会懂.虽然我们的面容并不同,笑容却相通.EXPO,你

你的名字曾刻在风雨里,每一次呼吸,我会铭记.EXPO,当你的笑化成了彩虹,爱已越过青山万重.这一刻你把世界交到我手中,这一刻分享城市晚风.这一刻我们聆听心灵的沟通,这一刻生命和谐永恒.黄浦江两岸,从卢浦大桥到南浦大桥 3 公里长的岸线上溢彩流光,400 米宽的江面上也浮光跃金.此刻, 浦江两岸形成熠熠生辉的长卷.文明之光,熠熠闪耀.我们敞开汇聚世界,共襄盛举的博大怀抱.这是城市的光彩,这是瑰丽的上海.卢浦大桥上灯光辉映激 光,像一架巨大的竖琴,在演奏光的交响,美的旋律.浦江东岸,呈现出美仑美奂的光世界;浦江西岸, 点亮了蜿蜒起伏的城市天际线;世博园“一轴四馆”的标志性建筑及缤纷的展馆,像朵朵鲜花盛开.烟 花升腾,激光四射,激情迸发.WELCOME!中国欢迎你,四海宾客;上海欢迎你,五洲朋友.浦江两岸搭舞台,动地欢歌心中来.此刻,卢浦大桥,南浦大桥上烟花腾起,黄浦江上礼花升空.激光 激情闪耀,把黝黑的夜幕照射得如同白昼.我们把“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认同,书写在夜幕上.我们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辉映在天宇间.今宵,江上破浪的航船,升腾争艳斗奇的礼花,传递世博开幕的欢乐.天上缤纷的焰火,显现生机勃勃 的动感,诉说相聚盛会的祈愿.多彩的焰火也升腾在苍茫的天穹,让我们充满了无限向往.今夜,神州奔泻激情.这是伟大的中国,一 个屹立在世界东方,紧紧把握”和平与发展“主题,正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的英雄国度.上海流淌欢乐.这是光荣的上海,一个屹立于太平洋西海岸,正努力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活力城市.同一个世界,同一座家园,心手相连.同舟共济,激流勇进,飘扬的旗帜在昭示:与旗船交相辉映的”彩 虹“礼花弹,从焰火船和园区正在一簇簇升起.舟船在行进,烟火在伴随,彩虹在飞架,美丽在流动.上海,这座世界瞩目的城市,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开启世博大幕,以追求卓越的情怀,笑迎世界宾 客.世界上的河流都相通,世界上的心灵也相连.水在起舞,风在起舞,蝶在起舞,心在起舞.浪漫的天地,欢聚的盛会,让所有人,心为之沸腾,真情 为之奔流.当科技与艺术亲密的携手,科技世博的图景也在展开.世界博览会,相聚同一个世界;人类的盛典,相 约同一座家园.星河璀璨在人间,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接受来自天街上的热情祝贺,我们又把欢乐撒满了天际.今夜,星河璀璨在人间,我们将欢乐洒满天际.8 年前, ”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的承 诺,今天终于激情地呈现在世界面前.

焰火,激光,灯光;炫目,神奇,灿烂,赋予我们智慧的灵感,书写盛典浪漫的诗篇,象征创意永远, 创新无限.金色序列焰火开始绽放在夜空,金灿灿的光焰辉映在

篇11: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全过程LED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LED电子大屏幕

2010年的中国上海世博会,被称为“21世纪绿色光源”的半导体照明LED将继续大放异彩,世博会的夜景照明设计已初具轮廓,世博会上的LED集中应用程度,将不亚于北京奥运会。世博园的夜景照明设计将形成三个主要轴线:黄浦江、世博轴和舟桥,以及横穿浦东主要国家馆区的高架步道。这些地方将是LED照明“大放异彩”的集中地段。

当晚世博会开幕式用的是精密的高清LED显示屏,有50米长、6.5米高。这么大的屏要做到非常精密很难,需要好几套服务器配合。另外,这块屏的设计也打破了常规,一般的屏都是四四方方的,这块屏俯视看时像一只和平鸽,是“品”字形。美轮美奂的LED舞台效果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殊不知在这些背后蕴藏着的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科技特色。整个LED系统由LED显示屏屏体、编辑系统、播映控制系统、视频处理系统、电源系统、结构支撑等组成,该系统具有完善的数字视频处理功能,强大的图文显示功能,支持超高清的数字信号,采用了世界领先的低噪音技术等强有力的技术手段。LED显示屏由主看台屏、台口屏和三层看台屏三部分组成。其中主看台屏由9块分层错落的点距为6毫米的LED显示屏组成,总像素值达到9696x1056,面积近372平方米。

1200盏探照灯、16盏激光灯,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景观灯,以及浦西建筑物轮廓灯,你还可以看到黄浦江那巨大的液晶投影,LED效果,画面绚烂,更有6000LED球顺黄埔江而下

室内技术

由770个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小球矩阵款款落下,优美波动,形成一只象征和谐美好的和平鸽。少女们手中依次瞬间变幻出数百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球。长57米、点距为6毫米的新型超大高清LED大屏幕上,无数

个水晶球升腾,幻化成了城市的美妙景色。

由770个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小球矩阵款款落下,优美波动,形成一只象征和谐美好的和平鸽。少女们手中依次瞬间变幻出数百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球。长57米、点距为6毫米的新型超大高清LED大屏幕上,无数

个水晶球升腾,幻化成了城市的美妙景色。

770个LED灯“大珠小珠落玉盘”

不少观众留意到,序幕中,舞台上空出现了一只炫目的巨型“白鸽”,随着动听的音乐,挥动梦幻般的翅膀。事实上,“白鸽”是由770个LED灯球组成的矩形方阵,并以中国传统篆刻中“阴文”与“阳文”两种形式呈现。在随后的节目中,这些灯球随着旋律的变化而变幻着,变幻出EXPO、波浪、世博会中国馆等造型,同时伴随着的是蓝色、紫色、红色等绚烂的颜色。

这个独特的灯泡方阵被文艺演出的导演比喻为“大珠小珠落玉盘”。其实,这个方阵是由770台独立伺服电机在计算机控制下完成的,牵引“白鸽”的是770根含纳米技术的细线,是全场科技含量最高的组件之一,设计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授

室外灯光

探照灯和激光灯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起舞动表演亮点

1200盏探照灯、16盏激光灯突然打亮,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景观灯,以及浦西建筑物轮廓灯将共同点亮黄

浦江夜空,也将点亮全场观众的热情。

LED屏幕向我们展示文明的历史

283.5米宽,26.4米高,总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的LED巨型屏幕呈现出美丽的画面,这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屏幕,在呈现给观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给黄浦江新增一道美丽的风景。

第一节 文明之光

整个园区被灯光和焰火点燃了,整个城市也变得光彩夺目

LED屏幕显示中文“中国欢迎你”字样

第二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激光灯和探照灯以浦西为大背景开始表演

灯光、烟火全景图(中国馆)

经LED点缀的街心绿地,与周边建筑融汇成令人着迷的夜色。

第三节 都市协奏曲

探照灯打造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束束灯光呈网状从南浦桥上倾泻而下 黄浦江两岸的探照灯加入灯光的大合唱。卢浦南浦两桥的灯光摇曳闪烁,和着音乐的节拍变幻着色。光束线条编织出美丽的画面。

室外灯光喷泉烟火表演:第二章 欢聚在世博 卢浦大桥经LED光源改造后,宛如天际一道绚丽的彩虹

彩色喷泉(LED灯)

从卢浦大桥飘来6000个直径为0.5米的发光球

从卢浦大桥飘来的发光球变换着红、黄、橙三色,顺流而下,绵延不绝,一派锦绣灿烂的壮观场面。这种首次在中国出现的大型江河景观艺术令人叹为观止。

第二节 生命之水

喷泉也加入了激光表演盛宴

篇12:以上海世博会开幕为话题的作文

开幕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胡锦涛主席和夫人,尊敬的蓝峰主席,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此刻,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黄浦江畔,共同开启一场全球盛会的帷幕。明天,有着159年历史的世博会将首次在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举行。

感谢国际展览局的成员国!是你们的选择,让中国人民对世博会的向往,从遥远的憧憬成为今天的现实。

感谢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以及中外企业的参展方!是你们的无限激情、智慧、创意、精湛技艺,让一座座美仑美奂的展馆展现了生命的力量,传递着和平、友爱、希望。

感谢全国人民,尤其是上海市人民,以及上海世博会的建设者、工作者和志愿者!是你们的参与和奉献、理解和支持,让我们得以分享上海世博会的辉煌。一个半世纪以来,人类前进的脚步在世博会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是各国人民创新、合作、交流的平台。她将打开未来城市的大门,引领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城市、自然相和谐,推动建设平安、文明、幸福的城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上海世博园即将开放。我们会以周到的服务、真诚的笑容,让所有观众在中国体验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女士们,先生们!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成为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坚定选择。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上一篇:交管办工作计划下一篇:《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五》文言文翻译